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论文_杨鑫

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论文_杨鑫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六冶洛阳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 471003

摘要: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安全问题一直是工作的重点,为了降低安全隐患,杜绝出现恶性事故,需要政府部门的配合,企业和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企业要加强安全教育,使相关人员形成强烈的安全意识,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使安全措施得到落实,使建筑企业不断进步,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取得进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关键词: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预警管理

引言

在我国众多的领域中,建筑领域的安全事故频发,产生出了非常大的社会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因此,我们需要对于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通过建立预警管理模式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的方法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工作,可以最大限度上减少建筑领域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避免不应该发生的问题,从整体上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使其产生出应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1.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指的是在建筑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安全行为指的是违背人的内心想法、意志的由人所表现出来的非正常行为。具体的不安全行为有:操作错误、奔跑作业、送料过快、采用不安全的行为作业;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的摆放不安全;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机器运转时加油、清洁、修理;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必须使用防护用品时未使用;不安全着装;工作时说笑打闹、带电作业等。人在操作过程中会因为自身及环境等原因出现失误。这些失误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内在失误和外在失误。内在失误,也就是由人自身的原因,包括人的心理生理等方面。这种失误往往是不能预见且不会重复发生的;外在失误指的是由于外在的原因导致的人的失误,这些失误有可能与人的工作环境或其他类似的条件相关,倘若之后出现同样的条件,则可能会出现同样的失误,是可重复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原因:建筑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等会直接影响到工人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到施工的安全性。施工人员的感知错误引起判断错误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操作失误,会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我国当前环境下,建筑工人的素质普遍不高,入职前很多都没有经过专门的从业培训和教育,安全意识不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人过于自信,以为可以走捷径而略过某些安全操作,一旦出现问题面对紧急情况则无所适从。此外建筑工人的身体不适,例如疲劳、生病等这些都会成为安全事故的隐患。

1.2物的因素

物的因素指的是生产过程中所必须的机械设备、原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处于一种不安全的状态。生产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利用能量的过程,人们对能量加以束缚和限制,使得能量的流动与转换能够按照人们的意志进行,以使能量得以正常的发挥。倘若这些能量失控,人们将不能对其进行约束和限制,可能

出现突然大量释放的现象。若超过人体承受能力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酿成安全事故,比如烧伤、爆炸等事故。施工过程中,机器的规格、质量不达标、或者是零部件缺失,设备的陈旧与损耗都会影响到这些生产要素的正常运行,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甚至是直接因为这些原因造成建筑安全事故。

1.3环境因素

安全事故还应当考虑施工人员的过失行为所处的背景环境,即不安全环境。比如昏暗的环境使得视觉受限、光线太过强烈导致眼睛难以看清视物、缺乏除尘设备影响视线施工、施工场所杂乱无章、施工人员缺乏有效的个人安全防护保障、工人的生活、饮食卫生条件差等。这些背景条件间接地增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旦条件满足,就会酿成安全事故。

1.4管理因素

不健全的管理是造成建筑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也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施工现场管理不够,管理水平较低,不能实施管理,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缺乏安全教育,安全措施不完善等,这一系列的施工管存在大量的漏洞,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安全事故预警管理

2.1采取预防控制为主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预防实际上就是在施工前准确评估这种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消除危险,防止事故发生。或者当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时,做到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所造成的危害或者采取正确的措施防止事态严重化。

首先,要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在施工现场建立一个监测平台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可以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施工现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所在的位置或者生产工具进行监测,对现场的施工人员的安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比如通过视频监测机械设备的

操作是否得当,施工现场是否有合理地搭设安全网、脚手架等安全设施,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配戴。视频监控可以清晰地将施工生产的状况以语音、图像等现代化方式传输给指挥者,指挥者根据现场情况协调指挥以更好地实施安全管理。

其次,要建立起一整套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监测平台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终究只是数据的一种。监测信息系统是包括数据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及进行决策的一整套监测系统。可以对收集到的施工现场安全情况的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情况的监测,便于安全管理。

再次,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预警系统。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有关的规定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预警的临界值或临界状态,根据安全管理规范以及生产各要素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合理预测。科学制定划分标准根据危险情况划分为不同的预警等级,可以将危险划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级风险、高风险,与之相符的预警等级分别是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同时要设置与不同预警等级相对应的预警警报以发出信号,通知警惕。四级预警为蓝色、三级预警为黄色、二级预警为橙色、一级预警为红色。

最后,要设置一套应急控制系统。当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应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阻止危险结果的进一步扩大,将损失降到最小。

2.2完善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是事故发生的集中地点,必须完善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首先,电力是危险源之一,施工现场都会用到电,因此要加强对施工用电管理。露天作业尤其要采取防雷措施。变压器是用电管理的重要部分,在雨天和雷天要做好变压器的防护工作。要绝对禁止电线随意搭设行为,例如不可将其搭设在施工人员容易触碰的区域,以防止事故发生。

其次,脚手架是施工现场必备的生产装置也是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脚手架的搭设工作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确保其安全搭设,同时也要注意脚手架的防雷措施。

最后,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要做好明确

3结语

建筑工程中,安全是第一位的。然而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表明建筑施工中仍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深刻分析我国建筑安全事故酿成的原因,才能根据问题找对策,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预警管理进行研究,可以使得安全事故尽可能地减少发生,从而保障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更好地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预警管理中,除了要对施工人员、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外,更重要的措施是对危险源的控制,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

参考文献:

[1]冯利军.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8.

[2]郑宇.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2017(2):154.

[3]任敏.基于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论文作者:杨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论文_杨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