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导向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论文_苏巧灵 王丹瑜

市场导向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论文_苏巧灵 王丹瑜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 大连市 116000)

摘要: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的,专业内容主要是服装的制造工艺,包括染织、剪裁等,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高校对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专业方向以及教学模式方面等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促使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以及人才输出等更加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为导向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对于技能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方法及要求等均需要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

关键词:市场导向;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1引言

在当今经济发展形势下,服装技术水平不断上升,推动了相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升,高职服装设计专业逐步加大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在相关实践教育开展过程中,这对整体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及效率提升提供了动力。

2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2.1专业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不配比

服装设计专业才是真正的培养服装设计师方向的专业,生源来自艺术生。而在课程设置上面,服装设计专业是设计和工程都兼有专业,虽偏向于服装工程,在学分上两者占有的比重也差不多。而专业实践上学分本来就不多的情况下还分成了设计和工程各占一半。每个学期只能制做一两件服装,大学期间最多制作过十多件服装,导致学生就业无法与企业接轨;而在设计上面,他们不是艺招生,在绘画和色彩上功底差,在设计灵感也缺乏。再加上课程设置上非设非工的,学生只能学到皮毛,各方面都不专业。

2.2教学内容跟不上市场要求

大部份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偏重于理论,十几年不变的教着同样方法和工艺手法,从不走访工厂和一些高订加工作坊。每隔两三年新版型和新工艺就会发生改变。在工艺上例如一些西装双嵌袋袋盖不粘衬,让袋盖更粘服于衣身;开衩在结构和工艺改变也比以前更快捷方便。只有老师不断的进步,才能让学生就业跟得上市场的要求。

2.3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保守

在一些专业实践性强的课程中,有些老师通过期末闭卷考理论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且闭卷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进行统分。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实践,到了期末通过死记硬背蒙混过关心理严重。服装结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变通,但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上还是在黑板上画一笔,学生在下面照猫画虎跟着画,一学期学生才学到一两件结构款式。

3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改革后教学特点

3.1开放性

以往高职服装设计院校管理大多采取“关门教学”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已不适用于现阶段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因此现阶段高职院校大多采用开放形式的服装设计专业管理,通过开放性管理理念,加大了社会资源,尤其是企业资源在自身教育管理中的参与力度,为信息互动、资源共享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进行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3.2互补性

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同专业及年级学生之间的专业基础及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别,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需要体现不同的专业特长。而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改革后,通过相关高职学生的互相补充、促进,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动态性

高职教育管理本身就带有动态化的特点,尤其是高职服装设计专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管理过程中,只有将自身教育管理与时代发展过程中的新工艺、新知识进行良好的整合,才可以保证自身教育管理效益的稳定提升。这种情况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管理在课程体系设置、教育内容设计等方面呈现了一定的动态变化的特点。

4市场导向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要点

4.1更新教材

高职学生在服装设计课程学习中,不能仅仅是对服装设计中的某一个领域进行学习,为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要综合性地掌握多门课程内容。学校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市场调研,对当前服装设计行业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比较具有大众潮流的服装设计作品向学生进行重点分析,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讲解。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对于以往的《服装生产管理》教材内容可以不再进行重点讲解,选择《服装生产现场管理》教材,对不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教材予以更新和替换,促使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与时俱进。

4.2完善课程活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予以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给予学生充分的实习锻炼机会,将学生从理论课程学习中解放出来,带领学生在实践探究中,综合化的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现场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性的对服装设计理念进行理解和把握。市场导向下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要求对客户的产品需求特性进行分析,在提高设计水平和服装质量的基础上,获取利润。市场导向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老师对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予以改变,在课堂上为学生安排和组织多种不同的实践类课程活动,让学生在自主设计中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服装设计课程实践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以环保为主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旧衣改造,学生根据自己的时尚了解,结合当今市场上流行的服装设计元素,在动手实践中激发自己的灵感,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4.3创设产教深度融合的“双主体”实训教学平台

创新多方共建、共管、共享的运行机制,激发校企“双主体”育人动力,形成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五个对接,即职业教育与服饰产业对接、教学场景与企业环境对接、项目作品与工业产品对接、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对接。构建理事会制度,建立多方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建立实训平台建设监控与评估体系相应规章制度。建立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下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时尚服装与服饰设计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开展大学生“创梦广场”活动,孵化出一大批创新作品。汇聚校企教育资源和实训要素,满足专业教学和企业员工自主学习需求。例如,能够高校依托无锡德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宜兴乐祺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新雪竹服饰有限公司,多方持续投入,有效整合实训平台资源,扩建和新建符合服饰纹样设计、服装成衣研发、服饰饰品实际生产和专业教学实训的设备设施,校企共建信息化、数字化实训库,满足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等专业教学需要。建成无锡市优质精品资源课程2门、院级优质精品资源课程8门,参加江苏省微课、信息化教学比赛获奖5项。与苏龙集团的麻织物服装开发合作项目案例入选“2013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成功案例”。

5结束语

总之,在市场导向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要依照市场需求,对服装设计的基础课程、实践课程等相关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范围予以拓展,帮助学生掌握服装设计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提升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冯越芳.高职院校服装设计竞赛教学实践与探索—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3(04):77-80.

[2]陈雪清.以服装设计教学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策略[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30(06):105-107+111.

[3]刘立军,乔南,胡玉良.从“破与立”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平台式”教学改革[J].服饰导刊,2013,2(02):87-92.

论文作者:苏巧灵 王丹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市场导向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论文_苏巧灵 王丹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