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心外科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刘旭阳,王小文,秦治明,黄春

胸心外科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刘旭阳,王小文,秦治明,黄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胸心外科,重庆,400016)

【摘要】 医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要求培养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相结合的高级医学人才,本文提出通过培养基本科研能力、选择和研究合适的课题、加强导师的主导作用等方式,来提高胸心外科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 胸心外科; 专业型研究生; 科研能力; 培养

近年来,临床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的广泛落实,能够获得硕士学历证、学位证、规陪证、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四证合一”的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培养获得了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广泛青睐。

然而,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在培养上还存在相当多的欠缺,因为大量扩招,许多医学院校专业型研究生人数众多,而师资教学能力及配套的硬件设施不能跟上,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几乎等同于一般的规陪学员,处于“放养”的状态,其科研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教育和提高。尤其胸心外科是一门专业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高风险学科,学生掌握慢,教学难度大,因此我们需要对胸心外科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进行更多的探索和思考。

1.基本科研能力的培养

对于新入学的研究生,科研二字无疑是新奇的,充满魅力和挑战,但是,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厚积而薄发,才能在发现问题之后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法。因此,新入学的研究生不应该急功近利,只看到走过的“牛人”发表了多少SCI,匆忙的投入到实验中,结果事倍功半。科研的基础准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1阅读文献

胸外科的专科性很强,在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也只有几个小时的课堂教学,教学大纲没有做过多要求,低年资的医师与应届本科毕业生都存在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和薄弱的问题,因此,阅读一定量文献是开始研究课题最基础的准备[1]。

在开始的阶段,宜作较宽范围的检索,不应草草了事地只看三五篇文章。泛读一些文献,初步了解胸心外科的常见病种、先进技术以及发展趋势,涉及不会的地方可以暂时搁置,等到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少数优秀的代表性文献进行精读,弄清技术路线、实验细节等等。

1.2提高外语

胸心外科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化很强的学科,其学科发展迅速,许多问题在国内外尚存在争议,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胸心外科研究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技术,还要紧跟学科发展,具备良好的学术科研能力[2]。在了解国外最新医疗成果、阅读有关文献、论文写作等方面,外语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及早地培养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外语水平,无疑对以后的研究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研究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应当有意识的侧重于学习专业词汇,多阅读外文文献和书籍,积极参加国内外专家、学者举办的学术报告,多参加科室英语查房、英语讲座,尽量用英语提问、交谈,进一步提高外语实际运用能力[3]。

1.3自学能力

自学是做科研的基本功,研究生学习不是本科的延续,而是主动性很强的一种学习方式,做到主动和独立,是非常重要的[4]。专业型研究生要在临床实践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创新点,带着问题去学习,轮转科室的老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自己所遇到的临床问题或者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我思考,查阅文献,将循证医学方法充分运用于临床工作中,学会在临床问题讨论时参考最新的文献信息提供有力的研究证据,而不是局限于教科书。对一些临床上不太清楚或争议较大的问题,研究生还可通过文献查阅、总结,撰写一些文献综述,再由导师对其进行修改和指导,协助研究生对文献综述进行发表[F]。

1.4交流合作[5]

学术交流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刚刚进入科研阶段的研究生群体,应当有谦虚的态度,承认差距,取长补短,多与同行交流。同时,科室内也可以组织一些有关课题分析、课题撰写、基本实验操作等的研讨会,为研究生提供一个较高的科研平台,促进研究生相互交流,不但向自己的导师学习,也可以向其他的老师请教,不但可以求助于师兄师姐,也能从学弟学妹处学到长处。

1.5论文写作

科研论文通过学术性语言来体现作者的观点和见解,要求语言准确、严密、凝练、切入中肯,学会运用学术语言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研究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多看、多学、多练,反复对比、反复思考,知道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还可以临摹学习一些优秀的英文摘要、学位论文,从而提高外语写作能力。在实际指导研究生撰写专业论文时,从立题开始一直到讨论,导师应当手把手参与,解决他们在实际写作时遇到的问题,使之掌握写作的方法和诀窍[6]。

2.课题的开展

2.1 科研选题

除开繁忙的临床工作,专业型研究生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科学合理的选题是研究生阶段能否做出成绩的基础。在平时工作中,导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学科科研现状,介绍胸心外科的微创手术、体外循环、机器人自动化等先进技术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研究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尝试设计科研计划。科研课题由研究生和导师共同选定研究方向,再由研究生负责系统检索和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料,确立具体研究课题,经过导师及专家组成员的讨论和修改,确立最终研究课题。

2.2 科研计划

任何科研课题都需要设计一个有效、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胸心外科疾病以肺癌、食管癌、先心病、心脏瓣膜疾病等居多,这些疾病病史长,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多,因此要求研究生的基础知识要有一定的宽度,熟练掌握呼吸循环生理及病理生理、胸部系统解剖、胸部影像学诊断,结合呼吸内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等相关科室的内容,合理的设计科研计划,一方面应注意控制研究所需的成本,充分利用所在科室的现有资源和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控制课题的工作量和研究周期,以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所选课题[7]。

2.3 数据处理[8]

科研数据的处理分析与统计方法的正确使用密切相关。目前,医学统计学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当中。作为临床专业研究生,至少应掌握基本的统计学方法( 如卡方检验、t 检验、方差分析、生存分析等) 以及至少一种统计学软件( 如 SPSS 或 SAS) 的使用方法,把临床试验数据和循证研究结合[9],提高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的效率和质量,避免因错误使用统计方法而导致的错误结论。得出结论后,可以由科室统一组织、导师负责把关,以公开答辩的形式,重点论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答辩,锻炼和提高研究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展示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3.导师的培养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生科研创新的培养与导师息息相关,要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需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

胸心外科具有专业性强、知识涉及面广、手术复杂、风险高等特点,导师应在在各种诊疗操作或手术过程中,培养研究生较强的思维判断能力。要求研究生对于每一例手术,从诊断、围手术期的处理、术中操作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对策等一系列问题,都作一个详细而周密的计划,并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每一个细节,在手术结束后认真地进行回顾和总结。让研究生尽可能多的参加临床病例讨论会、会诊、术前讨论等,结合典型病例,使研究生从中获得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提高分析病情的能力[10],并从中发现科研的创新点。

导师还需加强对学生科研的启蒙和引导,在科研工作开展的前期,就对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在科研工作开展后结合实际,对学生相关实验能力进行培养,如查阅和处理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及实验的总结和论文撰写能力等。在课程学习、科研活动、学位论文等主要环节发挥充分的指导作用,例如可以向研究生推荐一些优秀文章,并在学生阅读之后进行简要评论,提升学生的兴趣,扩展视野,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4. 结语

研究生是未来学科发展的主力军,专业型研究生不仅需要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11]。培养良好的科研能力不仅保证了培养的研究生的高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研究生创造性的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在将来工作中不断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提供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乌立晖,彭昊,沈宏亮,王志农.胸外科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教学体会.西北医学教育[J],2011,19(2):267

[2]方智,李姣.浅谈胸心外科住院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J],2015, 22(10): 980-983

[3]. 王海东.加强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医学教育探索[J],2010,9(3):394-395

[4].王亚娟,林影,孟小英.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临床医学教育研究[J],2010(Z),:470-472

[5].张宏家,刘欧,李艺影.转化医学理念下的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J],2012,11(2):157-158

[6]薛磊,潘铁文,徐志飞,赵学维,王来根.胸心外科进修医师临床带教的体会.海军医学杂志[J],2009,30(1):45-46

论文作者:刘旭阳,王小文,秦治明,黄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胸心外科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刘旭阳,王小文,秦治明,黄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