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完善的过程中。水利工程项目的重要性无疑是极为突出的,这也造成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水利工程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具体的水利工程施工来说,其同样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影响和干扰,尤其是对于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更是极为突出,本文就重点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解决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近年来,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影响,各地气候环境、河流水位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部分地区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导致频繁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监管程度,制定相关的方法与对策,从而减少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伤害。
一、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的发展现状
水利工程是指人类社会为了顺应着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自然界的水和水域进行相关的调控、治理、管理、开发以及保护的一项建设工程。建设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治洪水的袭击、旱灾、因排放污水所造成的大面积水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满足于人类生活的发展需要以及工农业生产用水所建立的水库、堤坝等实物措施。
可以说,水利工程建设的出发点是极好的。但是,随着近些年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导致国家兴修水利工程,使其修建规模、设计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也导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对于降水量、气温、大气等气候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尤其是在库蓄水拦沙后,下泄洪水时流速很大,会对下游河道堤防产生冲刷现象,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面对这一现状,国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同时还要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就应该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研究力度,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开发,消除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
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一)气候环境差异性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中的降水量、大气、气温、风雾的影响效果都是十分显著的。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的兴修扩建,使得原本的大自然水资源系统发生质的改变。由于人为原因的整体整修,导致地表水、河流水、地下水的局部水因子因为大量的聚集或分散,产生水量失衡的现象,破坏了原本的气候环境。
比如说,在水库大坝灌溉工程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由于水分子全部集中在水库的上空当中,造成水库区域内的湿度过高,其蒸发量也会有所增加,这就大大减少了正常库区的降水量。譬如,部分城市地区就会受到其水库上空蒸发量大的影响,导致城市地区的降水量的增加。并且,由于降水量的增加,对于本身就饱受废弃污染十分严重的城市地区,就会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这对于人们的日常出行和身心健康都是十分不利的。
在实际开展水利工程的施工中,工作人员开凿的人工区域被引入了大量的水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水量的平衡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相应的工程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一旦水量平衡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势必会导致路堤聚集的水资源相应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空气的内部结构,进而导致区域内的气温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持续升高的现象。这些迹象都表明了由于水利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对气候环境的影响范围有多么大,也是近些年对气候环境出现明显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河流水位的改变
河流是陆地水资源组成的主要部分,也是我国水利工程需要进行调控的重点工作内容,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的规划内容和治理模式在极大地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虽然水利工程的大规模的开发,加强了我国的城市建设,推动了我
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了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建造水库大坝等灌溉式建设工程的过程中,会对水势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会进一步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以及相应的流量范围。人们为了满足发电的需求,运用节流泄洪等对河流水位产生一定破坏力的手段,进行相应的发电工作,致使上下游植被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由于上下游植被、水量、河流水位均受到严重的破坏,最终造成了水源的质量发生了严重的下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频繁的地质灾害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主要是利用与控制地下水和陆地水。从表面上来看,这是对废弃的水进行循环利用,是针对水资源体系的有效治理,但人们却往往忽略了陆地因为水利工程建设而产生诸多负面的影响。
比如说,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兴建水库大坝灌溉发电等水利工程的时候,打破了原有的水源系统的平衡,同时也打破了水势的结构。这就影响了水资源的分布范围以及河流的流量的范围。失去系统控制的水量大量聚集会导致地壳承受的压力变大,从而影响板块运动的平衡性,同时水势的平衡性也失去了控制。而地壳一旦承受过大的压力容易形成地震、泥石流、山地滑坡等自然灾害,严重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大范围的人员伤亡。
除了对地壳增添了过重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对地表上的土壤活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采取节流蓄水或者其他改变水量流量的措施都会导致下游的农田以及相应农作物的土壤活性产生降低的现象。与此同时,土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旦降水量过大的时候,除了土壤养分流失惨重,也会造成农作物涝死的现象,同时也会引发洪水等灾害。
三、解决的方法与对策研究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当今,我国水利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国家应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利用法律来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工程设计进行约束,实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工作人员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对于破坏比较严重的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区域应该进行重新的审查和准确的评估。
(二)协调发展开发与保护目标
过去,我国对于水资源规划往往追求百分之百的开发率,追求实现水利工程最大的利益化,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与破坏。国家要实现 " 可持续发展 " 的目标战略,注重在水利开发和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协调一致。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之中,工作人员对于河流梯级的设计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在对流域进行规划工作的时候,要采取合理化、科学化的设计手段,保证河流梯级的布局合理。在此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还应该遵循协调一致性的发展原则,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局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我们要本着协调与发展的目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水利建设过程中的思想内涵,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促进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我国应该建立与生态环境和平共处的的水利工程发展体系,最终实现水利工程在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的时候,对环境还不起到破坏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晓荣.简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技风,2018(29):135.
[2]曹亿.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30):14-15.
论文作者:富玉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水资源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