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原则中的人文主义精神论文_卢映竹

无障碍设计原则中的人文主义精神论文_卢映竹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西 太原 030002)

【摘 要】人文主义精神是以人为一切价值的出发点与泉源,以人为尺度、以人为标准去疏解万物,是衡量一切价值的精神,其实质是强调人的地位、尊严和价值的意识形态。而无障碍设计主要是建筑方面的无障碍设计研究、道路方面的无障碍设计研究、网络信息方面的无障碍设计研究、标识方面的无障碍设计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属于应用方面的成果,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有了除物质需求之外的心理、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也需要以人文主义角度研究无障碍设计。

【关键词】建筑无障碍设计;原则;人文主义精神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6-0044-02

1.引言

无障碍设计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倡的,提倡使用现代化科技技术,使任何人无论残障与否,无论残障的程度和状态如何,都可以便捷的使用制品和环境设计。这种理念充分的体现了“人人平等”的人文主义精神。本文将概述无障碍设计人文主义精神。

2.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分别是物质无障碍,信息与交流无障碍。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要求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如城市道路应满足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视力残疾者通行,建筑物应考虑出入口、地面、电梯、扶手、厕所、房间、柜台等设置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设施和方便残疾人通行等。可以简单理解为物质方面的设计。进行无障碍设计时,最重要的是对残障者的主要作业姿势和缺陷进行分析。轮椅者的特点,拐杖使用者的特点,听力残疾,视力残疾的作业姿势和缺陷各不相同。按照这些特点,进行分门别类的分析,研究出消除障碍和减少障碍的方法。如对于盲人来说,应该设置盲道,增大摩擦力;对于坐轮椅者,应该设计成光滑的路面,减少其摩擦力;对于视力残疾,应该配置声音导向及盲文的设置;对于听力残疾者,反而应该增强视觉效果,使所有的标识简单明了。

3.无障碍设计原则

3.1 安全性

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安全性指的是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不能有危险物存在或发生危险状况,使残疾人群能够正常使用。残疾人群由于自身机能的不健全甚至衰退,这就使得他们对于危险的感知能力变差,即使他们感觉到了危险,但是也很难敏捷地躲避,有时甚至还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进而发生危险。由此可见,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对于我们健康来说很普通的物品,可能对于那些弱势群体来说就属于危险物品了。

3.2 适用性

建筑无障碍设计的适用性指的是建筑物要能够方便弱势群体的使用,可以实现使用中的无障碍化。由于残疾人的身体机能存在一些缺陷,这就致使他们在实际的环境当中,不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建筑物在无障碍设计上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老弱病残者在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的特殊感应,能够开发出一些无障碍设施,使得这些老弱病残者可以正常的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进而实现生活的无障碍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无障碍性

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一定要从具体实际出发,有针对地进行住宅建筑的无障碍设计,进而打造出一个简单清洁的居住空间,以此来方便残疾人士的室内活动,不断提升障碍人士在住宅内居住的舒适性,确保残障人士能够在简洁的空间内实现生活的自理,做到设计的无障碍性

4.无障碍设计原则中的人文主义

4.1 无障碍出入口设计中人文主义的体现

建筑入口是建筑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在设计中对于存在台阶的建筑入口,必须要设置无障碍坡道或者是升降平台,对无障碍人群进入住宅提供便利。无障碍出入口是指:在坡度、宽度、高度上以及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通行的出入口;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12。以双湖农民公寓项目为例,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6m,共设置了4步台阶,在台阶旁边同时设置了轮椅坡道,由于坡道存在一定的长度,加上空间局限性特性,坡道设置成为折返型坡道,坡道净宽度为1.2m,同时设置了净深度为1.5m的休息平台,坡度为1/12,两侧临空且安设了0.8m高的扶手,扶手栏杆下部安置了0.lm高的坡道安全挡台。传统建筑的出入口如果设置的是若干台阶,则只适合普通人使用,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通行并不方便,在实施无障碍设计中要将台阶的位置实行前移,同时增加前门休息平台的大小,在调价较宽位置增加一个扶手。建筑出入的平台不但可以满足轮椅的回转或是通行,还能为其他人的停留与通行带来便利。针对多层或是低层的无障碍建筑和公寓等建筑;建筑人口的轮椅的通行平台的最小宽度要高于1.5m;大中型建筑或者是高层建筑的公寓建筑出入口的轮椅通行平台宽度要高于2.0m。

4.2 盲道设计中人文主义的体现

盲道是指:在人行道上或其它场所铺设的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觉障碍者产生盲杖触觉及脚感,引导视觉障碍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到达目的地的通道。人行步道上的盲板铺设是引导视觉障碍者安全出行的主要设施。视觉障碍人群主要是通过盲道板表面凹凸的形状变化判断是继续前进或是立即停止的。盲道板一般分为两类凹凸形式;一般纹路应凸出路面4mm高;其一是表面为长条形状的凹凸,其二是表面呈现圆点状的凹凸,前者是由于提示盲道的前进方向,后者则是警示视觉障碍者前方是盲道的转角处或是终点处。盲道的铺设还有几个重要的需要注重的事宜:盲道应避开有井盖的地方铺设;盲道的铺设应该是不间断的,切记在盲道行进的途中不可以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的障碍物的出现。盲道不宜与花坛、树林、围墙、水池等距离过近,一般要保持250mm~500mm的距离。

4.3 室外休闲空间设计中人文主义的体现

室外的休闲空间是人们进行休憩、交往活动的重要空间。各种室外休闲空间应有方便的交通、适当的设施来保证残疾人方便且安全的使用。室外休闲空间应尽量避免凸凹的地坪,铺地应尽量选用防滑材料,而不宜铺设石子路必要时应设置车挡,避免机动车对残疾人行动的干扰。游乐设施、座椅、小桌、饮水处、垃圾箱等的设置也要使轮椅使用者容易接近并便于使用休息座椅旁应留出足够的轮椅回转空间。花坛和花池也需适合残疾人进行园艺操作,同时不影响其操作轮椅;在水面边的铺地也应考虑硬质铺地,并设置扶手等安全措施。

4.4 无障碍卫生间设计中人文主义的体现

无障碍卫生间的设计应该满足障碍人群的使用要求。除坐便器两边须设置扶手外,还应考虑坐便器与扶手间的距离,通过现场调查体验,距离偏大的卫生间居多,若距离过大则使轮椅使用者所用臂力增加,较为吃力,所以应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出发设计合理尺寸。且无障碍卫生间一定要保证地面的平整性,避免台阶的出现。除坐便器之外无障碍卫生间还需设置洗手台,为了确保轮椅使用者的可用性,洗手台下方需留足够的空间,方便轮椅使用者靠近洗手台。另外无障碍卫生间必须使用防滑装饰材料铺贴地面,避免滑倒。无障碍卫生间还应有足够的轮椅回转空间,且出入口的宽度不小于800mm,保证轮椅顺利出入。

5.结束语

社会在进步,人类的文明也在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宗旨就是真正的实现人人平等,对弱势群体进行真正的关心,对弱势群体关心首要前提就是对于他们的所需提供切实可靠的帮助,无障碍设计对他们来说是真正的需求,为了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需要在无障碍设计方面增加投入,真正的体现人文精神,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文艳群.无障碍设计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三明学院学报,2015,(03):57-61.

论文作者:卢映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8

标签:;  ;  ;  ;  ;  ;  ;  ;  

无障碍设计原则中的人文主义精神论文_卢映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