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论文_夏亚琴 赵小娟 谭承雯

夏亚琴 赵小娟 谭承雯(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江苏 224200)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2-0039-01

随着建筑业及道路交通的高速发展,由此引发的重症颅脑外伤逐年增多。重症颅脑外伤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且常常会合并其他部位脏器受损,死亡率及残废率高,多数患者需急诊手术[1,2],因此,患者伤后入院的急救护理过程显得十分关键,积极而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对于提高这一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本院急诊科自2012 年1 月起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急诊科2012 年1 月~ 2013 年12 月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89 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67 例,女性22 例,平均年龄(43.1±10.7)岁;损伤原因:工业事故例12,交通事故例47,高处坠落及摔伤26 例,锐器致伤4 例;损伤类型:广泛脑挫裂伤32 例,硬膜下血肿27 例,硬膜外血肿15 例,弥漫性轴索损伤9 例,原发性脑干伤6 例,其中合并胸腹等其他部位损伤14 例。选取前期收治的58 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对患者实施抢救。

1.2.2 研究组 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患者实施抢救。

1.2.2.1 院前抢救及转运流程急救车与医院急诊呼叫实现实时对讲,建立现场急救人员、医院急诊科和专科病房的三方通话机制。当急诊室接到呼救电话后,要求5min 内出诊,在救护车上医护人员提前通过电话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现场医生或家属联系,指导其先进行院前急救,并急救的同时就电话通知急诊科进行准备。途中电话通知医院急诊科内医护人员以及脑外科医生做好抢救以及手术准备;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如神志、呼吸、血压、心率、疼痛部位等,同时 备好除颤器、吸引器、气管插管等物品,做到不间断地进行救治、护理及记录,1.2.2.2 急诊接诊流程急诊接诊护士要求在急诊科工作5 年以上熟悉医院环境及各项检查流程,同时具备观察疾病变化经验和娴熟护理操作技能,采用规范的交接登记表,对患者的初诊情况、管路情况、是否有其他合并伤、用药情况、已采取的急救措施等进行有序交接和记录,并进一步使用急诊危重指数(ESI)作为分诊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分诊[4]。

1.2.2.3 术前准备流程明确CT 检查的时机、部位,确定手术的指征、最佳时机、手术方式等,保证确定性手术能在患者受伤后1h 内进行。

1.3 评价指标急诊接诊交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生命体征指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神志情况)。注:出现以下情况认为生命体征异常:⑴心率≥ 120 次/ 分或≤ 50 次/ 分;⑵血压收缩压≥ 160 mmHg、( 舒张压≥ 95 mmHg) 或收缩压≤ 90 mmHg;⑶血氧饱和度≤ 90%;⑷神志异常等。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 软件包进行分析。各组间数据的比较依据资料的性质,采用t 检验或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 = 0.05。

2 结果如表1 所示,对照组急诊接诊交接时间、急诊科与病房交接时间及平均抢救时间均显著长于研究组(p < 0.01);如表2 所示,研究组患者发生生命体征异常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 1 两组患者急诊交接时间及抢救时间比较,

注:* 表与对照组比较,p<0 . 053 讨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核心是实施科学、规范、快速的救治。

⑴优化院前急救:建立有效的救治预案,开展首诊护士负责制,急诊护士提前掌握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基本病情,并积极准备抢救措施,为进一步抢救危重患者贏得宝贵时间,本研究中研究组在急诊交接时间及抢救时间上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样,顾纪芳等研究也发现,合理的批量伤员接诊流程可为患者在第一时间提供最合适的救治,以最快速度为急诊患者提供便捷优质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生存质量[5]。

⑵规范转运交接制度流程:急诊患者转运指征的正确掌握是安全转运的前提[6],尤其是病情危重的患者,病情不稳定,在转运过程中随时发生病情变化影响安全转运。急诊患者转运至接收科室时,应与收住科室护士完成交接工作,包括患者姓名、诊断、病情、治疗用药、检查结果与皮肤管道的交接工作,严格执行双交接制度完善转运的终结流程,保证患者的安全交接。

⑶优化的术前护理程序:护士在标准时间内采取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和流程,有预见、按标准、主动地按流程进行工作,达到预定的急救护理目标,最大可能缩短了患者在急诊室的治疗护理时间,另一方面,由于优化护理流程,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在询问病史过程中预测可否行急诊手术。医护间紧密配合,相互监督,使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执行医嘱,由过去的依从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1] 孙雪春. 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3(10):61-62.[2] 曾文君.120 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9(21):101-103.[3] 岳芳君.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 哈尔滨医药,2011,31(1):17-19.[4]Gilboy N, Tanabe T, Travers D, et al. Emergency SeverityIndex(ESI): a Triage Tool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 Care, Version4. Implementation Handbook 2012 Edition[M]. Rockville: Agency for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2011.[5] 顾纪芳, 庄则华, 钟媛, 等. 急诊批量伤员接诊流程的优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4):308-310.[6] 周娟. 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22-23.

论文作者:夏亚琴 赵小娟 谭承雯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4

标签:;  ;  ;  ;  ;  ;  ;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论文_夏亚琴 赵小娟 谭承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