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刍议论文_宋玉琴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刍议论文_宋玉琴

宋玉琴 山东省平度市古岘中学 266742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基础性必修课程,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但是,现阶段我们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还相对比较落后,普遍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新需要,我们现在的许多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还处在思想品德课的表面形式——知识的传授,还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得不到落实。为此,要坚持创新,在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探索增强思想品德课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 创新 途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思想品德课改革与建设面临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和社会对思想品德教育的空前重视和对思想品德理论课寄予的厚望,为思想品德课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在改革中也必须面对许多棘手的难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切实增强思想品德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那么,如何提高思品课教学的实效性,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打造高效课堂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程建设和发展的生命所在,也是思想品德课调整、改革过程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谓的实效性,主要是指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具体而明晰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以及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质量高低评价的根据和标准。

思想品德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是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思想品德课因其特殊性而使得教育教学实效性评价成为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由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许多内容并不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再一方面的原因或许在于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忽略了对教学目标和具体要求的明晰把握,如没有区分哪些内容可以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哪些内容的影响则需要在学生日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得到检验,往往简单地将高层次的原则、指导思想当作了评价教学实践过程的具体标准。这样,学生往往就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涉及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内容过于空泛而抽象,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在领会中央精神、充分把握新课程体系内在逻辑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明确各门课程及不同的教学单元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必须从教育对象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的层次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在考虑通过怎样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学实效性时,先弄明白自己在教的过程中要达到怎样的教育教学目标,这是提高实效性的前提。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方式方法的设计和手段途径的运用应服从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个目标,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水平,坚定理想信念,这样就有可能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对学生发挥应有的持久效力。

二、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

思想品德课教学较其他课程有特殊的难度,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社会不断从理论层面上给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也日趋复杂和多样,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和其他课程相比有特殊的难度。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改革的过程也是实现教师自身观念转变的过程。教学创新,不仅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

首先,理论要进教师头脑才能进学生头脑,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此外,要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必须有过硬的学术水平。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依靠“以理服人”来实现,不仅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且要做到“言之有据”。没有科研做支撑,教学不可能达到一种高的水平、高的层次,因此,必须努力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科研含量,进一步增强课程内容的说服力。

三、注重学科特点

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它是依托知识的思想教育。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就是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党在各个具体时期的方针政策,结合学生实际讲课,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关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还要有探讨意识。我们所处的时代新问题层出不穷,重大的理论问题、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去回答,必须以探讨的态度去对待。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学习方法上体现探究性。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进入社会,在调查研究中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互动式学习中,将“听、读、想、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学生主动地、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之中理解和感受理论知识,经过思考、归纳,使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并把它内化为自身的认知和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种“设疑、自学、调查、交流、答疑、自我总结”的探究式学习,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增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和辅导中,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务实的探究。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帮助学生在重大问题上明辨是非;要讲深讲透,以生动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分析增强教学的信服力、说服力;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教育学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处理社会问题。

论文作者:宋玉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6

标签:;  ;  ;  ;  ;  ;  ;  ;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刍议论文_宋玉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