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的思考_民族传统体育论文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的思考_民族传统体育论文

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竞技论文,民族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8-0090-03

2008年,我们不但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而且取得了金牌数第一的好成绩,令国人欢欣鼓舞。但是,尽管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却仍然留下了遗憾: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未能入围奥运会即是其中之一。为什么我们有高度发达和繁荣的古代体育,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却未能在当今世界体坛占一席之地?[1]产生于古代社会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怎样适应现代体育以竞技为主导趋势的社会环境也就成为了严峻而且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2]。

1 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发展现状

1.1 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发展滞后

每4年1次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全国民运会”)是以竞技项目为主导的我国最大规模的民族传统体育综合运动会,其中绝大多数项目都是在原游戏、游艺等基础上加以竞技化改造而成的。纵观近几届赛事,尽管是全国性的运动会,但观众少之又少是不争的事实(以文艺表演为主的开、闭幕式除外),各省、市民运会同样如此。其中部分项目由于没体现出竞技化精彩、激烈等特点,比赛耗时又过长,场上除了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外,几乎没有观众。这充分表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化改造有些并不成功。它已严重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这种现状不得不使我们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发展担忧,因此,唯有解放思想,对现有项目进行大胆的竞技化创新。

1.2 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发展不平衡

和现代体育的发展一样,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发展也必然受经济、文化发展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发展差异较大,其结果必然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发展不平衡。从全国民运会参赛情况看,多数地区更愿意选择投资少、运动员人数不多、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多为单项),而对运动员人数较多、技术含量较高、需长期训练才能有一定收获与回报的“长线”集体项目(如抢花炮、珍珠球等)则冷清得多。第8届全国民运会,广东队派出两支代表队参加抢花炮比赛不是因为广东队在该项目上有多大优势,而是因为参与这一项目的队伍不多,东道主不“凑数”可能面临参赛队伍少,比赛场面过于冷清从而导致该项目今后发展更加困难。湖北省民运会,东道主湖北民族学院派出3支队伍参加板鞋竞速比赛,部分省市的民运会取消了某些传统项目比赛等(湖北省近两届民运会取消了花炮比赛),这些现象仅仅只是众多竞技化发展不平衡现象中的普通例子,诸如某些省历届民运会只参加固定的几个项目的比赛、某些项目长期被某省垄断,没有“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场面、某一项目的运动员不知其它某项目为何物等,这些现象充分表明,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发展的不平衡。

2 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必要性

2.1 竞技性是现代体育的主导趋势

现代体育最突出的特点是竞技性。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就是对现代体育竞技性最贴切、最准确的诠释。勇于开拓、敢于进取、挑战自我、追求个性发展、张扬个体生命力是其主体思想。现代体育认为竞争既是自然的规律,也应该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人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必须通过竞争才能不断改善自身的处境,实现优胜劣汰。体育中的竞争是社会竞争的一种基本形式;现代体育的另一个特点是规则性,现代体育的竞争规则是保证公平竞争的前提。在规则制约下的体育竞赛中,社会赋予人们之间的差距消失了,同时也缩短了心理距离。竞赛制度的规则性,使现代体育竞赛由于处于公平竞争状态而长期保存下来[3]。规则性为竞技性服务,是为了更好地竞技,竞技性是现代体育的实质内涵,占据着主导的地位[4]。

2.2 竞技性是国际化的要求

全球化背景下,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都在积极地建设、弘扬。把本民族项目推向奥运会、争相申办奥运会以及在申奥过程中向世界所作的精彩展示等,就是弘扬和建设这一文化活动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不把竞技胜负看作惟一价值,更注重人格培养,追求内在、含蓄、和谐的审美价值。民族传统体育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必须把握准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才能拓宽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走向世界、走向未来,顺应现代体育以竞技为主导趋势的历史潮流,推进并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步伐,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责任,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之路。

3 国内外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成功范例

3.1 国外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成功范例

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都是他们国家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体统体育项目,也是东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通过嫁接、改良中国民族传统武术、吸收西方体育搏击、拳击等项目的精华,使之便于学习、训练、比赛和推广,经过不懈的努力,它们终于成为了奥运会项目之一,它们之所以能进入奥运会,是因为在显示民族特性的同时,也显示鲜明的世界特性,符合了奥林匹克运动文化准则,把握住了现代体育竞技性的特点[5]。

近几年,日本发明的“30人31条腿竞赛”受到了全世界广泛关注和喜爱,每个洲都有国家派队参加了比赛,中国也接受了热情邀请。“30人31条腿竞赛”不仅让全世界感受了日本民族竞技体育的魅力,也加强了国际交流。

3.2 国内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成功范例

以全国民运会竞技项目高脚竞速为例,它原名竹马,又称高跷,原是土家族人在生活、生产劳动中过溪流、走沼泽等的一种代步工具。坐落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湖南吉首大学体育学院的师生们,经过悉心研究,把它改造成竞速的民族竞技项目,并把它推上了全国民运会,成为民运会上最受观众喜爱的项目之一。从此,它为全国人民认识、了解和喜爱。由于在连续3届的全国民运会上有不俗表现,湖北民族学院高脚竞速队被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邀请,于除夕夜向全国人民、全世界华人奉献了一道精美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餐。

柔道、跆拳道进入奥运会、国内竹马向高脚竞速的竞技化转变、日本“30人31条腿”竞赛在世界上的推广等可以证明: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不但可行,且大有潜力可挖。

4 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对策

4.1 创新是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发展的前提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就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发展而言,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用创新的方法,确立正确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广大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及广大民族传统体育工作人员、广大爱好者等的思想和实践创新力。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发展需要理论指导与实践验证。因此,在创新的过程中,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其竞技化发展应包括思想观念、组织管理、竞赛制度、项目改造、现代科技的应用等。要解放思想,打破禁锢,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树立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创新氛围。不应局限于“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可以尝试“现代体育民族化”。要通过借鉴、融合、嫁接、变异等方式去推动其竞技化发展步伐[6]。

4.2 建立科学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评价指标体系

在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发展研究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核心内容。竞技化研究也正是通过指标评价体系来衡量当前的状态,并针对其发展趋势,确定下一步的奋斗目标,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监测、衡量和评价竞技化的进程和实现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是在全面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的。本研究认为,至少如下3项应纳入其中:趣味性、观赏性、规则的科学性。没有趣味性就无法唤起人们的参与愿望和动机,人们在运动中也无法得到精神满足。趣味性在人们心理活动倾向中具有鼓舞、干预、指导运动的能动作用。只有趣味性强,参与的人才多,对其竞技化发展的推动力才更大、更直接。观赏性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人们的心理需要。它是需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参与者将自己良好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负责、精心地奉献给广大观众的动力;这种动力会促使他们持之以恒地去接触它、探究它,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并创造性地去完成该项运动。规则的科学性是保证该项目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科学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弘扬积极进取、奋勇拼搏,民族传统体育要在此方面作根本性变革。

4.3 引入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竞争机制

最近4届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仅增加了1项(板鞋竞速),没有淘汰任何项目。无论对全国民运会本身的发展还是对民族项目的竞技化发展而言,这种“终身制”所起到的更多的是抑制作用。在进入民运会之前,不少地区千方百计改进、创新原项目,一旦进入了民运会,则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这一项目也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鉴于此,全国民运会的竞赛项目应通过层层选拔的方式公开择优录用。将那些创新形式和内容成熟、成功的项目纳入其中,废除“终身制”,实行“淘汰制”与“晋升制”相结合,以此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好的项目继续保留,不太理想的项目“下放”给原地方继续创新改造。奥运会实行的都是这种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民运会完全可以借用,这也是民运会本身的创新。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世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影响了以往的历史进程,而且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外已有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成功的先例。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成功能推动其它民族项目的发展。在向竞技化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应立足创新,将趣味性、观赏性、规则的科学性纳入竞技化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竞争机制。

标签:;  ;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的思考_民族传统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