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论文_李倩倩[1] 谢红燕[2] 冯劲东[3] 颜海帆[1]

1.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浙江省,温岭 317500

2.台州市中心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浙江省,台州 318000

3.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感科,浙江省,温岭 317500

[摘要]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的不良患者68例,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病例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个体化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以及总积分变化情况。结果:经过各自治疗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餐后饱胀不适感以及上腹部灼烧感等症状均有所改善,相比而言,研究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且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其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功能性消化不良;根治;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2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080-0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导致的消化不良症状,临床中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早饱感、餐后饱胀感以及上腹部烧灼感等,还有部分患者可出现焦虑、失眠等精神异常症状[1]。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菌,并且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是导致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所以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2]。为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杆菌根除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特针对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性功能性消化的不良患者68例展开分组对照组分析,结果发现,其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详细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性功能性消化的不良患者68例,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病例34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18—67岁,平均(45.43±4.23)岁,病程在2—15年不等,平均(5.24±0.43)年;研究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0—66岁,平均(44.98±4.95)岁,病程在1—17年不等,平均(6.76±1.7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存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如餐后饱胀不适感、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等,并且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证据(包括内镜检查);确诊前上述症状至少出现6个月,并且近3个月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个体化治疗,针对腹胀的患者予以多潘立酮,10mg/次,3次/日,餐前15min口服;针对腹痛者给予硫酸阿托品片,0.3mg/次,2次/日。研究组:本组患者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即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2次/日)+阿莫西林胶囊(1.0g/次,2次/日)+克拉霉素(500mg/次,2次/日).所有患者均实施各自治疗14天。

1.4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总积分情况。参考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3]。主要症状包括早饱感、餐后饱胀不适感、上腹部疼痛以及上腹部烧灼感。0级:0分;I级:3分;II级:5分;III级:7分。

1.4统计学分析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以及总积分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和总积分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治疗后均有所改善,比较而言,研究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P<0.05),详细分析结果见下表1: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患者常出现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不适感,本病缺乏器质性改变。当患者出现疼痛不适等症状时,便入院就诊,长此以往给患者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者表示主要可能与患者的内脏敏感性、胃肠动力紊乱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同时还受患者日常生活习惯的影响。近几年有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因此研究者预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能参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发生发展的某个阶段。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和胃酸分泌的增加、脑肠轴功能的紊乱以及内脏敏感性增高和胃肠动力紊乱等息息相关。胃酸的分泌会导致胃排空时间延迟,同时还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内空泡形成,继而导致胃局部神经功能异常和形态学的改变,最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等临床症状。患者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肠道粘膜处于低度炎症状态,继而导致炎症细胞的数目增加,其中肥大细胞以及白介素和巨噬细胞等的释放会导致肠神经传入增强,并导致刺激兴奋性递质等相关肽类物质的释放,继而传递伤害性信息,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4]。除此之外,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还可能导致消化道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继而导致多脑肠肽类物质异常分泌。由此可见,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5]。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规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提升,并且与多项类似研究结果相符,由此可见,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治疗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具有重要的参考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凡,刘诚明,黄艳春等.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2):218-223.

[2]黄绍树.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J].医学综述,2015,21(23):4394-4396.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010).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1, 31(11):1545-1549.

[4]姚景濂,葛秀群,张建中等.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1,23(6):374-375.

[5]卜玉杰,李少昊,张蕾等.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24(3):164-166.

论文作者:李倩倩[1] 谢红燕[2] 冯劲东[3] 颜海帆[1]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2

标签:;  ;  ;  ;  ;  ;  ;  ;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论文_李倩倩[1] 谢红燕[2] 冯劲东[3] 颜海帆[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