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资源开发应突出贵州特色_贵州旅游论文

开发贵州旅游资源应突出贵州特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贵州论文,旅游资源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贵州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经历了十多年来的发展,已初见成效。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现已拥有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红枫湖、阳河、马岭河峡谷、漳江、赤水等八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拥有草海、茂兰、赤水桫椤、梵净山等四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方面建立了遵义会议会址、扬粲墓、奢香墓、青龙洞、普定穿洞遗址、从江增冲鼓楼、息烽集中营旧址、大屯土司庄园等八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开发出花溪,百花湖、百里杜鹃、兴义泥凼石林、鲁布格、娄山关、福泉洒金谷、安龙招堤等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公布和维修出23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开发出20余个民族文化村。 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贵州的特色,为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一个创新的行业,只有那些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突出自己特色的旅游资源“产品”才有生命力。发展贵州特色才是贵州旅游业的根本出路,突出贵州旅游资源地方特色,就是指的突出贵州喀斯特山水风光特色,贵州民族文化特色、贵州历史文化特色。

一、突出贵州自然山水风光特色

目前,有人将旅游的发展类型划分为四个时代:第一代是自然资源类型;第二代都市娱乐型;第三代是以各种模拟、微缩类型的主题公园型,第四代以投资巨大新建、构筑的城池、宫展型。这四个时代的划分,说明旅游开发商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不断转型,借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这四个时代的划分,在实际生活中都能找到事例,也的确对旅游业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绝不可忽视。今天我们正处在第四个旅游时代,但贵州不可能像成都那样投资10亿元、划地2000亩修建日月城。原因很简单,贵州目前没有那么大的物力和财力。根据贵州省情,急需发展的是夯实旅游基础,因地制宜,突出贵州山水旅游的特色。这不失为一条正确的路径,因为山水旅游项目始终是旅游的主要种类。

1.突出喀斯特山水风光旅游资源特色

贵州国土面积17.6万km[2],73 %的面积分布着可溶性的碳酸盐岩石,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这么大,这是贵州的一大特色。喀斯特自然景观表现出来的形态是山、水、泉、洞、瀑布,锋、丛、石林、落水洞;给人的感受是幽、奇、险、静、惊、美。如果在这些自然景观上狠下功夫,精巧构思,认真开发,赋予其更多的文化附加值,贵州旅游业是有广阔前途的。

古人云:有山有水,山水环绕才是好风水。不妨回顾一下我国的名山旅游区的发展过程,可以从中总结出经验,作为开发贵州名山时好借鉴。我国各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很崇拜山,把山当成上天堂去极乐世界享福的通道,因此,中国名山甚多。喜玛拉雅山因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而闻名于全世界;天山因能歌善舞的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世居于此,而蜚声海内外;长白山因峰顶是淤塞的火山口积水成湖取名天池而闻名于世;五指山因红色娘子军在那里闹革命而众人知晓,竟然有海南代名词的说法;井岗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而成为世人所景仰的名山。还有自古以来经济、文化就很发达的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宗教文化发达的佛教四大名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这四大名山分别是供奉观世音、地藏王、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地方,亦是这四位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也称为四大道场。道教也有著名的四大名山,分别是都江堰市的青城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这些名山经千百年来长期的开发利用,知名度相当的高,为中国文化、经济、旅游的发展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今天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贵州是高原,高原上有不少的山,这是一大特色,亦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区有大娄山、苗岭、乌蒙山、雷公山、斗蓬山、黔灵山、云台山、龙头大山等……。非喀斯特地貌区有梵净山、天台山、金顶山等……。这些山在省境内有名气,知名度也高。但在省外知名度就小得多了。在开发利用我省的一些山时,借鉴一下我国乃自世界名山开发利用的经验,因地制宜,成龙配套地开发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2.保护完善自然景观,使山水风光更诱人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旅游资源是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资源的保护能刺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亦能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一个风景名胜区就是一个旅游环境,这个环境只有保护得好,经常予以培育、完善、才有可能保证风景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是关键,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什么都谈不上了。

保护、培育、完善旅游区的风水,使之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众所周知的漓江山水,阳朔风光,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那里是喀斯特自然景观,与贵州的大部分山水风光属同一类型。但过去每至冬季江水枯浅难以行舟,漓江没有了水,哪还有什么渔人行舟捕鱼、刘三姐放排歌唱的景致呢?阳朔的那些石灰岩组成的山,没有了漓江水,就没有了灵气,不活,桂林山水也就名存实忘。但广西人民进行了大量的培育、保护。在漓江上游修建了一个水库,加大库容量,蓄积大量的水源。到枯水季节,则开闸放水,使游客可乘船畅游漓江,永葆漓江山水美景。像漓江风光这样发展了2000余年的老风景名胜区都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培育、完善、保护,值得借鉴。

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是贵州知名度最高、旅游价值特大的一个风景名胜区,在水源的问题上仍然有漓江遇到的那种麻烦。虽然在黄果树瀑布上游修建了一个水库蓄水,但库容量较小,应加大库容量,能保证黄果树瀑布常年瀑水吼声如雷。另一方面黄果树是有水缺树,还要在黄果树瀑布的上游栽树、植草、涵养水份。有些不宜耕种的坡地、山头,应广为植树、封山育林,培养风水,使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成为被黄果包围、遮掩于苍松翠柏之中,远昕瀑布吼声,近观瀑布水帘,这才是名符其实的黄果树瀑布。

在培育大面积绿色景区的同时,难免不增加一些人造景点。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和以后旅游发展的总体形势看,景点不宜重复建设,更不能遍地开花。一定要展现出本地区的特色,质量品位都要高,还需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切不可粗制滥造。因为人民文化和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各地的交通条件都不断地得到改善,国家又实行5日/周工作制,城市居民出游的机会多, 路程在不断地延伸,景点的质量品位若不高,失去吸引力,便会导致旅游业的失败。

3.不断地为景区景点注入文化附加值

从旅游客体来看,不管其存在形态和性质如何,都必须赋予景观以文化氛围,富有文化意蕴才能构成旅游吸引物。旅游的本质就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没有文化内涵的因素存在,就不能构成旅游吸引物。

自然景观是大自然赋予的,赋予其文化内涵的通常做法,一是将景观寓意和人类寄托的情感提炼出来加以命名。例如:黄果树景区的“银练坠潭”、安顺的“龙宫”、织金的“三月滚潭”、“草海”、“百花湖”、“黔灵山”、“飞云崖”、“招堤”、“银雨树”、“霸王盔”等,这些命名就很好,能揭示景观的主题思想,具有诗情画意般的文化氛围。能唤起人们旅游的意识和欲望。

保护景观的文化氛围至关重要,有的人提出捍卫、保卫,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据近来有关报道;湖南衡山大搞鬼文化,在衡山上造“天下鬼都”,山下则修建“华夏陵园”,大修坟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映。同时,也受到新闻单位和政府的严肃批评。像这种搞法破坏了衡山文化氛围,反倒弄巧成拙。贵阳黔灵山象王岭有一座“瞰筑亭”,“瞰筑亭”三个字原是90岁老人刘海粟先生题书,具有名人效应。近年来,却无影无踪,连亭子都不见了。失去了文化氛围。又如浙江普陀山商家店铺林立,叫卖声、流行音乐声鼓噪不止,淹没了海天佛国的佛教意境,观音菩萨的居住地受到干扰,损害了佛教圣地的形象,香客日减,教势衰微。贵阳黔灵山与浙江普陀山的状况有相似之处,甚至时有乞丐横地,叫化连声。长此以往,这些地方的旅游业将不复存在,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文化附加值还表现在名人对景观的歌咏、题词、题字、著文等……。这些也能增加景观的文化氛围,使景观随名人一起出名,提高知名度。例如:南宋李曾伯写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使得中国家喻户晓;唐朝韩愈描写桂林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把桂林山水定格为山水风光的极品,桂林山水的文化品位很高,是能吸引游客众多的原因之一。雷振邦写的电影歌曲“刘三姐”,使桂林山水的画面随电影、歌曲一道漂洋过海,蜚声海内外,这就是名人赋予景观的文化附加值。这种文化附加值愈高,吸引游客就愈多,旅游的价值就愈大。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尤应引起重视,特别是人文景观。文化就是灵魂,没有文化,景观也就不复存在。

二、突出贵州民族特色

1.突出贵州民族戏剧、歌舞文化特色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17个世居民族,每一种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一大批娱乐产品,应该予以很好的开发利用。例如:1978年凭借贵州民族文化的优势,在全国性文化艺术竞赛性演出活动中,获金、银、铜各类奖牌总数达60余枚;杂技《双钻桶》在摩纳哥第三届国际青少年杂技艺术节上获最高的金K奖; 无音乐伴奏的侗族大歌在国际上经常获奖,深受国际友人赞美。前几年,贵州的几个文艺团体先后在法国演出,引起轰动。其中的“地戏”被赞誉为戏剧的“活化石”、“侗族大歌”被称之为“东方的咏叹调”。黔东南地区的民族风情最为浓郁,各种民族建筑保存数百年者比比皆是,各种民族服饰鲜艳夺目,让人眼花瞭乱,简直就是一个大民族园,与之相映的是自然风光具有原始纯朴的风味。有了这些基础只要再将交通搞好一些,就能够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由此看来,突出民族特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只有反映出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旅游才有生命力,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2.突出贵州食文化特色

贵州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根据本地区的物产、气候特点、创造出贵州灿烂的食文化。贵州人民特别喜欢食酸、辣、糟、腌制品。由此,在烹饪方面,创造出著名的“黔菜”系列,“黔菜”可与“川菜”、“湘菜”相提并论。同时,还创推出许许多多的地方风味小吃,诸如肠旺面、羊肉粉、豆花面、辣鸡粉面等……。粮食制品方面可以推出“耳块粑”、“荞酥”、“绥阳空心面”等……。贵州出产品种众多的名贵中药材,诸如天麻、杜仲、三七、人参等。贵州药膳分外吸引食客,这是贵州的一大特色,应注意很好的开发,并推广和创新。借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发展食文化,一不能西化;二不能普通化。烹调如果西化了,搞不过西方人,外国游客还来中国干什么?外国人吃牛排哪里吃不到,非到中国来吃牛排不成。也不能像推广普通话那样,大家都说普通话。如果大家都吃“京菜”、“扬州大菜”或者“满汉大席”,那可不行了。一定要保持贵州原汁原味的古老特色的风味。先进的东西可以借鉴,可以创新求得发展,但不能舍弃根木,失去原来风貌,否则就将失去贵州的“黔菜”特色。有自己的特色是至关重要的,山东要有山东的食文化特色;贵州要有贵州的食文化特色。中国各地食文化总起来就是中国的食文化特色,这就是中国食文化领先世界新潮流的根本所在。要给旅游者留下游在贵州,食在贵州的美好回忆,吸引更多的回头客。

3.突出贵州的烟酒文化特色

贵州的烟酒驰名海内外,酒有国酒之誉的茅台酒。还有众多的名酒,诸如:习酒、董酒、贵州醇、珍酒、湄窖酒、鸭溪窖酒、青酒等。目前,销售渠道尚不畅通的关键在于信息不灵。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广为宣传,将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笔者于遵义市看到,无论是公共汽车、广告宣传栏都在宣传董酒,然而其他地方则没有这类广告。像这种仅在产地宣传,信息传播量少而不广,是商品销售的败着。因此,董酒滞销。酒是游客饮、购、馈赠朋友的带地方特色的佳品,一定要做好促销工作,游客就是最好的广告,酒商一定要找准这个切入点。

贵州是我国著名的产烟区,磨砂黄果树牌香烟质量上乘,完全可与红塔山牌香烟一比高下,只要信息灵,销售渠道畅通,是可以占领我国烟市场的。香烟的牌子应取一个漂亮的与贵州相关连的名字才好!诸如苗岭、草海、花溪、黄果树、阳河、云雾山、南明河、乌江、杜鹃花、秦娘美、奢香等等都是好名字,宣传了贵州。像驰牌就没有什么意义。美好、漂亮的烟、酒名称加之上乘的质量,使游客在贵州饮、吸之后有一个长久的记忆,并广为宣传,从而促进烟酒销售。商贸旅游是当今旅游的一个重要类型,切不可忽视。

三、突出贵州历史特色

贵州发展历史悠久,贵州的“黔剧”、“贵州花灯”、“地戏”、“傩戏”、“民族歌舞”都有十分精湛之处,理应很好的开发、挖掘,展现贵州文化于游客面前。外国旅游者特别喜欢贵州历史文化特色,有一种神秘感,顺应这种趋势,大力开发贵州历史文化,突出贵州特色,更好地促进贵州旅游的发展。

贵州古时候是由中原通滇缅的古驿道,称之为西南丝绸之路,可以从“史志”中挖掘开发出一些精彩的节目,以反映贵州各族人民与中原人民、东南亚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史实。

贵州的关岭、乌江渡口是贵州的西大门和北大门,亦曾是古战场,在这些地方曾发生过无数次大小战事,可以从中开发出若干精彩的战争故事节目来丰富贵州历史文化宝库,吸引更多的游客。

贵州是陈园园墓葬的地方,根据这些线索史实,也可以开发出若干戏剧、歌舞、说唱等节目。

办好贵州旅游一定要突出贵州特色,特色是根本,没有特色,贵州旅游就不复存在,开发贵州的各种旅游资源,只能学习、借鉴别人先进的东西,切不可生搬硬套,创新是关键。只要努力夯实基础,一点一滴认真做好每一件工作,贵州旅游就可朝气蓬勃,长盛不衰。

标签:;  ;  ;  ;  

贵州旅游资源开发应突出贵州特色_贵州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