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作新局面论文,努力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就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全面部署,是指导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意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希望。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高校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确把握做好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指导思想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的要求和目标,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努力方向。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特别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总结和规律的体现,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指导作用。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特别要教育引导全体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和发展我们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又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如: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途径,把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作为根本举措等等,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发展。与此同时,必须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与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相衔接,与知识传授相统一。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要拓展多种有效途径。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发掘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加强师德建设,所有教师都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引导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广泛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开展谈心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努力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就业服务指导,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在办实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反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鼓励和支持面向大学生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完善资助困难大学生的机制,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村镇等要主动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努力把《意见》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