浅谈“心”、“情”寓于德育教育工作中论文_韦贞克

浅谈“心”、“情”寓于德育教育工作中论文_韦贞克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拉烈镇三表小学 530700

摘 要:立德树人,对学生道德的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协调一致形成一股育人的合力,在这协调配合中,学校教育要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职责神圣光荣,不论世事如何纷繁变化,教师始终坚守自己的育人底线----育德和育才统筹兼顾,齐头并进,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关键词:德育 培养 心情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工作肩负着主导作用。要做好德育工作,“心”和“情”必须孕育于其中。“四心”是同情心、爱心、自尊心和责任心;“三情”,是真情、热情与激情。如果“四心”是构成一个人道德风貌的基石,那么“三情”则是开采基石的“凿岩机”。无论是从培养和提高德育素质,还是从德育必须遵循青少年品德发展规律的角度来讲,同情心、爱心、自尊心和责任心的培养,是当前有效地开展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关键性环节,而“真情、热情与激情”则是促使“同情心、爱心、自尊心和责任心”教育取得成功所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养成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尊心

自尊就是能让人自强不息、不甘落后,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心理品质。自尊心则是一种由自我评价而引起的自爱、自重,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自尊心强的人,他就自觉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青少年时期是关键时期,教师最基本、最神圣的任务是培养并保护好青少年的自尊心。所以,作为德育工作者,要以积极的激情来刺激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从赞誉中吸取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弱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二、使感情世界丰富而真挚

热情是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同情是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的共鸣。同情心是一种情感道德的体现。一个人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可以说他没有同情心。有的学生学习认真,组织纪律好,不惹事生非,不调皮捣蛋。但是,在家里不懂得分担父母的操劳;在学校里对同学的痛苦、忧虑和烦恼无动于衷,漠视老师;在社会上见到素不相识却有困难而渴求帮助的人视而不见,不能为他人而牺牲个人利益,那么他的成绩再好、纪律再好,能说他有同情心吗?德育工作者要教育学生学会同情、关心他人。自己不仅要热情,还要教会学生热情。热情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基本方向。怎样让热情、同情结伴而行,永久不衰?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现的那种普通、自然,但确实是发自内心而无须强迫的积极的助人行为,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于他们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要适当教育和引导。有的一直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世界观,但在一次灾难中得到别人的无私援助,他明白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从此改变了世界观,热心于公益事业。有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2015年5月,深圳一集团的爱心人士来我们学校举行“山里山外图书捐赠活动”,回去后,一个爱心人士就把感受与自己刚满十岁的孩子分享,随后那小孩就“偷偷”地给我们农村小伙伴写信附上自己得意的彩色照片,并提出要农村小伙伴寄照片给自己珍存。几个月后,他收上来信。信中说: “寄上我的照片。要知道我们村没有照相机的,我专门跑了十二公里路,用我妈攒的钱,去镇上照了这张我人生中第一张照片……”深圳小朋友看到信后内心震撼了: “我真是太不懂事了!这张小小的照片,使我看到了城乡之间的差别有多大。我明白:人心里要多装着别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的内心情感的变化。

学生热情,就会对周围的人或事产生同情心,感情世界变得丰富而真挚,懂得如何关心别人,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和稳定的心理特征,构成良好的思想素质。一旦将来他们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就会坚贞不渝,自觉关注人类命运。而对不幸、受难者予以深切的关怀。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逐渐变成一个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好孩子。

三、培养和深化责任感

如何培养、深化责任感?德育工作者要以真诚的态度来告诫学生,人生实际上就是对自己职责的履行过程,不能退缩、逃避,要积极努力去进取。对自己在学习阶段的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负责是最基本的常识及职责范围。小至家庭亲人,大到国家及整个人类。一个人替他人承诺越多,他的人生观就越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不承担任何社会义务、家庭责任,那是人生最可怕、最危险的事。要深化责任感,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并把国情教育、诚信教育寓于活动之中。通过利用有关格言、典故、故事等,以诵读、故事会、报告会、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感悟到责任感。

“四心”系“三情”,“四心”育新人。为了造就更多的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三心”的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也是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当前在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中,要结合学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精神,在引导学生通过亲历中省悟责任、自尊、合作和诚信等价值观的同时,把“三情”融入“四心”,也就是要德育工作者以积极的情感激发自尊心,以满腔热忱的态度培养同情心和责任心,使“四心”教育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发展和提高。立德树人,德育先行,学校教育不再重智轻德,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人呢!

论文作者:韦贞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浅谈“心”、“情”寓于德育教育工作中论文_韦贞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