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探索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论文_谭新天

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探索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论文_谭新天

谭新天 甘肃静宁二中 743400

甘肃省新课程改革进行了三年,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初高中历史教学存在很大差异,脱节严重。为此,我们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组织部分初高中历史老师寻找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探索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策略。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

1.课程标准要求的差异

初中课程标准的要求仅仅局限于“知道”和“了解”,属于识记层次,是课程标准对学习目标的最低要求。而高中课程标准在“了解”的基础上,上升到“认识”的层次,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这就大大提升了高中教学的难度和高度。

2.教材编写内容的差异

初中教材是将太平天国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一个反侵略事件来编写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并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一贯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而高中教材的编写理念在于突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也无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充分发挥农民阶级的巨大力量,从而使学生关注中国三农问题,理解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由此,初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的差异可见一斑。

3.教学方法的差异

我们分别听了6所学校(初高中各3所)6位老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的教学。3位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总体上仍以传授基本知识为主,但缺乏历史思维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几位高中老师的教学则更多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老师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适时进行方法点拨。由此可见,在本课教学中,初中教学形似新课程教学,实则延续了传统教学,仍然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高中教学则采用了新课程以问题引领、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4.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对于太平天国这一部分内容,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方法以被动的简单的勾划课文、背诵知识点为主,而且知识来源过于单一,缺乏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而在高中,在课内,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通过阅读老师提供的材料,并结合鸦片战争、《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等史实,探究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认识农民阶级不可能独立完成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并分别用准确、简练、规范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概括归纳;并通过学习,感悟历史,总结太平天国对后世的历史启迪;在课外,一些还阅读了与太平天国相关的一些书籍,了解了洪秀全、洪仁玕、曾国藩等相关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生平。这些正是新课程所要求的材料研读、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概括阐释等学习方法。

二、初高中教学衔接探索

1.建立初高中老师定期互动交流机制

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初高中历史教师之间缺乏互相学习和交流研讨。在听课前,我们组织部分初高中历史老师之间就太平天国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和座谈,一是课前互相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互相听课,三是课后交流座谈,从中寻找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根源,探索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对策。使初高中老师的教学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既避免简单重复,又防止差异过大,寻求更多的一致性,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调研学情,制定教法

(1)学初调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一历史老师应该积极调查学生历史学习的现状,建立能够适应学生历史学习的教学模式。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减少教学的盲目性,也使高一新生尽快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来。

(2)课前测试。高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有针对性的测试或者课堂提问等形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态度,从而用来指导教学。比如《太平天国运动》一课,老师在课前预留一分钟时间让学生回忆并说出初中所学关于太平天国的知识。老师在教学中就完全可以把课程标准要求的“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交给学生自主探究,而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课程标准要求的“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上。

(3)阶段反思与调整。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会发现一些学生对高中历史教学仍然存在不适应的现象,这就要求高中历史老师通过自我反思,并征求学生意见,总结前一阶段教学的得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精心设计导学案

如前所述,在《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教学中,那位老师精心设计并使用导学案教学,和没有使用导学案教学的班级相比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因此,使用导学案教学是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之一。导学案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主学习的内容、探究性问题、巩固练习、课后反思等。导学案的使用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阅读

学生进入高一后,大多数学生对高中历史的材料教学和问题教学很不适应,遇到材料一头雾水,究其根源,在于初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使得阅读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比较低。因而要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达到课标“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要求,必须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一方面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通俗历史读物和历史人物传记等,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及其补充史料,并教给其阅读的方法。

5.初中老师要彻底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明显滞后,导致初高中历史教学严重脱节。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由历史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中,彻底改变简单勾划和机械背诵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设置新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意识和创新意识。如在“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一目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理解材料,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从而理解太平天国爆发的时代背景。

6.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

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初高中历史教学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就是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知识来源过于单一,缺乏课程开发意识,内容视野有些狭隘,远离学生和现实生活。这样造成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方法、习惯方面不尽如人意。初中历史课标和高中历史课标都要求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这个核心资源以外,图书馆、历史教师、历史音像资料、家庭、社区、历史遗产、网络等都是课程资源的来源,历史教师应该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贾丹 “学案导学”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

[2]侯文艳 学案导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0,4。

[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4]《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论文作者:谭新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4年1月(总第6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5

标签:;  ;  ;  ;  ;  ;  ;  ;  

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探索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论文_谭新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