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的连续系统通用仿真工具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面向对象的连续系统通用仿真工具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姚军[1]2000年在《面向对象的连续系统通用仿真工具平台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对操作人员、现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新形势下,新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应运而生,利用微机开发系统仿真支撑软件已成为高技术仿真领域的一个热点。 本论文以面向对象的连续系统通用仿真工具平台为对象,主要完成了以下主要研究内容:(1) 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建模方法和图形组模环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微型计算机开发面向对象的连续系统通用仿真工具平台,并阐述了其应具备的功能和最终实现目标。(2) 经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仿真程序的分析与综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序贯模块法仿真程序。(3) 结合面向对象技术和可视化编程技术,给出了实现系统平台环境各项功能的软件体系结构和具体实施方案。(4) 针对该软件体系结构中的各主要组成部份,对其功能、特点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该系统平台环境运行于Windows操作系统,不但可以进行图形化模块的搭建工作,而且可以实现仿真程序的自动生成,并提供了方便的调试和结果分析工具。 由于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先进的可视化编程技术,界面友好,功能齐全,并具有高度的开放性。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已经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并可以用来进行仿真实验。

陈彬[2]2010年在《面向DEVS的多范式建模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军事领域联合作战、工程领域载人航天和社会领域应急管理等复杂系统的规模的日益扩大,传统建模与仿真方法难以满足其对多领域和仿真性能等方面更高的要求。而多范式建模与仿真方法,这一新的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支撑技术对于适应多体系联合作战等复杂系统仿真具有重要意义,故对此关键技术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论文针对多体系联合作战,从理论基础、模型变换方法和仿真优化方法三个方面对多范式建模与仿真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多范式建模方法的理论基石是一般系统理论和模型变换方法。复杂系统的多领域性由一般系统理论衍生出的大量基本形式化方法支持;而仿真一致性则由模型变换和仿真互联方法保证。对离散事件系统规范(Discrete EVent System specification,DEVS)的研究表明,DEVS可以等价描述其他连续和离散的形式化方法。因此,在基于元模型的模型变换理论指导下,论文选择DEVS作为通用仿真形式化方法(General Property Simulation Formalism,GPSF),研究将多体系联合作战系统中多领域模型变换为DEVS模型的一系列方法:(1)对描述宏观行为的StateCharts模型变换为DEVS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以解决高低层次模型之间协同仿真的问题。变换方法建立了包括语法、状态和事件三个方面的变换规则,实现了迁移、使能条件和历史状态的等价以保证规则的完备性。(2)对组件化的BOM模型变换为DEVS模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重用BOM模型。变换方法采用将组件内核映射到DEVS模型的方式实现从BOM到DEVS的变换,证明了采用相同组件内核的DEVS-CK模型与BOM组件模型是等价的。(3)基于DEVS耦合模型的耦合和封闭特性,对DEVS耦合模型的扁平化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剥离模型层次化和构造扁平化原子模型两个步骤完成耦合模型的扁平化,从而解决高耦合度模型通信效率低的问题。(4)对多体系联合作战系统中连续-离散混合系统的模型描述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利用Modelica语言描述混合系统DEVS模型的方法。实现了Modelica-DEVS编译器,将Modelica模型编译为可以执行的仿真模型。在模型变换方法的基础上,为了提高仿真运行效率,论文分别从分布式仿真和模型活跃度两个角度对DEVS仿真的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1)提出了基于MPI的分布式并行仿真框架,设计了支持乐观时间策略的DEVS仿真引擎以提高仿真性能。同时,在仿真框架中实现了错误探测、状态存储和系统恢复的算法使其具备了容错能力。(2)基于模型活跃度提出了活跃度增强式建模方法,在领域模型中嵌入融合活跃度元模型(Activity Combined Meta Model,ACMM)实现活跃度操作。在追踪活跃度和资源占用量化方法的支持下,资源敏感(Resource-aware)仿真框架通过计算活跃度进行资源的重分配,达到最优配置。此外,论文还提出了基于代理模型的仿真互联方法,解决DEVS和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ichitecture,HLA)仿真系统的互联问题;讨论了基于Web的仿真过程管理方法,支持对异构仿真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工作,通过合理配置仿真资源优化系统运行。基于以上研究工作,论文设计和实现了面向DEVS的多范式建模与仿真原理样机系统。在建模阶段,系统引用多种建模工具进行多领域建模,通过模型变换获得模型的一致性描述;在仿真阶段,系统利用基于Web的仿真实验管理工具和态势统计工具实现了B/S结构的仿真运行架构。最后通过多体系联合作战用例的测试,验证了论文所研究的多范式建模与仿真方法的可行性。

李松青[3]2008年在《航天器控制系统通用仿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提高航天器的设计水平并满足航天器的研制需求,迫切需要研究先进的航天器研发技术。本论文所研究的航天器控制系统通用仿真技术可以解决航天器方案仿真中的仿真模型复用问题。仿真模型复用即仿真模型对不同设计方案通用,不受设计方案构型、配置和规模的限制,因此大大提高了航天器的设计效率,加速了设计方案的实现。在理论上,为了保证本文所论述仿真技术对不同航天器设计方案的通用性,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对目前三轴稳定航天器控制系统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分析工作涵盖了以对地观测卫星为代表的近地轨道航天器、以同步通讯卫星为代表的高轨道航天器、以月球探测卫星为代表的深空探测航天器、以及以载人飞船、空间试验室为代表的载人航天器等多类控制系统。对以上各类航天器控制系统的姿态敏感器、执行机构、系统工作模式,以及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姿态确定算法以及控制律算法等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正是这样充分、广泛、大量、深入的分析研究工作在理论上保证了本文所论述仿真技术对不同航天器设计方案的通用性。在技术上,为了实现本文所论述仿真技术对不同航天器设计方案的通用性,论文采用的建模方法是在建立航天器控制系统某一设备或算法的数学模型时首先将模型中算法定义与设计参数进行分离,仅对其数学原理进行数学抽象和运算描述。开发仿真模型时依据数学模型的思想,延用类和对象的实现方法:即将数学模型中的设计参数作为仿真模型的外部参数,在仿真模型中仅定义基于设计参数的操作。可见数学模型的设计参数与仿真模型的外部参数相对应;数学模型的算法定义与仿真模型的操作相对应。在前述对航天器控制系统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工作基础上,采用该建模方法建立了航天器控制系统全部数学模型,并开发了仿真模型,形成了航天器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库。航天器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库中包括大量的仿真模型,其中任一仿真模型可通过确定外部设计参数生成与之对应的对象模型。以此类推,根据某一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可生成一组与之相关的对象模型,这一组相互关联输入输出关系的对象模型便组成了与该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相符的仿真试验,这样就使得仿真试验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了本文所论述仿真技术对不同航天器设计方案的通用性。仿真试验实时运行在一个典型的分布交互式协同仿真环境中,其中运用了实时操作系统、实时网络、仿真调度管理系统、数据同步控制、仿真资源数据库等关键技术,本文都做了深入研究。论文通过地球同步高轨道卫星及近地轨道卫星的仿真试验验证了航天器控制系统通用仿真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并对仿真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验证了航天器控制系统通用仿真技术的通用性和可靠性。目前控制系统通用仿真技术已经能够适用于普通三轴稳定航天器控制系统的全飞行程序的仿真。本论文的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相关项目中得到工程应用。

王彬如[4]2005年在《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实时仿真平台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系统仿真是分析、研究和设计各种复杂系统的有力工具。本文以一个面向连续系统的计算机实时仿真系统的实现为背景,详细讨论该仿真系统的硬件配置与软件开发。 该系统由一台计算机组成,通过信号电缆线与外部实物或仿真计算机相连,如果外部实物或仿真计算机作为仿真控制器,本系统则仿真实际对象,反之亦然。仿真数据(模拟信号)通过接口卡和电缆实现通讯。本系统仿照实际的控制过程与环境,可与外部实物相连以实现对各种复杂系统进行仿真。本系统具有如下特点:能够完成一般连续系统的实时仿真,仿真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可进行全数字仿真,即不与外界相连,也可实现半实物仿真,即与外部实物相连来完成仿真任务;更贴近于实际的生产过程,具备工业现场控制的主要特点,体现出了计算机采样控制系统的思想;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仿真的概念及其应用、以及面向对象仿真的特点。通过对当前己有的仿真系统进行分析,提出在实验室中开发这样一套实时仿真系统的必要性和实用性。然后介绍了仿真系统硬件的配置,重点讨论了仿真算法的选择与推导、仿真模型的建立与管理、仿真模型的分析、仿真系统的软件实现方法和实现过程。最后通过在该系统上运行一些实例,以验证它的实用性。

杨叶平[5]2013年在《基于SimuLog语言的水电站仿真平台研究及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系统仿真技术日渐成熟,完整的系统仿真学科体系已经形成。仿真技术在国内外多个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电网、变电站、核电、火电、化工、航天等领域,部分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水电仿真技术还比较落后,缺少成熟、通用的产品。伴随着近十来年水电建设的大发展,从业人员大幅增加,新员工培训任务加重,一大批大型、特大型机组投运,水电在电网中的比重增大,安全性要求、复杂程度均大幅提高。研究通用的水电站培训仿真平台,变得极为迫切。作者研究了常见的仿真建模方法,采用源于大的复杂系统分解的模块化建模思路。在连续系统的计算机仿真中,主要的数值计算工作是对微分方程(或状态方程)求解。本文分析了模型求解的几种数值积分法,选择更为实用、通用性更强的离散相似法作为传递函数、状态方程的数值解法,给出了典型环节的离散相似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模块化建模思想,提出并采用了面向结构图的建模方法。这种建模方法不仅适用于线性系统,还可应用于非线性系统。计算机仿真系统需要对水电站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建设与实际水电站相似的“数字水电站”。本文通过对水电站设备进行分类,建立了模型框架体系,重点分析了水轮发电机的建模原理,通过派克方程,建立发电机的基本方程。此外,本文还简要描述了调速器模型、励磁系统模型、引水系统模型、水轮机模型等。水电站计算机仿真系统需要将上述算法、数学方程用计算机能识别的方式进行描述,并以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加以实现。传统仿真程序包的模型软件具有较大的弊端,而采用仿真语言可以使建模人员将精力集中于所研究仿真对象。本文在国内开创性地采用了国产仿真语言SimuLog (Simulation Log,缩写为SimuLog,一种通用仿真语言,作者导师自主研发的成果),首先阐述了SimuLog的重要意义,并在导师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描述语言的语法规则、编译器和解析器,提出了SimuLog优化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典型环节、水轮发电机模型进行了解析运行,证明了SimuLog正确、可信赖。本文在国内首次完整地采用与监控系统一体化设计运行的平台支撑技术,完成了OTS2000(Operator Training Simulation,缩写为OTS,操作员培训仿真)的软件总体架构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并对OTS2000软件平台进行了实现。此外,本文还对海量数据存储与工况再现、数据库中间件、学员动态分组等技术进行讨论。本文对先进的智能考核评分系统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文最后结合瀑布沟运行仿真项目对OTS2000加以应用。针对国内大型数字水电仿真项目成功经验不足的现状,描述仿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包括应搜集的技术资料、联合开发内容、流程描述模板、统一命名规则等,对于其他仿真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使OTS2000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李鹏[6]2007年在《圆管带式输送机仿真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产和物流行业迫切需要大倾角、可弯曲带式输送机,以提高连续输送的自动化程度,同时也要求建立一个新型无污染输送的良好工作环境。而能跟上时代步伐的、最能满足以上要求、最能解决生产空间狭小、且经济环保的就是圆管带式输送机。本课题来源于2005年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CON圆管带式输送机设计制造技术的研究》,其中“圆管带式输送机的仿真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该项目中的一个关键子项目。通过深入分析圆管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机理,建立良好的仿真系统,充分利用系统仿真的诸多优点,可以极大优化圆管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机理的研究和分析,减少产品设计和成形周期。论文主要解决了如下几个问题:1.把面向对象仿真技术作为仿真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技术路线,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确定了整个仿真系统总体结构采用三层结构,即应用层,仿真系统运行层和底层的数据库管理层。结合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仿真系统的扩展性确定了系统的五个主要功能模块。2.通过仿真算法类库、参数模型类库、仿真模型类库和实验框架类库四种类的设计,使得仿真系统在功能上尽量具有“通用性”,使用者可以根据本专业的技术要求添加,修改,删除适当的类,就可以为其它类型机械系统进行仿真。3.在Win2000平台上,以Visual C++为开发工具,利用OpenGL图形接口,调用OpenGL函数库,将管式输送带的过渡段成形计算结果转化为三维图形,实现相关机械部件的三维模型的仿真显示。4.利用C++和MATLAB的混合编程技术,给出了过渡段长度仿真计算和曲率半径的仿真计算。5.研究了空间曲线方程的布置,针对输送带受力产生微小形变的实际运行工况,利用过渡段的微元成形法对过渡段输送带成形公式进行了修正,并利用仿真工具进行了仿真分析。从仿真结果来看,微元成形公式能够模拟输送带过渡段的实际运行工况。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本文设计的圆管带式输送机仿真系统能有效的完成机械系统中机械运动部分动力学公式的计算机数值仿真,同时也完成相关机械部件三维图形仿真,实现了半实物的多媒体仿真。

黄磊[7]2015年在《基于键合图模型的复杂机电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复杂机电系统由结构形式各异的多能量领域子系统耦合而成,针对复杂机电系统的状态监控和故障诊断是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可充分发掘系统模型反映的深层次信息,不需系统历史操作状态数据的支撑就可表现出优异的在线诊断性能,其是保持复杂机电系统持续高稳定性运转的优选方案之一。构建针对复杂机电系统的基于模型诊断方案的难点在于,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使模型建立比较困难,多能量领域的耦合造成识别出的模型参数不够精确,参数不确定性使在线生成的系统残差不能正确反映系统的运行状态,混合系统模式转换带来的误诊和漏诊问题等。本文针对复杂机电系统诊断方法中涉及的系统模型搭建、系统参数识别、系统在线残差、混合系统自适应诊断阈值、故障可诊断可隔离性等方面做了系统性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键合图方法为工具为复杂机电系统建模,对综合有机械、电气和液压的自动控制车辆转向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系统结构特点和能量传递规律,对模型进行增广和因果关系标注;在常规键合图模型的基础上,将混合系统模式转换的动力学特性映射于键合图模型中,推导解析冗余关系,获得模型方程。提出一种新型的参数辨识网络,根据参数辨识的特点对BP辨识网络进行了改造,以最小二乘法辨识结果作为网络训练的初值,采用变速训练方法对网络权值进行训练。运用模块化建模思想为车辆转向系统建立模型,并推导模型方程,将最小二乘法初次辨识结果作为网络训练初值,使用提出的辨识算法辨识模型中六个关键参数,用改进的参数辨识网络进行二次辨识,实验结果表明辨识网络算法可靠有效。搭建连续系统诊断模型,从中推导出的解析冗余关系(ARRs)为一组包含观测变量的等式,包含有判断系统运行状态的必要信息,对动力学系统的故障诊断非常有效。本文研究的故障类型为参数跃变型故障,即针对系统内部元器件参数在较短时间段内发生的参数跃变,且假定为同时点的单故障源。经系统正常运行实验确定了诊断阈值,在远程自动控制车辆上进行了连续系统故障诊断实验,试验中引入三个模拟故障,对故障诊断效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提出的故障诊断系统和算法的可行性。提出混合系统模式转换自适应阈值,依据混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混合系统故障诊断中误诊和漏诊问题的产生,及常规解决方案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根据对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估计,以及对系统残差各部分的影响,运用线性分式变换构造模式转换自适应阈值;建立了GARRs、系统残差和模式转换自适应阈值算法,以及模式转换故障特征矩阵和混合系统故障诊断方案;搭建混合系统仿真电路和键合图诊断模型,对混合系统诊断架构进行仿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初步验证所提出的模式转换自适应阈值的可行性。改造无线远程自动控制车辆转向系统,使其具有混合系统动力学特性,作为混合系统故障诊断实验平台使用;建立了混合系统的键合图模型,推导GARRs,构建模式转换自适应阈值并分析MD-FSM,进行混合系统故障可检测性和可隔离性分析;在混合系统实验平台进行实际系统的故障诊断实验,通过非破坏性方法引入故障,分析在不同模式下的故障诊断性能;验证了所提出混合系统诊断架构在实际系统中的诊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依据混合系统故障诊断理论分析搭建的诊断系统架构,在实际系统中的诊断性能与理论分析一致,故障在各模式下的诊断结果与MD-FSM分析一致,达到了设计目标,为复杂机电系统诊断架构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和成熟的设计流程。

伍智锋[8]2003年在《分布式飞行仿真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航空航天飞行器(如导弹、运载火箭、空间站等)为研究对象,结合飞行仿真技术、分布计算技术和可视化技术,设计开发了一套通用的、适宜飞行器系统细粒度仿真的分布式软件体系——分布式飞行仿真环境(Distributed Flight Simulation Environment,DFSE),并系统地研究了DFSE系统从应用层子系统设计、分布支撑子系统设计、到交互接口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原理。 根据飞行器系统细粒度分布仿真的基本要求和特点,DFSE系统采用了当前分布式系统设计中流行的客户/服务器模式、中间件技术和分层设计的思想,并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完成设计与开发。它实现了仿真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结构的分离、仿真系统内应用子系统和分布式仿真支撑子系统的分离、仿真任务模型与仿真应用平台的分离、以及仿真算法与仿真模型的分离,因此整个仿真系统具有很强的平台独立性、可重用性、可靠性、可移植性以及可扩展性。论文的主要贡献归纳如下: ①对参与设计完成的多个工程应用项目及其研究对象模型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在对它们所涉及的分布与飞行仿真技术进行理论深化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利用共享内存机制来实现仿真节点间数据交互的分布式飞行仿真通用平台的总体解决方案。 ②提出并建立了飞行仿真应用系统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和软件环境——分布式飞行仿真环境。结合当前仿真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对飞行仿真的系统需求、任务特点以及技术要求等的仔细分析,考虑系统的通用性和可重用性,详细设计了分布式飞行仿真环境的层次化结构框架体系。 ③进行了DFSE系统分布式支撑核心层的理论方法研究和软件设计开发。通过网络通信中间件的设计,实现了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跨多种网络平台工作;通过对逻辑共享内存技术的基本思想、构造方法、工作原理以及分类方法等技术理论的深入研究,实现了仿真系统节点间模型数据的透明共享;通过采用事件与时间双重驱动的调度管理机制,实现了对分布式仿真系统运行的有效控制;设计并实现了DFSE系统的多种服务。 ④完成了DFSE系统仿真应用层的设计与开发。系统研究了飞行仿真任务的可分布性、分解原则、任务分配、参数分布以及仿真建模等相关技术理论;设计并实现了DFSE系统应用层的层次化、模块化软件结构体系。 ⑤详细分析了影响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性能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性能改进方法和具体措施,并给出了综合评价系统性能的具体方法和多种性能指标。 ⑥通过对一个典型的工程仿真任务进行分布仿真实验,检验并验证了本文所研制开发的DFSE系统及其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实验表明DFSE系统软件操作快捷方便、性能稳定高效、功能强大实用。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作为仿真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分布式仿真技术己经成为目前实现大型复杂系统仿真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本文研制的DFSE系统是根据飞行器系统细粒度仿真的具体需要来设计完成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分布式飞行仿真通用平台,它在飞行器系统论证、设计与仿真实验等方面以及相关领域中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兰艳[9]2005年在《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飞行液位仿真研究》文中认为计算机仿真是现代设计与试验领域不可或缺的先进技术,同时也是动态、复杂系统设计与评估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许多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运载火箭系统研制中,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以计算机数学模型部分代替,甚至完全取代物理模型系统,进行仿真,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研制周期,节约经费。随着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研制中仿真技术应用的深入,国内火箭研制单位对功能强大的低温推进剂飞行液位仿真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本文针对现代先进仿真技术的要求,应用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的思想方法和模块化建模的理论,提出一种实时飞行液位仿真系统框架和用户仿真模型的设计方法,用于实现火箭液位系统的数字仿真。主要内容有: (1) 分析研究了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探讨了集建模-实验-分析于一体的一体化仿真系统的基本理论框架问题。 (2)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用类的程序设计方法,开发出通用的实时仿真软件系统平台,用于实现火箭飞行液位系统数字仿真,为系统的开发、调试和数字算法及性能评估提供软件环境。平台基本功能接口齐全,易扩展,可重用;采用多层次结构,实现仿真系统与仿真模型的分离,允许用户根据需要,自行搭建仿真对象系统,设计仿真模型,进行仿真。 (3) 按照仿真软件的特点和系统要求,探讨了连续系统数学模型的表示和实现方法以及连续系统离散化方法,同时对液氢和液氧液位的数学模型做了详细推导,通过一定的优化处理得出仿真模型。 (4) 针对某型液体运载火箭的飞行液位数字仿真要求,结合工程应用的实际情况,按照本文提出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建立一套仿真数学模型库,这一模型库中包含了一般运载火箭液位系统和测试系统的主要模块。 总之,本系统利用面向对象的仿真建模技术,具有模块化、层次性、可重用、易维护等优点,在火箭系统的仿真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可大大减轻设计人员的程序设计负担,而把精力集中到仿真系统的搭建和数学模型的精确设计上来。

林鹏[10]2002年在《车间调度下流水线制造系统的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一个企业来说,能否把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制造成本,成为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车间一层的生产活动中,所以加强车间层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一直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车间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核心理论是调度理论。车间生产计划与控制技术涉及到了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研究方向的理论和方法,仿真技术在这个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论文在研究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础上,在车间调度理论指导下,分析了适用于离散事件系统的各种仿真策略,结合大连柴油机厂气缸体生产线的实际情况,采用事件调度法对流水线制造系统的仿真进行研究。通过对流水线的仿真,我们可以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可以定量分析与评价设计中所确定的硬件配置(如机床、缓冲库容量、运输系统路径等)及生产线人员配备情况,预测产品生产周期,分析与预测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模拟各种可预见的或随机的故障,发现系统瓶颈等。还可以预测生产线在不同调度策略下的性能,从而为系统运行选择较好的调度方案,在调度方案确定后,还可以模拟系统在不同作业计划的执行情况,可以选择合理高效的作业计划提高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 我们在研究离散事件系统计算机仿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专用于流水线制造系统仿真软件,该软件对大连柴油机厂的气缸体生产线进行了仿真测试,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面向对象的连续系统通用仿真工具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 姚军. 北京化工大学. 2000

[2]. 面向DEVS的多范式建模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陈彬.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

[3]. 航天器控制系统通用仿真技术研究[D]. 李松青.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

[4]. 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实时仿真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 王彬如. 武汉大学. 2005

[5]. 基于SimuLog语言的水电站仿真平台研究及实现[D]. 杨叶平.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3

[6]. 圆管带式输送机仿真系统的分析和设计[D]. 李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07

[7]. 基于键合图模型的复杂机电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黄磊. 西北工业大学. 2015

[8]. 分布式飞行仿真技术研究[D]. 伍智锋. 西北工业大学. 2003

[9].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飞行液位仿真研究[D]. 兰艳. 武汉理工大学. 2005

[10]. 车间调度下流水线制造系统的仿真研究[D]. 林鹏.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标签:;  ;  ;  ;  ;  ;  ;  ;  

面向对象的连续系统通用仿真工具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