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机车柴油机热状态的若干措施

改善机车柴油机热状态的若干措施

一、改善机车柴油机热力状态的几项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刘洋[1](2019)在《宁东铁路机车油耗分析及节能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的逐渐强大,能源的使用和生产也快速增长和扩大,与此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这就使得环境污染和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铁路运输部门作为一个运输服务部门和能源消耗单位,与钢铁、煤炭等其他行业一样,节能工作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以宁东铁路2019年上半年机车油耗数据、以及该线内燃机车实际使用状况为依据,通过对机车油耗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优化了内燃机车操纵方法,提出了一些改进的节能措施。论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宁东铁路各线路纵断面图和宁东铁路所有车站线路、工作量及车站行车信息系统,结合自有车型及机车质量,提出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其次,基于宁东铁路2019年1-6月运输油耗和库内油耗数据,逐次分析机车操纵方式、操纵人员综合素质、线路限速、线路状况、运行时天气环境、机车总牵引重量、机车运行速度、站点停留时间、机车运行里程、机车出入段及调车时间、机车运行方式、机车动力功率、机车燃油品种指标和机车热力状态等因素对宁东铁路运营线内燃机车油耗的影响,采用类比法和结合LKJ监控数据,绘制各区段列车操纵示意图,有效对司机操纵进行指导。最后,对不同工况下列车运行进行分析与总结,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出适合于宁东铁路内燃机车节油管理方法和措施。确定适合于宁东铁路从油量统计、机车操纵、调度运输组织和提高机车质量4个方面的节油措施及方法。

伍赛特[2](2019)在《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文中研究指明重点阐述了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柴油机作为一类技术成熟、研发及制造体系完善的动力机械,随着相关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完善及优化,依然会发挥重要功效。

姜启堂[3](2018)在《特殊气候对载人航天工程内燃机车设备的影响与维修改进措施》文中研究指明东风4B型内燃机车是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牵引动力之一,其维护和保养也成为铁路运输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承担着日益繁重的国防科技试验、物资和人员运输任务,进出中心的设备和物资主要依靠铁路运输来实现,作为首当其冲的排头兵--东风4B型内燃机车则承担着机车牵引动力的重任,为载人航天试验运输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动力保障。为确保东风4B型内燃机车正常、安全运行,本文首先分析了我部东风4B型内燃机车因常年运行于气候条件恶劣的环境,如风沙、低温和高海拔等因素对内燃机车的影响;并指出了当前其故障特点、维修状况和计划预防修处在维修过剩与维修不足两大弊端。然后,依据多年来这款内燃机车在特殊气候条件下运行过程中的维修与保养经验,进行了总结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检修方案,在机车柴油机原空气滤清系统增加“附加抽尘装置”,提高了整个滤清效率;并对管内机车维修策略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取的一系列工作,探索新形势下铁路运输发展规律,查找和应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更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机车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类似管内机务段运用区段提供参考。东风4B型内燃机车维修与保养及时与否、有效与否都将直接影响其运行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内燃机车的维修与保养,是保证机车正常营运所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铁路运输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要求。

侯晓翔[4](2014)在《关于汽油机废气再循环(EGR)控制系统模拟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一两年来,无论我国的北方地区还是南方地区都遭受了雾霭天气的影响,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大气污染。雾霭天气不仅对人类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而且日益影响到人类的日常生活。机动车行驶排出的尾气在大气污染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使国家乃至世界组织提出了对机动车排放更为严格的法规和标准,达不到标准的汽车一律不允许投产或者上路行驶。本文主要研究汽油机的排放,NOx为汽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的关键就在于最大限度的减少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保持汽车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前提下,提高汽车的排放性能,降低NOx的排放量。正如我们所知,气缸内的富氧环境和高温环境,是主要污染物NOx生成的两个必要的条件。废气再循环系统EGR,就是要把排出的废气,重新引进到进气歧管,进入发动机气缸内,破坏气缸内的富氧和高温环境,从而减少NOx的排放。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发动机的最佳EGR率,这是本篇论文的核心,也是试验达到预期的关键部分。最佳EGR率的制取,就是根据实验发动机在多个特定工况下的测试实验来决定的。得到了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最佳EGR率,我们就可以进而获得最佳EGR率控制MAP图,这是确定EGR控制阀开启角度大小的依据。发动机在不同的工况下,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最佳EGR率(范围或者值),确定它的MAP图,根据它来确定步进电机的转动步数,即控制了废气再循环阀开角的大小。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使发动机NOx的排放得到有效的控制。

边钢[5](2007)在《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喷油器喷油规律测量仪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柴油机技术发展,对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采用电控喷射技术,是柴油机技术发展的趋势。上世纪90年代问世的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摒弃了传统机械式系统,创立了一个全新概念的喷射系统,并得到相当迅速的发展,它代表未来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方向。柴油机燃油系统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可以优化喷油规律及喷油量的控制策略,调节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燃油量,提高柴油机经济性,降低柴油机噪声。是提高柴油机性能、减少其有害排放物的最有效技术之一。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实现是通过对燃油喷射系统喷油器结构及喷油规律进行试验和研究,在试验数据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寻求出合理结构参数后得到的成果。因此,建立喷油规律测控环境,获取喷油器喷油规律的数据,运用喷油规律测量仪器是制定燃油喷射系统喷油器喷油规律的优化控制策略的必要技术手段。本课题研究目标是研制一套柴油机喷油器喷油规律的测量仪器,以嵌入式ARM-Linux操作系统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即系统由机械和液压混合单元、电子单元模块组成。设计功能上,机械和液压构成的单元以柴油作为工作介质,以W.Zeuch提出的测量喷油规律的基本原理为设计基础,并运用液压系统,建立柴油机燃烧室内的压力仿真环境,作为测量喷油规律的物理装置。电子单元以ARM XscalePxa270为CPU构成PC104总线模式的硬件系统,利用多种传感器和A/D、D/A电路组成采样和控制单元,并借助ARM-Linux实时操作系统,实现图形化人机交互界面功能。总之,本研究目的是:建立一套嵌入式系统控制的喷油规律测量仪器,摆脱测量仪器对PC机的依赖;搭建喷油规律测量平台,为后续深入研究打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其测量性能,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王贺春[6](2004)在《TBD234V12柴油机相继增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TBD234V12柴油机采用相继增压作了全面的介绍,包括进排气系统的改造,相继增压转换点的模拟计算方法,电控系统的设计与研制等。 首先,对TBD234V12进排气系统的改造进行了论述,考虑了两种设计方案,选取了脉冲增压结构的相继增压系统。之后,对相继增压柴油机热力过程的模拟计算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本文的重点是对相继增压(STC)控制仪软硬件的设计。硬件部分分成CPU及外圈电路、电源部分、信号采集部分、液晶显示部分等,并对这几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液晶显示部分论述较为详细,这也是本次设计的一个重点。软件部分介绍了ASM51汇编语言的特点以及该语言的编程思想,以程序流程图的形式介绍了主程序、信号采集子程序、循环显示子程序以及控制子程序。重点介绍了液晶显子程序,并给出了原程序代码。 最后,介绍了STC控制仪的模拟实验系统并进行了模拟试验,STC控制仪的模拟试验基本达到了设计的要求,证明了STC控制仪设计上是合理的,技术上是可行的。试验结果表明STC控制仪能按照设置的控制参数对蝶阀的开关进行控制,其模拟试验具有实际意义。

徐绍磊[7](2001)在《船舶动力装置与设备油液监控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二十余年来,随着船舶维修制度的变革,油液监控技术逐渐应用于船舶领域,成为机械状态监控应用研究领域比较活跃的一个分支。本文根据船舶动力装置与设备自身的特性以及外部环境等影响因素,利用领域专家经验和相关的知识,结合船舶修造和营运实际,对常规理化性能检验、油料发射光谱分析、铁谱分析以及颗粒计数等油液检测技术在船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别研究,并建立了状态识别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D—S证据组合理论,建立信息融合模型,集成了油液监控多技术系统;最后,综合多技术信息融合系统的建议,以及设备的原始数据、维修记录、运行状态等信息,实现了船舶动力装置与设备油液监控系统。 船舶动力装置与设备油液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析油液的性能指标变化监控其劣化状况;通过对油样中的磨粒等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分析,根据磨粒特征(成分、浓度、尺寸及尺寸分布、形状及形状分布、颜色等),推断设备磨损状态、磨损部位和严重程度,以及污染物对设备性能、技术状态的影响;为油液的管理和使用,以及船舶动力装置与设备的修造、检验等提供科学的建议。 在本文中,主要的工作是根据油液监控多技术(各种油液检测技术)集成的特点,建立了信息融合模型;在油液监控系统模型的设计中,针对船舶动力装置与设备这个复杂系统,提出了多信息(油液检测数据、设备综合信息、领域专家经验和知识等)综合的研究方法。

张亚雄[8](2000)在《改善机车柴油机热力状态的几项措施》文中认为 1 问题的提出 通常,柴油机是机车的心脏部分,柴油机热力状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机车的工作状态。贵阳机务段从1994年6月开始,共配属东风5型内燃机车13台,主要承担调车和支线小运转任务。但经过一段时间运用后,因机车冒烟,功率不足,增压器及其它柴油机故障引起的机破、临修日益增多,甚至造成“摆车”,最多时曾造成6台机车因配件不足而无法投入使用。在这些配属机车中,增压器使用寿命最短的只有17天,据1995、1996

罗润根[9](1992)在《东风4型机车在太焦线榆次至路家庄区段故障率偏高的原因分析》文中指出本文就太焦线榆次至路家庄区段1990年春、夏季机车故障剧增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采取相应措施前后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提出在对连续长大坡道、多隧道区段确定牵引方式和牵引重量时,要考虑一位机车排气对二位机车进气温度、柴油机燃烧及功率的影响.建议在这种特殊线路上采用单机牵引.

张天顺[10](1991)在《浅析12V180ZL型柴油机排温超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影响12V180ZL型柴油机气缸排气温度超限较大的增压器、中冷器、高压油泵等“三大件”进行了重点分析。介绍了沈阳机务段架修柴油机试验中控制排温的尝试,并参考其它单位控制排温的经验,提出了解决排温超限的具体措施和进一步改善排温的设想。

二、改善机车柴油机热力状态的几项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善机车柴油机热力状态的几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宁东铁路机车油耗分析及节能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机车节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宁东铁路线路概况
    2.1 主要站概况
        2.1.1 古窑子站细
        2.1.2 煤配中心站细
        2.1.3 鸳鸯湖站细
    2.2 线路运行概况
        2.2.1 列车车次
        2.2.2 线路允许速度
    2.3 各线路纵断面图
    2.4 各类机型介绍
    2.5 本章小结
3 宁东铁路油耗分析
    3.1 油耗分析
        3.1.1 油耗数据
        3.1.2 油耗数据分析与总结
    3.2 内燃机车油耗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宁东铁路内燃机车操纵优化方法及节能研究
    4.1 不同工况下列车运行分析与总结
    4.2 内燃机车操纵方法优化研究
        4.2.1 确定平均油耗
    4.3 宁东铁路营业线节能措施
        4.3.1 机车油耗统计管理措施
        4.3.2 节油卡控管理措施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
    5.2 今后继续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列车操纵示意图

(2)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燃油方面的影响因素
        1.1.1 十六烷值
        1.1.2 馏程
        1.1.3 喷油规律
        1.1.4 喷油提前角
    1.2 空气方面的影响因素
        1.2.1 过量空气系数
        1.2.2 混合气形成的品质
        1.2.3 空气中O2和废气的含量
    1.3 影响喷油时缸内工质状态的因素
        1.3.1 压缩终点的压力和温度
        1.3.2 燃烧室壁面热状态
    1.4 柴油机自身运转因素
        1.4.1 柴油机的转速
        1.4.2 柴油机的负荷
2 改善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基本措施
    2.1 控制滞燃期的燃烧过程
        2.1.1 控制滞燃期的时间
        2.1.2 控制滞燃期所喷入的燃油量
        2.1.3 控制滞燃期中所准备的可燃混合气形成量
    2.2 改善缓燃期的燃烧效果
        2.2.1 保证必要的过量空气系数
        2.2.2 加强燃油与空气的混合
        2.2.3 控制燃油的蒸发速度
3 结语

(3)特殊气候对载人航天工程内燃机车设备的影响与维修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内燃机车运用概述
        1.1.2 企业情况简述
    1.2 内燃机车发展概况
    1.3 内燃机车运行中的典型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管内内燃机车介绍
    2.1 管内内燃机车的基本介绍
        2.1.1 构成与功能
        2.1.2 内燃机车的原理
    2.2 管内内燃机车故障分析
        2.2.1 机车自然损耗
        2.2.2 机车故障特点
    2.3 管内内燃机车检修特征
        2.3.1 机车维修种类
        2.3.2 机车检修特点
        2.3.3 机车维修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特殊气候对管内内燃机车影响分析
    3.1 春秋风沙对内燃机车影响
        3.1.1 多风沙气候对机车电器影响
        3.1.2 多风沙气候对机车走行部影响
        3.1.3 多风沙气候对机车柴油机影响
    3.2 冬季气候因素对内燃机车影响
        3.2.1 低温对机车运行影响
        3.2.2 温差对机车运行影响
    3.3 地理环境因素对内燃机车影响
        3.3.1 坡道对内燃机车影响
        3.3.2 海拔对机车运行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管内内燃机车安全行车和维修改进措施
    4.1 风沙对管内内燃机车的安全行车和维修措施
        4.1.1 保障机车电器部分安全性采取措施
        4.1.2 保障机车走行部安全性采取措施
        4.1.3 保障机车柴油机安全性其改造方案设计
    4.2 冬季气候对内燃机车的维修保养
        4.2.1 冬季气候柴油机保养措施
        4.2.2 电机及电器的冬季保养常识
        4.2.3 制动走行部分的冬季保养常识
    4.3 管内内燃机车维修改进措施
        4.3.1 明确机车检修周期指标
        4.3.2 实施机车状态维修
        4.3.3 优化机车维修间隔期
        4.3.4 强化机车维修管理
    4.4 本章小结
5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燃机车安全行车分析
    5.1 实施效果
    5.2 存在问题与差距
        5.2.1 人员素质相对滞后
        5.2.2 部分装备落后性能老化
        5.2.3 部分行车设备缺乏必要的监控手段
        5.2.4 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5.2.5 行车安全保障体系尚需完善
        5.2.6 缺乏可靠性指标
    5.3 改善措施
        5.3.1 探索新措施提升安全行车
        5.3.2 建立健全管理法规提高人员素质
        5.3.3 进行设备改造提高设备性能
        5.3.4 加快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
        5.3.5 确立以小修和临时抢修为主检修理念
        5.3.6 划分模块,加强乘务员的检查
        5.3.7 逐步建立机车可靠性评价体系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关于汽油机废气再循环(EGR)控制系统模拟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能源现状
    1.2 传统内燃机现阶段的发展
    1.3 汽油机的发展及污染
    1.4 汽车排放物的生成机理及危害
        1.4.1 CO 和 HC 的产生及危害
        1.4.2 NOx 的产生及危害
        1.4.3 微粒烟度的产生和危害
    1.5 关于排放和使用燃料的法则
        1.5.1 排放法规
        1.5.2 对使用燃料的规定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汽油机控制排放的措施
    2.1 汽油机改善性能措施
    2.2 汽油机排放性能改善的技术和废气再循环系统介绍
        2.2.1 三元催化技术
        2.2.2 可变配气定时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2.2.3 发动机稀薄燃烧技术
        2.2.4 缸内直喷技术
        2.2.5 均质混合气压燃技术
    2.3 EGR 废气再循环系统
        2.3.1 废气再循环系统简介
        2.3.2 EGR 的工作原理
        2.3.3 汽车 EGR 技术发展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GR 系统的控制
    3.1 EGR 系统的分类
    3.2 关于 EGR 率的表示方法
    3.3 关于 EGR 阀的使用控制
        3.3.1 EGR 阀的使用效果
        3.3.2 EGR 阀的反馈控制实例
        3.3.3 EGR 阀的排列形式
        3.3.4 EGR 阀的控制策略
    3.4 EGR 系统的控制方式
    3.5 EGR 电子控制单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动机的排放测试实验
    4.1 试验台的搭建
    4.2 试验主要装置及性能参数
        4.2.1 发动机的参数
        4.2.2 电涡流测功机
        4.2.3 AVL 废气在线分析仪
        4.2.4 实验所具备的其他条件
    4.3 实验准备
    4.4 负荷和速度特性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子控制系统最佳 EGR 率的制取
    5.1 最佳 EGR 率的确定
    5.2 确定 EGR 率所用的方法
    5.3 典型工况的分析
        5.3.1 转速为 2000r/min 图例分析
        5.3.2 转速为 2500r/min 图例分析
        5.3.3 转速为 3000r/min 图例分析
        5.3.4 不同工况图例分析总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EGR 的 MAP 图绘制及步进电机模拟控制
    6.1 运用 Matlab 制取最佳 EGR 的 MAP 图
        6.1.1 Matlab 的简介
        6.1.2 最佳 MAP 图的制取
    6.2 步进电机的控制
        6.2.1 步进电机驱动式 EGR 阀
        6.2.2 步进电机的论述和程序设计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工作总结
    7.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喷油器喷油规律测量仪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喷油器喷油规律测量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4 喷油规律方法分类
        1.4.1 压力升程法
        1.4.2 博世长管法
        1.4.3 压磁法
        1.4.4 计算法
    1.5 当前国内外喷油器测量的研究装置理论阐述
    1.6 研究目标
    1.7 研究内容
    1.8 系统的综合试验平台
    1.9 系统功能设计
    1.10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1 本章小结
第2章 系统设计
    2.1 系统构成
    2.2 本测量装置设计的理论基础
        2.2.1 W.Zeuch原理
        2.2.2 测试装置单位喷油量的确定
        2.2.3 可压缩性
        2.2.4 腔体背压选择
        2.2.5 测量最高燃油喷射压力
        2.2.6 柴油体积弹性模数系数的确定
        2.2.7 测试装置密封容积的确定
    2.3 系统机械与液压结构设计
        2.3.1 机械结构设计
        2.3.2 液压系统结构组成
        2.3.3 密封腔的容积确定
        2.3.4 液压管路
        2.3.5 比例流量阀的选型
        2.3.6 溢流阀的选型
        2.3.7 传感器的选择
        2.3.7.1 压力传感器
        2.3.7.2 温度传感器
    2.4 机械系统设计小结
    2.5 系统电子设计
        2.5.1 电子系统功能
        2.5.2 系统硬件设计
        2.5.3 系统软件设计
    2.6 系统的集成方案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测控系统硬件的设计
    3.1 系统总体规划
        3.1.1 嵌入式硬件系统的特点
        3.1.2 硬件平台的设计原则
        3.1.3 硬件模式的选型
    3.2 核心处理器选型
        3.2.1 选择ARM处理器的原因
        3.2.2 ARM体系结构
        3.2.3 ARM微处理器结构
        3.2.4 ARM微处理器的指令结构
    3.3 ARM微处理器的应用选型
    3.4 总体电路的实现
        3.4.1 硬件电路系统选型和方案
        3.4.2 方案的实施
        图3—2 核心系统的功能图
        3.4.3 核心板电路的组成与设计
    3.5 基于FPGA系统的扩展电路板硬件设计
        3.5.1 方案的确定
        3.5.2 FPGA选型
        3.5.3 电路的组成
        3.5.4 数据传输的流程
    3.6 抗干扰设计
        3.6.1 干扰的来源
        3.6.2 基本措施
    3.7 系统电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嵌入式软件系统(Linux)的构建
    4.1 概述
    4.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现状
        4.2.1 WinCE
        4.2.2 Linux
        4.2.3 PalmOS
        4.2.4 VxWorks
    4.3 Linux的主流类型
        4.3.1 MontaVista Linux
        4.3.2 RTLinux
        4.3.3 Embedix
        4.3.4 uCLinux
    4.4 嵌入式Linux的特点
    4.5 ARM-Linux在Pxa270平台上的移植
        4.5.1 建立开发环境
        4.5.2 建立交叉开发环境步骤
        4.5.3 Linux内核
        4.5.4 Linux内核裁剪
        4.5.5 文件系统的选择
        4.5.6 小结
    4.6 应用程序的编写
        4.6.1 Gcc编程
        4.6.2 用GTK开发嵌入式GUI应用程序
        4.6.2.1 Gtk+2.0的基本原理
        4.6.2.2 GUI图形界面的实现
        4.6.2.3 Gtk+2_0信号捕捉
        4.6.3 数据采集流程
        4.6.4 监控I/O
        4.6.5 使用Glade编译程序的基本过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系统试验与调试
    5.1 嵌入式调试工具准备
    5.2 硬件调试
    5.3 软件调试
    5.4 系统测试
        5.4.1 测试系统的设备
        5.4.2 测试条件
        5.4.3 测试方法
        5.4.4 测试项目
        5.4.5 功能测试
        5.4.6 测试评定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TBD234V12柴油机相继增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各种增压系统的发展状况
        1.2.1 可变截面涡轮
        1.2.2 可变气门正时机构
        1.2.3 二次进气及扫气旁通
        1.2.4 进排气旁通
        1.2.5 低压缩比补燃
    1.3 相继增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1.4 相继增压电控系统的发展状况
    1.5 相继增压切换点的确定方法
        1.5.1 相继增压柴油机热力工作过程的计算
        1.5.2 切换点的选取方法
    1.6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2章 TBD234V12柴油机的结构特点及相继增压改造
    2.1 TBD234V12柴油机的结构特点
        2.1.1 TBD234机型简介
        2.1.2 主要参数
    2.2 TBD234V12柴油机的相继增压改造
        2.2.1 脉冲增压设计方案
        2.2.2 MPC增压设计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相继增压电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STC控制仪的总体设计
    3.2 STC控制仪的单片机系统
        3.2.1 AT89C51单片机简介
        3.2.2 单片机系统的组成
    3.3 STC控制仪硬件设计
        3.3.1 CPU及其外围电路
        3.3.2 电源电路的设计
        3.3.3 外部存储电路
        3.3.4 数据采集电路
        3.3.5 液晶显示电路
        3.3.6 看门狗电路
        3.3.7 抗干扰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相继增压电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STC控制仪软件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4.2 ASM51语言介绍
        4.2.1 ASM51的指令系统
        4.2.2 ASM51的寻址方式
    4.3 程序设计思想
        4.3.1 顺序结构
        4.3.2 分支结构
        4.3.3 循环结构
        4.3.4 子程序
        4.3.5 编程技巧
    4.4 控制仪软件的编制
        4.4.1 初始化子程序
        4.4.2 液晶显示子程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拟系统的设计及试验
    5.1 蝶阀故障模拟器的设计
    5.2 输入信号模拟装置的设计
        5.2.1 转速信号模拟装置
        5.2.2 电流模拟装置的设计
    5.3 模拟试验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A

(7)船舶动力装置与设备油液监控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状态监控技术概述
        1.1.1 基本概念
        1.1.2 模式识别过程
        1.1.3 模式识别方法
        1.1.4 状态监控技术在船舶领域的应用
    1.2 油液监控技术简介
        1.2.1 油液监控技术的应用现状
        1.2.2 油液采样
        1.2.3 油液检测
    1.3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油液常规理化性能检验
    2.1 油液常规理化性能检验概述
    2.2 油液常规理化性能检验应用研究
        2.2.1 油液常规理化性能分析模型
        2.2.2 油液常规理化性能分析实例
第3章 油料光谱分析
    3.1 油料光谱分析的发展历史
    3.2 油料发射光谱分析的原理
    3.3 油液实施光谱分析的基础
    3.4 油料光谱分析研究
        3.4.1 光谱分析的参数选择
        3.4.2 油料光谱分析的界限值
        3.4.3 光谱分析数据规律拟合研究
        3.4.4 光谱分析实例
第4章 铁谱分析
    4.1 铁谱分析的发展历史
    4.2 铁谱分析的特点
    4.3 铁谱分析应用研究
        4.3.1 直读铁谱数据分析
        4.3.2 直读式铁谱分析实例
        4.3.3 铁谱图像分析
第5章 污染度分析
    5.1 污染度分析概述
    5.2 污染度(清洁度)标准
    5.3 颗粒计数技术
第6章 油液污染途径及其控制
    6.1 油液污染的途径以及危害
        6.1.1 油液污染途径
        6.1.2 油液污染们危害
    6.2 油液污染控制的数学物理模型
    6.3 控制油液污染的措施
        6.3.1 极限尺寸
        6.3.2 控制油液污染的措施
    6.4 油液更换及油液污染控制指标
        6.4.1 油液的更换
        6.4.2 油液控制指标以及换油标准
    6.5 小结
第7章 油液监控的多技术集成及信息融合
    7.1 油液监控多技术系统
    7.2 油液多技术系统的信息融合
        7.2.1 信息融合系统模型
        7.2.2 信息融合的D—S模型理论
        7.2.3 油液监控信息融合策略
        7.2.4 油液监控信息融合实例
    7.3 小结
第8章 油液监控系统
    8.1 油液监控系统模型
    8.2 油液监控系统规划与设计
        8.2.1 油液监控系统结构分析
        8.2.2 数据库规划设计
    8.3 油液监控系统实现
        8.3.1 系统资源访问控制
        8.3.2 系统主要功能
    8.4 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改善机车柴油机热力状态的几项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宁东铁路机车油耗分析及节能方法研究[D]. 刘洋.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2]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J]. 伍赛特. 能源与节能, 2019(11)
  • [3]特殊气候对载人航天工程内燃机车设备的影响与维修改进措施[D]. 姜启堂.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4]关于汽油机废气再循环(EGR)控制系统模拟分析研究[D]. 侯晓翔.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7)
  • [5]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喷油器喷油规律测量仪器的研究[D]. 边钢.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5)
  • [6]TBD234V12柴油机相继增压技术研究[D]. 王贺春.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01)
  • [7]船舶动力装置与设备油液监控应用研究[D]. 徐绍磊. 大连海事大学, 2001(01)
  • [8]改善机车柴油机热力状态的几项措施[J]. 张亚雄. 铁道机车车辆工人, 2000(01)
  • [9]东风4型机车在太焦线榆次至路家庄区段故障率偏高的原因分析[J]. 罗润根. 内燃机车, 1992(05)
  • [10]浅析12V180ZL型柴油机排温超限[J]. 张天顺. 内燃机车, 1991(07)

标签:;  ;  ;  ;  

改善机车柴油机热状态的若干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