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电力事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建设速度增快,投资主体增加。为了与电力事业发展相适应,电力工程建设工作也在有序发展。电力工程不仅负责了电力能源输送,同时也能对区域间电力资源进行协调。在国家支持下,电力输送网络已经逐步实现了系统化与规范化。但是,在电力事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存在,仍然体现出了某些明显问题,比如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持续改进。本文就输电线路工程安全危险辨识与管理方法研究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输电线路;危险辨识与管理
输电线路施工由于其特殊性,需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大部分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都能够有效执行制度确保操作正常进行。但是同进也有部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疏于管理,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事故发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工作技能,具备安全意识与相关方面知识,能够对工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采取一定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是解决问题。
一、安全危险辨识
(一)安全危险源的种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安全危险源分为不同类型,如第一类与第二类。第一类一般情况指的是危险物质或者是能量意外释放,自身能够产生直接破坏作用,并且对管理工作造成干扰。比如高处落下的物体或者是飞出物体产生的伤害。设备由于高温所造成的伤害,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火灾,物体坍塌,有毒物体造成的窒息等。第二类则指的是能够诱发第一类危险源并且产生一定破坏的危险源。比如物体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等。两者相比,第二类危险源控制的难度更大,同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与其相关,后者更加危险。国家对于危害因素与危险分为了六个大类与不同的小类,对于输电线路工程而言,由于其大多是室外作业,除过一般设备等方面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因素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包括了洪水,台风,雷电,地震等。设备方面的因素主要是设备性能与技术无法完全满足施工要求,从人员方面来看,管理者意识不到位,技能与工作要求不要匹配等。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对潜在的危源进行辨识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主观经验,通过之前的经验与可以借鉴的例子,利用比对方式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该类方面进行细分又可以其分为类比推断与对照分析。前者是在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通过相同或者是类似的例子以及其保留的经验与资料进行类推。当项目内容与做比较的例子相近时,危险源类别或者可能性有高度的相似性。利用相似性进行对比与推理,得到的结果可信度较高并且,资料利用也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一定帮助。对照分析则是依据工作人员的直接经验或者是结合到与工程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管理对象进行分析。该方法的特点在于操作容易,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会受到管理人员个人知识与经验限制,对问题进行分析时可能会存有偏差。
情景分析法也是工作中常用的方法,该方法在操作时是对将来一段时间内的状态进行预测,并分析可能会存有的问题,对其中的潜在危险进行预测。利用该方法,受到个人思维与经验知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工作人员预测假设的工作情景不同,从而导致了结果存在差异。如果是单纯利用文字对结果进行描述可能导致差异过大,因此分析时利用定量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描述,如图表利用,并且在计算工作较为复杂的情况下需要借助于计算机。
核对表法,该方法是事前对项目进程中可能会存有的危险进行分类,并就现状,可能导致其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整理,汇集成表。项目进行过程中将当前项目与工作表中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潜在的危险源。如工作人员是否依据要求要佩戴了安全防护设备,施工场地是否存有危险物体,现场环境是否满足安全施工要求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各种针对安全事故的应急方法是否完备,安全标志是否清晰,含义准确,工作人员在进入场地前是否经过了合格的岗前培训与安全教育等。该方法存有的不足在于,一旦经验与资料缺乏,当前工作开展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利用此方法时,需要在工作中对表单进行持续的完整,为后期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系统分解,该方法利用的是系统分解的原理,对项目进行层层分解,具体分解的程度以可以对项目中的潜在危险进行辨识为准,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应用到系统安全工程评价的方法。应用该方法需要对对象进行分解,直到最小工序。危险源辨识工作进行前,将大项目分解为不同的小项目,并将小项目分解到工序,在此基础上对危险进行辨识。比如项目危险可以将其分解为内部与外部的危险,前者又可以细分为设计方面,业主方面,承包商,监理方面等。外部因素又可以将其分为社会与自然两个方面,社会方面又可以将其分为经济,法律,政治等。自然方面则包括了地质,水文,气候等。
二、输电工程危险管理方法
(一)提升设备可靠性
设备的可靠性提升对于危险管理工作开展有巨大帮助,设备可靠性又可以将其细分到不同组成元件的可靠性。鉴于此,提升设备可靠性就需要从元件质量控制方面入手,通过多方面措施的应用,促使元件性能与结构与工作要求相符。可靠性较低的元件需要通过可靠性较高的元件进行替换。在使用周期内对其进行维护与检查,掌握设备工作的状态。为了有效应对某些突发性状况,某些工具或者是材料需要进行备份处理,对于运行环境恶劣的设备需要采用一定保护措施。
(二)人的行为安全性
与设备相比,人的不稳定性更强,并且会受到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对管理工作造成影响。针对危险进行管理,需要强化人员安全意识,使其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掌握工作开展必备的技能,确保有能力就工作过程中的危险进行识别,并且能够利用一定方法解决问题或者避免自身受到伤害。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健全并严格落实制度
制度不到位也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制度一方面为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又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促使其在安全可靠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危险管理工作制度应该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并且落实到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
(四)系统管理法的应用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人,机,料,法,环构成了整体系统,系统正常运行需要各项因素协调。为解决安全管理问题可以通过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并依据结果对相关方面进行调整,使系统整体安全性得到提升。该方法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系统安全分析,评价与措施。
结束语
输电线路危险源辨识需要工作人员具备强烈的安全意识,并且掌握一定技能,具备对危险源进行辨别的能力。危险源辨识工作需要依据科学的流程,采用一定方法,以此来提升输电线路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从而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航.输电线路工程安全危险辨识与管理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1).
[2]胡正文.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危险辨识及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2).
[3]吴泥;梁启杰;程志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施工技术,2013(12).
[4]原忠华.输电线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07).
论文作者:钟志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危险源论文; 方法论文; 危险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因素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