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思想政治工作与利益和效益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效益论文,利益论文,原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讲利益效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切经济工作的组成部分也理应如此。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影响,人们对利益手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估计不足,对思想政治工作中效益的评价缺乏科学性,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鉴于利益和效益问题在思想工作中的重要性,个人将在文中略谈浅见。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利益原则
坚持利益原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政治工作也离不开利益原则。首先,个人认为利益原则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之一。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们的思想活动,出发点往往是利益。譬如我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就是让群众了解自己的利益处境和利益要求,然后提出政治口号,发动群众,开展思想工作。其次,利益原则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归宿点之一。思想政治工作最后达到的结果应包括让工作对象从思想政治工作中获得实惠,从而在现实工作中内化为一种力量,获得现实利益。否则,思想政治工作将是空的,比如文化大革命中,天天搞政治运动,结果群众得到实惠越来越少,思想觉悟越来越低,最后导致田野荒芜,工厂倒闭,人心维危。再次,利益原则应贯串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常用物质和精神的激励手段。正是这种激励手段才使思想政治工作前的预定利益在经过思想政治工作后变成现实利益。最后,思想政治工作能促成人们对利益关系的认定发生变化。人们对于利益的关系按层次之分有四种观点:(1)追求个人利益,损人利己,损公肥私。(2)追求个人利益,但不损坏集体和国家利益。(3)既要保证集体和国家利益,又要获得个人利益。(4)牺牲个人利益,保证集体和国家利益。一个人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之前可能认定某种利益关系,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后有可能使其原有的利益观跃迁到较高的能级。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效益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同其它社会工作一样,都有一个投入和产出的比较问题,即效益。效益标准是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尺度之一。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是各种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活动都整合在经济活动之中,成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投入、产出的关系是评价经济活动的最佳参数。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一部分,受经济规律支配。因此,效益也是评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标准。过去人们评价思想政治工作时,要么以投入的多少为标准局限于教育的次数、简报的份数、学文件的篇数、受教育的人数来衡量,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结果导致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假”、“大”、“空”;要么以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一些表面效果为标准,忽视投入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力和物力,结果形成政治第一,政治挂帅,政治冲击生产。
思想政治工作与其它社会工作又有不同的一面。它的对象是人,所运用的工具主要是科学的理论、进步的思想,达到的结果是思想、认识能力的提高。因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与其它活动的效益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第一,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隐晦性,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实践活动显现现来。也就是说,只有受教育者把自己所受的教育内化在自己本职工作中才能使效益醒目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是即显的,有时遇到机会才能显现,有时通过比较才能显现。第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具有无价性。思想政治工作解决的是人的思想认识问题,即世界观、人生观、阶级立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等问题。对工作对象时常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短则管几年长则管一生,所以不能用简单的货币价值来衡量。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辐射效应,它随着工作对象的相互作用,向外扩散,表彰一个人鼓励一大片,批评一个人教育一大帮。
对具体的某类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应如何估价其效益呢?我们认为应在充分考虑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特殊性基础上,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衡量。
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的和精神的两种要素投入的总和。物质性的投入主要指:投入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状况,包括人员数量、人员层次;投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量,包括专职、非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自己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作时数;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可量化为资金的数量,包括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设备投入、开会、进修、邀人讲演等的费用。精神性投入主要指: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包括政治觉悟、思想成貌、道德修养;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包括工作方式、工作语言、工作情绪。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产出包括物质性和精神性两类。前者指经济状况的改变,包括生产效益的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善等;后者指工作对象素质的变化,包括思想觉悟、业务能力的提高。这种变化主要通过思想工作前后期的比较得出。投入和产出的物质方面是实在的、可量化的,但精神方面难以量化,只能定性说明。通过对物质方面的量化研究和精神方面的定性比较,我们才能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作出综合评估。
三、贯彻利益原则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益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投入多并非产出多、效益好,投入少并非产出少、效益差。关键是工作对象是否肯定了这种投入,是否从其投入中获得了能量,发生了能级的跃迁。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和产出合理,从而产生高效益呢?
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使用物质的和精神的投入作用于工作对象,使之活化后获得的。要获得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益,必须使投入的物质、精神要素和工作对象的物质、精神利益合理整合。我们认为要做好这个工作,下面三点值得考虑:
(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利益不容忽视
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掘主体的潜力。那么,如何才能开发出这些潜力呢?首先,他们需要物质利益,譬如需要工资、住房和子女就业等问题的妥善解决。其次,他们需要精神利益,譬如他们需要提高政治觉悟,需要晋级提拔,取得高职称、高荣誉。再次,他们需要较高的业务水平,譬如他们需要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水平。最后,他们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规范化、定量化,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工作。
面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利益要求,我们要在理解、肯定的基础上给予照顾。我们要改变传统观念,把他们置于社会之中,以正常人看待。我们要分析他们的工作性质,了解他们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性质,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其利益要求。譬如在物质利益上,我们要深入生活、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在精神利益上,我们要向社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关心他们的政治要求;在业务上,我们要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譬如派出进修、办专题讲座、邀专家传经授教;在管理上,我们要防止一刀切,要从定性、定量两方面评估工作绩效,作到奖罚分明。
(二)要关注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利益要求
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就需要分析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利益要求,针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对象,把握他们对各种利益的需求结构。譬如在高等学校,当代大学生对政治利益的要求表现在对改革开放的关注和政治上要求进步,对物质利益的要求表现为对自身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毕业后待遇高低的关心,对思想文化利益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对友谊、艺术和教育知识的渴望。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抓住利益这一主线,结合当前工作任务,开展工作。譬如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关注大学生的利益结构的特征,在物质利益方面,要深入学生生活,沟通师生感情,对生活困难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关心帮助,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化解;在政治利益方面,要对学生关注改革开放的热情给予肯定,及时介绍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正确分析出现的问题,通过交流的方法逐步提高他们对我党各项方针政策的认识水平,对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同学,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在思想文化利益方面,要投入一定的物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举办一些体、音、美学习班,并结合社会需求开设一些现实性较强的讲座,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大力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三)继续克服“左”的影响,使利益原则落到实处。过去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人们在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上只强调三者的独立性,看不到三者的相容性。注重国家、集体利益,轻视个人利益,主张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实际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根源已经消除,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统一的。人们关心个人利益并不违背社会主义道德。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个人利益的正当要求不仅要支持,而且要善于利用这个杠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但是,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时也会出现矛盾。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过去对自我牺牲来换取矛盾的解决。现在我们要积极寻求社会、个人利益处于公正、合谐关系之中的多种途径,以避免只用自我牺牲的方法解决利益矛盾的单一模式。
“左”的思想常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利益手段说成是物质刺激。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教育和利益手段是溶合在一起的。在这种溶合中,利益手段不再仅仅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借用手段,而应作为整个工作运行机制的组成部分。
“左”的思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关心人的实际需要,工作流于形式。在评价思想政治工作时,往往以表面的投入为标准,而不注重实际效果。我们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真理性,而且还在于它能够满足工作对象需要的有用性。所以,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尺度应该建立在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的基石上,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则只能是空洞说教,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