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研究论文_周健伟

关于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研究论文_周健伟

恒大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10627

摘要:人们对现代居住环境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追求和谐与美好的邻居交往氛围中,作为体现建立良好邻居关系氛围场所之一的城市住宅公共空间就显得十分重要。城市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也是建筑师们非常重视和热衷研究的地方之一。城市社区型住宅是现代建筑师们设计出的新兴样式,有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并且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日常生活的需要。本篇文章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总结出可行的研究方法,再结合城市住宅建筑的设计现状提出合适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城市住宅建筑;公共空间;公共空间设计;交往

一、城市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住宅逐渐成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环境下,商品化的城市住宅形式已经取代了以前和谐、紧密的居住方式,更多的体现在邻居关系已经变得松散、冷漠和脆弱。在城市住宅建筑商品化的大环境下,房地产开发商们则更加注重的是房屋的朝向、结构以及建筑面积,从而忽视了居民需要日常交往的公共空间。建立居民关系的场所的面积不断的减少时,居民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越来越陌生,邻居之间的相互信任也会越来越少,矛盾也会逐渐增多。

最近这些年来,关于邻居之间关系变得越来越陌生的社会话题引起了更多人关注和讨论,人们的居住环境受到了商品化的影响,邻居关系 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换句话说,由于居住地确实了居民日常交流的场所影响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认识到城市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对居民的重要性,重新建筑出和谐美好的生活居住环境,改善居民之间的关系,增加城市居民之间的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二、国内外城市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研究的现状

我国对城市住宅建筑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城市居民关系问题认识也比较晚,原因是我国城市商品房起步就晚,发展了几十年之后这些问题才慢慢的凸显出来。现阶段我国对此的研究主要有居民的交往时间、行为动机等一系列方面,并且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比如《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 就可以为我们提高很好的经验。

国外由于发展历史比较久,因此对这个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成熟和完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更加佐证了城市住宅建筑需要合理的公共空间,著名的《交往与空间》一书主要研究了交往与环境的重要关系,并且本书的作者建筑师扬.盖尔提出了交往空间的想法。

三、城市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理论知识

城市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不是简单的绿地和空旷的硬地面组成的。空间从物理的角度解释它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人们日常生活和活动的地方。空间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而又不能忽视的事物,它不仅影响人的行为也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

但是空间和场所的概念又不能混淆,场所是具有某些特定意义的空间,它又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空间称为场所,因此城市住宅建设设计师们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时要注意它只存在物理层面,并没有社会效益。有人活动的空间称为场所,但它同时也必须具备存一些其他的要求:1)能够承载某一类活动的空间形式;2)能够能满足居民进行使用和光顾某一类活动;3)能够实现某一类活动的目的,提供活动完成的时间;4)满足人流到达和人流疏散的交通条件。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形成了特定的场所,并且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居民更加不同的年龄、性别以及习惯所需要的空间活动也是不一样的,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将人们的交往分为了三个层次: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必要性活动是居民必须要参与的活动,它不受人的意志所影响,如上班、购物等日常生活需要;自发性活动是居民根据自身特定的需要进行的一些活动,存在对环境的一些特别要求,如散步,就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支撑它;社会性活动则是前面两个长久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当居民的交往足够密切时就变成了社会性的活动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城市住宅建筑标准层公共空间设计

在城市住宅建筑中每一层的公共空间是邻居交往和联系的重要地方,它不仅是人们回家的必要空间也是邻居日常交往的主要空间,因此楼层公共空间的环境对邻居之间的交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部分的空间大致由楼梯厅、走廊空间和入户空间这三部分组成,居民在这三个地方的交往越密切,则邻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标准层在设计时需要认识到这一部分对居民的重要作用,并且根据不同的人群在交往上的需要,在选材、灯光等方面也需做不同的选择。

(一)楼梯厅区域的设计

城市住宅建筑中,楼梯和电梯是必要的组成部分。而楼梯厅是指出来楼梯附近的一片区域,是居民日常活动和经过的地方之一,提高这一部分的环境就能为居民提供较好的日常交往空间。标准层的每一层都有这样较小但又和走廊联系的空间,它不仅保证了相对的隐私空间也有邻居之间联系的空间。空间的大小也十分影响着交谈的兴趣,小的空间更能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更能使人们进行交流。

(二)走廊区域的设计

走廊是每一层连接住户的主要路径,由于商品化城市住宅建筑,标准层的住房大多围绕在楼梯口的附近,主要是为了方便居民的出行,因此走廊便成为了有一个开放性较高的区域。在设计时应该注意提高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比如增添一些座椅等,方便邻居日常的交往和交流。

(三)入户区域的设计

入户区域是每一户居民在进入房门之前的那一片区域,由于现在大部分的居民楼都是回字型修建,入户区域存在公用的情况,因此保障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隐私,并且由于商业化的住宅,邻居们长长因为门前的公共区域引发纷争。根据调查显示,在门口的公共空间堆放垃圾并不是公共空间面积狭小,而是自发的为了生活需要,是一种久而久之的生活习惯,但居民会不自觉的侵占公共空间的面积。在入户区域的设计时,为了更好的保护住户的生活隐私和生活习惯,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每一户往后退1米的形式,入户区域形成U型的形状,这样保证了从公共空间到隐私空间有一个过渡的缓冲,这样不仅保证了邻居之间的日常交流,也保证了住户的日常隐私。

在进行这是区域的装修时,为了避免了单调统一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原理,但整体的风格还是需要保持一致,增加居住环境的特色。

五、结束语

物质生活极大提高的今天,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过去那种冷冰冰的居住环境不仅不符合现在的居住要求,也容易造成社会矛盾的发生。城市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合理设计,满足住户的日常生活需要,为居民之间的交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而城市住宅建筑公共空间不仅仅是城市规划的重要方面,更是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保证。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时,不单简单的从科学角度出发,还应结合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多个角度出发,才能设计出满足居民之间交往需要的公共空间。本篇文章简单的对城市住宅建筑理论的分析,缺乏一定的实际经验,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沈红峰,何川.“高台型”城市住宅综合体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05(4):32-33.

[2]王雪劼.城市居住片区公共空间与城市设计研究--以山水人家所在的城西片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4(36):8-8.

[3]孙宏生,苏钠.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西安环城公园为例[J].华中建筑,2015(3):75-79.

[4]施丁平.城市行政中心区域公共空间与建筑设计浅析——以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概念规划设计为例[J].中外建筑,2010(8):118-119.

[5]王婷婷.文化观演类建筑空间设计研究——以咸阳市新文化中心设计为例[J].城市建筑,2016(5):9-10.

论文作者:周健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关于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研究论文_周健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