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_特殊教育教师论文

台湾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_特殊教育教师论文

台湾学前特殊教育现况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殊教育论文,现况论文,台湾论文,学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台湾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妇女就业率的升高,人们在认识学前教育重要性的同时,渐渐关注到特殊幼儿的教育。学前特殊教育旨在教育非常人,开发其潜能,使人尽其才。其作用在于防患于未然或亡羊补牢,掌握学习的关键期,转变或改善幼儿已存在或潜藏的障碍或缺陷,同时还可以降低社会未来可能支付的成本与代价。台湾在特教方面的经验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相关法规与计划

台湾学前特教的相关法规有《幼稚教育法》《特殊教育法》《特殊教育教师登记及专业人员进用办法》《特殊教育设施设置标准》《儿童福利法》等。

特殊幼儿教育的实施机构除家庭外,有特殊幼稚园、幼稚园专设特教班和特殊学校幼稚部。每班人数以不超过10人为原则,设教师2人。幼稚园占地面积每名幼儿室内为2m[2]、室外为4m[2]。

身心障碍儿童的入学年龄,按其发展状况或学习矫治需要,一般在3岁至6岁之间。

特殊学前教育教师除必须具有幼稚园教师资格外,还须修习特殊教育科目。

台湾实施学前特教的现行计划,有1994~1999年的《发展与改进特殊教育五年计划》,1993~1999年的《发展与改进幼儿教育中程计划》。计划的内容主要有:鼓励医院、师范院校、特殊学校、民间团体、企业或宗教团体办理特教实验班,以扩大特殊幼儿就学机会;拨专款辅助低收入家庭、偏远地区幼稚园,鼓励特殊幼儿入学;研究制定特殊幼儿鉴定及就学标准、编定鉴定工具等。计划均在实施当中。

二、学前特殊幼儿的鉴定与安置

目前学前特殊幼儿的鉴定多以身心障碍为标准,首先以生理诊断为主,再辅以心智能力方面的教育诊断。一般由教育单位主办、社政部门协办,或由教育部门承办,再将结果通报社政部门。

鉴定工具方面,启智班有《婴幼儿发展测验》、《简明智力量表》、《学前认知能力测验》等;启聪班有《柯氏方块组合能力测验》、《简易学前听觉障碍儿童智力测验》;启明班有《学前盲童语言发展量表》等。

目前,台湾各类特教班有94个,其中启智类居多,有43个班。另外,1996年省立启聪学校成立“婴幼儿启聪教育实验班”招收0—3岁听障婴幼儿;1997年又核定中重度启智班8个以及启聪班4个。

三、课程设置

各类学前特教班的内容,根据幼儿障碍类型不同而各有重点。幼儿在园时间亦有全日制与半日制之别。

启智班着重动作发展,通过活动角学习进行小组或团体活动。课程有升旗、律动、大小肌肉动作、节奏、亦有美术、数学、音乐等学科知识的学习。

启聪班的课程有听能训练、感觉训练、语言训练、养护及体能训练。目前均为半日制。

启明班包括有关视觉障碍的养护性课程,如触觉、听知觉能力,手眼、手耳协调、语言表达、沟通技巧及定向活动等基础训练,以及认知、说话、生活自理、唱游等活动。

资质优异幼儿多采用常态式安置,即与普通幼儿共同学习。其课程安排在涵盖幼稚园六大学习领域(健康、游戏、音乐、工作、语文、常识)的基础上,注重横向量的充实和纵向质的充实,曰“充实制课程”。

四、师资培训

学前特殊教育的师资培训分为在职和职前两类。

1996年台湾9所师范学院幼教系开设特教专业, 开设课程有特殊幼儿心理与教育、智能不足幼儿教育、特殊幼儿教育诊断、特殊幼儿教材教法等。

在职进修特教专业学分班,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师范院校不定期办理。1996年嘉义师院特教中心承办的“国小暨学前启聪教育师资训练班”,其课程有特殊教育导论、特殊儿童鉴定与评量、特殊教育教学设计等特教专业科目,以及语言沟通法、听力学与手语研究等听觉障碍专业科目。

综观台湾学前特殊教育的实施现状,各个方面如立法、鉴定、课程、师资等均由起步阶段逐步迈向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及教育的改革,学前特殊教育方兴未艾,其发展趋势据台湾有关专家预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法规范。为了具体落实学前特殊教育,今后将比照实施残障就业比例办法,明确规范各县市在财政与需求人口比例上,应切实执行的特教工作;确定奖励成绩显著者的方式,对执行不力者将有所惩处。

2.鼓励民间团体联合办理。鼓励企业提供定额基金,并联合公、私立福利和教育机构办理学前特殊教育,或通过公众活动激发共识、募集款项统筹办理。

3.专业化的团体合作,普及化与个别化的教育服务。学前特教应包括幼儿教师、特教专家、医护人员、治疗师等不同领域的人员,只有通过专业化与跨领域的团体合作,才能事半功倍。教育服务一方面通过全民健保与教育向下延伸以求普及化,一方面兼顾特殊幼儿的个别差异辅以“个别化家庭服务方案”。

4.教育诊断多元化,教育安置弹性化。因为幼儿可塑性大,影响其成长的变数多,故对幼儿要慎用诊断工具,并进行多元化的诊断以减少偏误,提高信度和效度。此外,特殊幼儿的学习环境应尽量具有弹性和常态化,使其时常与一般幼儿和谐共处,而不是隔离。

5.健全通报系统,均衡发展各类学前特殊教育。特殊幼儿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成效越好,因此应结合户政、医疗、教育等相关部门健全全面的通报系统,以便幼儿一出生便及早控制、予以治疗或教育。为均衡发展各类学前特教、资质优异幼儿教育亦将受到重视、逐步发展。

6.师资培训多元化,课程编排系统化。尤其是资优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迫在眉睫,开设一系列相关课程亦正在规划之中。

学前特殊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家庭的幸福、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均具有积极的意义,虽然艰辛,但仍势在必行,而台湾在这个方面的经验应有一定借鉴价值。

标签:;  ;  ;  ;  

台湾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_特殊教育教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