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对培养数学解题思维能力的探索论文_常亮

“举一反三”对培养数学解题思维能力的探索论文_常亮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16中学 830000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从一道题目分析思维和解决方法中学会举一反三,有些教师经常抱怨:为什么例题只有一个,但后面的习题中却出现了与例题不同类的练习?其实只是这些教师没有领会教材意图罢了。所以,我们更应深钻教材,抓住问题情境本质,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方法解决。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题思维 举一反三

小学数学课改的要求,通过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从而使其积极地参加到数学学习与教学活动中,这种促进学生主动吸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活动更有效地展开。深入分析,教学实践经验证明,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转化思想,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其关键在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探求相应的途径和方法,科学地归纳整理,才能不断加以完善。

一、举一反三对错题针对性讲解

在课堂穿插讲评时,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学生没有讨论和练习时间。 每周教师应精心备课,努力使错题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除了呈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外也可以展示学生独特的做法,引导学生由一道题看一类题,举一反三,并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讲评的过程中有不同意见还可以主动质疑,引起争论或者开展辩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的表述中发现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点拨。根据学生作业错误原因,采取不同的讲评策略,使错题讲评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

1.培养学生解题时集中注意力。小学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 有的学生在做完一题再做另一题时,注意却还未转移,仍停留在前一题上,以致“张冠李戴”,把前一题数据或符号抄了下来;还有的学生明明是在做加法,突然想到乘法问题,做成乘法造成计算错误。他们在分析题意,观察算式时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缺乏整体性思考,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往往犯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错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计算时把“+”看作“×”,把“÷”看作“+”,把“56”写成“65”,把“109”当成“169”,等等。对相似、相近数据或符号的感知失真,也是注意分散和阅读能力障碍的一个方面。

2.正确指导小学生解题思维。已经学习的知识会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后续学习的知识对过往学习的知识反过来也会产生干扰。这种干扰非常普遍,其中以运算及运算定律之间的互相干扰最为典型。例如受强信息和负迁移的干扰,会把37+63×38算成3800,把1000÷25×4算成10,导致学生出现了运算顺序上的错误。特别是学困生对知识之间的互相干扰更难避免。这时应提醒学生注意简便运算的格式和条件,千万别想当然,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对比练习,让学生把握类型,掌握规律。又如学生出现“1.5时=1时50分” 这样的错题,就是因为学生受十进制计数单位和百进制面积单位的“负迁移”影响,干扰了对时间进率的理解。

二、帮助学生摆脱定势思维的解题思维

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

应用题(解决问题),常用精炼的文字叙述,并用数学名词、术语。由于在长期训练中常常出现一些比较固定的解题模式,如表示“求一共多数情况下用加法,求剩余常常用减法”,因而一些学生形成了一种见“共”见“多”就加,见“剩”见“少”就减的定向思维。其实,它们在不同的题目中所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在指导审题时,既要讲清这类词语的本义,还要讲清在具体题目中的不同含义。可以将意思相同解法相同的与意思不同解法也不同的题型分别归类列举,让学生在审题训练中观察、比较、判断,并从中得到启迪。

三、设计开放性习题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开放式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知识要点,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开放式习题的设计中,要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带来的影响,使习题具有灵活性、多元性与开放性,从而培养学生数学计算方面的能力。开放式教学中,其具有的特点之一就是互动性,在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时,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要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意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这样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而这些都是基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来开展。

新教材的“问题解决”对于我们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想,我们应让学生从一道题目的分析思维和解决方法中学会举一反三,有些教师经常抱怨:为什么例题只有一个,但后面的习题中却出现了与例题不同类的练习?其实道理正如上所说,只是这些教师没有领会教材意图罢了。所以,我们更应深钻教材,抓住问题情境的本质,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

论文作者:常亮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  ;  ;  ;  ;  ;  ;  ;  

“举一反三”对培养数学解题思维能力的探索论文_常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