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迫使中国企业快速改变营销模式_市场营销论文

WTO迫使中国企业快速改变营销模式_市场营销论文

WTO逼中国企业营销快快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开放的步子从此迈得更大,划时代之音也传向世界。

1993年:一个大批外商进入的时代开始,以联合利华、柯达等为代表的外国公司大步踏上了中国这片广袤的市场。

2001年:一个风和日丽的冬日,中国实现了加入WTO的夙愿。

2002年:又将是一个外企大举进入中国的时代,势头更强更急……

今天的中国,似曾相识?

站在不同的世纪,其间相隔近10年,面临的却是一个十分相似的环境,改革开放的20年后,中国入世了。

变成狼与国际化

海尔CEO张瑞敏说过一段话:“‘入世’使我国企业必须尽快学会站在家里与外商竞争,并冲到国外抢滩登陆。要与狼共舞,你自己首先要变成狼。”

“变成狼”意即中国要国际化。

中国加入WTO,实现国际化,意味着中国要全面融入世界经济。

新的游戏、新的规则。加入了WTO,就是参与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在新的游戏里,有新的参赛者,有新的规则。中国将逐步按世界的要求来配置资源,来参与国际分工,按照国际的统一规则、惯例来办事,要不你就别参加。对中国而言,更要遵守规则的是政府,在中国入世的23个协议中,只有两个条款提到企业,其它都是规范政府的行为。中国的政府将从一个“运动员”兼“裁判员”转变为一个纯粹的“裁判员”。

更加开放的市场。在加入WTO后,中国的市场开放度将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的十大开放领域为:削减关税,平均税率由22.1%减至17%;限制对美出口激增;不同程度开放农产品市场、零售市场、专业服务、影音产品市场、汽车业、电信业、银行业、证券业等。

变化不仅来自于游戏规则的变化和市场的高度开放。入世之后,中国国内消费品市场和国人消费行为将发生一次大变化。打开市场后,那些过去由于国内保护、维持垄断等原因而被阻止进口的国外商品,将不再受到限制。这使得“高价-高档商品价格”逐渐平民化,几十年来,中国用进口高关税价格架构起的工业消费品垄断式价格体系在WTO的冲击下面临瓦解。一场没有硝烟的激烈战争也将上演,争夺消费者、争夺市场的战争在国内外商家间展开。国内的消费者也将受到一次消费观念的“洗礼”,“消费国际化、时尚消费”将指引着人们改变消费习惯甚至是生活方式。

中国营销现状

大家都是市场营销专家!

最近几年,很多企业赶时髦,纷纷成立或改建了“市场营销部”。门牌一挂,办公桌一放,印有“市场营销部经理”的名片一发,很象样。于是,设备新了,头衔换了,感觉也好了,然而传统推销导向的思想根深蒂固,自称是“市场营销专家”的依旧只是停留在口若悬河的推销杀价兜售产品,认认真真做营销哪是做表面文章可以改变的?

专业人士:营销人也就是卖货郎?

一位国内知名营销人评价中国营销人在社会与企业中的地位时如是说:营销人群落,第一是庞大,第二在企业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有两个压力,一是社会对他们的关注程度不高,从销售总经理越往下,被关注度越低。二是中国的营销人还没有摆脱“卖货郎”的形象。很多老百姓认为做销售的往往油嘴滑舌,夸大其辞,社会还没有把营销人当作专业人士看待。

营销人员?就是推销员吧。

大学里选专业,学生征求家长意见。许多家长听到营销专业时,一律大摇其头,众口齐说:“我不想让你以后当个推销员,要做推销员还把你送进大学做什么?”……

转型时期的中国市场营销主要的几个奇异点:

1.垄断企业、国企的营销障碍。中国各行业、企业的营销均十分淡薄,而竞争行业优于垄断行业,民营企业优于国有企业。一些大型国企、公用事业甚至是还处于“没有营销”的阶段,高层缺乏营销意识,没有营销职能部门,更没有市场研究和营销策略,营销障碍很大。

2.相当大比例的中国本土企业仍然是推销主导,把推销当营销,以推销为目的。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杀价战和促销战激烈、频繁。90年代以来,中国市场竞争的主旋律是价格竞争,各商家虽已是黔驴技穷,价格战却仍在升温。

3.“重感觉,轻事实”。有一份资料表明,中国本土企业中只有0.24%的企业正式开展市场调查工作,大部分企业的决策是依靠感觉和经验。市场调查是科学营销的基础,在成熟的市场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而在中国却显得不冷不热,并且,市场调查的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在中国不如国外成熟市场。

4.极其复杂的通路。通路的复杂性是中国转型市场有别于成熟市场最突出的差异点之一。突出的表现是,地方保护主义常常让通路中断,为保护本地经济,政府便会不择手段千方百计阻止外来品牌的进入,企业们大有“强龙斗不过地头蛇”之感。湖北市场曾对上海的桑塔纳提高价格7万元,相对的,上海市场则对湖北的富康车提高了5万元。在保护本地经济上,政府“功不可没”,从整体考虑,这种政府行为对市场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施了一剂毒药。

5.营销专才的极度缺乏。有数据显示,69%的企业不知道如何制定企业总体营销战略,65%的企业不懂得制定销售政策,61%的企业不知营销管理,50%的企业对定位模糊,不知道自己企业的定位是什么……数据表明,中国6000万营销人员迫切需要专业化的培训!

变革,在困境中找北

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开放和改革让国人日渐感受到外国商品和服务的魅力,优秀的外企也把他们杰出的营销理论和成功的策略展现在了中国企业家们的面前。但是,在这20年里,中国企业营销的步伐始终迈不大,“以顾客为中心”、“4PS”等先进的西方营销理论源源涌现在中国企业人的面前,但是,当企业人把这些理论和中国的现实相接时,便发现了十分尴尬的情况,我们没有适合中国营销体系的理论,照搬生套只有死路一条。20年了,我们仍没有中国自己的营销体系,这也许是许多营销人心中的痛。针对中国的入世,有一句老掉牙的话: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事实上,挑战是显而易见的,机遇则是潜在的,需要挖掘的。对于困境中的中国企业营销,我们要说:

1.树立品牌意识。入世后,中国将再次掀起一波洋品牌洋文化的浪潮。中国企业要抢滩国际市场,树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品牌势在必行。树立品牌就是要在目标消费者的心目中建立起认知价值和品牌偏好的一场战略运动。在品牌的建设中,广告宣传促销并非充分的手段,利用公关策略提升品牌价值将受重视。以公关求形象,以形象求效益,提升企业良好的品牌价值。套用米尔顿·科特勒(MiltonKotler)一句话:只有那些深谙市场细分之道及针对目标细分市场建设品牌的企业,才能在与老道的国际品牌竞争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

2.WTO到来之后,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和消费者的行为将发生一次大的变动,在以细分市场为重要依据的企业营销理论指导下,企业应当对其目标市场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摸着石头过河”,“拍脑袋做决定”的营销思路将不再有一席之地。

3.在日益盛行的MBA教育中,更需要强化“营销MBA”。2001年,一场被称作“超级营销风暴”的事件引起了营销界的瞩目。科特勒营销集团(KMG)登陆中国,带领由顾问专家们组成的管理团队精英,在中国几大城市举办“中国营销精英高级研修班”,帮助中国企业学习如何策划适合本公司的营销战术,学习建立品牌等。中国营销人在这次风暴中,不光能领略世界顶尖营销集团的风采,更能藉学习和练习获得卓越的营销。

4.让关系营销在中国的土地上健康成长起来。“关系”一词,在汉语里意味深长。在中国,官商关系构成了中国特有“关系营销”的主体,其在实质上比顾客关系要重要得多。要让关系营销在本土真正发展起来,就要在学习西方的顾客关系管理(CRM)中,强化顾客关系观念。找北,意思是找方向,找出路。WTO逼中国企业营销找北,不是危言耸听。

标签:;  ;  ;  

WTO迫使中国企业快速改变营销模式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