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保存的研究进展论文_李芳,宋婷,李敏,芦敏

血小板保存的研究进展论文_李芳,宋婷,李敏,芦敏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血站 河南省新乡市 453000

摘要:目的:血小板保存质量。方法:不同温度的研究。结论:血小板保存技术仍存在很多的不足,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血小板;常温保存;低温保存

关键词:血小板;常温保存;超低温保存;—80度;冷冻干燥;4度低温保存

血小板体外保存的质量,是血液服务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供应临床的主要是常温20℃—24℃连续振荡液态保存的血小板,然而这种血小板保存时间小于5天,近年来,如何提高血小板的体外存活率并维持血小板的活性功能、如何延长血小板的保存期同时还减少细菌污染等问题,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我们以血小板保存的不同温度为切入点,对血小板保存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和总结。

1 22度常温保存血小板

国内外目前都在广泛开展血小板常温保存的研究,已有许多国家将22度作为血小板保存的常规温度,认为血小板22度振荡保存24小时在临床上具有与新鲜血小板相同的效果,保存120小时仍具有止血功能,在保存过程中采用持续振荡可有效促进气体在血小板中的交换,防止血小板聚积,避免血小板代谢产物形成高浓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国内机采血小板主要采用ACD-A抗凝剂-血浆在22度振荡悬浮保存,保存过程中通过消耗血浆和抗凝剂中的腺嘌呤核苷、葡萄糖提供能量,以维持血小板的形态与功能。Scharbert等研究了在22、34、37和40度保存血小板时所发生的聚集反应,发现引起聚集的胶原以及花生四烯酸等成分在34和37度无明显的区别;在22度时明显减少,但由于ADP的增加而引发的聚集要强于37度保存的血小板。然而,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形态上发生变化的血小板数量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从圆盘形变成球形,并且有些血小板出现伪足、颗粒聚集及空泡等,表明保存过程中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受到影响[1];此外,血小板在常温下代谢相当活跃,血小板的代谢终产物乳酸和氢离子无法通过保存袋扩散,尽管氢离子可被血浆中的碳酸氢盐缓冲,但当乳酸达到20mmol/L时,血浆的缓冲作用即消失,导致血小板保存液pH值迅速下降,当其pH小于6。0时会显著降低血小板的存活率,Vucetic等的研究发现,22℃常温保存5 d较l d相比.血小板乳酸脱氢酶含量、乳酸浓度明显升高,分别从138.8IU/L升至234IU/L,从2.1mmol/L升至8.6mmol / L,相应的PH则从7.31降至7.13。研究发现血小板保存液中的乳酸产量与其体内存活率呈明显的负相关。Blajchman等的统计表明,输入常温保存的血小板发生败血症的几率约为0.04‰,血小板在常温保存时遭受细菌污染的几率是低温储存的10倍。输入常温保存的血小板造成的机体败血症已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

24℃ 低温保存血小板

1969年,Murphy与Gardner便发现4 ℃条件下保存的血小板输入人体后会迅速被血液循环清除,而且低温保存的血小板体内生存时间为2-3天,其机理首先是低温导致vWF因子受体复合物2V在血小板表面聚集,接着位于肝巨噬细胞上的噬细胞识别吞噬等;而且保护介质的应用减少了血小板中血浆的用量,还了以减少过敏反应和输血反应带来的很多问题,降低了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血浆的进一步应用。Hoffineister等发现半乳糖基化血小板冷藏后在老鼠体内的循环能力是超常的,即使血小板的形态已变为球形;Gulliksson等的研究显示,添加钾离子和镁离子的PAS2Ⅲ血小板添加液可以降低血小板糖酵解的速率、保持良好的pH值稳定性。国内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在4℃低温液态保存的兔血小板中加人海藻糖作为保护剂,血小板的寿命随着海藻糖浓度的加大而延长[2]。

3 展望

综上所述,现今的血小板保存技术仍存在很多的不足。22℃常温振荡储存血小板易使血小板遭受细菌污染,容易产生乳酸聚集和pH值下降,并且保存时间<5 d,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深低温可长期大量保存血小板,并能够进行远距离运输,有效利用全血中的血小板成分,但血小板深低温保存时所用的保护剂DMSO的代谢产物有负作用,并且在洗涤去除DMSO的过程中容易使血小板激活、损伤而丧失其临床应用价值;而冷冻干燥保存再水化过程容易使血小板形态结构、表面糖蛋白发生改变而不可避免地发生血小板的激活。相对而言,4℃保存血小板能最小程度地引起乳酸聚集,pH值不会下降,并可显著降低细菌污染发生的几率,同时不会发生由于冰晶形成而影响细胞膜的问题,在临床上还具有更好的功能;而且4℃保存血小板能够与血细胞保存共用设备,能够起到节省开支、方便小型血库及血站的作用,如果能够运用生物学血液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从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角度在4℃保存血小板的保护剂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4℃保存血小板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俊,刘景汉,欧阳锡林,等.血小板胞内海藻糖测定方法的建立和评价[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4,12(6:)837-840

[2]崔云,刘璐,黄成垠,等.海藻糖对液态低温保存血小板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6,25(3):151-153

论文作者:李芳,宋婷,李敏,芦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  ;  ;  ;  ;  ;  ;  ;  

血小板保存的研究进展论文_李芳,宋婷,李敏,芦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