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画面,大世界——写意小品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论文_杨红燕

小画面,大世界——写意小品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论文_杨红燕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大源镇育才学校 310000

摘 要:本人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运用有效的教学理论,通过对写意小品画教学现状的观察与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初中写意小品画教学做积极探讨,探究出写意小品画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案,为教师提供一种具有时效性的教学设计方法,为初中写意画教学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初中美术 写意小品画 有效教学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形式,也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中国画的教学,宣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也是目前中学美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中学写意小品画教学,不仅是中国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培养高尚人格的有效途径。本人长期从事一线美术教学工作,对写意小品画教学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本人试图运用有效教学理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初中写意小品画教学做积极的探讨,希望能为教师提供具有价值的教学设计方法,为初中写意画教学设计提供可借鉴性的方案。

一、写意小品画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有效性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有效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为基础,明确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具体目标,并且明白目标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深刻意义:在美术教学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在应对挑战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条件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学习情境:真实情境、模拟情境、简介情境等等,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并在学习中适时地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

2.韦纳的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在稳定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反之,会产生侥幸心理。在控制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

3.后现在主义教育观。后现代教育思想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改变传统的角色扮演形式,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既能平等地接受与理解学生的见解,又能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推进学习进程。学生在对话中则更充分、更自由地发表自我见解,发挥自我能动性;在批判、借鉴、吸收教师及同学的见解中推翻或强化、整合或充实、形成或重建自我见解。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教师。

二、写意小品画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案

1.教学准备阶段。

(1)了解内部动因,灵活多样分组。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我们借鉴的是文化课的教学模式,一直沿用以班级为单位来安排每次上课的时间和课程内容的教学手段,这样课堂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一部分学生学会了,而另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没听懂;而且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班级内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根据学校实际的教学情况:小班制,便于教师管理,实施分层次教学。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后,借鉴“归因理论”,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习自觉、基础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潜力大、可发展成为特长生的学生。他们会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产生自豪感,从而学习动机提高。第二层次是对那些在学习上不是很自觉、基础尚可的学生。引导他们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争取成功,重点指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成为优秀生。第三层次对那些不自觉、基础相对差的学生,提出“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这样让领悟快的学生能进一步探究;领悟慢的学生学到基础技能,不失落。同时为消除个别学生因分层所产生的“我能力不如别人才分到这一组”、“在这组都是画不好的,所以我画不好是必然的” 等消极的学习情绪,我先讲清楚“分层”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划出一、二、三等来,而是希望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成绩,从而得以共同提高。在教学中,我并不是将这三个层次一分到底,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多样地进行变更,并积极创设机会让各层次的学生能一起合作,从中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2)明确学习目标,引导主动探究。①设定总目标。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写意小品画的教学内容制定出一个总目标。以它为基础再来制定课时目标、小组目标、个人目标。通过课堂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在绘画技能、技巧要求上以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为原则,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②阶段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欣赏阶段、技法阶段和探究阶段,对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难点认真研究,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设定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目标,达到以旧带新。③小组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采取了“分层教学”。三个层次的成员不等,各小组成员由学习能力差异不大的学生组成。小组目标的设定都是让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就能完成的。④个人目标。以切合学生实际为原则来设定。不可让学生可望而不可及而畏难放弃,也不能让学生不用努力就能达到而产生惰性。因为写意小品画的特性,我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己设定学习目标,自查自评目标完成情况。

2.教学实施阶段。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教学实施方案的第一条——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兴趣持续的学习情境。为了让学生学好写意小品画,我尝试以激活课堂气氛为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根据不同素材、不同情况来设置不同情境开展教学工作。①我精心布置了一间绘画功能室,遴选名家的绘画作品装饰在墙上,一虫一草、一花一树寥寥几笔无处不给人以清新自然的审美享受,让学生对小品画的审美感受先入为主。②针对学生对齐白石老人的熟悉来自他的轶事,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个小规定:每节上课前拿出一到两分钟讲一个名家小故事,不但我讲,也鼓励学生把课下搜集到的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名人的小故事拿到课堂上来讲,这样比一开始就强调国画特点、笔墨技法轻松多了,学生既锻炼了听说能力,又了解了小品画表达作者情感的意境之美。③利用电脑制作课件,将视频展示、音乐烘托应用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出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情境。通过课件将众多绘画精品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绘画过程静态变动态,抽象变形象,形成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实践的全新教学情境。④使用展示欣赏、实物观察写生、问题探究等情境设置法,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进入一个快乐、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自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兴趣激发不起来,想入门就难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再将之与所教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学生跃跃欲试,兴趣就有了。

(2)传承民族文化,带动技法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写意小品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它技法简练、笔墨简易、造型概括、生动灵活,将诗书画意集于一身,特别适合初次学画的中学生学习。在教学中不应单纯地强调技法训练而抛开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学习时应以感受写意小品画的魅力、传承民族精神为主要任务。小品写意画学习之中,应让学生简单了解中国绘画史以及各个时期代表画家的优秀作品风格,引导学生探究写意小品画中的创作思想过程。让学生了解写意小品画因中国历代文人学者的参与,极大地丰富了写意小品画的创作手法。通过“诗、书、画、印”、“比、喻、借、兴”,将水墨与毛笔的表现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在讲授传统四君子题材的画时,力争让学生了解所画的物体与作者情感之间的联系:画梅喻人不惧风雪傲骨冰洁;画竹为求清风高节;画菊意喻其不媚不俗不屈;画兰为表高节清雅之气。并以此来教学生学习笔法与墨法;画梅树干、竹竿等枝杈学习侧锋,画竹叶、梅花、菊花用笔学习中锋;墨中所含水分的多少成为浓墨、重墨、淡墨,墨泼水、水泼墨、干泼湿、湿泼干、色泼墨、墨泼色就是指的加水加墨加色的先后顺序,这也就带出了墨法。在写意小品画创作中特别强调意境的表达,“写”是技法,重点在“意”上,即意境,它始终贯穿整个绘画过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形成一整套创作构图的章法,崇尚含蓄,以少胜多,计白当黑。构图上讲究均衡,物象之间讲究虚实、阴阳、密疏等关系的处理,用线上讲究线条要有虚实、浓淡、干枯等墨色与笔法的变化,作品上讲究能诱发欣赏者丰富的想象。在写意小品画教学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我觉得不应先强调技法的熟练而应先解决“意”的问题。强调作品的“立意”,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这一画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表现特点,感受国画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3.教学评价阶段。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过程中的功能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写意小品画的学习,就是一种笔墨技法的养成和传统文化渗透培养。这些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到结果,而是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但传统评价中人们往往只会看重绘画作业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这一定型的评价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习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与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写意画的学习中毛笔的使用、水墨的控制、生宣纸的掌握是学生面对的三大难关。写意小品画就是用毛笔蘸水墨、色彩在渗化性很强的生宣纸上作画,用笔不熟练就会控制不当,笔墨落纸之后便无法修改。我在示范时也会紧张,怕笔墨控制不好在学生面前出丑,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当学生愿意尝试写意小品画时,为了彻底打消学生初学的畏难心理,我先不强调造型能力和技法的训练,只强调笔墨游戏。并对于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其熟练运用工具材料,了解笔墨技法,然后再做正式作画的考虑。

(2)阶段性评价。①欣赏阶段:在学生初次接触小品画时,我以名家名作进行欣赏,欣赏时让学生对于自身感受,并评述名家的作品,深刻地理解笔墨运用和情感表现的关系,体现画家的传情达意。在这一阶段,对于技法等等的学习还处于熟悉工具阶段,不作任何评价,只单纯使学生感悟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去表现美的欲望。②技法阶段:在学生能熟练运用工具,能体会小品画中丰富的想象、巧妙的夸张、大胆的取舍、高度的概括等等审美特质后,开始进入到传统绘画的学习。向学生讲述笔墨技法,提到一些传统绘画的相关知识,学生可选取其感兴趣的形象,进行探究性的局部临摹,体会用笔用墨技法,在这一阶段学习中,不再一味地表扬和鼓励,发现学生不足,及时纠正。③探究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提高的是学生作品中意境的表现。主要是介绍构图、题款、鉴赏与创作的常识,是学生画出一幅完整的画、理解和掌握写意小品画必须具备的知识内容,是写意小品画学习过程的一个整体表现,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和提高鉴赏水平的重要基础。

(3)创新性评价。对中学生来说,我认为熟练掌握笔墨技法非一日之功,也非教学的直接目标,而应在教学中重尝试、重体会、重感受。尤其是应注重激发学生创新,尝试以笔和墨为媒介去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确立绘画内容时,我注重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让他们选择自己所熟悉的题材内容,大胆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感。在绘画时只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在画面上具体描绘什么内容,鼓励启发他们去讲明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对于那些不敢动笔的学生,我会以“太似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这句齐白石老人的话告诉他们,这也是小品画的显著特点。“形”的问题不重要,学生也就从怕画不好到开始大胆地画了。

(4)以赏代评,以赏促学。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而欣赏的肯定便是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是培养成功感的方法之一。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以赏代评,在学生们付出同样努力时,绘画能力低的应得到教师更多的鼓励;虽然绘画能力低却很努力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最高评价;而能力高却不努力的人就应受到最低评价。教师还应在评价时,尽量帮助降低学生消极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在作品中认识到自己的努力。

同时,在师生互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的各项活动资源,积极地推荐学生参加绘画比赛与展览。以欣赏代替教师的单一评价,以赏促学,提高学生的绘画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被他人认可的成功感。借助学校的艺术节和书画展,将作品装裱后展示在学校教学楼内的走廊上、文化墙上、教室内,同学们课余驻足欣赏与片语点评,比教师单方面肯定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不少国画爱好者。

一年多来的写意小品画教学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教学实践激发起学生学习写意小品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绘画技能。写意小品画笔墨单纯,表现手法自由随意,表现方法和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固定的创作模式与技法,不用刻意追求形象的造型,是中学生易于接受的传统绘画形式。通过学习绘画,让学生了解到写意小品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增进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深入生活观察写生,尤其通过学习绘画、参观展览、访问收集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艺术节的比赛,并在学校的支持下,将作品展示在教学楼道里的文化墙上,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绘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试用稿)[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钱初熹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桂木 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尹少淳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胡知凡 艺术课程与教育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杨红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小画面,大世界——写意小品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论文_杨红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