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家庭子女教育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论文

脱贫家庭子女教育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论文

脱贫家庭子女教育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

庞田宇

摘 要 :在脱贫工作的后期阶段,巩固脱贫成果、防范和治理返贫问题成为后续工作重点。影响返贫现象的根本性要素在于教育的可持续性问题,尤其对于脱贫家庭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来说,教育的可持续是整个脱贫家庭的生活水平提高的保障。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资源的提供与保障方面,对于脱贫家庭子女教育的可持续性问题方面的系统研究近乎空白。事实上我们迫切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脱贫;子女教育;可持续性

现阶段我国精准脱贫工作纵深推进,即将在2020年取得里程碑式的胜利:全国所有贫困地区全部有序脱贫摘帽,实现由贫困向脱贫的转变。如此之快的脱贫速度不免会对脱贫成果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脱贫后续问题的研究与管理也由此被提上日程,成为不可忽视、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蓦然惊觉,收拢了手中的伞。一缕街灯的光射上了她的脸,显着橙子的颜色。她快要到了吗?可是她不愿意我伴她到目的地,所以趁此雨已停住的时候要辞别我吗?我能不能设法看一看她究竟到什么地方去呢?……

一、 脱贫家庭子女教育的研究意义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产生是针对已完成的脱贫工作所应做的后续工作。教育脱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方式。教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性、不间断性的工程,尤其对于脱贫家庭来说教育脱贫的可持续性意义非凡。

(一) 贫困向脱贫的转变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评估标准,我国已经展开了有序的贫困退出工作,大部分贫困退出家庭通过政策扶持和自身努力使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许多摘掉贫困帽的家庭转变了依靠政府救助的观念,自愿由贫困户成为脱贫户。同时由于脱贫家庭依然享有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这也增加了脱贫家庭自力更生的信心和底气。

但在贫困向脱贫的转变中,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对教育脱贫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教育的补贴以及其他资源的提供问题上,致力于妥善执行国家政策、完成政策目标,保障孩子有学上。在贫困退出评估中只对基础教育保障做了相关的退出标准,对教育其他方面的评估非常有限,影响脱贫家庭子女受教育因素的探究不足,对脱贫家庭子女享受资助政策后的实施效果进行的系统回顾与走访也是少之又少。

(二) 脱贫家庭及其子女的特殊性

尽管已脱贫的家庭很大程度上能够给子女提供相比之前要好的受教育条件,但是这些家庭对于子女教育脱贫的转化能力相对较低,教育脱贫的措施和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持续性低。对于贫困的成年人来说,接受高等教育的实际操作性很低,大部分脱贫家庭依靠种田、外出打工等简单体力劳动方式增加家庭收入,导致对受教育的观念依然有局限性,这种局限很容易影响到对其子女的教育。此外,脱贫家庭的家长担心再次陷入贫困陷阱,往往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增加家庭收入上,对子女教育的可持续性投资关注度不够。

返贫是已脱贫家庭又重新陷入贫困的一个客观存在且当今阶段不可避免的现象。导致返贫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脱贫的可持续性问题是影响返贫的重要因素,抓住关键要素解决脱贫的可持续性问题是改善返贫的关键一步。

二、 返贫现象中的可持续性问题

脱贫家庭在物质方面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但脱贫家庭子女的特殊性没有随着“脱贫”消失。由于经济条件差,贫困家庭子女在受教育初期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早期的智力开发、兴趣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这与普通家庭子女存在差别。贫困家庭脱贫后,其子女早期综合素质培养的缺失造成的潜在影响依然存在。此外,在退出评估过程中,出现了“子女不愿意向学校申请补助”的情况,深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对贫困家庭子女心理疏导的不重视造成的。生活条件、受教育条件差造成贫困家庭子女心理上的落差,当与普通家庭子女产生比较时,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等问题。脱贫初期家庭收入不会突飞猛涨,子女的受教育条件也不会有质的改变,脱贫家庭子女心理的特殊性也会持续存在。

影响返贫的因素可以从返贫者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来简要说明。在返贫者自身方面,脱贫家庭的收入主要来自三大块:扶贫资金、政策性补贴、打工收入,而据不完全统计,真正“造血”的家庭经营收入,只占10%左右。由此能够看出,脱贫户的自我“造血”能力还非常差。从致贫原因来看,因学致贫、因病致贫或因劳动力缺乏致贫都具有持续性和潜在影响性,始终是压在脱贫家庭身上的重担。在外部环境方面,农村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致富增收产业的脆弱性、政策制度的缺陷等都一定程度地导致了返贫现象的产生。

(一) 影响因素

以电影为教学舞台,笔者根据电影内容设计了三个情景,分别是主人公得到神奇遥控器之前的生活(Michael’s pains),得到遥控器之后的生活(Michael’s regrets),放弃人生遥控器之后的生活(Michael’sgains)。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二) 分析建议

脱贫是一项社会工作,实现稳定持久的脱贫重点是激发主体的劳动本性和能力,刺激主体的内生动力产生,这也意味着需要把焦点集中在影响返贫因素的返贫者自身这一方面,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培训与教育。脱贫家庭的子女是脱贫家庭的寄托和希望,是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提高生活水平的接班人,正因如此,对于脱贫家庭子女的教育不应简单停留在“有学上”的阶段,更应在其受教育持久度上未雨绸缪。只有对脱贫家庭子女教育的可持续性加以重视与保障,返贫现象才能在脱贫的可持续性下得以预防和减少。

三、 总结

为确保脱贫攻坚战如期顺利打赢,需要社会各方在政策的不断推进下发现问题、改进方案并且在关键领域未雨绸缪。随着贫困退出工作的有序进行,有关脱贫人口的问题不得不予以重视,同时为了防治返贫现象,我们需要抓住脱贫家庭子女教育的可持续性这一根本性要素,在脱贫家庭子女教育的影响因素、可持续性发展方案上做出进一步研究。

目前,三方共同创新研制了名为“智宝”的移动式病虫害智能化感知设备,填补了国内外移动式病虫害智能测报技术与产品的空白。该设备集成了包括视觉、温湿度传感器、地理位置、移动终端等多种信息获取手段,有效提升了现有病虫害监测能力。

参考文献 :

[1]马希丰.关于防范和治理返贫问题的一些思考[Z].2017.

[2]曾天山.教育扶贫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科学,2017(3):43-77.

[3]熊契.精准扶贫过程中脱贫退出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清江论坛,2017(3):38-41.

[4]朱之文.扎实推进教育脱贫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J].省部长笔谈,2016(7).

[5]张琦,史志乐.我国贫困家庭的教育脱贫问题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7(3):201-206.

[6]李兴洲.公平正义:教育扶贫的价值追求[J].教育研究,2017(3):31-37.

[7]范和生.返贫预警机制构建探究[J].社会建设,2018(1):58-63.

[8]祝建华.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6(3):36-44.

作者简介 :庞田宇,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标签:;  ;  ;  ;  

脱贫家庭子女教育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