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跨膜传输的简单可行实验_主动运输论文

简单易行的离子跨膜运输实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简单易行论文,离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在谈到细胞生物学内容教学时,强调了要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统一性,以及细胞中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信息变化三者的统一性,特别提出了“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一教学具体目标,和“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的要求。同时课程标准中还提出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点正是生物学科作为理科实验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让学生通过实践、实验,亲身体验和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归纳、提炼和理解概念及规律。[1]

      目前各版本教材中,对于物质跨膜运输一节内容,让学生以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直观理解水分子的自由扩散方式,并采用构建模型的方式介绍主动运输及协助扩散2类跨膜运输的方式。这种方法在实践中相对于自由扩散教学效果来说,存在明显不足,学生对模型的理解存在一定障碍。很多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采用FLASH等计算机软件模拟的方式,呈现这一动态过程,辅助学生理解。但这种方式离现实差距较远,对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尤其是对主动运输动态过程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高中学生都知道植物细胞内、外存在着明显的离子浓度差,细胞内是高钾低钠,细胞外是高钠低钾,细胞对这2种离子的吸收是离子逆浓度梯度主动吸收的结果,即钠—钾离子泵,它是由ATP水解直接释放能量推动的。如果能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主动运输的现象,再利用构建模型的方式,深入理解主动运输这一概念,就会解决这一困难。另外有了主动运输实验的现象,既可以设计实验通过控制能量供应或载体活性等方式,验证主动运输需要的条件,也可以验证离子浓度对主动运输效果的影响,这一切实验均可直观呈现给学生。

      目前高校可利用细胞损伤的方法,检测某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变化过程,进而说明离子跨膜运输的现象,但这样的实验耗时较长,仪器设备条件要求较高,对实验操作技术的要求也很高,因此不适合在中学大面积推广。本文用一种简便方法,在基础实验前提下进行修改,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在中学生物学实验中,“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选用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含有大量花青素。植物花青素可作为天然酸碱指示剂。由于离子跨膜运输后导致细胞内酸碱环境改变,进而引发花青素变色,制作临时装片,仿照质壁分离实验的操作步骤即可实施实验,并观察现象。另外洋葱购买成本低,易获取,实验中取材简便,贴近学生生活,可作为良好的材料。

      无机盐的种类很多,其中钠离子浓度改变溶液pH的事实是学生已知的,必修1生物学教材中,介绍了矿质元素离子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因此本文以钠离子为实验材料。钠盐种类繁多,且各类钠盐对细胞的作用不同,为保证药品本身不干扰细胞的正常生存,本文选用钼酸钠为材料,它是组成最常见的MS植物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植物细胞对钼酸盐需求量很低,对实验干扰最小,且钼酸盐毒性较低,对环境污染程度低,适用于中学基础实验操作。

      对于钼酸盐对实验干扰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植物吸收钼的方式一直存在着争论。[2]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植物是被动运输钼的,而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植物吸收钼是主动运输的过程,如果以钼为转运离子,也是在证明细胞对盐离子的主动运输的现象。[3]另外钼酸钠5%水溶液在25C时pH为9.0~10.0,说明钼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对于溶液pH的作用,钠离子影响更大。因此本文选用钼酸钠为材料,主要呈现其中钠离子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洋葱细胞的程度。

      二、实验材料的选择

      植物材料选择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该部位易获取,细胞体积大,有紫色大液泡,且液泡中花青素颜色会随着细胞pH而改变,发生明显变化。新鲜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不易撕取,可选用液泡中也充满花青素的内表皮紫色部位细胞,效果相同。

      钼酸钠水溶液无色透明,能使洋葱花青素颜色呈现较大变化,易于分辨。钼酸钠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微量元素,其浓度要求为0.25 mg/L(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mol/L),会被细胞吸收利用。虽然钼酸钠毒性较低,可作为新型的水处理剂,但学生在使用时还是要格外注意药品安全。

      为了能够达到明显效果,选择1 mol/L为母液,并分别以10倍为梯度稀释,选取最适浓度,以保证在40 min内完成,提高中学实验课的教学实施效果,并降低成本,提升本实验的价值。

      若中学不具备数字显微镜,也可以用手机镜头直接对准普通光学显微镜目镜进行拍照,效果一致,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收集。

      三、实验步骤

      (1)取材:选取健康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制作方法同质壁分离实验)。

      (2)制片观察:在显微镜下低倍镜观察,记录对照细胞的颜色及形态。

      (3)反应:向盖玻片的一端滴加钼酸钠水溶液,另一端用吸水纸吸引。待钼酸钠充分浸泡细胞时,擦去多余的溶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颜色变化及所经历的时间,拍照并记录数据。

      四、结果和分析

      1.钼酸钠水溶液处理洋葱外表皮细胞观察颜色变化规律

      从细胞的颜色变化规律来看,是从浅紫色变成深紫色,再变成天蓝色,最后成为深蓝色。某些细胞可隐约看出有灰绿色,但在高倍镜条件下,视野亮度变暗,使这几个细胞中绿色现象不明显;另一方面通过重复实验发现,灰绿色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细胞都能观察到的,这可能与细胞个体差异有关。

      随着时间推移,众多细胞都在发生颜色变化。由于离子跨膜速度很快,因此降低显微镜放大倍数,视野中可以看到更多细胞,能验证细胞变化规律。观察多个细胞变色规律,可发现在部分细胞颜色变化中确实存在介于天蓝色和藏蓝色中间过渡的绿色及灰绿色变化现象。

      2.不同浓度钼酸钠处理的检测结果

      

      分析:随着钼酸钠溶液浓度不断降低,近于MS培养基中规定的浓度时,钼酸钠使细胞染色所需时间增加。说明洋葱外表皮细胞紫色液泡的变色速度与钼酸钠溶液浓度呈正相关。如果细胞都发生变色,可能影响其本身的活性。根据pH使细胞中花青素的变色原理,[4]pH值逐渐增大,细胞液呈碱性,会使一部分酶变性,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因此本实验选用的钼酸钠用量为

mol/L。

      综上,本实验可观察洋葱细胞大液泡的颜色,而变化规律为:浅紫色、深紫色、天蓝色、绿色、灰绿色、深蓝色。选用钼酸钠的浓度应控制在

mol/L为宜。

      钼酸钠溶液导致细胞内pH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花青素的颜色。可根据此原理,研究钼酸钠跨膜运输的速率,为细胞的主动运输提供更进一步的实验证明。还可以增加运载体阻断剂,验证主动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还可以增加呼吸抑制剂或借助降温的方法,验证其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标签:;  ;  ;  ;  

离子跨膜传输的简单可行实验_主动运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