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45例综合疗法分析疗效论文_姜海涛

充血性心力衰竭45例综合疗法分析疗效论文_姜海涛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161000

【摘 要】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疾病综合征,病症危重,死亡风险大。患者代表性体征口唇发绀、舌质紫暗、胸胁刺痛、肝大、颈静脉怒张等。传统治疗一般是以西医为主,目的提高心输出量,增强心排量,改善心功能。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药佐治,药物直达病灶,增强心肌细胞收缩功能,改善心肌供氧;起到了活血化淤、通关开窍、补气回阳,很大程度上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β受体阻滞剂;中药佐治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疾病综合征,病症危重,死亡风险大。现代医学理论新观念是从维护衰竭的心脏,提高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着手用药,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1]。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药佐治,药物直达病灶,增强心肌细胞收缩功能,改善心肌供氧;与传统治疗相比,患者缩短减轻症状的时间,减少复发次数,机体阴阳平衡得以调整,明显改善远期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本文结合实际病历资料谈谈临床诊治体会。

1.临床资料:收集整理2011年3月-2014年4月间我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病历资料,男46例,女39例,年龄38-88岁,致病原因多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1、扩张型心脏病、风心病等。将入选的病例分为治疗组45例与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的个人资料具有可比性。

2.诊断依据[2]:X线:肺门呈蝶形云雾状阴影,左心衰竭可显示心影向左扩大,右心衰竭时可见上腔静脉扩张;肺门阴影增大,在两肺下野可见水平位的Kerley氏B线。心电图:提示左心室、右心室或左、右心室肥厚。血流动力学监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的平均压高,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也高。

3.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对症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低流量吸氧,使用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积极改善临床症状;使用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d,1次/d。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低流量吸氧。治疗组病例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服中药佐治,中药制剂有我院中药局提供。温补温通心肾,治疗必须兼顾温肾阳与滋肾阴。阴阳、气血间互根互济、互生互化。组成:药选仙灵脾、巴戟天、锁阳、仙茅、苁蓉、选附子、桂枝、干姜等以通阳散寒、化气利水;运用滋阴、养血法治疗心衰其作用为:补阳配阴,阴中求阳。用正治法以补不足,常配用滋阴之品:如麦冬、玉竹、生地、山茱萸、枸杞子、制首乌、熟地、当归、白芍、阿胶。心衰初期重视化痰软坚、以阻断心肌重塑进程。常用药如丹参、川芎、莪术、玉金、失笑散、海藻、桃仁、红花、三棱、牡蛎、贝母、鳖甲等。用药2-3个疗程。

4.结果:治疗组45例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显效35例,78%的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8例,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一例患者治疗无效,年岁已高,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经家属要求出院静养,总有效率97.8%。观察组40例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显效率60%,无效率25%。两组比较,治疗组疗程短,有效率高。

4.讨论

只从世界心脏病日大会在北京举行以来,我国多家医学科研权威、医药界生物科研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医靶向三清心血管百万患者康复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以世界一心,我们同心为主题,世界心脏病日间在中医药进展议题方面[3]。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一致公认,以北京京华友好中医院研制成功的中医靶向三清疗法为中医保守治疗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式,这项科研成果的成功从理论和实际上解决了心脏循环系统的杜塞源头难题[4]。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疾病综合征,病症危重,死亡风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心气虛患者发病关键,气虚血瘀,阴阳失调;同时心气虛也是治疗的基础[5]。患者代表性体征口唇发绀、舌质紫暗、胸胁刺痛、肝大、颈静脉怒张等。传统治疗一般是以西医为主,目的提高心输出量,增强心排量,改善心功能。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药佐治,药物直达病灶,增强心肌细胞收缩功能,改善心肌供氧;起到了活血化淤、通关开窍、补气回阳,很大程度上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中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从瘀、痰、湿、虚等多方面着手,针对不同病症表现灵活治疗。心脏收缩功能不全者重用温阳活血利水法;肌炎患者采用清热解毒益气养心法;高脂血症患者使用疏肝健脾化浊法等等。遵循“以肝论治,五脏同调”的治疗理念,突破了传统治疗局限。从心脉、气血、精、气、神、情绪调节等多方面入手,能达到事半功倍、标本同治的功效。患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恢复期,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李香玲,金哲花,崔丽瑛,等. 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及前列环素动态变化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J].中国卫生产业,2012;14(7):142143.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24:176.

[3]陈陪生,陈成.心衰程度与血浆BN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20:172-174.

[4]朱元珏,许兵,等.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4例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2011,8:41-42.

[5]李树奎,张显才.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川研究分析疗效;[J].中外医疗,2011.16:51-57.

论文作者:姜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8

标签:;  ;  ;  ;  ;  ;  ;  ;  

充血性心力衰竭45例综合疗法分析疗效论文_姜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