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挑战、机遇和发展策略论文_黄诗越

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挑战、机遇和发展策略论文_黄诗越

(南开大学,天津市 300071)

摘要:当前数字化信息浪潮逐步改变着人们生活,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暴漏出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行政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探讨了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行政管理;发展策略

互联网技术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一种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的信息载体,互联网具有体量庞大的数据系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为广泛的社会群体提供查阅、交流等服务。行政管理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需要突破传统管理方式的束缚,不断改革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水平[1]。

一、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在政治民主、社会舆论、社会管理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相关信息。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行政管理管理体制的弊端和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缺乏,影响了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化建设。当前,我国缺乏有效的信息公开机制,部分政府的行政信息公开不够及时,甚至出现伪报造假的现象。对于群众比较关心的重大事件,政府不能及时给予回复,由于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容易被夸大、歪曲,会将政府置于被动的不利地位。此外,部分行政官员的不当言行,经过互联网媒介的传播,很容易给政府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行政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公众参与政治的“形式化”现象日益突出。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下,公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公共服务产品,并没有选择的自由,此外部门官员缺乏民本意识,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管制约,容易导致腐败以及滥用职权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我国公众缺乏公共责任感,公众参与政治呈现出形式化的特点。尽管互联网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政策参与效率,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摆脱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缺陷,难以从源头上避免公共政治参与“形式化”的现象的出现。

第三,电子政务建设问题较多,难以促进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电子政务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一种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近年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步。科学完善的电子政务可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政府行政透明度,促进政府服务的便利化。但事实上,现行的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着很多问题。部门地方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以应付上级命令为主,形式化现象严重,没有真正意义上将电子政务与改善行政管理相融合。此外,不同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不一,信息共享能力较差,职能重叠现象严重。再者,行政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限,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第四,网络政治参与结构失衡,法律监管体系尚不规范。据权威机构统计,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人数高达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1/5 。我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但是城乡之间互联网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广大农村人口难以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即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对于网络政治参与,我国尚缺乏健全的法律监管体系。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政府行政管理的发展。

第五,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冲击,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互联网具有传播能力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因此网络文化的入侵会冲击影响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政府舆论控制能力面临极大的挑战。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引用,黑客入侵、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等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容易给政府和公众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面临的机遇

前文已经提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引用,给政府的行政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政务,鼓励公众通过互联网表达政治诉求是解决我国政府行政管理难题的有效途径。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带来了发展机遇,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3]。

首先,互联网技术可以确保获取行政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全面性。传统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下,信息传递渠道单一,容易出现传递不畅甚至信息失真、缺失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互联网具有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力、强大的传播能力和相对低廉的传播成本,可以保证信息获取和传递的真实性、高效性。

其次,互联网技术可以激发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力,促进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互联网的广泛覆盖性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中来。公众的广泛参与有助于政府吸纳民众的政策建议,进而改变行政决策方式。借助网络政治参与,政府可以广泛的了解民意,有助于政府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互联网可以提高公众的政治参与度,通过强化集体决策,可以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此外,群众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对政府机构和行政人员的权力进行监督,促进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

第三,互联网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有效提升行政监督质量。“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真实形象的描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长期以来,官本达管理层,极大的提高了公共参与政府监督的积极性和行政监督质量。行政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政府行政的透明化建设。

第四,互联网环境可以保证行政协调和行政执行的畅通程度。互联网模式下,政府可以更好地知晓民意,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妥善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不同群体基于互联网平台可以了解各方的态度,加之政府及时的协调诠释,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行政执行畅通开展。

三、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发展策略

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在信息公开机制、行政管理体制、电子政务、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信息安全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我国政府应该直面挑战,抓住互联网技术在获取行政信息、创新行政管理、提高行政监督质量、畅通行政协调和行政执行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行政管理创新改革,通过融和信息化的管理办法,创新信息管理方式,提升政府行政管理质量和水平。

首先,坚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大数据(Big Data)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和社会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对于无法在短时间内应用常规技术进行收集、处理与分析的海量信息数据被称之为大数据。可以看出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真实性高、运转速度快、数据多样性等特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促使政府开放公共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使民众可以及时的了解政府信息,有助于政府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和透明化建设。

其次,创新信息化管理方式,鼓励公众网络政治参与,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在于解决当前行政管理制度中的顽疾、提高公众政治参与度和政府行政管理质量,其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转变传统官本位思想、加强群众监督,避免公众政治参与形式化现象的出现。因此,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简政放权、调整行政机构,又需要提升服务意识,鼓励公众网络政治参与、提升行政管理的透明度。

第三,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制定科学的电子政府发展规划,创新开发应用新型互联网技术。前文已经提及,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着形式化严重、基础薄弱等诸多问题。考虑到电子政府在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政府行政透明度方面的重要作用,需要制定可行的发展规划,不断解决现行电子政务中的弊端,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公众。另外,需要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与行政管理充分结合,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第四,建立健全网络政治法律法规,纠正网络不理性参与,规范网络舆论,完善监督机制。针对当前网络政治参与中法律缺失的问题,需要尽快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舆论和监督进行约束,促进理性参与,防止盲目决策。

第五,充分利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保证信息安全,健全行政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保证行政信息安全、避免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等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对于行政管理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中,云计算技术的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可以在有效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行政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尹媛媛.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J]. 戏剧之家, 2016(7):246-246.

[2]赵隽.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性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19(18):207-207.

[3]罗睿. 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20(16):126-127

论文作者:黄诗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挑战、机遇和发展策略论文_黄诗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