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58例临床分析论文_宋灿

肺炎支原体感染58例临床分析论文_宋灿

宋灿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256400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部分患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少部分患者以肺外表现为主要表现:腹痛、头痛、血小板减少等。均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40例痊愈出院,15例好转出院,3例转往上级医院。结论支原体感染除引起呼吸系统表现外,还可以引起肺外多个系统的损害,早期进行诊断,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预后较好。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感染,分析

肺炎支原体是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近年有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日趋偏小。其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尚可导致心、肝、肾、脑等多系统受损,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已越来越受到医师的关注。[1]现将我院收治5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

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共收治58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MP感染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 。男30例,女28例,男:女为1:0.93;年龄3个月至1岁5例,2—3岁12例,4—6岁25例,7一14岁16例。

1.2临床表现 发热50例,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体温<38℃8例,38—39℃22例,>39℃28例。有呼吸道症状50例,其中咳嗽50例、喘息15例、肺部听诊哮呜音及干性哕音15例、水泡音17例。一侧呼吸音低者8例。双肺听诊始终无阳性体征10例。以肺外表现为主要表现者8例:消化道症状者(腹痛、恶心、呕吐)3例,神经系统症状者(头痛、头晕)3例,心血管系统症状者(气短、心悸)1例,血小板减少者1例。

1.3辅助检查

1.3.1实验室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MP—IgM检测(金标法,阳性标准为大于1:40)均阳性,最高者达1:640。自发病开始7天内阳性者26例,7-14天阳性者58例。血WBC为(5.6—21.1)×109/L,其中28例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CRP增高者32例,血沉增高者29例。心,肌酶谱升高8例,肝功能异常12例。尿常规异常3例:红细胞5—10/Hp,蛋白尿(+)。

1.3.2X线胸片 胸部平片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患儿12例,斑片状阴影患儿18例,单侧大片密度增高影10例,双肺下叶大片密度增高2例,胸腔积液1例,无异常15例。

1.4治疗入院后均予大环内酯内抗感染治疗。症状轻且各脏器损害不明显者,予阿奇霉素10mg/(kg?d)口服5d,停用3天。共2个疗程。症状重且检查异常明显者予红霉素滴注+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法,疗程为14—24d。红霉素用量为20—25mg/(kg?d),连用7-10 d为一个疗程;症状好转后,口服阿奇霉素8—10 mg1/(kg?d)3~5 d,然后停用3 d。视病情轻重,决定阿奇霉素是否加用1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发热3 d以上、高热不退等全身炎症反应重者加用糖皮质激素使用3—5 d;2例较重者加用静脉人免疫球蛋白500 mg/kg,2 d。有2例治疗10天,症状明显改善但胸部x线检查阴影无改善,转上级医院行支气管肺灌。1例患儿出现胸腔积液,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2结果58例患儿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例,急性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肺炎18例。大叶性肺炎者12例,胸腔积液者1例,肝功能损害者12例,心肌损害者8例,血小板减少者1例。40例经治疗后病愈出院,15例好转出院,3例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发病,但在秋冬季节流行。肺炎支原体通过飞沫传染,感染蔓延是由于吸收存在于空气中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当病原体由呼吸道吸入后,在黏膜表面与

呼吸道上皮细胞紧密附着,这种吸附作用造成黏膜上皮的破坏。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3],因此必须重视对肺炎支原体的早期诊断。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只能粘附在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上,而不进人组织和血液,故肺炎支原体常引起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的发生机制普遍认为是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肺炎支原体与人体心、肝、脑、肾和平滑肌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可产生抗人体组织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肺炎支原体的肺外表现[4]。有关文献[5]报道MP感染肺外脏器受累可高达45%,本研究结果显示肺外脏器受累14%。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仅有细胞膜的非典型微生物,蛋白质丰富,因此选用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但主要使用的仍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6]。注意疗程2—3周,停药过早易于复发,治疗时定期复查肝功能。目前临床上红霉素因应用广泛,疗效肯定,仍为首选药物,但是存在用药周期长,消化道副作用大,患儿依从性差的缺点。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更强的抑制蛋白合成和穿透细胞膜作用,对支原体有很高的敏感性,具有疗程短、剂量小、副作用少的优点[7]。

[1]袁壮.,J,JL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457.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

[3]刘秀清.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86例临床分析.山东医药,

2008,48(26):98-99.

[4]周会臻,侯娣,耿秀娟,等.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多脏器损害100例临床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07.14(2):345-346.

[5]黄文红,刘光华,叶红.d,JL肺炎支原体肺炎80例临床分析.福建医药杂志,2009,31(2):65-66.

[6] 董宗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致病机制与治疗的关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243?245.

[7]顾亚明,张冬玲.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94例临床分析.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7(1):72-73.

论文作者:宋灿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0

标签:;  ;  ;  ;  ;  ;  ;  ;  

肺炎支原体感染58例临床分析论文_宋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