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湿肺诊断中超声的价值分析论文_孙禄1,赵雪妮2(通讯作者),樊琪3,袁迅玲4,解谦

1.黑龙江省医院儿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2.黑龙江省医院儿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3黑龙江省医院超声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4黑龙江省医院儿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5黑龙江省医院儿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湿肺采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分娩且治疗后证实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湿肺患儿74例,按照治疗前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X线技术在治疗前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超声技术在治疗前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操作时间、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病情误诊和漏诊情况。结果 研究组检查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62.2%(P<0.05);病情误诊和漏诊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湿肺采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可以提高准确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误诊和漏诊,保证出生人口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湿肺;超声;诊断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湿肺是新生儿呼吸困难最常见的原因,仅靠临床表现和传统X线很难对二者作出准确诊断和鉴别,尤其是在X线胸片上均表现为“白肺”时,国际文献报道的误诊率高达70%左右;而肺脏超声则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迄今最为简便、准确、快速、可靠的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误诊误治[1]。误诊误治的结果不仅仅给家长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可能因此而危害了婴儿的健康、甚至不良结局[2]。本文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湿肺采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现做如下内容的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分娩且出生后证实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湿肺患儿74例,按照产前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性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4例,新生儿湿肺13例;日龄1-8天,平均3.2±0.5天;胎龄34-42周,平均39.7±3.4周;早产9例,足月产28例;发病时间1-16小时,平均7.5±1.3小时;研究组中男24例,女性1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2例,新生儿湿肺15例;日龄1-9天,平均3.1±0.4天;胎龄34-43周,平均39.2±3.0周;早产11例,足月产26例;发病时间1-19小时,平均7.2±1.6小时。上述自然资料数据,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数据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X线技术进行产前检查;研究组采用超声技术进行产前检查,采用我院现有的超声诊断仪,选择线阵探头,对保温箱内的新生儿实施床旁肺超声检查操作。将双侧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双乳头连线作为检查范围,共分为前上、前下、腋上、腋下、后上、后下12个扫描区域。

1.3 观察指标

① 检查操作时间;② 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③ 病情误诊和漏诊情况。

1.4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并以(±s)表示,P<0.05认定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查操作时间

对照组传统X线检查共计操作(23.25±5.42)min,观察组共计操作(18.70±3.21)min,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t=12.2054,P<0.05)。

2.2 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

研究组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62.2%,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细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广泛肺泡萎缩和肺顺应性降低,以生后不久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临床特点,是早产儿生后早期出现的危重急症和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多在4-6小时出现,24-48小时达高峰,72小时后开始缓解,自然病程3-5天,重者3天内死亡。通常需要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或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但价格非常昂贵,国产每支近4000元,按体重需用2-4支[3]。

新生儿湿肺是因肺内液体积聚和清除延迟引起的轻度自限性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出生后均有一过性的肺内液体积聚,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可为生理现象,极少数由于各种原因致使肺内液体清除延迟,出现呼吸增快,可伴青紫、呻吟,视为病理性病变,一般在2-5天内消失,预后良好。病情程度较轻者能够自愈,病情程度较重者需要氧疗即可。呼吸可达120次/分,与RDS不易鉴别。60%易被误诊为RDS,给予气管插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造成经济及医疗资源浪费[4]。

肺脏超声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迄今最为简便、准确、快速、可靠的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误诊误治。肺脏超声替代传统X线检查是技术发展进步的必然,让新生婴儿远离射线损伤不但是大势所趋、也是新生儿科医生的责任与职责所在,超声技术及时,准确的鉴别新生儿湿肺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避免不必要的呼吸机辅助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减轻患儿痛苦,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并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5]。

两种疾病在临床上发生误诊误治的结果不仅仅给家长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可能因此而危害了婴儿的健康、甚至不良结局。通过本次研究,也可以进一步证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湿肺采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可以提高准确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误诊和漏诊,保证出生人口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敬,曹海英,王华伟,等.肺脏超声诊断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1):846-847.

[2]安晓玲,郝荣,苏海砾.肺超声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6):497-498.

[3]陈秀凤. 28例新生儿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9):177-178.

[4]周敬华,万兴丽,张德双.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治疗导致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4):454-455.

[5]刘敬,曹海英,程秀永,主编.新生儿肺脏超声诊断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0(9):23-24.

论文作者:孙禄1,赵雪妮2(通讯作者),樊琪3,袁迅玲4,解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3

标签:;  ;  ;  ;  ;  ;  ;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湿肺诊断中超声的价值分析论文_孙禄1,赵雪妮2(通讯作者),樊琪3,袁迅玲4,解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