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论文_张春玲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论文_张春玲

张春玲 (广西河池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547000)

【摘要】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院分娩产妇1000例,均为孕1产0、足月、单胎头位,入院B超提示双顶径在85~90mm之间。随机平分为两组,每组500人。定期进行产检及到过孕妇学校进行全程授课一次或更多;产时、产后给予严密监护为干预组。而从未到孕妇学校授课和未按时产检,产时、产后按孕产妇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结果对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及产妇产后2h、24h出血量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防治产后出血重在预防,完善产前检查及健康宣教、产期保健及预防宫缩乏力,处理好各产程及产后24h的监护、降低剖宫产率等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产后出血 预防性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251-0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该病的发病率为分娩总数的2%-3%,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至今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之首。我科于2009年1月~2012年12月总结以往引发产后出血的经验教训,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工作收效明显。现将预防性护理干预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广大护理工作者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院分娩产妇1000例,均为孕1产0、足月、单胎头位,入院B超提示双顶径在85~90mm之间。均无产科并发症,无其他疾患。随机平分为两组,每组500人。产前定期进行孕检及到过孕妇学校进行全程授课一次或更多、产时、产后给予严密监护的为干预组。而从未到孕妇学校授课和产前未按时孕检,产时、产后按孕产妇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产后总出血量包括在胎儿娩出后24h内子宫出血量、会阴伤口出血量和第三产程出血量,总量超过500ml者。

1.2.2 测量方法 ⑴ 阴道分娩:胎儿分娩后用聚血盆接血至产后2h,然后用量杯测量出血量;被血污染的纱布和会阴垫血液用称重法测量出血量,然后将两者相加。⑵剖宫产:负压瓶计量法测定血液量,加上手术用纱布以及会阴垫中的血液量[2]。产后2-24h均用称重法测量出血量。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各组间均值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对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其中包括剖宫产指征例数及社会因素而剖宫产的例数;产后出血例数进行比较,见表l

表1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出血情况〔n(%)〕

组别 n 分娩方式 剖宫产指征 产后出血(例)     自然分娩(例) 剖宫产(例) 医学指征(例) 社会因素(例) 干预组 500 412(82.40) 88(17.60) 76(86.36) 12(13.63) 6(1.20) 对照组 250 316(63.32) 184(36.80) 96(52.17) 88(47.82) 14(2.80) P值   P<0.05 P<0.05 P<0.05

2.2 两组产妇产后2h、24h出血量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后2h、24h出血量比较(x-±s)

组别 n 2h出血量(ml) 24h出血量(ml) 干预组 500 100.00±70.44 123±83.34 对照组 500 191.00±154.23 290±134.44 注:通过t检验,P<0.05。

干预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产后2h、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产前预防性护理干预

3.1.1 注重产前检查,孕妇首次产检时建立档案,完善各项基本检查,掌握孕妇既往史:如有无流产和引产史、异常妊娠史、异常分娩史;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及各种妊娠合并症的孕妇要专案管理,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及时治疗高危妊娠或早孕时终止妊娠。对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让其提前住院待产。

3.1.2 规范孕妇学校健康教育 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产后出血的手段之一[3],产后出血的健康教育其目的在于引导产妇自觉地参与围产期保健、定期进行产检、避免多次人流,使广大产妇能够充分认识到产后出血的危险性,学会如何及早发现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如何采取科学的保健措施;同时利用孕妇学上课时间带孕妇参观爱婴病区和待产区环境,讲解镇痛分娩及母乳喂养等的基本知识,使其完全消除对环境的陌生感,以稳定住院时的恐惧情绪。

3.1.3 做好心理护理 产妇的精神因素,对产程的进展及产后出血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过度焦虑或抑郁导致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使宫缩减弱,干扰子宫正常收缩及产程进展,从而增加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使剖宫产率增加[4]。严密监测产妇的产程,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随时根据产妇的实际行为反应及时给予亲切温和的语言,并积极做好体力、精神、心理三位一体的系统支持[5],产妇在待产期间可有一名亲人陪伴,减少产妇在待产室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助产士根据产妇所担心的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分娩知识的宣教,使产妇对产程有所了解,正确看待分娩过程对其身体带来的不适感,帮助产妇增强自信心,减少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主动配合分娩使胎儿顺利娩出。

3.2 产时监护

3.2.1 第一产程 助产士要详细了解产妇的基本资料,注意产妇的休息与饮食,密切观察宫缩、胎心情况,按时检查,了解胎先露下降和宫口扩张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产程。积极提供陪伴分娩及分娩镇痛服务,从而减少精神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如需剖宫产或手术助产,做好预防产后出血和相关术前的准备。使用缩宫素要专人监护,控制好滴速,密切观察宫缩,严防子宫破裂。

3.2.2 第二产程常规建立静脉通道,特别是高危产妇尽可能用静脉留置针,以防产后出血抢救;加强接产技术,保护好会阴;阴道手术应规范、轻柔;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避免胎儿娩出过快,预防软产道伤损。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静滴催产素10~20u,以预防产后出血。

3.2.3 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注意观察胎盘剥离征象,严禁过早粗暴牵拉脐带或揉挤子宫,避免医源性胎盘部分剥离。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警惕胎盘小叶或副胎盘残留。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软产道有无裂损,如有损伤应立即缝合。

3.3 产后观察:产后2h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段。产后留产房观察2h,30分钟按摩子宫1次,观察宫底高度、子宫软硬度;膀胱是否充盈;阴道出血量、颜色、有无血块;测血压、脉搏一次,准确测量和收集产后出血量并记录好。对于弛缓性宫缩乏力的产妇,除定时给于宫缩剂外,应随时按摩宫底,挤压子宫底使宫腔内残留血及时排出,及早发现出血先兆。重视产妇的感受,如有无口渴、打哈欠、恶心、呕吐、四肢冰冷的休克前的征兆;对高危产妇,尤其警惕,若产后2h阴道流血量≥200m1.应积极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回病房前排空膀胱;产后30rain内帮助婴儿早吸吮,促进子宫收缩以减少出血量。在产后30min内新生儿早吸吮、母婴皮肤接触,使脑垂体分泌释放内源性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6]。

3.4 持续产后护理 产妇送回爱婴病房后,做好与病房护士床头交接班,有高危因素的产妇重点交接,把好每一个环节,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必须触摸宫底软硬度,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剖宫产的产妇注意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告知产妇2~3h排尿1次,避免尿储留,影响子宫收缩;护士每2h用称重法测量被血污染的纱布和会阴垫血液并记录好,产后24h由当班护士总合产妇出血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从表1、2可见,产后出血重在预防,做好切实有效地防范措施和充分的应急准备,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出血量,从而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科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锦笑,周钰静,蒋风仪.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8):217-218.

[2] 颜秀英,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0,16 (12):1509-1560

[3] 彭群英,张远,代金花.健康教育干预临产孕妇分娩方式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4):218—220.

[4] 余金梯,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C):24-25.

[5] 章群,循证护理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 、27(18):36-37

[6] 林秀云,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J],西南军医,2010、12(2):356 -357

论文作者:张春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0

标签:;  ;  ;  ;  ;  ;  ;  ;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论文_张春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