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教育的实践与体会_幼儿心理论文

随机教育的实践与体会_幼儿心理论文

随机教育的实践与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施教育。它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将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随机教育更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实际上,幼儿自从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上,“空白”的大脑无时不在探索、认识周围的世界,尤其到了会说话、会走路之后,明显表现出好奇、好动、好问的特性,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情况不断出现,时时都有“问题”,这也就决定了学前教育的方法应更多地考虑随机教育。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采来几个随机教育的片断,供幼教同行们参考。

一、从孩子的问题入手进行随机教育

生理学研究表明:实践是人的心理的基本来源。“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和特殊矛盾。”(引自朱智贤《儿童心理的发展》),而这个矛盾仍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据或动力。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家长、老师的照管教育下,与同伴玩耍、交往的过程中,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会提出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幼儿求知欲的表现,是幼儿原有心理水平发生变化的结果,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动力。和幼儿一起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如同在孩子饥饿时给予一个获得食品的机会,必定会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得到满足,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例如:有个孩子洗手后没有用毛巾擦,发现手上的水不见了,便问:“老师,小手上的水哪去了?”这时,我们就和班上的孩子们一起把手弄湿,看看手上的水是不是会跑。“是真的”,每个孩子都来报告。然后,我们做了一个“与小水滴捉迷藏”的游戏。给每个幼儿一滴水,让他们把小水滴藏起来。孩子们把水撒在桌上、地上、墙上、衣服上、凉台上……高高兴兴地去吃饭。饭后,大家都去找小水滴,找的过程,是强化问题的过程,是引发思维的过程,也是引导探索的过程。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找得那么认真,想象出许许多多的答案。此后,有许多孩子向老师报告小水滴变没的情况以及小水滴的下落。老师因此带孩子做了“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这次活动,深深印在幼儿的脑海里。

有一次做“开汽车”的游戏,我领着孩子们排成一行纵队,手握方向盘,学着“嘀嘀”的喇叭声,欢快地转着圈儿。大家正玩得开心,一个孩子站在一边不动了,还噘着小嘴,瞪着眼睛看老师。当问他为什么不开车时,他说:“我的车掉进坑里了,还能开车吗?”我先是一愣,继而一想,他不是在捣蛋,而是追求游戏的变化和情节的发展。我为他丰富的联想和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而感到高兴,便摸摸他的头说:“别着急,大家帮你想办法。”然后,我对全体小朋友说:“晓雨的车掉进坑里了,怎么办呢?”孩子们七嘴八舌:“我帮他抬出来,”“我给他推。”“车太重了,推不动,我们都帮他推吧。”于是,我们在有节奏的号子声中,有的推,有的拉,让“车”出了坑。孩子们高兴极了,我灵机一动,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车很重,也能被人家拉出来,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孩子们有的说:“人多力量大。”有的说:“团结起来有力量。”“大家说得真好,只有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才能有劲,有力量。”看着孩子们又愉快地投入了游戏,特别是当看到小朋友不小心摔下“车”或是绊倒,马上就有好几个小朋友把他扶起来的情形,我们感到由衷的欣喜。

二、抓住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随机教育

幼儿园是个大集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家庭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参与到这个集体中的孩子在一日活动中会出现许多问题,许多情况:某某生病了,某某摔倒了,某某会讲很多古诗,某某不听话……处理这些问题,也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因为大的课程观告诉我们:课程指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全部经验,强调的是教育情景对幼儿具有的整体意义。生活中的课程往往被老师们忽视,甚至不把它作为课程来对待。其实,生活中的教育对于幼儿来讲,不仅重要,而且与幼儿体智德美的和谐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幼儿不仅从中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做人。所以,老师的随机教育更显得重要。例如:小朋友在盥洗过程中玩水,忘记关水龙头的现象时有发生。老师讲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收效甚微。一天,种植角里的几株幼苗死掉了,孩子们非常难过,因为那是他们亲手种下的。老师抓住这个时机,同他们一起寻找幼苗死掉的原因,知道了幼苗是因为缺水而死的。老师告诉小朋友:天气干旱,很多地方缺水,大片大片的幼苗干死,有的动物也因缺水而死,如果大家不节约用水,把水用完了,没有水喝,人和动物、植物就都会死掉。从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们的节水意识大大增强了。再如:班上图书不知被谁撕破,老师没有马上批评指责幼儿,而是给小朋友讲这本图书。正当幼儿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突然中断故事,告诉他们因为图书被撕掉一页无法讲下去,请小朋友讨论怎么办?在共同的讨论中,他们懂得了爱惜图书的道理,并主动修补了图书。孩子们在老师的随机教育中所获得的是一种体验,是一种真实的情感(难过的、生气的、高兴的、悲伤的、自豪的等)。这种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因此这种教育是非常成功的、有效的教育。

三、利用周围环境及自然界的变化进行随机教育

大自然及周围环境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样是幼儿的极好教材。

秋天,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红的、黄的、绿的,像小鸟、像蝴蝶……在这迷人的秋天里,我带孩子们到树林里感知秋叶轻轻飘,再用语言、动作表现出来,通过提问,让幼儿想象树叶轻轻飘、轻轻旋转的样子像什么……一系列的活动,幼儿获得了美的感受,得到了秋叶轻轻飘的感性认识。

教室外淅淅沥沥下起了雨,我立即带孩子们去观赏雨。来到檐下,雨点落在地上,溅起层层水花。老师用惊奇的语言吸引他们:“哎!你们听,雨点说话了。”顿时,孩子们安静下来,专注地倾听雨点落在房顶上、树叶上、地上发出的各种声音。“小雨点在干什么?它说了什么话?”孩子们展开了想像的翅膀,“老师,小雨点在跳舞,它问我,跳得好吗?”“老师,小雨点在说:我跳呀跳,像个小鱼吐泡泡。”我又带孩子们去赏花,被雨水浇灌后的花更美、更鲜艳。我提示一句“小雨点,沙、沙、沙,落在花园里”,孩子们立刻受到感染,大声朗读起儿歌《小雨点》。我让孩子们去感知沙沙的小雨,他们在雨中情不自禁地又说又比划,“小雨小雨你真好,我要喝个饱。”“快下吧,小雨,我要洗个澡。”“啊,凉丝丝的”、“有点甜”、“不,里边有沙子”,张着嘴巴接雨的孩子议论开了。仰望空中,他们又进行相似联想,说雨“像面条、像头发、像线、像针……”一只花蝴蝶突然出现在眼前,它在雨中奋力地挣扎飞舞,孩子们用同情的语言喊到:“花蝴蝶,快到叶子底下避避雨吧,雨水会把你的翅膀淋湿的。”“它准是去找它的孩子,老师,我帮它去找吧。”我们一起用关切的目光把蝴蝶送到再也看不见的地方。一场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儿歌《小雨点》所描述的意境,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既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又发展了想象,开发了智力。

再如,带孩子们到室外做操要经过一段台阶,下台阶时,他们总喜欢蹦蹦跳跳,很容易碰撞、摔倒。虽然我一再强调不要跳,但效果不好。再走到台阶处,我便让幼儿数数、拍着手打节拍或说着儿歌下楼,这样既解决了下台阶出事故的难题,又学习了数数等知识。

四、一点体会

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确有不少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以我为中心多,考虑幼儿实际水平和实际需要少,整天忙于作计划、找教材、备课,但收效不大。通过交流教育经验、体会,我们深深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幼儿不是一个接受原料的容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是一所加工厂,他们在接受“原料”的同时,进行着适合自己的加工处理,使成人的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教育如果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这所加工厂就不会工作,幼儿也不会有所发展。

随机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把幼儿环境和生活中的事物作为教材,这些教材就在孩子身边,为孩子熟知,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但不会自发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而教师有意识地去开发,使幼儿接触到的周围事物成为具体的、形象的、活生生的教材、教具。它易被幼儿理解接受,在道理上有很强的说服力,能感染幼儿。教师把这些教材教给幼儿时,是从幼儿的实际状况(已有经验)出发的,也是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因此,这所加工厂会积极工作,很有成效地工作。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得到的不是间接的知识经验,他们获得的大多是参与的快乐,克服困难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是真实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说随机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育,是在学前教育中非常值得提倡的教育。

标签:;  ;  

随机教育的实践与体会_幼儿心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