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影响探讨论文_孙淋霞1 杨晓鹏2 晏娟1 佘琼华1

孙淋霞1 杨晓鹏2 晏娟1 佘琼华1

(1.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2 四川省革命伤残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的影响。方法:搜集本院2014 年2 月—2015 年2 月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39 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9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肌指标。结果:两组比较,研究组XOD 明显高于对照组,MDA 明显高于对照组,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对心肌有一定影响,需引起重视。

【关键词】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limb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of the heart muscle. Methods: the hospital in February 2014 - February 2015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39 cases as the study group, 39 cases of the same period in healthy people as a control group. Cardiac index werecompared. Results: The two groups,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XOD, MDA significantly higher, SO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control group (P <0.05),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The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have an impact on the heart, need to pay attention.

【Keywords】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yocardial; 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06-02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于断肢或断指再植、创伤、血管栓塞或损伤等引起的肢体缺血,靶器官损伤在血运恢复之后未减轻而加重,可造成肌肉纤维化、肌肉痉挛等,严重者肢体坏死,直接影响健康生命。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但严重损伤缺血组织,还对心肌有极大损伤。现搜集本院2014 年2 月—2015 年2 月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39 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9 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肢体缺血再灌注对心肌造成的影响,并回顾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两院2014 年2 月—2015 年2 月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39 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9 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39 例,均龄(36.59±4.85)岁,年龄范围31-58 岁,损伤原因:14 例止血带所致,12 例动脉血栓,动脉栓塞13 例,止血带时间(72.24±3.66)min,女患者与男患者分别是17 例、22 例,体重均为(62.36±7.54)kg,体重范围51-83kg,排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严重上肢感染等。对照组39 例,均龄(36.60±4.50)岁,年龄范围30-59 岁,女和男分别是16 例、23 例,体重均为(62.44±7.68)kg,体重范围50-81kg。对照组与研究组临床资料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测定对照组与研究组XOD、MDA、SOD 指标,并对比分析。

1.2.1 XOD 测定 采集血液标本,离心15min,3500r/min。(1)原理:XOD 催化次黄嘌呤生成黄嘌呤,产生O2 自由基,在显色剂、电子受体下生成结合物,呈紫红色,通过结合物具体量的测定可估算XOD 活力。(2)方法:混匀试管,1cm 光径,530nm 处,蒸馏水调零,并比色读取OD。

1.2.2 MDA 测定 (1)原理:MDA 为过氧化脂质讲解产物,与TBA 缩合形成红色物质,在532nm 处吸收峰最大,测定红色物质即可估算MDA 含量。(2)方法:混匀试管,使用保鲜膜将试管口扎紧,刺小孔,在95℃环境下水浴40min,后取出,使用流水冷却,离心10min,3500-4000r/min。使用移液器对上清进行吸取,1cm 光径,532nm 处,蒸馏水调零,并测定吸光度值。

1.2.3 SOD 测定 (1)原理:通过产生O2 自由基,氧化羟胺生成亚硝酸盐,呈紫红色,测定OD。(2)方法:混匀试管,在室温环境下放置10min,1cm 光径,550nm 处,蒸馏水调零,并比色读取OD。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比较,研究组XOD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DA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OD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两组各项指标对比见表一。

3 讨论

研究报道,高钠、高压、高钙灌注、高温等可加重或诱发再灌注损伤,而一定程度的低PH、低压、低钙、低温、低钠溶液灌流,能减轻器官组织损伤,促进功能恢复。肢体血运突然降低或快速降低,对患肢活动有一定影响,病情较轻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病情较重者肢体发生不可逆性坏死[1]。动脉血栓及动脉栓塞是主要导致本病的原因,临床症状及救治方法取决于缺血程度,缺血程度根据缺血侧支血流、动脉阻塞程度及部位不同而不同。研究指出,本病与无反流现象、OFR 损伤、细胞内钙超载等有关,缺血患肢经过外科再通术实现血液再灌注,但仍有营养性毛细血管无法灌流,使靶器官长期缺血,加重损伤[2];组织渗出及水肿等增加血管外压力、微血栓形成等均可导致无反流现象;血液再灌注缺血肢体大量产生OFR,加重局部损伤,进入血循环导致远隔器官损伤;OFR 可激活白细胞,使游出及黏附增加,内皮细胞损害,并损害微循环,形成微血栓;细胞膜结构造成破坏,干扰环境稳定;细胞内钙超载激活磷脂酶,并对细胞器膜及细胞膜进行损伤;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造成能量代谢障碍[3]。

报道显示,器官、组织IR 除了引起器官及组织自身病理改变之外,还可伴随机体代谢紊乱及环境破坏,波及机体远端脏器,故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远隔器官组织病理改变,病情较重者可发生MODS,心肌损伤为MODS 主要表现。机体在剧烈应激下,如严重感染、严重创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发生不可逆性或可逆性损伤性变化。肺、心是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比较容易累及的靶器官。资料显示,肢体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能引起肺水肿,重者发生呼吸障碍[4]。再灌注血液可由下腔静脉、右心房灌流全心,再灌注期生成的炎性介质及缺血期形成的毒性产物,可随再灌注血流进入心脏,播散至全身。由于心脏能量代谢的基本过程比较复杂,需氧量较大,下肢缺血再灌注能在多种机制作用下影响心肌功能及代谢,引起损伤。短时间缺血再灌注可有效改善心肌代谢,促进功能恢复,但缺血后长时间再灌注则可加重心肌代谢障碍,降低ATP/ADP 比值,降低CP、ATP,引起氧化磷酸化障碍,阻碍线粒体ADP 反应,原因为再灌注时钙超载及自由基损伤线粒体,减少心肌能量合成,加上再灌注血流冲洗,导致AMP、ATP 含量较缺血期大大降低。OFR 的化学性质活泼,通过破坏正常动态氧化/还原平衡,引起氧化应激状态,损伤蛋白质、核酸及脂质等生物大分子,对生命活动产生影响。肢体缺血再灌注时体内产生的自由基较多,此为远隔器官受到损伤的机制。OFR 利用级联反应对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膜进行损伤。MDA 作为OFR 终产物,性质比较稳定,可导致磷脂、蛋白质、核酸交联,加重损伤。研究认为,MDA 水平是自由基损伤程度的主要反映指标[5]。XOD 为生成OFR 催化酶,在黄嘌呤代谢及次黄嘌呤催化中XOD 产生大量O2。SOD 为金属蛋白,是酶性自由基的主要清除剂,通过歧化O2 生成H2O2,对H2O2进行清除。XOD、MDA、SOD 是评估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指标[6]。本次研究中,分别测定研究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对照组(健康人群)XOD、MDA、SOD,结果显示,研究组XOD 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82.4±5.4)U/gprot、(65.6±10.2)U/gprot,组间差异P<0.05;研究组MDA 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7.8±0.5)nmol/mgprot、(5.1±0.5)nmol/mgprot,组间差异P<0.05;研究组SOD 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12.4±1.7)U/mgprot、(19.4±1.1)U/mgprot,组间差异P<0.05,说明肢体缺血再灌注对心肌有较大影响,损伤机制为氧化应激状态。

综上认为,肢体缺血再灌注对心肌有一定影响,易引起心脏损伤,需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兴华,李春梅,马晓静,罗曼.肢体与心肌缺血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2):841-845.

[2]陈晓光,白涛,王俊科,吴滨阳.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03):256-257.

[3]李春梅,张兴华,马晓静,等.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12):2332-2335.

[4]徐雯霞,王爽,安英,等.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现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35(05):369-371.

[5]陈雯,刘宁,齐迎春,等.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心肌损伤中过氧化物酶及肿瘤坏死因子- α 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05):761-764.

[6]冷梅,李红,王晋军,等.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J].光明中医,2013,28(06):1218-1219.

作者简介:

孙淋霞,女,1982.04,籍贯:四川成都,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ICU,本科学历,主治医师。

论文作者:孙淋霞1 杨晓鹏2 晏娟1 佘琼华1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5

标签:;  ;  ;  ;  ;  ;  ;  ;  

肢体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影响探讨论文_孙淋霞1 杨晓鹏2 晏娟1 佘琼华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