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向着明亮那方论文_马海红

读书,向着明亮那方论文_马海红

——浅谈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及方法

马海红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7小学 831499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外阅读是最经常的,最需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就需要我们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孩子大量课外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培养习惯

我们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结合自己对班级孩子的指导,谈一谈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及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创造阅读条件,促使人人阅读。我在班级建立了一个图书角,写上“读好书,好读书”激励大家读课外书。图书一部分来自学校图书室,一部分由学生自带,另外,我也把自己收藏的好书带来,组成书源,实现图书“自给自足”。

怎么做呢?每个学生自愿“奉献”两三本课外读物,多多益善。然后用统一规格的纸,由学生给自己推荐的每本书做张读书推荐卡,写明书名、价格、作者、推荐人、推荐理由、借阅人、借阅时间及归还日期,并且预留出空间,请借阅人记录阅读感受。全班学生的图书推荐卡放到一个文件夹子里,摆在图书角下的桌子上。有学生想借书,就到这里翻阅图书推荐卡,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书的主人,直接向他借阅,看完后再归还给他。

另外,应同学们的要求,我班把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定为班级“跳蚤书市”,在这段时间同学们可以利用课间自由买卖书籍,交换书籍,借阅书籍,如果出现交易不公平,可以找老师,我及时为大家调解,让孩子们快乐逛书市。这样不仅保证了人人都有书读,而且学生丰富的课外书籍 也实现了资源共享。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随,适时推荐课外读物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随单元教学和名家名作教学时灵活多样地为学生推荐大量的中外名著。课前和孩子们读“单元导读”我会随机推荐大师们的力作,比如在中外名著单元,我推荐了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巴金、叶圣陶、雨果等大师们的名篇,在动物单元,我推荐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及加拿大西顿的系列小说,以此类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然不能忘了,要随单元教学有序地布置学生读自读课本中的文章,怎样检查呢?全班讨论之后,确定每周读三到五篇文章,每篇文章随文在书上累计十个词、三个句子,简称为“十词三句”。

在教学中接触到名家名作时,我向孩子们随文推荐课外读物,比如学了林海音的《窃读记》,我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城南旧事》中林海音每天黄昏趴在深草丛中偷看小偷的精彩片段(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孩子们听得无限神往,我随即推出此名著。一时间,孩子们沉浸在林海音自由而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了引导孩子们深层次地阅读,我趁热打铁鼓励孩子们在本周或下周的读书笔记本上畅谈感悟。最佳作品全班展示读。孩子们的期待、兴奋不言而喻。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向学生推荐中外经典名著,还要适时推荐科普读物和近几年获国际图书奖的新作品,不经意间让孩子喜欢上科学,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们随书一起去世界各地旅行。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我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对课外读物中的某些重点内容;或自己喜欢的部分;或不理解的部分,告诉孩子们逐字逐句读,反复读,过一段时间再欣赏读。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加深记忆,扩大积累,课外阅读还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引导学生将摘录的妙词佳句、格言警句贮存进自己的练习本;(我班的练笔本以前取名“妙笔生花”,现在应学生们的要求改名为“决战笔峰之巅”,这次学生更改练笔本名字的事件,让我惊喜万分,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激励孩子们在写的时候引经据典为习作增色。(因我校的特色是经典诵读,孩子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诵读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等,积累很丰厚,也就有了妙语连珠、厚积而薄发的美妙情景。)无形中既做到了扎扎实实地阅读,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四、多彩活动,延续热情

孩子毕竟是孩子,为了延续他们阅读的热情。每学期,我都要给学生布置两次利用以前看过的杂志、报纸做剪报,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剪下来,一篇短文、一则笑话……都可以。贴在我发给他们的纸上,并用笔圈点,写几句点评或感悟;空白处勾上漂亮的花边,或点缀上可爱的卡通贴纸;还可以给自己的剪报集起一个有个性的名字。学生们的兴趣高涨,名字取得更是赏心悦目:“花之歌”“流淌的小溪”……显然是动了一番心思。一本本精美的剪报集诞生了,不断在班里展览、传阅,学生们兴致盎然、激动不已。我趁热打铁,又鼓励孩子们动手制作课外阅读手抄报,成就了课外语文学习的精彩!

我激励孩子们随时将个人在看课外书中的所见所闻以最精炼的语言发布出来,还可以插入照片、图片;其他同学浏览时可以自由跟帖评论。孩子的“微博”其实就是一本贴在墙上的即时贴。

论文作者:马海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读书,向着明亮那方论文_马海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