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视域下红色历史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论新媒体视域下红色历史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论新媒体视域下红色历史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刘 勇

(江苏海洋大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 要: 在互联网所构建的信息化社会生态下,文化软实力日渐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红色历史文化作为我国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有效传播,对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意义非凡,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科学路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以新媒体为切入视角,在对红色历史文化传播面临机遇与挑战作出简述的基础上,着重就其践行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红色历史文化;机遇与挑战;传播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主题展览时强调,“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我国社会主义美好今天,侵染在一代代革命先辈们的拼搏奋斗之中,唯有牢记历史,才能推动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持续发展,对红色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至关重要,其根本的路径在于传播,而新媒体则为之提供了利好环境。

一、新媒体视域下红色历史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媒体”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典型代表,铸就了现代社会文明,并重构了信息传播空间,给红色历史文化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相关方面的具体表述如下:

为了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PSIM环境下对MPDPC、定系数降频MPDPC和变系数降频MPDPC做了仿真对比研究,系统的参数如表1所示。为了简化,将上述3个控制策略分别依次定义为MPDPC.I,MPDPC.II和MPDPC.III。给定有功功率为1 000 W,给定无功功率为0 VAr,以保证系统单位功率因数运行。

(一)机遇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释义,所谓“新媒体”即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其本身作为一个相对概念,较之传统媒体具有超强的个性化、交互性、广泛性等特点优势,为红色历史文化传播提供了利好空间载体。具体而言,新媒体对多元化传播符号的运用,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集视听等元素为一体,实现了红色历史文化的生动活泼且立体全面的表达,有助于更进一步牵引出受众的共鸣情感。同时,新媒体还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可为受众提供实时在线服务,有效拓展了红色历史文化的渲染范围,加之其个性化服务供应,以受众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他们了解红色历史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新媒体还建构了一种新型互动生态,人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亦作为信息制造者存在,实施反馈了他们的动态需求,提高红色历史文化传播针对性之余,还极大开拓了其传播空间,让更多人领略红色历史文化的风采。

(二)挑战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于红色历史文化传播而言,新媒体在带来莫大机遇的同时,亦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上所述,新媒体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型传播媒介,塑造了高度自由、开放的能动空间,人们的主体性得到了极大释放。正是基于人类价值追求及认知的多元化,使得新媒体多类意识形态并存,其中不乏消极面。新媒体对传播权的下方,出现了大量低俗恶搞红色历史文化的现象,并因其匿名性,增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严重损害了红色历史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为了迎合大众娱乐化需求,翻拍红色经典的案例不胜枚举,但是过度突出对市场效益的追求,而忽视了对红色历史文化及精神的价值呈现,出现了很多低级趣味的革命“雷剧”,严重扭曲了红色历史。另外,新媒体所助力形成的多元化文化生态格局下,亦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间隙,对红色历史文化传播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二、新媒体视域下红色历史文化传播策略

上海、北京在多个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上海在机构养老服务、养老人才、养老产业、行业信用、老年公益5方面优势突出,尤其是老年公益政策创新优势明显,出台了老年教育专项发展规划、建立老年人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等相关政策。

(一)引导内核回归

学者张云晓指出,基于传播主体与受众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细化受众的需求已成为必然趋势。尤其是新媒体语境下,受众并非完全由信息源主宰,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有效释放,他们拥有了绝对的信息传播选择权。新媒体视域下,红色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播,首要挖掘其中精神内涵,引导内核回归,唯有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才是持续、健康发展的王道。客观来讲,由于我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红色历史文化有着十分广泛的民众基础,并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建设,赋予了其不同的精神内涵。因此,红色历史文化传播既要铭记历史,又要开拓进取,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唤起人们对红色历史的情感,使之深谙其现实价值,并主动传承与发扬下去。例如,央视打造的《感动中国》栏目,通过一例例鲜活生动的人物事迹,震撼着人心,他们所展现出的崇高信仰与追求值得学习,并触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新媒体的种种冲击挑战,不断延续红色精神内涵,才是红色历史文化传播的关键。

(二)加强监管力度

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红色历史文化传播价值,健全的管理机制建设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不是法律盲区。依法治国战略指导下,要进一步完善新媒体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每个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断拓展其约束范围,通过强有力的执法,净化网络空间,为红色历史文化传播提供温润的土壤,助力其健康发展。同时,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还需进一步加强网络传播监管体系建设,实时动态审查承载信息,提升自动过滤能力,并全面落实“实名制”制度,有效压缩不良信息的生存空间,严惩违法操作行为,引导社会舆论走向,从而抢占红色历史文化传播新高地。除却上述这些,新媒体行业的自律亦是加速红色历史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此,要紧紧依托行业协会的组织、监管作用,在国家宏观法制框架结构下,建立共同的行业规范,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并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教育活动,提升从业者的思想政治素养,使之成为红色历史文化传播的合格“智囊”。

红色历史文化传播是建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生态的关键,面对新媒体的影响,既要紧抓机遇,又要迎接挑战。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新媒体视域下的红色历史文化传播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三)打造产业生态

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增强了红色历史文化传播的广泛性、多样性和生动性。红色历史文化除了本身固有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建设价值之外,还在政治、经济多重维度上创造着价值。新媒体视域下,推动红色历史文化生态建设,是扩大其传播效力的有效路径。事实上,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并上升到战略层次上进行了多项部署。对此,依托红色历史文化丰富的资源构成,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大力发展红色历史文化产业,如红色旅游、红色展览、红色影视等,更大范围的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多元化主体协同参与,并由此创造更大价值效益。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创新红色历史文化传播载体。如,以互联网为载体,搭建红色网站;以手机为载体,搭建传播平台;以移动电视为载体,搭建数字化平台等。另外,学校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对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至关重要,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一环,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具体可充分依托新媒体技术支持,开发数字化资源系统,整合图片、文字、视频等元素,有机地将红色历史文化导入教育课堂。

总而言之,新媒体视域下,红色历史文化传播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在实践过程中,要深刻认知其所处的时代语境特点,紧抓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深挖红色历史文化内涵,引导其精神内核回归,并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从而扩大其影响力,开创社会主义美好未来。

3.供应商关系不稳定。供应商是企业重要的外部资源,是防控风险的“牛鼻子”,是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企业普遍忽视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传统物资采购普遍认为企业与供应商是对立的,在采购中过多强调竞争。在与供应商交流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如何压低价格,彼此不能做到互相信任,双方都视对方为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导致双方之间的合作只是临时的或者短期的合作关系,这种状态下竞争多于合作,促使双方不能够抱着合作共赢的态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导致企业在生产建设及检(维)修出现突发状况,或市场物资短缺时,因与供应商的竞争关系无法保证供应,必须储备大量的物资,从而造成积压。

参考文献:

[1]赖育煌.新媒体时代下云浮红色文化资源传播路径研究[J].传媒论坛,2019,2(16):31-32.

[2]丁倩.新媒体时代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J].新闻战线,2019(09):106-107.

[3]王宇龙.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策略分析[J].传媒,2019(05):76-78.

[4]莫群.广东红色文化的全媒体传播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21):23.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2019)24-0004-02

作者简介: 刘勇,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方向:党建研究及高校思想理论教育。

基金项目: 江苏省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提升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SJB636);2018-2019年度连云港市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加强连云港市中小学生红色历史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184)。

标签:;  ;  ;  ;  ;  

论新媒体视域下红色历史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