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的学科性质和在中国的发展论文

特约来稿

人口学的学科性质和在中国的发展

乔晓春

(北京大学 人口研究所,北京 100871)

[摘要] 中国的人口学是在特殊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走的是一条特殊的路线。当这些“特殊”条件不再具备,人口学是否还能继续存在或比较好地发展下去,是人口学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从人口学概念的起源、人口学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角度分析该学科的特点和研究领域,将人口学分为狭义人口学和广义人口学,相应地把从事人口研究的学者分为人口学家和人口研究者两类人群。最终的结论是:人口学从狭义理解属于独立学科,从广义理解则属于综合性学科。人口学未来应该重点向综合学科发展,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排斥其他学科的融入,或者长期在某一个特定学科下生存,都会影响人口学的学科发展。

[关键词] 人口学;人口学家;人口研究者;学科特点;计划生育;人口问题

我经常会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计划生育,中国还能不能有人口学这个学科?

我国大陆海岸线蜿蜒深远,18000公里的长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渤海湾、胶州湾、杭州湾、珠三角湾等湾区星落其上,也让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了重要的前期经济积淀。占据九市二区,在惠州、深圳、香港、东莞、广州、肇庆、佛山、江门、中山、珠海、澳门围绕下的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区域内,不同生产要素的优势互补,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整个泛珠三角区域提供广阔的经济腹地,同时也将为泛珠区域合作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粤港澳大湾区得天独厚。

1973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由于缺少理论支持,中央决定成立一个人口研究机构,随后很多高校、党校和社科院系统也都成立了人口研究所,当时的人口研究任务十分明确,就是要为计划生育寻找理论依据。尽管这个任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基本完成,但是由于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再加上行政和经费支持,吸引了绝大多数人口学者长期围绕计划生育有关问题开展研究,很少有人研究与此无关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以控制人口数量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即将被取消,今后人口学者还将做什么,人口学是否还会继续存在,人口研究应该向何处去,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实际上,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因为人口学这门学科19世纪产生于欧洲,20世纪在美国得到迅速的发展,尽管早期对生育率的研究同样也是人口研究的核心内容,但这些国家都没有由政府推动并全面参与的计划生育政策,所以人口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成熟基本上取决于学者自发的关注、研究和贡献。当中国人口学从非学术自觉转入自觉发展状态时,重新认识一下我们所在的学科属于什么样的学科,有什么特点,对于学科定位、学科发展,以及个人的学术定位和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弥补养老金亏空方面看,有人认为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弥补养老金缺口,但是也有人认为,之所以会存在养老金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单位职工提前退休。如果一个职工提前5年退休,基本养老金按照每月450元计算,需要多支付基本养老金2.7万元,而且退休之后是不需要再缴7000元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养老保险金差额3.4万元。这只是一个提前退休的人所带来的影响,而我国超过4亿的城镇就业人口中又有多少提前退休的人呢,由于他们的提前退休所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一、人口学概念的起源

学过人口学或统计学的人都知道,最早研究人口问题的是英国学者约翰·格兰特(John Graunt,1620—1674),他于1662年出版了《对死亡表自然和政治的观察》(Natural and Political Observations upon the Bills of Mortality)。因为他研究的是死亡率,所以被认为研究的是人口问题。后人认为他这本书的重要意义是最早用“数据”来分析国家和社会问题,而且他还发现“形成规律是需要多次观察的”,这是大数定律的雏形,为此他被后人推崇为统计学的主要创始学派——“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而政治算术学派又分为人口统计和经济统计两大派别,很明显,他同时又是人口统计学派的创始人[1]。从那时开始有很多用数据来研究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学者,他们均被归为统计研究者,当时人口学并未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第一次将人口统计作为独立名称的是瑞士人克里斯托弗·伯努力(Christoph Bernoulli),他在1841年出版的《人口统计学全书》中第一次使用了德文的人口统计学一词“Populationisik”[2]

(9)人口和老龄化

法国国立人口研究所的创始人索维(A. Sauvy)教授则把人口学的定义进一步拓宽,他认为,“人口学不但要进行统计的积累和比较,还要关心质的动态现象。社会进化由于人口数量、人口构成等方面的变动而带有条件性。因而人口学必须对观察到的变动研究其原因,评价其影响”。“人口学要和人文地理、历史、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生物学、经济学、比较法学等任何一个领域或同时和这些领域区别开,而且还要对这些领域进行事实研究、技术探讨和原理融合,同样也依靠数学和统计学。人口学今天即使还不是独立学科,但它正在自主地创造着积极的独立的地位”[2]

(2)致死剂量LPS组(LPS组):按照Kayagaki等(Kayagaki,et al.Science.2013)[8]的方法,腹腔注射LPS每千克体质量54 mg(致死剂量LPS)。

美国学者豪瑟和邓肯(Philip M.Hauser and Dudley Duncan)在1959年出版的《人口研究》一书中把关于人口的研究分为两大类,一类叫人口分析(Demographic Analysis),另一类叫人口研究(Population Studies)。书中的定义“人口分析限于对人口的变异、变动构成因素的研究。人口研究则不仅是人口变动,而且还关系到人口变动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生物的、遗传的、地理的以及其他的相关领域。人口研究至少和人口趋势的原因和后果[3][注] 这句话成为了联合国于1953年编辑出版的一本书 (参考文献[4]) 的题目,这本书的副标题是:A Summary of the Findings of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pulation Changes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这本书是对广义人口学以往研究的一个全面总结。 所着眼的范围同样的广泛。这样看来,人口学在狭义上可以看作是人口分析的同义语;广义上可以说是包括人口分析和人口研究两者”[2]。实际上,国际上很多人口问题研究者,包括中国的人口学者,都普遍接受了这样一种界定[4]

光绪《潼关乡土志》。是志序称“承命”而纂,具体纂修者及其纂修时间不详。根据《序言》中所说:“然自嘉庆丁丑至今丙午,又近百年矣”,可知其成稿时间约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前后。该志记事始于上古,迄于光绪三十年。全书无目录无凡例,正文分七门,约四万字。是志体例与一般乡土志基本相同,唯增潼关所特有的兵事门。其内容较为充实,人物记述尤详,约占全书一半,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3.2.3喷药方式使用农药专用喷雾器,对园区的桑树、周边树木、地面、杂草等进行全面喷洒,面面俱到。顺风喷药,做好防护,避免人畜中毒。

二、人口学、人口学家和人口研究者

某个学科之所以能够被称为独立学科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对人口学这门学科的界定也需要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讨论,而后面讨论的人口学学科的问题,也只能局限在这个界定范围内。

人口学是关于人口,即人的群体(human population)的科学,注重人口群体特征的数量方面[5]。这里的群体可以是人口的一般总体,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的群体,这指的是研究对象。如果单讲这一点还不能显示出人口学的独特之处,因为几乎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都是以人群为对象的。那么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则是人口学的特定研究内容。

人口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人口规模、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以及决定规模、分布和结构变化的相关因素。关于研究内容的界定,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口静态,即规模、分布和结构,这里面的规模指的是人口整体规模,比如总人口或某个特定人口的总量;这里的分布和结构实际上反映的是对人口整体规模在不同特征上的分解,比如空间或地域上的分解被称为人口分布或人口空间分布,包括城乡人口分布、省际人口分布等;年龄上的分解被称为人口年龄结构、性别上的分解被称为人口性别结构等。另一方面是人口动态,即决定或影响人口规模、分布和结构变化的那些因素,比如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出生导致人口增加,死亡导致人口减少,迁入导致人口增加,迁出则导致人口减少,这些被称为影响人口总量变化的四项变动因素;与此同时这些因素的变化也会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所以人口动态影响人口静态,甚至会决定人口静态的结果。

如果人口静态中的人口结构只包含人口的年龄和性别结构,人口动态只包含直接影响人口规模、分布、年龄和性别结构变化的出生、死亡和迁移,这些因素均属于狭义人口学研究的内容。狭义人口学就是通常说的人口学(Demography),这样只要一谈到“人口学家”通常都是指研究“狭义人口学”的学者,人口学家的英文名称为Demographer。

然而在人口研究的学术圈子里,人们经常会发现很多人并不只研究这些狭义内容,还会研究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人口静态里涉及的人口结构,除了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外,还可以有很多其他的特征或结构,比如按照民族特征分类的人口民族结构、按照婚姻状况分类的人口婚姻结构、按照健康状况分类的人口健康结构;按照教育状况分类的人口受教育结构、按照就业状况分类的人口行业和职业结构等。然而,研究民族、婚姻、健康、教育、就业的学者不一定是人口学家,他们可能是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或经济学家。再比如从人口动态层面看,尽管研究出生、死亡和迁移的学者属于人口学家,但是那些研究导致出生、死亡和迁移变化的各类因素的学者,可能就要涉及其他领域了,比如直接影响出生的因素有婚姻和家庭,间接因素有生育意愿、性别偏好、受教育水平等;影响死亡的直接因素有疾病、健康,间接因素还包括不良生活方式、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等;影响迁移的因素更复杂,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就业和收入等。尽管这些被研究变量(出生、死亡和迁移)属于狭义的人口学变量,但影响这些人口学变量的自变量则不属于人口学变量,而涉及到其他学科。同样,这些学者很大可能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公共卫生学家等,而不是人口学家。

以上研究领域实际上成了人口学和其他学科交叉的“中间地带”。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因素看成“广义人口学”内容,所以从广义上说,他们研究的这些变量属于人口特征或人口学变量,或者说是与人口有关的内容。尽管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人口,但研究内容并不是狭义的人口因素,而是更广义的变量。国外把这些广义人口学内容的研究叫“人口研究(Population Studies)”,而不叫“人口学(Demography)”,其研究者可以被称为人口研究者或人口学者,但不能被称为人口学家(Demographer),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当然某些研究广义人口内容的学者,个别人也会称自己是人口学家。

若再详细划分的话,我们可以把狭义人口学研究对象进一步分为两类,一类只研究出生和死亡对年龄和性别结构的影响,即假定人口是封闭的,这相当于只研究人口自身再生产过程,也被称为形式人口学(Formal Demography);另一类研究对象包括迁移和分布,涵盖所有影响人口总量变动的因素。广义人口学研究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外在因素对人口动态(出生、死亡和迁移)因素的影响,以及人口结构和分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后果,另一类是以人口其他特征,特别是与狭义人口变动关系更为密切的特征或变量(如性、健康、婚姻、家庭、教育、收入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他因素是如何影响这些变量的。前者以人口动态为因变量,后者以人口静态为因变量,具体见图1。

图 1狭义人口学(方框内)和广义人口学变量关系图

本研究的患者被试募集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均为女性,含18例术后并已完成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简称化疗组),18例术后尚未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简称术后化疗前组);另在附近社区募集18例健康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三组被试的年龄和教育程度无显著组间差异(见表1)。

将草海云南鳅的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体重、空壳重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相关的函数模型,从总的趋势可以得出,个体绝对繁殖力随体重、体长以及空壳重的增加而增加,如图3、图4、图5所示。

三、人口学的特点

如果从狭义角度看,人口学研究的范围非常窄,主要研究生育(或出生)、死亡、迁移对人口年龄、性别、分布,以及对人口总量变化的影响。由于这种作用关系是一个封闭系统(图1方框围成的系统),即除了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以外再没有其他社会经济因素能够影响到年龄、性别结构、人口分布和人口总量的变化,这意味着人口静态状况是内生的。这样,它们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一种确定性关系,可以用确定性数学模型来表示;从广义角度看,人口因素又受很多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就像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公共卫生学科等)那样,影响某一因素变化的因素是开放的或无穷多个,从而找不到他们之间的确定关系,无法用确定性函数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得不用假定的统计学关系来描述。这意味着,狭义人口变量之间的关系跟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和生物学一样,可以通过确定性数学函数来描述和表达,从而属于纯粹的数学问题。研究这类问题是数学家的任务,而社会科学学者在这个领域并没有太多优势,因为这里不涉及任何社会经济因素。所以说,狭义的人口学家很多都是数学家,他们是使用数学工具来研究和描述人口运动规律的。

这类纯粹的数学关系研究在社会科学家看来,可能会觉得比较荒唐。因为在研究人口再生产时,人口学家(或数学家)是以生育率、死亡率作为起点,年龄性别结构或总人口作为终点,研究的问题经常是“在生育率或死亡率××情况下,年龄结构或总人口会是××,其前提基本上都是假设的”。尽管与实际情况会有很大距离,但可以很精确地描述人口运动的内在规律,比如人口预测模型、静止人口模型和稳定人口模型等。人口学家关注的另一类问题是如何找到一个数学函数或数表来拟合人口变化、生育和死亡的变化规律,比如逻辑斯蒂模型、模型生育率表、模型生命表等,而不关注它们变化的原因。

那么,一旦把生育、死亡和迁移作为研究变量或作为因变量,并研究哪些因素对它们有影响,就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因素了,这些都是生育、死亡和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或是它们的原因,或者叫自变量。这就属于广义人口学研究的问题了,其研究者也就属于广义的人口研究者。但研究这类问题的学者绝大多数不是人口学家,而是来自人口学以外的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公共卫生、心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甚至包括自然科学。他们是自己所在学科的专家,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流行病学等领域的专业训练,熟悉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而那些从事狭义人口研究的人口学家是做不了这类研究的,因为他们绝大多数只懂人口内在规律,而不懂其他学科的知识。那么按照这个思路看,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育、死亡和迁移的学者,应该属于经济学家;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生育、死亡和迁移的学者应该是社会学家。这样,从事这类广义人口学研究的学者应该由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来培养,而不是由人口学这个学科培养。

根据人口学的这种特点,设立专门的人口学系,特别是在本科阶段培养专门的人口学人才是没有意义的。一方面,如果人口学系是为了培养狭义的人口研究者或人口学家(Demographer),那么学生的基础课必须是数学或统计学,或者说首先要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数学家或统计学家,一旦进入到跟生育、死亡和迁移有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其领域已经很窄、很深了,这应该在研究生阶段培养;另一方面,如果是为了培养广义的人口研究者,而不是人口学家,那么由经济学、社会学、公共卫生学等院系来培养会更合适,这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是经济学、社会学、公共卫生领域的基础知识,到了研究生阶段再进入到跟生育、死亡或迁移有关的人口学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学不属于基础性学科,其知识不能在本科阶段传授;人口学属于更专业的学科,学生应该接受过基础性学科训练以后再进行人口学专业的学习,即在研究生阶段进行培养。

如果人口学研究内容涉及到影响人口变动的决定性因素的话,它涉及的不仅是学术领域,也会涉及很多应用性领域,比如市场分析、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社会政策、保险精算等领域,人们会发现在这些领域也有很多人口学家或人口研究者,这些学者用人口学知识为各自所在的领域提供了人口学视角、思路和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口学从狭义角度看属于一门独立学科,从广义角度看则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这两类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在于:(广义人口学)搞清楚原因以后,如果不通过(狭义人口学给出的)人口学模型就无法预知和判断可能出现的后果;相反,如果知道了后果还需要借助人口学模型将其与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才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二者的区别在于:(1)关系特点不同,一种是封闭的确定性关系,另一种是开放的非确定性关系;(2)研究任务不同,一种是描述性研究,另一种是解释性研究;(3)使用方法不同,一种是纯数学或人口分析特定方法,另一种是统计学方法;(4)理论表述不同,一种是用数学模型来表述理论,[注] 按照社会科学的思路,这不属于理论,所以社会科学学者认为人口学没有理论。 另一种是用文字表述理论,描述社会现象对人口变量的影响规律;[注] 由于人口因素受多领域因素的影响,因此会导致单一领域因素对某一人口因素的影响都不会特别强,所以规律体现得不明显,从而也会导致单一学科理论对其规律的解释性比较差。 (5)学科性质不同,一种属于自然科学,[注] 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但社会属性起主导作用,所以在中国强调人口学属于社会科学(见参考文献[6])。但是狭义人口学不关注出生、死亡和迁移的决定因素,只关注出生、死亡和迁移三项人口动态因素对年龄、性别和分布结构静态状况的影响,揭示影响机制和规律。这个系统是一个封闭内容(见图1方框内部),关系是确定性的。狭义人口学只关注内生因素不涉及外生变量。 另一种属于社会科学[6]

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从事狭义人口研究的人口学家特点比较突出,研究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单一;而从事广义人口研究的学者则涵盖了各领域的研究者,而且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知识和理论,甚至使用不同研究方法,所以似乎差异比较大。但是如果他们围绕广义人口学来进行研究的话,其研究思路和方法还是有很多共性的。

四、人口研究者是如何做研究的

人口研究侧重于量化(quantitative)研究,或从群体(aggregate)层面对人口因素进行数量上的描述或解释。当然,针对某些特定问题也会采用质性(qualitative)研究的方法,比如生育政策放开后为什么很多人仍然不愿意生育第二个或更多个孩子,为了挖掘出更深层次原因,需要做一些访谈式研究。但真正的人口研究者做这类研究的还是很少。

从这个角度看,人口研究者一般都有很好的量化研究,特别是统计方法的功底。在西方国家,统计学一般都归属于数学学科,属于理科;在社会科学领域一般没有专门的统计学专业或统计学系。[注] 这一点跟中国非常不同。在中国很多社会科学类高校(特别是财经类院校)都有统计系/学院,但中国的这类统计系在传统的学科分类里属于经济学,所以他们只教授跟经济有关的知识,与经济学以外的社会科学领域没有关系。西方国家只有英国的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设有专门的社会统计和人口学系(Social Statistics and Demography),这个系既有本科也有研究生,而且他们是把社会统计和人口学归并到一起的。具体情况可参见:https://www.southampton.ac.uk/demography 。 因为人口学在社会科学中是最强调量化方法或使用统计学方法最多的学科,所以在社会科学领域一般把人口学学者与做量化或统计研究的学者划等号,很多招聘数据分析或统计分析人员的广告中经常会放一个括号,写上人口学家(demographer)。

无论是人口学家还是人口研究者都要使用数据。如果从量化角度做研究,首先解决的是数据来源问题。人口学变量主要有三个来源: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和人口经常性登记。三类数据来源可以做到相互补充。人口普查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全面性,可以得到“总体(population)”,另一个是可以获得静态或瞬间的截面数据;人口抽样调查的特点是,调查成本低、灵活性强、可以获得更专业和详细的数据,而且既可以获得截面(cross-sectional)数据,也可以做回顾或展望式调查,从而得到纵向(longitudinal)数据;人口经常性登记数据通常来自公安、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的登记数据,这类数据的特点一方面是全面,另一方面可以得到时期(period)或年度数据,从而可以测量年度变化。

利用人口普查和人口经常性登记数据通常可以对人口状态和变化进行描述性分析,也可以做两个或三个变量关系的分析,甚至可以估计和预测未来人口的变化,这类研究被称为描述性研究。然而,若想做影响因素分析,则需要使用抽样调查获得的微观数据做多变量分析,来研究某个变量对人口学变量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程度,这类研究属于解释性研究。一般来说,狭义的人口分析使用人口普查和人口经常性登记数据就可以了,使用的方法一般为人口学方法或人口分析技术;广义的人口研究则需要做多变量分析,此时只用人口普查和人口经常性登记数据就不行了,必须使用抽样调查得到的微观数据,这样才能做多变量分析,才能解释因果关系,这通常需要使用统计学方法或模型,比如线性回归模型、分类数据模型、生存分析模型、分层分析模型、多元统计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等。

五、人口研究关注的领域

人口学的研究领域也可以从上面提到的人口学研究内容来界定,或者是相关内容的有机组合,通常可以按照人口静态和人口动态两个维度来看。首先看人口静态维度。人口静态维度实质上就是将人口总体在不同特征上进行分解,从中得出不同的子人口。年龄可以分解出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高龄老人或百岁老人;性别可以分解出男性或女性人口;地域可以分解出北京、上海、广东等省/直辖市;从人口静态角度看,年龄和性别属于人口的自然特征,不同区域人口反映的是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这些都属于狭义人口学的研究内容。若进一步向外拓展到广义人口学,还可以从婚姻角度进行分解,得到未婚人群、在婚人群、丧偶人群或离婚人群;从民族角度分解,可以得到汉族、维吾尔族、苗族、回族等56个民族人口。我们可以把这些静态因素进行组合,比如,女性和老年人组合,得到女性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和维吾尔族组合在一起,得到维吾尔族女性老年人,这些都是人口学研究的内容。当然静态维度还可以列出很多,比如不同健康状态人群、不同在业状态人群、贫困和非贫困人群等。若进一步组合可以研究女性未在业老年人的贫困问题等。实际上人口静态组合给出的是一个经过多维限定的子人口。如果任何子人口都可以作为人口研究对象的话,我们可以组合并研究无限多个子人口。

下面再看人口动态维度。人口动态维度最核心内容就是出生、死亡和迁移;若再进一步拓展或称为次核心内容,就应该是那些直接对出生和死亡有影响的变量,如婚姻、家庭、性行为、健康、疾病、残疾、认知等。比如跟婚姻有关的动态变量有结婚、离婚、丧偶、再婚。再进一步向外拓展就会涉及就业、失业、入学、升学、降级、辍学等。如果将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进行组合,可以得到很多内容,比如研究老年人的再婚问题、女性的预期寿命、广东省成年人失业问题、女性就业的空间分布问题等。实际上,静态和静态之间,静态和动态之间,以及动态和动态之间的各种组合都可以看成是人口学的研究内容。关键要看静态和动态变量维度的界定与人口学核心内容的“距离”。距离狭义人口学内容越近的变量,越是人口学的核心研究内容;相反,距离狭义人口学内容越远的,就越远离人口学核心研究内容,有些可以被称为广义人口学研究内容,也有些甚至不能归入人口学研究内容。

我们也可以看一下在国际上人口研究都涉及哪些领域。美国人口学会(PAA)历年年会的大类主题分为下面11类[7]

(1)生育率、家庭计划、性行为和生殖健康

(2)婚姻、家庭、户和亲密关系

·养育(Parenting)

(4)健康和死亡

(5)性别、种族和民族

(6)迁移和城市化

由图3可以看出,在B2C电子商务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是营运能力指标,其权重达到0.338;其次为技术能力指标,权重为0.288,资源能力权重稍弱于技术能力,而管理能力权重则较低,仅为0.169。

(7)经济、劳动力、教育和不平等

另外,再从人口规律和研究方法角度看,能够被称为人口学家的,除了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区分,更重要的还应该看他是否掌握了人口运动规律和人口学特定的研究方法,并能够用这些规律和方法来指导他的研究。受过正规人口学训练的学者都应该学过人口学(Demography)或人口分析技术(Demographic Techniques)。这门课不仅讲授人口变量的定义和测量(如生育率、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等),也介绍人口变量的关系和人口运动规律(如人口世代更替、人口惯性、多状态模型等),还讲到了人口分析的特定方法(如列克西斯图、时期分析和队列分析、年龄标准化法、生命表法等)。只有系统地学过这门课,并从事狭义人口学研究的学者,才算是人口学家。如果用这门课的思路、原理和方法来解决人口群体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被称为是人口学家。比如,用年龄标准化方法、生命表法来研究教育、就业、健康,也属于人口学家的工作;而教育学家、经济学家和公共卫生学家一般很少用人口分析特定方法来做本领域的研究。

(8)人口、发展和环境

而英文人口学(Demography)[注] 在英文翻译辞典中,这个词被翻译成人口统计学。而在中国的人口学界,我们还是把它翻译成人口学,Demographer则翻译成人口学家。 这个词是由法国人阿克力·基亚尔(Achille Guillard)在1855年出版的《人的统计纲要》中创造的,法语是“Demographie”。他对这个词的定义是:“Demographie在广义上讲是人类自然的、并且是社会的历史。我们在这里虽然是狭义上的理解,但它是人口的数理上的认识,即人口的动态一般的、自然的、知识的、道德状态的认识。人口学是利用数字就它所占据的场所来记述集团的”[2]。后来的一些欧美学者都是在这个定义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更为具体和明确的修订,从而使人们对人口学这门学科的认识更加清晰。比如,法国学者E·勒瓦索(E. Levasseur)在他1891年出版的《法国人口》中谈到,“Demographie是人口的科学。它弄清人口静态,而以人口动态为主,研究出生、结婚、死亡及迁移的变动,认识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2]

(10)数据和方法

(11)应用人口学

2017年第28届国际人口学(IUSSP)大会[8]的主题还增加了人权、文化、宗教、语言、艾滋病等。如果从小组讨论题目看,内容可能会更广泛。下面是从美国人口学会2018和2019年年会[7]挑选出的几个小组(session)题目,从中可以感受到国际上人口学研究涵盖的范围到底有多大:

·债务、财政困境和健康(Debt, Financial Hardship, and Health)

·家庭、社会传媒和技术(Families, Social Media, and Technology)

·贵族化(Gentrification)

·代际关系(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家庭中的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Families)

·同居和非婚关系(Cohabitation and Nonmarital Relationships)

·同性结合和家庭生活(Same-Sex Union and Family Life)

(3)儿童和年轻人

·睡眠和人群健康差异(Sleep an Population Health Disparities)

·邻里关系对儿童和年轻人的影响(Neighborhood Influences on Children and Youth)

·生物学纳入社会研究(Incorporating Biology into Social Research)

·公共/税收政策与代际流动(Public/Tax Policy and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家庭的时间利用(Time Use in Families)

·跨越生命历程的劳动力变动(Labor Force Dynamics across the Life Course)

·父亲和家庭(Fathers and Families)

·非洲的食品安全(Food Security in Africa)

·军事冲突对孩子的长远影响(The Long-Run Impact of Childhood Exposure to Military Conflict)

·婚姻市场和配偶的选择(Marriage Market and Mate Selection)

4) 试验结果表明,本烟苗剪叶器能够达到规定的作业效率,起到很好地收集碎叶的作用,并能够及时对烟苗剪叶器切刀进行消毒。

·贫困和社会政策(Poverty and Social Policy)

为提高xA的估计精度,也可反复将公式(11)得到的估计值作为并再次应用公式(11)获得更精确的xA的估计。

六、中国的人口学、人口学家和人口研究

在中国是不区分人口学家和人口研究者的,因为中国研究人口的学者绝大多数都获得过人口学 (或老年学、人口资源环境)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严格说,这应该属于前面界定的人口学家。国外的人口学家一般也是获得人口学学位的学者,不同的是他们更接近于数学家和统计学家,跟中国的人口学家完全不一样。而国外被称为人口研究者的学者,通常会称自己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或流行病学家,一般不会称自己是人口学家,[注]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的卡罗来纳人口中心(CPC)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人口研究机构,1999—2003年我在那里做博士后研究期间想找一位人口学家进行咨询,中心的技术人员告诉我:这个中心没有人口学家。当时感到很奇怪,怎么这样有影响的人口研究机构居然没有人口学家?实际上他们所理解的人口学家相当于数学家,研究的领域非常窄。确实在那里从事研究的学者几乎都来自社会科学领域,都属于前面说的人口研究者,不属于人口学家。 因为他们获得的不是人口学学位。这些学者既参加人口学学术会议也参加各自所在学科的学术会议。所以在西方的人口研究领域,或参加人口学会议的学者中,真正的人口学家数量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人口研究者,或是其他领域的专家。

中国人口研究领域的情况则不同,参加人口学会议或从事人口学研究的学者中,受过人口学专业训练且获得过人口学学位的学者占主导地位,而其他学科(或最后学位是非人口学学位)的学者则很少。但在中国获得过人口学学位的学者,在狭义人口学领域所接受过的训练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包括在数学基础上),均不如欧美学者;而另一方面,若跟欧美国家人口研究者比,我们的人口学家在社会科学其他方面的知识(如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流行病学等领域)的训练也同样不如欧美学者。

面对中国目前的情况,自然会提出下面两个问题:人口学家应该如何培养?人口研究应该怎么做?

在中国要想培养出理想的人口学家需要考虑下面几个问题(这里不再进一步展开):

(1)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理科背景,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

(2)要把培养硕士和博士区分开来,硕士更倾向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博士侧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

(3)不仅要学习一般的基于离散变量的人口分析技术,还要学习针对连续变量的数理人口模型;不仅要学习一般的人口分析方法,还要学习专门的生育、死亡和迁移的分析技术;不仅要学习人口学方法,还要系统学习数据(包括大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更要系统学习统计方法和模型。

2012年3月6—9日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举行的2012年美国国际水处理展览会上,GE展示了2011年推出的ZCore深层滤芯过滤技术和其广泛的产品组合。这些产品组合可通过水处理设备、化学品药剂和配套技术服务帮助商业和工业领域的客户应对严峻的水资源挑战。

(4)人口学家不仅应该是人口研究专家,也应该是数据和统计分析专家,甚至可以进一步发展为大数据或机器学习领域的专家。人口学家同时也应该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从事定量分析的顶级专家。

科研实验室用于学校教师、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科研攻关。其特点是专业性强、仪器设备多、人员相对固定。但与科研单位相比,其人员结构存在着新手多、流动性大、人员在实验室工作时间长、老带新等问题。因此,科研实验室的良好传统、安全环保意识对新手来说至关重要,对实验室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的认知、适当处理方式的熟悉、水电、防火防盗等是防控重点。

要想做好人口研究或成为一个好的人口研究者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只有人口学家才做人口研究,应该吸引其他领域的学者关注人口问题、从事人口研究,让更多其他学科或领域的人口研究者加入进来。

(2)人口研究机构不能隶属于社会科学的任意一个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公共卫生或公共政策。因为无论关注狭义人口还是广义人口,这一体制都不利于人口科学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的人口研究。

(3)人口研究机构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综合性研究中心,在该中心从事研究的不仅有人口学家,而且应该有更多相关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领域或学科来研究一个共同的问题。用统计学语言来解释就是:我们关注一个共同的(人口学)因变量,并构造出一个由多领域(社会、经济、心理、健康、生理等)自变量组成的模型,最终基于各学科的理论对这个模型给出解释。

(4)人口研究机构要与教学机构分离。教学机构一般是按照学科进行分类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院系,同一院系由同一学科的学者组成;人口研究机构应该是一个综合研究机构,它的研究人员应该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组成。这些学者到所在院系从事教学工作,在人口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

污水专用换热器污水侧供回水温度为11/6℃;热泵蒸发器中介水侧供回水温度为9/5℃;热泵冷凝器用户侧供回水温度45/35℃;污水专用换热器单台制热量800kW;离心式热泵制热量4622kW,电功率830kW,COP为5.56;螺杆式热泵制热量2235kW,电功率675kW,COP为3.31。

总之,人口学从狭义理解属于独立学科,从广义理解则属于综合性学科。然而,从广义角度来研究人口与社会的关系或研究人口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更有意义。所以,人口研究或人口学科的未来重点应该向综合学科发展,这才是中国人口学科的出路。如果中国人口学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排斥其他学科的融入;或者长期在某一个特定学科下发展,人口学科的宏观视野会被限制住,研究会走向死胡同,甚至会消亡。因为产生人口问题或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是综合性的、是跨学科的,人口研究也必须是综合性和跨学科的,只有这样人口学才会有更好的前途和未来。

[参考文献]

[1]高庆丰.欧美统计学史[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

[2]南亮三郎.人口论史——通向人口学的道路[M].张毓宝,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3]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oision. The 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population trends[M]. UNPD, 1953.

[4]刘铮.人口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5]国际人口学会.人口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乔晓春,李建民,陈卫,等.人口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PAA.2016, 2017, 2018 and 2019 Annual Meeting Final Program[M].PAA,2016, 2017, 2018,and 2019.

[8]IUSSP.XXVII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Conference Program[M].IUSSP, 2017.

Abstract :China's demography was born and developed under special conditions and took a special course.When these special conditions are no longer available, demographers need to consider whether demography can continue to exist or develop relatively wel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fields of demography from perspectives of the origin of the concept, research objective, content and methods, and divides demography into narrow demography and broad demography, and correspondingly divides the scholars engaged into two groups: demographers and population researchers. It is concluded that demography i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in the narrow sense and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in the broad sense. In the future, demography should develop toward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Overemphasizing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discipline, excluding the integration of other disciplines, or surviving in a specific discipline for toolong will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demography.

Key words : demography; demographer; population researcher;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family planning; population problem

[中图分类号] C9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963(2019)02-0003-12

DOI :10.14132/j.2095-7963.2019.02.001

[收稿日期] 2019-02-24;[修订日期]2019-02-25

[作者简介] 乔晓春( 1958— ) ,男,北京大学教授,人口学博士,研究方向: 中国人口问题、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统计学、人口老龄化、健康寿命等。

[责任编辑: 刘佩丹]

标签:;  ;  ;  ;  ;  ;  ;  

人口学的学科性质和在中国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