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雷锋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雷锋精神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形成并迅速被整个社会所推崇的雷锋精神,经过50年的社会变迁,在今天市场经济环境中,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和影响力?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应该如何认识和弘扬雷锋精神?这是今天我们在纪念雷锋时需要认真思考并予以回答的问题。回答好这个问题,就是对雷锋最好的纪念。
要明确雷锋精神在今天的价值和影响,就需要了解什么是雷锋精神。我理解,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勤务兵的精神;就是艰苦朴素、埋头苦干、愿做一颗螺丝钉的精神;就是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又红又专的精神;就是立场坚定、爱憎分明、不对歪风邪气妥协的坚持原则精神;就是表里如一、始终如一、言行一致、一诺千金的诚信精神;就是严于律己、宽厚待人、胸襟开阔、虚怀若谷的包容精神;就是扶困济弱、助人为乐、苦我一人、幸福大家的大爱精神。这些精神,传承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的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人格。50年来,正是这位仅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一兵,以他平凡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非凡精神感动着、教育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诚然,纵观50年的社会发展,我们看到,同样是在雷锋精神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人,却有着各个年代的不同特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雷锋精神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体现出具体的时代涵义。比如艰苦朴素,雷锋穿的袜子补丁一层又一层;选择工作岗位,雷锋要求自己成为完全无我的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而今天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就业方式变化,同样问题的处理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方法。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这种判断是一种肤浅的认识。
看一种精神是否过时,是否被历史遗忘或淘汰,就要看它是否合乎当代社会现实中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是否合乎新的历史条件下时代进步的内在要求,是否合乎引导和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主流走向。诚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时的社会环境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等,因而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但市场经济并没有泯灭人们追求美好社会生活的良知。恰恰相反,人们思想观念和活动方式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只是人们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创造更为美好的社会生活的条件。
市场经济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是相对于计划经济和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经济而言的。当时的“等、靠、要”思想,封闭自足的思想,被动依赖的思想等,显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得要靠自己去创新和打拼,得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为强烈的竞争意识,得确立公平交易、等价交换的自主与平等观念。
然而,雷锋精神在本质上所体现的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制和具体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的要求,而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一贯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整体要求。为此,不管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时期,人民群众都会从内心里呼唤雷锋精神。甚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提倡雷锋精神。因为雷锋精神给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人们带来的是团结合作的社会温情,给处于全力实现利益最大化奋斗中的人们带来的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心召唤,给处于等价交换锱铢必较分利必争市场氛围中的人们带来的是互利共赢的更高境界,给处于以商品论输赢、以推新争市场的社会舞台上的人们带来的是诚实守信见利思义的道德自律。如果说这一切还都仅局限于经济生活领域的话,那么,从整个社会层面看。就更能理解在市场经济下时代呼唤雷锋精神、人民呼唤雷锋精神的深层原因。
首先,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使执政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面临严峻考验。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凸显了社会利益关系的影响力,这使得手里掌握着各种权力的各级领导干部,面对的各种利益诱惑大大强化了。在这种情况下,制度建设固然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果干部自身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意识、缺乏公私分明先公后私的道德自律意识、缺乏抵御各种利益诱惑拒斥各种不义之财的觉悟和定力,那仅靠制度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现实中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等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问题。从这一点看,雷锋精神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在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大力提倡和推崇的精神。如果说在今天现实生活中,用雷锋身上体现的这样一些共产党员的精神来要求普通群众可能会显得太高的话,那么用它来要求党员,特别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恐怕不为之过。因为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本来就是人民给的,而且他们是宣誓过、承诺过的人。要是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也能像雷锋那样信守承诺,那么中国共产党就能够在市场经济的考验面前交出合格的答卷。这就是我们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倡导雷锋精神、人民群众在市场经济中呼唤雷锋精神的首要原因。
其次,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意味着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使社会健康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情况。市场经济使利益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的组织形式、人们的就业方式、人们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人们的独立自主性增强,相互依赖性弱化。市场经济强化了人们追求现实利益的内在动力,拓展了人们获得现实利益的平台和渠道。这一切在推进社会经济更快发展,促进社会民主更快进步的同时,也带来另一方面的可能性,即各种在利益驱使下出现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多;各种漠视社会公共利益,漠视与己无关的他人利益,甚至见死不救、见危不帮、见难不管的现象越来越多;各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逐名趋利、为富不仁的现象越来越多;各种炫富显贵、盲目攀比、追求享乐、奢侈浪费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一切,与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相背,而且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党倡导雷锋精神,就是基于领导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人民群众呼唤雷锋精神,就是基于改变社会不健康状况的热切期望。雷锋精神是抗拒各种社会不良现象,推进社会风气好转的一剂治世良方。
再次,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意味着社会文化发展步入一种新的轨道。这种变化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社会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证。为此,我们党一贯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物质文明比起计划经济条件下,任务艰巨得多。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开放环境必然使各种社会思潮、文化理念发生更为激烈的碰撞冲突;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必然使人们的理想追求、信念选择更为复杂多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动必然使各种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大量矛盾和抵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加强和改进文化建设的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为了在这种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并用先进文化引领整个社会的发展。雷锋精神所展现的社会价值追求、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取向、所奉行的社会道德准则、所引导的社会生活目标,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