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菌药物鞘内给药对患者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比论文_彭恕生

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 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 对比为颅内感染患者提供不同抗菌药物鞘内给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鞘内给药,观察组给予阿米卡星鞘内给药。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3%,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仅2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米卡星鞘内给药对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更理想,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鞘内给药;颅内感染;抗菌药物;安全性

颅内感染是一种炎性疾病,常由细菌、寄生虫、真菌、立克次体等引起。临床症状多为头痛、发热、昏迷、意识障碍等,会对患者脑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甚至导致癫痫。目前治疗方针包括手术治疗、抗菌治疗,相关研究指出抗菌药物鞘内给药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1]。本研究为颅内感染患者提供两种不同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颅内感染患者134例,所用患者均经主治医师检查并确诊,自愿签署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青霉素过敏患者、头孢菌素过敏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氨基糖苷类药物过敏患者、妊娠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男38例,女29例;年龄35-54岁,平均年龄(44.38±1.32)岁;病程3-6d,平均病程(4.58±0.11)d;其中原发病类型为脑积水9例,颅底畸形12例,颅内肿瘤14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5例、高血压引发脑出血17例。观察组67例,男42例,女25例,年龄36-56岁,平均年龄(45.86±1.15)岁;病程3-5d,平均病程(4.12±0.14)d;其中原发病类型为脑积水11例,颅底畸形13例,颅内肿瘤11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8例、高血压引发脑出血14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头孢曲松钠鞘内给药,具体操作如下:成功穿刺后,取患者脑脊液20-30ml,连接两支10ml注射器与三通管,其中一支装有头孢曲松钠1.0g与0.9%的生理盐水10ml,另一只装有地塞米松注射液2.0mg与0.9%生理盐水10ml的稀释液。先推入头孢曲松钠注射液2ml,再推入稀释液2ml,多次交替注射。

给予观察组患者阿米卡星鞘内给药,具体操作如下:成功穿刺后,将阿米卡星注射液20mg与0.9%生理盐水20ml混合,继续加入地塞米松注射液2mg,进行鞘内缓慢注射。同时,医护人员必须时刻监测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注入适量的甘露醇注射液。其中阿米卡星鞘内给药的注射剂量为80-500mg,平均剂量需控制为234mg左右[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惊厥、抽搐、腰腿麻木。

1.4 疗效评价指标

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除,脑脊液及血常规检查结果回归正常;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脑脊液及血常规检查结果明显出现好转;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无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鞘内给药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分析

鞘内给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61%(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鞘内给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头痛3例、惊厥1例、抽搐2例、腰腿麻木3例,总发生率为13.43%;观察组患者中头痛1例、惊厥0例、抽搐0例、腰腿麻木1例,总发生率为2.9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颅内感染病情严重,对患者身体健康及家庭幸福的影响都十分恶劣,医护人员需及时提供治疗,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研究中,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于肠杆菌科的细菌具有强大活性,适用于敏感致病菌导致的相关感染。阿米卡星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十分广泛,同样对于多数肠杆菌科的细菌具有良好作用。作用机制为作用于目标细菌的核糖体,抑制其菌体内蛋白质的合成,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使其细胞膜损坏,最终致使细菌死亡。鞘内注射给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中枢神经疾病的临床治疗。此方式可将抗菌药物通过蛛网下腔直接注入患者脑脊液,增加脑脊液中药物浓度,有效提高治疗效果[3]。本研究中,经阿米卡星鞘内给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3%,高于对照组的77.61%(P<0.05);患者不良反应仅出现2例,发生率为2.99%,低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表明了,阿米卡星治疗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患者日后恢复。

综上所述,与抗菌药物头孢曲松治疗相比,阿米卡星鞘内给药治疗患者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一,王楠.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14):1985-1988.

[2] 卢秀花,桑林涛.不同方式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2):3996-4002.

[3] 万兴,陈云祥,杨帆,等.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效果评估[J].当代医学,2018,24(16):24-26.

论文作者:彭恕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6

标签:;  ;  ;  ;  ;  ;  ;  ;  

不同抗菌药物鞘内给药对患者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比论文_彭恕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