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究竟是什么?_市场营销论文

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究竟是什么?_市场营销论文

加入WTO企业究竟面对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入世后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确实会发生重大变化,为此及早做出应对准备既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

企业外部环境的五大变化

记者:现在,我们的企业主要靠市场吃饭,因此,最为关心的问题也就是入世后市场环境的变化。

(一)市场环境

张祥:我认为,市场环境的变化有三:

一、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会更加明显。

二、市场竞争主体的类型趋于多样化,数量会大大增加。

三、市场的分工会越来越细化,专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二)融资环境

记者:对入世后融资环境的变化,我认为是向好的。一是企业融资的渠道会大大增加。二是风险投资会被引入,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条件会得到极大改善。

张祥:你讲的很对,我还想补充两点:

一、加入WTO后,外资的流入可能会增加。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措施的减少,部分外商可能会以“贸易进入”替代“投资进入”,对个别行业和企业吸收外资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二、海外融资将越来越普遍。

(三)人才环境

记者:说到人才,现状令人堪忧。

张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主要因素。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量人才会在良好生活条件的吸引下,向发达国家流动,这只是一个过程。入世之后,我国体制,技术、市场等环境的改善,会吸引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和其他科技管理人才。

记者:随着更多的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利用种种优厚待遇和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方式,与中国企业争夺人才,随着对人才争夺的逐步升级,必将对国内企业构成挑战和压力。

张祥:面对这种形势,企业有必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到突出位置。要强化内部管理,理顺用人机制,加快改革分配制度,靠觉悟和感情留人已远远不够,必须研究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用人之道。

(四)体制环境

记者:加入WTO后,我们必然要根据WTO规则和我国对外承诺,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

张祥:这意味着政府管理将发生两大转变:一、将主要以经济手段为主。二、政府管理涉外经济的行为、方式要与WTO规则一致,要遵守WTO的原则。

记者:这对企业必然产生影响。

张祥:最大的影响是:一方面,经济体制进一步规范化,政府将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暗箱操作获得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等、靠、要将越来越没有市场。

(五)政策环境

记者:WTO促使我国经济法律进一步完善、法制进一步健全。这对增强企业竞争力是极为有利的。

张祥:为了履行对外承诺和承担义务,我国将加快对涉外经济法律、法规、政策的清理,加快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涉外经济法律体系。

今后各级政府部门所制定的影响涉外经济政策的法规和措施,都要在指定刊物上予以公布,并到国家外经贸主管部门备案,各地区涉外经济管理政策、法规必须和中央有关政策相统一。

企业经营战略必须做重大调整

记者:现在大家一提到WTO,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到底机遇在哪里,挑战有哪些?

张祥:服务业扩大开放,有利于通过加强对外合作,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弥补与国外服务业在技术、管理和人才上的巨大差距;加入WTO将为国内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提供稳定的多边最惠国待遇保障,有利于消除一些国家对我国企业跨国贸易和投资的某些歧视性待遇,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经营环境将大为改善。

这些都是机遇。另外,在很多服务业和不少物质生产部门国内企业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本土化优势。

记者:说到挑战,我认为多数问题存在于企业自身:不少企业经营机制不顺,管理水平低下,按国际惯例经营的能力较差;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竞争力明显低于国外同行。

张祥:很多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不适应新经济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实,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差距甚大;很多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较低,无法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和市场,更不能占据国际竞争的前沿位置;另外、国内企业在科研开发投入、资本经营、电子商务与信息化,熟悉并运用WTO规则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等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记者:现在许多企业都在抓紧研究对策。

张祥:应对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认为,一个企业,首先,必须对自己的经营战略定位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调整;其次,全面推进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这两点缺一不可。

(一)企业经营战略定位的调整

记者:中国加入WTO后,随着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将趋于融合,国外市场的需求、法制环境、贸易制度以及风俗习惯方面等都与国内市场有很大差异,二者经营环境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企业应该及早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

张祥:这是企业的经营战略定位问题。该如何做好,我有四点建议:

一、做好经营专业化与细分化。首先,经营专业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专业化经营的关键要素有三:准确的定位;持续的、全面的创新及企业决策人必须是行业的专家,必须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其次,合理确立目标市场,必须进行明确的市场细分。市场是复杂多变的,需求是多样的。企业应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市场细分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对本企业最有吸引力的、可提供有效服务的部分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

二、培植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第一是产品竞争力。企业有它的核心产品,有自己的品牌,有很好的产品覆盖率。但是,核心产品不一定是最终产品,它可以是中间品,也可以是零部件、原材料、配方、中间体等。第二是核心市场。一个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核心市场。根据目标市场对产品进行多元化的开发,推行多元化目标市场开发策略非常重要。第三是核心技术。

三、妥善运用并购战略增强核心能力。并购有助于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助于降低成本和费用,或共享科技成果、削减研发开支;并购还能够拓宽业务,实现优势互补,在业务运作上相互协调,迅速发挥整体优势。当然,企业进行并购,要注意市场风险,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

四、善于运用虚拟经营方式。虚拟经营是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下,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其目的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发挥企业有限的资源。但虚拟经营的企业必须控制关键性的资源,如专利权、行销通路或研发能力,等等。否则,必定受制于人。虚拟经营不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运用的经营形式,但它的思维方法可为每一个企业所借鉴:就是运用自身最强的优势和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全面推进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

记者:我感觉企业调整战略定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依据外部环境变化所做的大的战略定位。之后,企业就应该做好战术的调整和完善,做好制度和组织的调整和完善,依据具体市场的变化做好管理和营销的创新,等等。

张祥:在制度建设方面,企业还应注重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的创新。各类公司都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例如合伙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各有其股权结构特点。公司形态和规模的变化会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化,需要进行企业管理系统设计,根据发展战略的需要设置简单型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结构、控股公司结构、矩阵结构或集团组织矩阵。

记者:当今,网络化正成为国外大企业管理的新特征,并且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很快。

张祥:发展电子商务,我们要站在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角度。电子商务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但这并不一定能表现为企业的盈利。如果不充分认识电子商务的优势所在,企业容易被短期行为左右,从而失去发展的机会。

记者:加强技术创新,依靠政府支持应逐步弱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技术开发能力应不断增强。

张祥:发达国家70%的科技人员和科研经费分布在企业,企业的R&D机构是国际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最主要、最直接的技术支持。我国的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况且,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还存有较大的距离,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还相当低。我国企业必须从建立R&D机构,增加R&D投入,充分发挥R&D人员的积极性入手,使R&D机构成为大企业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标签:;  ;  ;  

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究竟是什么?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