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与象征:《红字》人物创作手法研究

反讽与象征:《红字》人物创作手法研究

赵雄[1]2004年在《反讽与象征:《红字》人物创作手法研究》文中提出纳撒内尼·霍桑是浪漫主义时期美国最具天赋的小说和短篇故事作家。他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象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作为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深受叁种思想的影响:清教主义,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这种矛盾形成了他对社会的怀疑态度,决定了他的写作风格并使他成为象征主义大师。他的主要作品反映了他的思想,体现了他的讽喻的创作手法和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现在文学界研究霍桑的作品《红字》的文章很多,对其人物也从不同角度如从女权、宗教、心理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则打算从反讽和象征两方面来对红字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小说《红字》中作者对每个主要人物都进行了细致微妙的描写,每个人物心理的变化都可从作者细腻的笔法突现出来。《红字》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一个异端而黑暗的世界,他们背负罪恶和过失却不能表达内心的苦楚。作者巧妙运用了诸多象征物,从有形的到无形的,特别是红A字的象征意义及其转化,将男女主人公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主人公间欲爱却不能的情感体验,从无言的,不能言的,难言的幸福、痛苦、自责与惶惑,到后来的不屈的对抗,表达得准确而生动。分析霍桑独特的象征主义有利于深刻理解主人公的深层次方面,分析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与内涵。从中可看出霍桑的一些写作手法,以及他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揭露。该作品情感忧郁,色彩暗淡。他所描写的人物性格复杂,模糊不定。这种似乎充满矛盾的写法,真实地揭示了宗教及旧的伦理道德的偏执伪善,它摧残人的精神,压抑人的自然要求,并由此造成人们言行不符,表里不一的矛盾现象。通过主人公的善与美,批判了清教徒的丑与恶,鞭挞了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

袁家兰[2]2014年在《《红字》创作的象征与反讽特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小说中大量地运用了象征与讽刺的手法,以红字"A"字将小说中的四个主人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每个人物的心理变化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而赋予了作品丰富的内涵,提升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使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本文着重分析了《红字》在创作中的反讽与象征意义,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这部着作。

参考文献:

[1]. 反讽与象征:《红字》人物创作手法研究[D]. 赵雄. 华中师范大学. 2004

[2]. 《红字》创作的象征与反讽特色[J]. 袁家兰. 作家. 2014

标签:;  ;  ;  ;  ;  ;  ;  

反讽与象征:《红字》人物创作手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