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住宅核心筒设计论文_韦五湖

身份证号:31011219751129XXXX 518057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可建设用地日益稀缺,超高层住宅建筑越来越被社会和市场接受和认可。其中核心筒设计在很大程度了决定了超高层住宅建筑单体的结构安全、技术经济,对住宅建筑的建设、使用、监管、维护等多方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简要阐述在超高层住宅设计中,在核心筒设计方面应当注意的一些事项。

关键词:超高层住宅;核心筒;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常住人口急剧增加。在节地、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超高层住宅的发展已形成一种必然趋势。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对高容积率要求的住宅项目而言,超高层往往是总体布局中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选择。相对公共建筑而言,超高层住宅塔楼往往平面小,层数多,核心筒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住宅建筑的品质及最终的使用率。

一、核心筒的组成与功能

通常核心筒由电梯、楼梯、走道、机电管井及其结构墙体组成。主要功能是保证日常使用上垂直交通的顺畅、便捷,同时在发生火灾等紧急状态下,便于疏散和救援。因此,解决好建筑内部的垂直交通及电梯配置,有效地提高超高层建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率,是设计者们应该首要关注的问题。

在电梯配置中,对住宅建筑的品质和使用率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电梯的数量。电梯部数多,住户舒适度容易提升,但使用率就会下降,因此需要结合住宅产品的定位作出合理的取舍。不同的区域、市场、建设方的喜好都会有不同的要求。根据多个实际工程的设计经验,平均每部电梯服务住宅户数(梯户比)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甲乙双方容易忽略的一个数值。为在住宅的品质和住宅产品实实在在的竞争力取得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建议设计者和设计管理者在方案设计的前端就尽早沟通并取得共识。对大量普通住宅建筑而言,在规划和方案设计阶段可以参考现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中的有关数值。常用级梯户比为60-90户/台,舒适级为30-60户/台。对于经济级,比如保障房,可以取90-100户/台。同时,每层居住25人(可以理解为标准层8户),层数为35层以上时,应设4台电梯。

在核心筒的电梯中,至少有一部电梯应该是消防电梯,需要设有使用面积不小于6m2的,短边不小于2.4m的前室。除前室的出入口、正压送风口和不大于3樘的乙级防火入户门外,前室室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为便于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疏散与救援,超高层住宅每层至少需要两个安全出口,即防烟楼梯间。剪刀梯是相对能节省核心筒公摊面积的一个思路,但能不能设置为剪刀梯?首先要看任一户门至最近的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是不是大于10m。如大于10m,只能老老实实设置两部防烟楼梯,而且需要分散布置。

除了电梯、楼梯的数量、走道的净宽外,机电专业的水井、通风井、强电井、弱电井等也是保证超高层建筑各项功能正常运转的必备空间,缺一不可。核心筒各空间的组合方式对住宅建筑的品质和使用率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更能体现设计者的经验与水准。下面结合最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局部修订版),就常见的超高层住宅核心筒作一次梳理和分析。

二、核心筒的常见组合与消防设计分析

组合1:板式T2楼型(指标准层2户,下同):

根据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分消防局2018年7月2日“关于对住宅安全疏散问题的答复意见”: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5.5.2条规定,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在同一楼层上就能通过公共区自由转换。对于住宅建筑,不应通过住宅的套内空间进行转换。

因此,在往后的超高层住宅建筑中,板式的T2核心筒基本已经告别类似图1利用厨房等次要出口作为第2安全出口的平面。

图1

组合2:T字型的T3楼型:

根据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5.5.28的条文说明,当两部剪刀楼梯间共用前室时,进入剪刀楼梯前室的入口应该位于不同方位,不能通过同一个入口进入共用前室,入口之间的距离仍要不小于5m。

下图2中的3户严格来说,只有一个方位进入剪刀楼梯共用前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关这一点,不同省市的消防局有不同的认知和把控尺度,在实际工作中应以相关的消防局意见为准。

图2

组合3:十字或米字型的T4及以上楼型:

即将于201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局部修订版)要求,消防电梯前室的短边不小于2.4m。下图3的消防电梯前室需要加宽。

另外,用防火门把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和其中一部剪刀楼梯的前室分开,即所谓的“前室套前室”,同样在不同消防局也有不同的理解。

图3

结束语:随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高层住宅出现并逐步被社会各届人士接受和了解。超高层住宅的核心筒在整个住宅处于核心地位,直接影响了住宅的品质和使用率,进而决定了住宅产品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对超高层住宅核心筒的研究,是住宅开发产业链上每一位从业人员,是一项必须经历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

[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分消防局2018年7月2日“关于对住宅安全疏散问题的答复意见”

论文作者:韦五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超高层住宅核心筒设计论文_韦五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