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分析_财政赤字论文

中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赤字论文,债务论文,中国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各国纷纷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应对经济增长率下滑和失业率上升。经济危机也影响到各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外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以及国内企业的投资,造成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失业增加。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中国政府也启动了相关财政政策,2009年财政赤字创历史最高,今年财政预算赤字还在提高。如加上地方政府债务、高等教育机构的债务,以及种种隐性政府债务,中国政府债务规模已相当庞大。弥补财政赤字主要有债务化(发行公债来弥补赤字)和货币化(发行货币来弥补赤字)两种方式。我国过去曾采取货币化的方式,近20年来,则主要采取发行公债的方法。

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是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议题。传统观念强调平衡预算,量入为出,不搞赤字财政。随着经济周期日益严重,财政预算的观念发生变化。新的观念是,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平衡预算,即经济衰退的时候增加政府开支或减税,允许财政出现赤字;经济高涨的时候政府减少开支或增税,获得财政盈余,偿还因财政赤字而积累下来的债务。还有人认为,政府不应该过分关注财政赤字和债务,而应注重整体经济的平衡。问题在于赤字和债务过大,会加重利息负担,导致经济失衡。许多研究表明,财政赤字及其导致的政府债务会促使利率提高,减少资本积累,造成社会福利损失(Diamond,1965; Blanchard,1985; Feldstein,1988等)。

多年来,美国和日本政府债务一直引人注目。掌握着世界结算货币发行权的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债务问题已引起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担忧;创造了二战后经济增长奇迹的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债务率最高的国家,高债务率已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极大障碍。最近的金融危机又加剧了欧洲国家的财政危机。希腊债务危机不仅严重威胁着希腊经济,而且影响到欧元的前途和命运(林双林,2010)。这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和吸取。

目前对中国政府债务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是停留在对政府债务规模的估算上(Jia和Zhao,2001; Lin,2003等)。在是否要增加财政赤字、扩大政府债务规模的问题上,部分专家认为,欧盟规定的3%赤字率和60%债务率是某个时期的产物,并非金科玉律,一味强调这两个标准,会限制财政政策工具的有效使用,必要时应勇于突破警戒线的束缚(财政部综合司,2006)。另一些专家以欧盟的警戒线为标准,认为中国只要不超过这个标准就可以继续实行赤字财政、继续增加债务(潘颖,2010)。许多人只是表达观点,并没有提供具体的研究。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继续实施和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上升,进一步研究政府赤字和债务,借鉴外国的经验教训为中国政府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已经刻不容缓。

一、中国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

中国传统的财政思想是“轻徭薄赋”,“量入为出”。在1896年之前的两个半世纪,清朝的财政基本健康,很少有赤字。甲午战争前的1893年,财政盈余达760万两。1894年,国家财政基本持平。清朝财政赤字的真正起点是甲午战争。庚子赔款大大冲击了清政府的财政,赤字急剧增加,朝廷债务缠身,① 那时,各省财政大都是支大于收。

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国家财力枯竭。1917~1926年间,北洋政府发行了巨额公债。② 占1927~1936年间,国民政府继续大量发行公债。③ 抗战期间,军费支出急剧增加,税源枯竭,政府主要靠发行货币填补庞大的财政赤字。赤字货币化会导致通货膨胀,相当于向货币持有者征“通货膨胀税。”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货币改革,统一使用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纸币,称为法币,法币的滥发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国共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当局为筹措军饷,大量发行法币,导致物价一日数涨,民不聊生,怨声载道。1948年国民党政府停止使用法币,强制推行金圆券。由于没有严守发行限额,恶性通货膨胀再度出现。城市有产阶级的财富被通胀洗劫一空,国民党失去最后的支持者。1949年7月共产党宣布停止接受法币。不久,国民党政权伴随着巨额的财政赤字土崩瓦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经济经历了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过程。相应地,财政也经历从有政府债务,到没有政府债务再到有政府债务的过程。表1显示了1950到2009年间的中国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情况。1950年,经济建设百废待举,政府财政出现赤字。然而,1951-1955年政府财政都有盈余。中央人民政府在1950年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1958年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在发行内债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向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举借外债。大跃进时期,政府财政赤字大增,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1958年为2%,1959年为2.9%,1960年达到6.7%!那时候的赤字基本上靠发行货币填补,造成高通胀。1960年是经济非常困难的时期,中国开始偿还所欠前苏联的债务,到1965年债务全部还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此后直到1980年,中国政府没有发行任何内债和外债。那时候,经济没有得到大发展,但是政府也没有给后代留下债务,客观上为以后政府发债留下了余地,我们姑且称之为“财政红利”。

1981年起,中国放弃“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财政政策,开始发行内债,1981-1990年底中国政府发行了多种债券,但20世纪90年代初之前政府赤字和债务规模总体很小。1986年《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第30条规定,财政部门不得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很长时期财政赤字除一部分依靠发行国债填补外,大部分是向人民银行借款,即用发行货币的方式解决。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财政部必须停止向中国人民银行借款,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从此,政府债务开始大大增加。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急剧增大,而且连年不断。积极财政政策过后,实行稳健财政政策,但预算仍然是赤字。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1998年为1.1%,1999年为1.9%,2000年为2.5%,2001年为2.3%,2002年为2.6%,2003年为2.2%。2007年,中国经济高涨,股票市场泡沫出现,股票交易印花税等税收大增,中国财政25年后首次出现财政盈余。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2008年国家财政又陷入赤字。国务院出台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再次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财政部《2009年财政收支情况》,2009年财政收入为68477亿,财政支出为75874亿元,预算赤字就是7397亿元。2008年中国的GDP为314045亿元,2009年GDP达到335353亿元。图1显示中国政府1950-2009年的政府财政赤字。可见,1997年以后政府财政赤字出现高峰,2002年达到3149.5亿元。2009年的赤字之高是史无前例的。高额的赤字财政支撑着许多大型长期建设项目,需要后续投资,因此未来几年的财政赤字也不会小,应该引起关注。

图1 1950—2009年中国政府的财政赤字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2月25日及财政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财政赤字主要是因扩大政府支出造成的,而非税收增长不足。事实上这些年来税收增长率一直很高,既使在极其困难的2009年里,财政收入仍然较2008年增加7,147亿元,达到68,477亿元。财政收入增长率为11.7%,高于GDP的增长率(8.7%)。④

图2显示1950-2009年中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我国财政赤字有几个高峰,一是大跃进时期的1960年,达到GDP的6.7%;二是1979年,达到GDP的3.3%,第三个高峰就是2002年,达到GDP的2.6%,接下来是2009年,赤字占GDP的2.2%。

图2 1950-2009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9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的数据来自统计局, 《中国统计公报》及财政部。

为填补财政赤字,政府发行了大量国债。1981年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为1%,1990年为4.8%,2000年为13.1%,2007年为20%,2008年为17.6%。2008年底中国政府内债余额为52,799.3亿元。2009年国债继续增加,内债余额达到59,740亿元,占GDP17.8%。

图3 1981-2009年中国的内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

数据来源:债务数据同图3;GDP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年。

在发行内债的同时,中国也开始利用外资,向外国政府、外国银行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借款。1986年政府外债余额158亿美元,1990年为525.5亿美元,2000年为1,457.3亿美元,2007年为3,736.2亿美元,2008年底达到3,746.6亿美元。中国外债负债率(外债余额与当年GDP之比),1986年为7.3%,1990年为13.5%,2007年为11%,2008年为8.7%。

应该指出,这里提到的是中央政府公开的债务,中国政府还有大量的未公开债务,例如:地方政府债务、高等院校债务等等。据银监会估计,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⑤ 高校的债务据估计也相当大。这样,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债务,再加上政府举借和政府担保的外债,总债务就会达到GDP的50%左右。欧盟对成员国规定的政府债务警戒线为GDP的60%,我们虽还没有达到这个警戒线,但已经应该引起重视。

二、关于赤字和债务对经济影响的学术讨论

财政赤字是由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方面决定的。在支出给定的情况下,征税和发行国债是政府筹措资金的两种主要方式。这两种方式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经济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对财政赤字的论述可以追溯到李嘉图,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政府无论是以税收还是公债形式来筹资,对于完全理性的个人和整个经济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公债无非是推迟了的税收。罗伯特·巴罗(Barro,1974)发表《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一文,在人们会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后代的假定下,进一步阐述了李嘉图等价定理。然而由于假定偏离实际,这个定理常常受到质疑。例如人们的利他程度,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未来子女婚嫁方的经济条件的不确定性等等都可能使这个定理破裂。李嘉图本人对此似乎也不是很有把握。因为在同一书中,他又写道举债这种办法会使人们不知节俭,使人们不明白自己的真实处境。可见,他也没有把人们看得完全理性。

戴蒙德(Diamond,1965)建立了一个世代交替新古典增长模型,在人们只是利己的假定下证明,从长远来讲,国家的内债和外债都会减少资本积累,导致人们的福利损失。直观来说,政府债务增加,市场上对资金的需求增加,利率上升,企业投资成本增加,资本积累下降。从福利角度看,债务增加,需要付息的税收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直接减少消费;资本积累减少,劳动生产率和工资降低,也影响消费,进而影响人们的福利水平;内债使资本积累减少得更多。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研究,以后的研究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布兰查德(Blanchard,1985)建立了另一种世代交替模型,假定人们随时面临死亡的可能。只要死亡的概率不为零,生命就是有限的,从而导致李嘉图等价定理的破裂。费尔德斯坦(Feldstein,1988)认为当一个人未来收入不确定时,未来的遗产也不确定,个人消费会随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提高,李嘉图等价定理不能成立。

费舍(Fischer,1993)的跨国实证研究发现,高额的财政赤字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如果赤字和债务由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债务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的效率。政府支出效率越高,债务的正面作用就越大;反之,政府支出效率越低,债务的正面作用就越小。因此如何利用政府支出,是决定政府赤字和债务的关键。围绕政府支出的效率一直存在争论。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政府支出效率低下,但也有例外(Aschauer,1989)。理论上讲,应该有个政府投资的最优水平问题,太低或太高都不好。近几十年来,多数的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规模大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慢(Landou,1983,1986; Barro,1991)。也有矛盾的例子,如亚洲四小龙中,韩国和台湾政府规模属于大的,新加坡和香港政府规模属于小的,1960-1980年代经济增长都很快。总之,政府支出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效率高,政府支出就促进经济增长;否则,就减缓经济增长。因此,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反向相关的结论隐含政府投资效率一般不高,弥补不了征税带来的负面作用。

财政赤字以及由此而来的政府债务不仅影响经济效率,而且影响收入和财富在同一代人和不同代人之间的分配。许多人认为,政府债务会使贫富差别加大。富人持有国债,得到丰厚的国债利息,穷人无力持有国债,得不到利息。所以,国债的发行对穷人不利。另外,赤字是由于征税不足而形成的,而富人缴的税多,赤字和国债的加大就减轻了富人的税收负担。还有,相对于赤字货币化,即发行货币填补赤字,赤字债务化对富人更有利。货币发行会造成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富人有大量的储蓄,受通货膨胀影响大。赤字债务化可使储蓄免遭通货膨胀的洗劫。

对财政赤字和债务在分配方面最严厉的批评是,政府通过赤字和债务将当代人的负担转嫁给子孙后代(Bowen、Davis和Kopf,1960; Persson,1985)。举债终要偿还。如果政府借债投资于为后代造福的项目,由其还债也是合理的;但若政府借债从事主要为当代人造福的项目,后代还债就不合理了。无论如何,政府发债子孙后代都没有选择的余地。

以上的讨论都建立在政府能够永远发债这一假定的基础上,其实政府也不一定能永远发行债务。学术界已经有许多关于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讨论(Chalk,2000; Yakita,2008)。实践中,如果债务太重,人们对政府还债能力产生怀疑,新的债务可能发不出去,政府就会破产。美国、日本就有地方政府破产的例子,也有中央政府破产的例子。

三、美国、日本等国的经验和教训

发达国家都有政府债务,下面我们主要讨论两个债务最严重的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国债数量是世界上最大的,而日本的债务率,即政府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

图4 1929-2008年美国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Department of Commence,http://www.bez.gov/national/nipaweb/

美国为了填补由于战争、经济衰退和减税政策形成的财政赤字,发行了巨额国债。1929年大危机爆发,财政危机随之出现,1931-1936年开始出现赤字。1937-1941五年间,四年有财政盈余。但二战后,财政赤字大大增加,1945年政府债务达到GDP的120%!1946-1969年美国经济强劲增长,财政大多数年份有盈余。70年代石油危机后,经济进入衰退,财政状况又开始恶化。80年代,军费开支增加,政府积极推行减税政策。在1974-1997年近四分之一个世纪里,美国财政一直是赤字。90年代末,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高涨,税收大增。1998-2001年,美国财政在30年后重新出现盈余。然而科技股票泡沫的破裂,使美国经济很快进入衰退。2002年至今,美国财政赤字居高不下。2009财年(2008年10月1日到2009年9月30日),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达到二战以来最高水平,总额为14,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2010年美国财政预算赤字还要高,达到1.6万亿美元。奥巴马政府估计,未来10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总额将达9万多亿美元。巨额的财政赤字成为美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国债激增,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债务最多的国家。1940年总债务占GDP的比重为52.4%,1950年为94.1%,1960年为56.1%,1970年为37.6%,1980年为33.3%,1990年为55.9%,2000年为58%,2008年为70.2%。据估计,2009年债务占GDP的比重为83.3%,2010年将为94.3%!

长期以来,美国的债务绝大部分由本国居民或机构持有。这种情形已经发生改变。2009年底,26%的债务由外国持有。中国目前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者,2009年底持有美国国债8948亿美元,占外国持有美国国债的24.24%;日本居第二位,占20.74%;英国居第三,仅占4.88%。⑥ 美国国债高筑,美元贬值会使所有以美元度量的有价证券贬值。

高额的债务吸纳了大量的民间储蓄,阻碍资金进入民间资本市场,影响资本积累。随着政府债务的增加,美国的经济增长呈下降趋势。经济半个世纪以来,美国GDP增长最快的一些年份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1966年6.5%,1984年7.2%,1997年4.5%,2004年3.6%。可见经济增长的力度在下降。巨额的政府债务,迫使美国每年以大量的税收偿还利息,无法从事其它公共事业。尤其是大量的国债被外国持有,使得国家税收不断外流。美国国债的另一困扰是它威胁着美元的信誉。高额的债务可能引发通货膨胀,造成美元贬值,损害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特殊地位。近年来,美国经济学界和一些主要贸易国家(包括中国)要求美国降低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呼声不断增加。

图5 美国1929-2009债务余额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美国政府支出网,http://www.usgovernmentspending.corn/federal_debt_chart.html.

日本政府债务与GDP的比值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债务是赤字的积累。日本的财政赤字主要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上世纪50到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政府财政状况良好。70年代开始,能源危机席卷全球,经济衰退,而此时日本开始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支出大大高于财政收入,巨额财政赤字出现。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减去税收收入和其他收入的余额。图6显示日本1970-2008年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76年到1986年,日本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从未低于3%。1989年到1993年,日本财政状况略有好转,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低于2%。1996年以后,财政赤字又大大增加。

图6 1970-2008年日本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资料来源:日本财政部网站,http://www.mof.go.jp/zaisei/con_07.html; http://www.mof.go.jp/jouhou/syukei/siryou/sy2104h.pdf

为了填补财政赤字,日本政府大量发行债务。据日本官方统计,1970年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为9.6%,1975年为21.1%,1980年为48%,1985年为62.6%,1990年为59.1%,1995年为82.6%,2000年为128.1%,2005年为150.7%,2009年为157.5%。⑦ 图7显示1970-2009年日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

图7 1970-2009年日本政府债务占GDP比值

数据来源:日本财政部,http://www.mof.go.jp/zaisei/con_07_html。

日本经济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辉煌发展时期,经济增长率非常高。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导致日本经济衰退,经济增长率下降。习惯了高增长率的日本为了保持高增长率不断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从1975年到1997年,在财政赤字的刺激下,日本经济增长从未出现负数,然而增速已明显减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和1999年,日本财政赤字连年,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2000年日本经济复苏,增长率为2.9%,2004年达到2.7%,2007年为2.4%。但好景不长,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再一次陷入衰退,2008年经济出现负增长,2009年经济增长率甚至为-5.6%!面临巨额国家债务,日本政府对经济刺激显得十分无力。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呈现下滑趋势。日本经济出现这种局面,沉重的债务负担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对日本过去30年的债务规模与GDP的增长做个简单的回归分析,一定会发现两者明显的负相关。

此外,发达国家政治制度在财政方面存在一个问题,即政治人物为了争取选票,总是向选民保证要增加政府支出,降低人民的税负。这样,财政赤字和和政府债务就会增大。这也是美国和日本财政赤字和国债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除美国和日本以外,欧洲发达国家也面临严重的财政问题。在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摆脱的时候,以希腊为首的欧元区国家最近出现了财政危机。欧元区成员国在对付金融危机时,无法使用货币政策,只能使用财政政策。2009年,许多欧元区国家财政赤字庞大。例如,希腊财政赤字2009年占到GDP的13.6%,远超过欧盟规定的3%的警戒线。希腊政府面临破产的威胁,新债发放遇到极大困难。希腊政府的财政危机关系着欧元的前途和命运,德国、法国等国出手相救。除希腊外,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存在严重的财政问题。巨额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已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

四、总结与政策建议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政府是可以通过财政赤字在短期内使经济增率提高。然而,GDP的增长不能反映出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及对资源的开采程度,不能反映债务水平,也不能准确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在重视GDP增长的同时,应该更重视国民财富的增加,其中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和保护等。国际经验表现,积累债务容易,偿还债务难。应该指出,美国、日本在战后高增长的年代里虽有财政盈余,但长期财政赤字积累的结果仍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中国应防患于未然,不要积累大量债务,重蹈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覆辙,要为以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在制定财政政策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长期平衡预算的思想。财政赤字应该是反周期的,也就是说,在经济衰退时出现,在经济高增长时消失。多年来,各级政府都把经济增长放在首位,即使在高增长的年份也实行赤字财政,使得政府债务逐年增加。财政政策基本上是扩张性的。我们应该遵循长期平衡预算的理念,不要在经济高速增长时候搞赤字财政,积累大量债务。

第二,不得不实施赤字财政政策时,应该严格控制赤字规模。去年中国财政预算赤字,打破历史纪录,实现了高增长。为摆脱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做出了极大的努力。目前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中国应该尽量缩小财政赤字,不然,经济很快又会出现过热。在经济增长稳定后,争取平衡预算。有人认为,中国赤字尚未达到GDP的3%,债务尚未达到GDP的60%,可以继续扩大赤字和债务。我们不能等到了欧盟的警戒线时再采取行动。美国、日本在高速增长时候,财政常常有盈余,赤字和债务大都是在经济衰退时形成的。中国改革开放前没有政府债务,为现在发债留下了余地。经过20多年的债务积累,债务规模已经相当可观,我们应防患于未然,给经济长远发展留下余地。

第三,在经济衰退、实施赤字财政政策时,要防止片面强调增大政府开支的观念,应该重视减税和民间经济发展的作用。诚然,最近中国合并了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把投资部分从增值税税基中去掉,这些都是制度性改革,不是临时性的财政政策。然而,在这次危机中,我们在减税方面政策力度仍不够。中国企业税率本来就高,面临全球性经济衰退,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困难重重,应该出台更多的减少企业税收的措施,这对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就业和经济长远发展都有好处。

第四,要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率。中国的财政赤字主要来自于政府支出的快速增加,而非税收的缓慢增长。因此提高支出的效率十分关键。一是把资金投放到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而民营企业又不愿意或无力投放资金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医疗、扶贫等。二是优化投资量。投资过多或者过少都不利于效率的最大化。要减少公共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使地区间公共产品提供趋于均等。三是要有长远、合理的规划。防止今天建明天拆,或者建起来后缺乏维修,很快折旧的情况发生。

第五,在发债时,要考虑到当代人和未来人的利益分配问题。有些项目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甚至是现在非搞不可的,资金不足应该借债完成。有的项目是造福于当代人的,应该依靠征税完成,不要为了当代人的利益,把债务留给后代。在制定政策时从长计议,有利于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注释:

① 陈光炎:《中国财政通史—清代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286页。

② 千家驹:《旧中国公债史资料》,中华书局,1984年,第9页。

③ 刘孝诚:《中国财政通史中华—民国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118页。

④ 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2月25日。

⑤ 见《证券时报》,2010年05月25日。

⑥ 数据来源: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tury,http://www.ustreas.gov/tic/mfh.txt

⑦ 2009年的债务和GDP是估算出来的。

标签:;  ;  ;  ;  ;  ;  ;  ;  ;  ;  ;  ;  ;  ;  ;  ;  

我国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分析_财政赤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