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设想_科技论文

加快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设想_科技论文

关于加快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设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果转化论文,关于加快论文,我国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科技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根本转变”所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编发的这篇文章,是国家科委副主任韩德乾同志在1996年6月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专题研究班”上的讲稿。全文共四万字,分别论述了:一、一定要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摆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二、对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探讨;三、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状况;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设想;五、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关键问题。限于篇幅,我们这里只节选了四、五部分中的内容。以供指导相关问题的研究。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在进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关键时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失时机地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现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35%,推广率为35%,两个三分之一说明绝大多数成果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工业上问题更大。针对我国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参照国外的经验,现就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基本设想谈点看法。

1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原则、目标及任务

(1)总体思路

围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促进“两个转变”的实现,在深化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以推动成果转化行为主体的转换、促进科技系统结构格局的调整、加强政府宏观管理为重点,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目标,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市场规律和转化的客观规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成果转化机制、加快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为提高科技进步作出切实的贡献。

(2)基本原则

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要有利于我国自有知识产权和民族产业的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有利于科技系统结构和科技人员队伍的调整。其基本原则是:

①与科技、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促进;②计划与市场相结合;③重点突破,全面推进;④划分领域,区别对待。

(3)主要目标

①较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质量和速度,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目前的30%左右提高到2000年的50%左右作出有力度的贡献。

②强化企业技术开发力量,逐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行为主体的转换。

③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在2000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R&D)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研究与开发经费和成果转化经费的比例力争达到1∶3。

④进一步建设一支包括工程技术人才、中介人才、管理人才的高素质的成果转化队伍,健全社会化的技术服务体系。

(4)重点任务

科技成果转化必须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根据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①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上台阶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一、以政府为主,多渠道增加投入;二、大力组织推广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三、抓好综合技术开发示范,形成规模;四、构筑多种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五、注重人才培养。

②努力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重点围绕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力推广一批影响行业整体开发能力提高的先进实用的共性技术,如节能降耗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工业过程控制技术、清洁生产和环保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特别要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在传统产业中的扩散,大幅度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消除环境污染,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要特别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技术改造的结合,组织成熟、配套的科技成果并加快其在老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切实提高成果转化的规模效益。

③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技术成果是科学技术前沿的新成果,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其转化的主要特点是高智力、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影响转化的关键在于建立承担高投入和承受高风险的机制。要将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任务之一。要鼓励科技界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合,联合开发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通过多种方式,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的改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从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点之一。积极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博采众长,可使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在吸收国外先进成果基础上的创新和超越则是转化的重要内容。

要为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要加强领导,正确运用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集成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加以推动。要制定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国家采购政策和技术标准,采取有效措施,特别是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措施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鼓励购买国产高新技术产品。

④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成果的特点是以人类自身及人类生存的环境为对象,产生的主要是对人口、环境、生态、资源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在转化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成果应用方的近期效益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矛盾。因此,这类成果的转化政府应是行为主体,采取法律和经济的手段去加以推动。

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措施

(1)逐步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企业的需求是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成果转化的行为主体,政府制定计划,由企业去实施。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成果转化的主体在同步发生变化,但最终的实现还有待于体制改革的深化。当前要着力培养企业具备作为行为主体的能力和条件,积极推动转换的进程。

①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为增强企业活力,国家科委今年拟推出“技术创新工程”,工程的宗旨是组织科技力量,促进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机制和能力的建设,促进科研、开发与生产和市场的结合。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努力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围绕我国支柱产业、基础产业的发展,研究开发一批对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及成套技术及装备;支持企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附加值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特别是一批有利于替代进口和改变外贸出口结构的高技术产品;大力推广一批影响行业整体技术开发能力的先进适用技术和配套技术,特别是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集中力量安排若干项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形成一批有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产业生长点。

——促进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配合经贸委建立和健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特别是支持国家确定的1,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引导和支持开发各类院所整体进入或部分进入大型企业,成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院所、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共同建立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支持科研院所实行企业化经营,逐步发展成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建设国家和行业重点科研机构,从事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加强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组建科技信息网,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相关政策和法规等。

培育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摸索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和经验。

②培植和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实力

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把增强技术开发能力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充实专业技术人员。要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独立科研院所或科研机构中的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和企业集团,转化成为企业的技术力量。要继续推动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技术素质。

对国家科技计划中的技术开发项目,应提高企业参与程度,使之从项目的立项开始参与研究开发及应用的全过程。对接近产业化的重大工业试验项目,应以企业为主,组织相关院所参加。

进一步大力推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力量的联合,鼓励“产学研”联合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与经济实体,共同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各种形式的合作。

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要认真研究、制定和完善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首先要制定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措施。如对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增长幅度给予一定比例的所得税扣除优惠。制定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有效措施,包括鼓励和支持重大新产品开发,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节能降耗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及科技人员的奖励办法等。要切实保障新税制下企业留利水平的实现,杜绝行政主管部门的变相克扣,以蓄养企业的资金积累能力。

(2)建立多渠道的融投资体系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关键因素,建立多渠道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融投资体系是增加转化投入的唯一有效途径。国外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据美国曼斯菲尔德对二十家大型化学制品、药品和电子产品公司的典型案例调查后指出,“将革新成果投放市场所需投资通常相当于研究与发展投资的5~20倍”。按照国外的经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工业生产三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大致是1∶10∶100。为此,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共同作法:一是保持国家R&D的投入强度,利用财政直接投资。有关国家R&D/GNP前面已作了介绍,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向3%逼近,韩国到本世纪末将达到5%。二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从“主导”向“诱导”转移,以政策促进企业R&D投资。通过立法,推行特别折旧、减免R&D的投资所得税、低息贷款、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三是企业作为投入主体的大强度投入。大企业均从销售额中提取较大比例设立技术发展基金,如日本的松下、日立、东芝和索尼等公司均提取销售额的5~6%,甚至高达10%。1990年美国企业R&D经费为700亿美元(其中最大的200家公司占634亿美元),超过10亿美元的大公司有10家。政府投入与企业投入的比例,市场经济国家情况也有所不同。同是一个国家经济起飞前后也不同,政府财政的直接投入所占比例,在经济起飞后逐步下降,韩国就是明显的例子。四是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投资及其他融资渠道,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如美国有6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风险资本总额达1000多亿美元,约有3000家高新技术公司依靠这笔资金运转。

当前我国面临的情况,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一是科技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增长速度滞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4年R&D/GDP只有0.5%,明显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二是成果转化投入严重不足。三是企业的实力不足。由于目前企业尚处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时期,特别是大部分企业负债率很高,一时还难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目前我国企业研究开发投入不到销售总额的1%,企业投入的R&D只占全国R&D经费的23%。

从以上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实践和对我国情况的分析来看,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应采取以政策为主导,以培育企业主体为方向,以建立多渠道金融投资体系为途径,通过政府、企业、金融三方的共同努力,使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得到明显加强。

①加大政府支持成果转化的投入

——切实增加各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合理配置研究与转化的资金投入比例。国家要逐年增加科技活动经费,近期应该使科技经费的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确保2000年R&D/GDP达到1.5%。

在继续增加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的同时,各级地方政府更应该重视对科技的投入。历年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一直占70%以上,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技拨款不到30%。1990~1993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占中央财政不到30%。1990~1993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6.9%、7.38%、7.3%、8.02%,而同期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只有2.00%、1.97%、2.16%、1.71%,特别是1993年,全国30个省、区、市中有25个地方政府的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下降。为了确保科技投入,一些地方(如重庆、沈阳等市)出台了科技投入专项法规,如《科技投入条例》等,对研究开发、财政科技投入、银行科技贷款以及企业自我科技投入都确定了具体的量化指标,这些法规将对成果转化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根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尽快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开辟专用资金渠道。成果转化过程的特点在于其前期(中试等)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而且不能立即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中期和后期成果转化成产品或商品时,才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愈加显著。这种特点决定了需要的资金应是多种形式的,既需要无偿启动资金,又需要有偿的科技贷款;既需要风险投资,又需要“保险”投资。但是,现有的科技拨款和贷款还不能完全适应其特点,应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规定,以财政拨款为引导尽快建立成果转化基金。

②加强银行信贷的支持

中央银行主要从信贷政策上向科技倾斜,各专业银行要从资金投向上向科技倾斜。

——设立科技贷款专项,扩大科技贷款规模。

——增加政策性贷款。在科技贷款总规模中,应包括部分低息、还贷周期长的政策性贷款,以解决具有影响国民经济全局性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问题。

——将科技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结合起来配套使用,使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工业性试验以及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及时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

——发展对研究开发项目的金融租赁业务。由银行出资购买研究开发所需的固定资产,然后由企业和科研机构对其租赁,按期交纳租赁费用。

③制定鼓励科技投入的优惠政策

——对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投资减免投资税,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重点确定差别税率。

——落实企业从销售额中提取1%的研究开发费用的规定,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提高到2~3%,高新技术企业高于5%。要鼓励亏损和微利企业从科技找出路,允许他们按上述规定提取研究开发经费。

——提倡在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中优先使用与国外同类产品大体相当的国内开发研制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给予使用者以优惠贷款。

④建立科技贷款的风险防范机制

成果转化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风险,科技开发贷款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贷款,国家应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尽快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风险防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科技产业又可以分散信贷风险,从而调动金融界的投资积极性。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组建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创办科技投资保险业务,设立科技开发风险基金。

⑤扩大融资渠道,拓展科技直接融资市场

科技开发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决定了仅靠银行贷款难以满足成果转化的需要,应支持协助科研单位和企业扩大融资渠道,拓宽融资领域,向市场筹措资金。建议在试点的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科研企事业单位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的办法筹集资金。逐步开拓和完善证券转让市场网络,规范交易制度,以流通促进发行。各级地方政府可以政府的名义发行地方科技开发债券,由金融界代办,筹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统一分配,用于发展地方科技项目。

(3)发挥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科技成果转化是个非常复杂的涉及各个方面的大系统,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努力。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领导、协调、规范、管理、服务等。在当前,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要加强国家计划、经济、科技、财政、金融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统筹部署,共同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①加强对成果转化的指导

以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为目标,制定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长期规划,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实施的步骤。根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区、市要定期发布科技成果目录和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指南,项目要少而精,技术、装备、设计配套。相关的科技计划根据项目指南选择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联合促进其转化。

要高度重视和统筹安排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

②尽快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

各级政府,特别是科技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宣传、贯彻,并尽快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当前,一是要着重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应通过财政、金融、税务、外贸等方面的适度优惠,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参与转化的积极性。如:由国家定期公布淘汰设备与产品目录,对继续生产者征收淘汰产品税,税率实行时间累进制;区分不同增值因素实行区别税率或退税制度,使因技术含量增加引起增值的税率远低于因非技术因素引起的增值的税率等。二是有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③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政府根据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行业发展的需要,选择需要大量投资、对提高国家竞争能力有长远意义、影响面广的重大科技成果作为转化的重点项目,集中人财物,形成集团优势,由政府牵头,联合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和产品攻关的大会战。政府要采取措施促使重大共性技术的广泛应用。

④继续完善和发展技术市场,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对技术市场的宏观管理,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秩序。要通过科技、经济体制配套改革,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技术市场在规模、结构、水平和管理上有新的发展。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进现代技术交易所的建设,大力发展技术交易中介组织,并使之具备能对技术交易提供有关融资、法律、技术评价与评估、技术咨询、市场调查、风险担保等项配套服务的能力,并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队伍。要推动技术市场与信息、劳务、金融、产权等市场对接,构造全国性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在科技系统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形成市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两大科技服务网络。市场领域的科技服务网络包括技术市场中介机构、科技信息和咨询服务机构、技术评估机构等,为成果转化和技术选择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在市场竞争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公共领域的科技服务网络包括技术检测机构、科技情报机构以及农业、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技术推广网络,应由政府着重予以支持,促进其服务功能的完善。

3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关键问题

当前成果转化中最突出而又必须下力气尽快解决的是成果工程化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问题。这两个问题的本质都涉及到维护和建立民族知识产权和形成民族产业的根本问题,已构成制约我国成果转化的“瓶颈”。如能在“九五”期间有所突破,将有力地促使科技成果转化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成果工程化问题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

解决成果工程化问题,也就是加强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和农业试验示范问题,是当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突破口”。由于体制问题,造成成果工程化行为主体不明确;由于使用方没有成为成果转化的责任主体,造成需求不旺;由于缺少投入和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中介人才,使成果工程化难以实现。因此,成果工程化薄弱是体制、需求、资金、人才等问题的综合反映。

成果工程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不可逾越的阶段,这是转化自身规律所决定的;而成果工程化阶段的“断层”,又是当前显而易见的事实。在我国研究开发与生产经营两大系统分离的状况下,工程化已成为联结成果产生方和使用方的通道,也是替企业和广大农用户分担风险,从而推动企业向成果转化主体过渡、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创造条件的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提高成果工程化程度,提出以下措施供讨论。

第一,加强不同类型中试基地的建设

①发挥工程中心作为国家中试基地的作用

近几年,国家各部委组建了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工程中心具备工程化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等综合实力,具有将行业或自身实验室科技成果加以工程化开发和系统集成,不断推出适合企业规模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基本条件。国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继续加以扶持,使之成为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先进成套技术装备的国家中试基地。

②发展一批企业中试基地

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中试基地,企业中试基地主要由企业投资建设,为企业服务,并对社会开放,以满足一般企业的中试需要。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结合国家支持的技术中心的建设,把中试基地建设起来。

③完善科研机构中试条件

对于研究开发型科研单位,国家可将减拨下来的事业费集中起来,择优充实其中试基地建设。有条件的科研院所还可与中小企业协作,或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实验车间(工厂),或通过承包、租赁、入股的方式扩大自己的试验基地。

第二,政策上给予扶持

国家和地方的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时不应考虑包括扩大试验的经费。科技、经济部门应加强与银行的合作,银行对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应增加中间试验贷款或进行风险投资。政府有关部门在税收政策上应保证中间试验和一定期限的试生产得到优惠,要限制中试基地进行非必要的常规生产。

第三,增加成果工程化投入

成果工程化需要投入,并有两个特点,一是资金需求量大,是研究开发费用的数倍;二是风险较大,需要政府的支持。要在现有体制下,结合改革的发展,逐步予以增加。要根据成果的类型和行业的特点,确定政府支持的力度、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的程度以及资金投入的方向。要采取多渠道的方式去解决成果工程化的投入问题。

(2)创新是技术引进中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

第一,国外技术引进的基本作法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做好消化、吸收、创新形成国产化能力,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国家从整体利益出发,采取政府参与的作法,引进、消化外国技术,弥补技术上的劣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是19世纪末的德国和美国、20世纪的日本和韩国成功的经验。然而技术输出国会千方百计使技术引进国的产业技术与他们保持一定的差距和梯度,这是技术引进国在国际技术市场交易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韩国1992年曾对300多家国内企业进行过技术引进调查,其中70%以上是技术转让国将要或已经淘汰的成熟技术,它足以使技术转让国与技术引进国保持10~15年或1~2代的技术差距。

归纳国外在技术引进方面的作法,有以下几点可供我们借鉴。一是政策的导向作用。日本、韩国政府根据各自的国情对技术引进的干预和调控是一贯的和明确的。巴西政府明确规定,凡属国内已有的技术或在国内短期行将突破难关的技术,一般不予进口。二是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善于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是日本人成功的秘诀。据统计,1950~1988年的近40年间,日本用于引进国外技术的经费累计约为335亿美元。但关键的是其引进之后不是简单的仿制,而是组织力量对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经过改进再创造出更简便、更实用、更适于生产、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而向该技术的诞生国输出。最典型的例子是半导体元件产业。许多在国际上抢手的日本产品,其所需的高新技术都是欧美等国首先发明的。三是足够的资金保证。有材料表明,日本一些企业将R&D经费的70%用于引进技术的国产化;一般大企业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两阶段的经费比例约为1∶2∶5,有些甚至高于引进技术费用的数倍。政府采用信贷、税收和财政补贴等经济手段,鼓励和扶植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四是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重视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重视产业队伍素质的提高,是日本和韩国的共同做法。

第二,技术引进中的创新问题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引进战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也明确提出了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的方针。问题在于实践中我们没有认真贯彻这一方针,没能及时地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国内自主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我国自主开发的一些技术还赶不上国外淘汰的技术,使我国一些企业长期依赖国外技术。技术引进中多年来存在的效益不佳、消化吸收差等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特别是重复引进的现象屡屡出现,许多国内已解决或有能力解决的技术和装备搁在一边,花高价引进别人的东西,不仅浪费了外汇,而且冲击了我们自己的产业和科技开发。这样的例子大家可以举出很多。应该说,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问题已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民族产业的形成。目前,技术引进的必要性已为大家所共识,关键是能不能和如何更有效地依靠我国自己的科技力量加速从技术引进到模仿创新、直至自主创新过程。

国际上通常用技术引进费用对研究与发展经费的比例来综合衡量一个国家技术依赖于外国的程度,称之为国外技术依存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引进效果(相对减少技术引进和绝对增加R&D经费)的尺度之一。据测算,80年代末发达国家国外技术依存度为10%左右,美国只有1.6%,日本为6.6%,韩国为22%,我国约在50%以上。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第三,加强的措施

①建立有效的技术进口宏观管理机制

要强化国家对技术引进工作的宏观管理,建立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要以技术密集型战略产业技术为进口重点,促进我国主要战略产业到本世纪末逐步发展成为出口主导产业。要重点解决好对基础性项目、竞争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的宏观管理,使技术引进的项目投向科学化、合理化。要优化技术进口结构,不断提高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和生产管理等软件技术的比重。根据国家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技术引进和国产化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价值,确保引进技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并有效地控制无序、多头引进和重复引进。对重大引进项目,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力量,实行立项、引进、国产化、创新“一条龙”管理,并安排专项消化、吸收资金。要适时发布技术引进指南,根据经济需求和科技发展状况,指导对引进技术的选择。

②组织落实,技术措施落实,资金落实

组织、技术措施、资金落实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必要条件。根据每项引进技术的不同情况可采取企业自行组织、企业集团或行业公司集中组织和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等多种形式。技术引进的决策和消化吸收,应组织强有力的科技力量参加全过程。消化吸收需要大量的、比技术引进费用高得多的资金,必须切实予以保证,否则消化吸收就将变为空话。应在国家的引导下,由政府、企业、银行、金融等渠道共同解决。在安排引进项目的同时,要按百分之一左右配置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资金。同时充分利用国外政策贷款、出口信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商业贷款及混合贷款等国外资金渠道。

③尽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制定鼓励增加消化吸收投入的办法和政策。对符合国家技术引进总体规划的项目,其国产化的设备视同新产品,享受留利政策。承担重点国产化项目的企业可按该项目销售额的适当比例提取资金,专项用于该项目的消化吸收。同时要对消化吸收和创新成果的扩散制定出管理办法。

(3)几点建议

解决成果工程化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宏观管理和保证资金的投入。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由计划、经济、科技部门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办公制度,加强对成果工程化和技术引进的统筹规划与协调。包括各项科技计划之间的协调;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与成果工程化的协调;根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共同制定实施办法、落实有关政策的协调。

第二,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尽快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主要用于支持重大成果工程化和重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资金可采用有偿使用,或为银行提供保金等方式,也可用于政府采购社会公益性技术或导向性技术。资金使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成果必须有明确的应用前景和应用方。可根据成果所处的阶段,以应用方为主或由应用方联合研制方共同申请使用资金。在目前我国企业及研究院所承担风险能力不强的状况下,可以分担企业或研究院所利用银行贷款开发项目所承担的风险,改善成果转化的资金条件。

基金的构成按照国家引导,企业、银行、金融、国内外集资等来源共同构成。建议国家财政每年拿出10亿元,连续5年累计50亿元,支持基金的建立。各级地方政府和各行业部门也要创造条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第三,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要根据产业技术政策和行业对主体技术及装备的需求,以国内技术的中试、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进入产业为目标,集中力量,组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和重大引进技术项目消化、吸收、创新联合攻关。

第四,保护民族科技,发展民族产业

作为拥有12亿人口和相当科技实力的中国,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关键要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研究发展的相互促进,尽快形成建立在自有工业产权基础上的民族产业,以跳跃式的创新在较短的时间内跻身于世界技术大国的行列。对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从经济发展上看问题,还要从政治上看问题。例如,80年代中期,我国竟没有自己的大型程控电话交换机,国外各大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形成美、英、法、德、日、加、比、意、韩“七国八制”的局面。其中法国占70%,在我国生产近十年,而其核心软件至今不转让于我,它既可窃我经济、军事情报,还可在关键时刻使全网瘫痪。我国解放军工程学院联合中国邮电总公司于1991年研制成功大型数字交换机,1995年市场占有率为22%,已占全国装机总容量的10%。他们创造性地利用计算机的原理实现交换功能,发明两项世界独有技术。现在国外想挤垮它,对这样的民族产业,国家应当加以保护,而我们保护得不够。

当前,应对我国的科技实力作出正确的分析,对重点科技发展领域作出科学的决策,对经济发展的需求作出明确的决断,对如何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作出全面、缜密的部署。要对保护民族科技、发展民族产业制定具体的办法,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好地利用国际大环境,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的未来。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界和经济界乃至全社会共同的任务,政府要积极引导,大力推动。当前要着重继续强化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创造适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大环境。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改革中探索,在改革中前进,把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两个转变”作出新的贡献。

标签:;  ;  ;  ;  ;  ;  ;  ;  ;  ;  

加快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设想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