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尝试论文_张梅

小学美术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尝试论文_张梅

摘要:美术教学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门科目,它更是一门艺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艺术。它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同时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师,大家应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改进和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融进课堂,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新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程;探究性学习

引言

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整个教学体系的完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同时要合理把握时间,做好一定的适度原则。从而不断提升整个美术教学水平,不断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完善,增强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多主题选择,提高学生探究意识

在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多元化的主题,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材料开展手工课,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意识。例如在《奇妙的电话机》一课中,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来设计自己生活中见过的电话机。既可以是家里客厅的电话机;也可以是公共电话亭的电话机。此时学生就会对具体的电话机进行仔细观察,研究不同电话机的形状以及表现方法,最后完成主题的基础上进行装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更为浓厚,也有效地挖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尤其是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明白了该如何进行创作,更了解了该如何将美术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有效提升手动课教学的灵活性。在多主题教学活动中,也解决了学生思维固化、作品内容单一等问题。

二培养学生创新力

艺术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和体系,它是千变万化的,是我们需要不断去创新和挖掘的新鲜事物,它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创新和学习。对于学生创新力的培养,美术老师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创新,它不仅仅体现在对美术作品的创新上,还体现在学生对美术作品不同欣赏角度的创新,对美术作品手法的创新,时代不断的在发展更新当中,美术老师对孩子教学的方式和教学手段也要处于不断的创新中,不断的开拓孩子的新视野,与新时代的教学不断契合。在课堂上,美术老师可以采用联想力的教学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教学。比如:美术老师在黑板上给出一个正方形图形,让学生进行思考,这个正方形的图形和生活当中的什么物品是相似的?当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会积极的在脑中进行搜索和探究,他们可能会联想到操场,魔方等等一系列和正方形相似的物品,这种联想的教学方式,不但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让学生关联到了更多物品,发现相似性,通过不断联想的过程当中也会使学生不断的展开想象,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新力,唤醒学生对美术的激情。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中教学工具与资源呈现多元化,教师通过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并丰富课堂内容。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依托教材开展教学,但教材内容有限,加上教师通过描述的方法讲述内容,使得学生无法产生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进行小学美术《我也能造飞机》教学时,教师课前搜集各类飞机图片与短视频,在课堂上播放提升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让学生对飞机造型有一个清晰了解。接着,设计好相应的问题,塑造问题情境:大屏幕上有着各式各样的飞机,同学们想不想要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接着教师提出要去学生利用身边材料制造模型,并保证成本最低。学生全身心投入这个活动中,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四美术教学与生活情境贴近

小学美术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将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情况充分的考虑其中,在教学的时候,在绘画作品的选择上要尽量的简易些。并且因为小学生的心智还在发展阶段,所以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绘画作品的时候要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且老师还可以将一些同生活情境相关的绘画作品引入美术教学,让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后再进行自主创作,并且这些绘画作品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也可以更好的体悟美术蕴含的美感和魅力。例如,在夏天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一些夏日景观,例如,蝉鸣,荷叶荷花,游鱼等景色,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美,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享受生活。

五开发手工课程

手工课程是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授美术课程时应指导学生做手工操作,这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很有帮助。因此,为了让小学生对手工课程有足够的兴趣,教师就需要尝试。其实小学生有动手的热情,科学的实践大大提高了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手工课程也进一步丰富了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制作什么样的玩具,以使学生愿意制作,然后通过动手实践来实现他们的想法。这样,它可以促进美术课程教学的发展,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另外,为了避免过去美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学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采用了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期间,教师不仅可以尝试创造教学情境,还可以开展手工课程。这样不仅促进了小学美术课程的不断创新,也帮助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

结束语

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根据现阶段小学生的课程改革目标要求,小学美术课程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指导,锻炼学生的绘画水平以及专业素养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展现美术课程的实践教学引导意义。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流程设计阶段,可以从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引导等方面,将针对性的课程教学目标建立起来,同时在美术知识传达、材料应用等方面,突破传统的美术课程教学的局限性,改变以往教师的单向传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程教学指导的基本模式,给学生发展创造力、想象力提供有利的条件,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小学生也能在美术课堂中获得更好的课程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陈涛.小学美术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3.

[2]吴奕群.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J].天津教育,2017(28):155-156.

[3]宋泉.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知识文库,2017(17):77.

[4]朱徐一小.试析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欣赏探究性教学[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7(07):67-68.

论文作者:张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小学美术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尝试论文_张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