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标志的命令和禁令

交通标志的命令和禁令

一、交通标识中的命令和禁止(论文文献综述)

谈少杰[1](2021)在《生态翻译学理论下的交通公示语翻译研究——以安徽合肥交通公示语为例》文中提出公示语发展从80年代中期进入人们的视野,关于公示语的翻译也常常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公示语,公示语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有助于外资引进和文化传播。从生态学视角对公示语翻译进行研究,在对合肥交通公示语翻译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公示语翻译常见误区,从翻译的适应与选择角度对公共场所的公示语翻译进行分析,并对各种翻译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同时,从三维翻译视角出发对出现在交通场所的翻译文本进行研究,并提出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恰当的翻译策略,进而探讨翻译规范化等相关问题,打造良好城市形象。

王琪[2](2019)在《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的分类体系构建与检索研究》文中指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并整合互联网上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拓展并完善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开放资源汇聚共享,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教育者、学习者提供海量且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服务势在必行。纵观已有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及资源服务系统,资源的种类及其数量已较为丰富,但其质量和实际的应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分布零散、良莠不齐、组织无序,给学习者和教学者的有效获取与利用造成不便。图形图像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具有表现直观、内容丰富、无语言限制和便于理解与传播等特点,是组成多媒体信息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利用纸笔或计算机等辅助工具绘制得到的图像资源,使现实世界中不便于或无法直接观察的客观事物或抽象概念得以直观呈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绘制类图像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分类体系的构建与便捷高效的检索展开相关研究,从而整合互联网络环境中优质的数字化图像资源,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绿色、共享、数据丰富、查询便捷的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平台。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理论研究。在查阅、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的类型特征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和分类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技术以及基于Lucene的信息检索技术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明确了资源分类和平台开发的策略与方法。(2)实践研究。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分类体系并采用数字格式、固定长度、顺序递增的并置码对分类体系进行编码。利用网络爬虫采集图像资源并将其作为训练样本集对CNN模型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大规模图像资源的自动分类与标注,构建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库并设计开发资源检索平台。(3)调查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不同用户群体的认知与能力水平,设计面向中学生、大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对绘制类图像资源的应用现状和本研究构建的资源检索平台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总结了资源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和资源检索平台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的教育意义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充分肯定,本研究设计开发的资源检索平台也得到了用户的普遍认可。但由于研究者的时间和技术能力有限,资源检索平台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未来的研究工作将围绕扩充训练样本集优化CNN分类模型、完善图像分类体系,为实现大规模图像资源库便捷、精准的检索而努力。

秦曈[3](2019)在《语言景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探究》文中研究说明语言景观研究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最为新颖和热门的话题之一,通过挖掘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来揭示某一地区语言的特征、语言的社会地位、语言的多样性、使用状况以及它背后所反映语言的价值和地位等。近年来,语言景观研究不断涌现出新的热点,其中语言景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便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他们通过搜集和整理语言景观的图片,开展关于语言景观的教学项目来挖掘语言景观对二语习得/外语学习的教学效益。基于此,笔者通过以下方式开展研究:首先,笔者主要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中心点,搜集校园、交通以及商业区等领域内的1300张语言标牌为研究对象,从语言标牌的外观到标牌中的语言形式等角度对标牌语料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其次,留学生作为阅读标牌的主体,他们对于语言标牌的认知情况最为重要,因此笔者从感知和需求方面入手,对留学生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再次,笔者选取交通类语言景观教学素材进行教学设计并展开实施,将语言景观辅助汉语教学落实到实践中。最后,得出本次研究的主要观点及结论,并总结研究的不足之处。

刘志[4](2017)在《基于特征融合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交通标识识别》文中提出汽车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安全畅通的驾驶环境是交通系统的理想状态。交通标识识别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交通标识的目标定位和目标识别两部分。以交通标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特征融合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交通标识识别方法。首先介绍了国内外交通标识识别的研究现状,对比了过去研究中目标定位与目标识别方法的优劣,提出了基于特征融合的目标定位方法和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方法。在目标定位问题上,通过提取HOG特征和LBP特征,串行融合后使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对含交通标识的图片进行有效定位,并能够排除不含交通标识的图片干扰。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是近年来提出的区别于浅层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模型,因其优秀的学习能力和应用效果受到广泛重视。介绍了自动编码机、稀疏编码、受限玻尔兹曼机、深度信念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等原理和训练方法,重点介绍了ALex Net和Google Net等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根据研究对象和应用场景,提出了针对交通标识识别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TSR9L-Net,并建立了相应的训练图像数据库。通过平衡识别率和识别速度,提出一个含9层的轻量级参数数量模型,其中权重层为6层。分别对含7类警告标识和15类禁令标识的样本训练集进行训练,同时对比Le Net-5、Alex Net和TSR9L-Net三种模型的训练效果。其中TSR9L-Net能够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提升识别速度。GPU硬件平台下,7类标识每批40张识别速度达29.3ms,准确率99.09%;15类标识每批40张识别速度32.0ms,准确率99.29%。无论是识别率还是识别速度,都优于Alex Net。

杨清荷[5](2015)在《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消费转型”的背景下,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以其高度复合而又独具特色的功能与空间特征,受到了极大的青睐。这种规模庞大、空间复杂、功能多元的商业街区虽然丰富了人们的消费体验,却也增加了人们识记环境的负担。因此,人们在商业街区中的活动时需要环境标识系统——一种界定空间、指示方向的工具——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但是在目前我国的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中,环境标识系统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在商业宣传和文化传播方面的价值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着眼于此,本文首先通过追溯商业街区和标识系统的演变过程来梳理其发展脉络,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当代环境标识系统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其次,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来总结我国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系统的发展现状,探究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系统的布局和构成,并着重探究环境标识系统的视觉表达手法;最后提出构建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系统的途径。通过以上研究,本文明确了环境标识系统在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中的地位和价值,明确了标识系统与其所处环境、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归纳了环境标识系统的功能与构成,并总结出环境标识系统在商业街区中布局、设置的原则、规律、方法与流程。

马池香[6](2015)在《企业安全标识及其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全标识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安全管理策略,企业在应用过程中,对其作用和效果存在顾虑和困惑,在设置及使用中存在问题和不足。为解决企业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对安全标识及其效果进行研究。采用文献—理论分析与现场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安全标识的作用原理及设置依据,对比分析其科学上的作用和现场实际认识中的作用;以文献和现场访谈为基础,建立了安全标识的效果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验证分析了安全标识本身特征、个体因素、情景因素和组织安全氛围四个因素对安全标识效果的影响;根据问卷调查的研究结论,从提高应用效果的角度出发,分析安全标识的设计及应用办法;最后以C煤矿为案例,给出了安全标识设计及效果提升的整体方案,并从理论上对方案进行了效果分析和评价。

陶武杰[7](2013)在《基于文脉的园林标识设计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园林标识是园林环境中公共信息系统,它起导向、解释、提醒、警告、美化等作用,为人们更好的参与园林活动提供了帮助。从园林构成要素的角度来探讨,园林标识也是一种园林小品类型,承担着与园林景观功能相关的环境美学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本文以基于文脉的园林标识设计研究为出发点,试图探索如何通过园林标识外在形象和内涵来传承历史文脉,提炼出南昌园林绿地的典型代表,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南昌园林标识设计中文脉表达的现状问题,并探讨基于文脉设计的园林标识在图形、材料、色彩以及文字等要素上的影响,理论结合实际对南昌市园林标识个案做出具体的设计方案。本文研究主要分共分为五个部分。一、基本理论介绍。论述本论文涉及内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标识、园林标识、文脉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二、理论研究部分。总结园林标识的特征,包括园林标识的发展历程、分类、作用、构成要素等。并探讨园林标识与文脉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文脉的园林标识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三、调查分析部分。提取南昌市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绿地中的园林标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四、从文脉的角度对园林标识进行方案设计。五、结论与讨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重点进行总结,讨论研究不足之处并对南昌市园林标识设计提出建议。

敖双红[8](2013)在《交通标识的法律性质及其救济》文中研究表明交通标识主要有指示性、警告性和禁令性标识三类。指示性标识与警告性标识对人的效果一般属于行政事实行为,但指示性标识与警告性标识致人损害的救济则视起诉人的权利义务与该特定物关系的紧密程度而定,可能分别产生一般行政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禁令性标识是对公物的使用规则的确定,属于一般性具体行政行为,当然能够实施行政救济,但设置合理与否以及法律效力产生的时间不同,救济后果也有区别。

余义兵[9](2012)在《公共标识语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公共标识语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用词简洁,句式简单,语气恰当,在日常生活中传递信息,发布指令和警示,同时,它又展示了城市语言环境,结合对公共标识语文体的分析,提出了准确性、规范性和审美性的翻译原则。

张茹[10](2012)在《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标识系统规划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城市中心区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标识系统的建设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位。本文中的步行环境是城市中心区对公众开放的所有室外步行空间,是城市交通空间的一部分,步行环境标识系统的规划是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城市导向、指引、提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衡量该区域规划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世界上被视为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标志。文章首先从标识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开始研究,对相关的理论如凯文·林奇的城市研究、图形背景、符号学、环境行为学、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等对标识设计的指导意义进行阐述。其次,对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标识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进行详细地阐述。第三,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标识系统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包括标识现状、适用人群、人行流线、流量及流向、道路结构、城市环境、地域性文化等。然后是标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这个部分包括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标识规划设计的目标与原则、设计内容及方法,目标是使陌生人到城市中不用通过别人的指引,仅仅依靠布点合理、信息准确、指示清晰的步行环境标识就能够顺利、舒适地进行步行活动;原则有功能性、醒目性、直观性、系统性、文化性等;内容包括规划设计和单体设计两个方面,规划设计主要分标识系统、地图标识系统、提示信息系统三个系统的规划分别阐述,单体设计从尺度设计色彩设计、造型设计、版面设计和材料的选择等五个要素进行说明。文章中以郑东新区中央商务CBD步行环境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为例对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展现设计成果。最后,对标识的通用设计和科技化发展进行展望,通用设计按服务对象分别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和外国人等方面进行说明,从技术化和智能化两个方面展望标识的发展前景。

二、交通标识中的命令和禁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交通标识中的命令和禁止(论文提纲范文)

(1)生态翻译学理论下的交通公示语翻译研究——以安徽合肥交通公示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示语分类
    (一)指示性公示语
    (二)提示性公示语
    (三)限制性公示语
    (四)强制性公示语
二、公示语的语言特点
    (一)公示语词汇特点
        1、大量使用名词(或动名词)
        2、频繁使用动词
        3、利用词组短语
        4、借助缩略词
        5、请please结构
        6、对称结构和不对称结构
        7、主动形式和被动形式
    (二)公示语句法特点
        1、常用省略
        2、使用现在时态
        3、多用祈使句
三、公示语翻译的三维转换和适应性选择
    (一)语言维层面
    (二)文化维层面
    (三)交际维层面
四、公示语对城市形象建构的影响和启示
五、小结

(2)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的分类体系构建与检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数字图像资源教育应用的相关研究
        1.2.2 数字图像资源分类与检索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念与技术基础
    2.1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学习的相关理论
        2.1.1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教育资源
        2.1.2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2.1.3 图像类学习资源的特点与应用价值
        2.1.4 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的概念界定
    2.2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
        2.2.2 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方法
    2.3 数字图像资源的分类与检索技术
        2.3.1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技术概述
        2.3.2 基于Lucene的信息检索技术概述
第三章 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的分类体系构建与编码分析
    3.1 绘制类图像分类体系构建的思路
        3.1.1 分类体系构建的目的
        3.1.2 分类体系构建的原则
        3.1.3 分类体系构建的方法
    3.2 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内容特征分析
        3.2.1 绘制类图像资源的视觉特征分析
        3.2.2 绘制类图像资源的语义内涵分析
    3.3 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3.4 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的编码
        3.4.1 编码的目的
        3.4.2 编码的原则
        3.4.3 编码的方法
        3.4.4 图像分类体系的编码
第四章 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检索平台的设计
        4.1.1 平台设计的目的
        4.1.2 平台设计的思路
        4.1.3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4.2 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库的建设
        4.2.1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自动分类
        4.2.2 图像信息提取与关键词标注
    4.3 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检索平台的实现
        4.3.1 平台环境与开发工具
        4.3.2 平台功能模块的实现
        4.3.3 平台运行界面与测试
第五章 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检索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5.1 研究思路与方法
        5.1.1 理论依据
        5.1.2 问卷设计
    5.2 调查对象的选取与调查过程
        5.2.1 调查对象
        5.2.2 调查过程
    5.3 调查结果分析
        5.3.1 信度分析与效度检验
        5.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5.4 应用效果评价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语言景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研究对象、理论支撑及研究方法
        1.3.2 研究进展
        1.3.3 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语言景观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的可能性分析
    2.1 语言景观的概念、功能和特点
        2.1.1 语言景观的概念
        2.1.2 语言景观的功能
        2.1.3 语言景观的特点
    2.2 语言景观基于语言要素层面的分析
        2.2.1 语言要素分析
        2.2.2 文化内涵分析
    2.3 语言景观与对外汉语课堂相结合的潜在优势
第三章 留学生对语言景观的感知及汉语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问卷设计
    3.3 调查过程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3.5 总结与启示
第四章 语言景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4.1 语言景观辅助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4.2 语言景观素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案例
        4.2.1 选定交通类语言景观的理由
        4.2.2 交通类语言景观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分析
        4.2.3 交通类语言景观在汉语教学中运用的教学设计
        4.2.4 交通类语言景观在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4.2.5 教学反馈
    4.4 对语言景观辅助汉语教学的理性思考
第五章 结语
    5.1 本文的研究结论
    5.2 本文的局限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4)基于特征融合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交通标识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难点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第二章 交通标识的目标定位
    2.1 TV图像去噪
        2.1.1 图像噪声及去噪算法分类
        2.1.2 全变分图像去噪
    2.2 HOG特征提取
        2.2.1 Gamma归一化
        2.2.2 梯度计算
        2.2.3 小块、单元与区间
        2.2.4 扫描提取HOG特征
    2.3 LBP噪声消除
        2.3.1 直方图均等化
        2.3.2 LBP算子
        2.3.3 特征融合
    2.4 SVM分类
        2.4.1 支持向量机
        2.4.2 核函数的选取
        2.4.3 SVM分类
    2.5 实验与分析
第三章 深度学习及改进的深度卷积网络
    3.1 人工智能与卷积神经网络
    3.2 自动编码器
    3.3 稀疏编码
        3.3.1 稀疏编码的概念
        3.3.2 稀疏编码的过程
    3.4 受限玻尔兹曼机
        3.4.1 玻尔兹曼机与受限玻尔兹曼机
        3.4.2 RBM的模型结构
        3.4.3 RBM的训练算法
    3.5 深度信念网络
        3.5.1 DBN的模型结构
        3.5.2 DBN的训练过程
    3.6 深度卷积网络
        3.6.1 CNN的发展
        3.6.2 Le Net-5
        3.6.3 Alex Net
        3.6.4 Vgg Net
        3.6.5 GoogleNet
    3.7 训练算法
        3.7.1 训练算法概述
        3.7.2 BP算法
        3.7.3 BP算法在CNN的应用
第四章 基于TSR9L-Net的交通标识目标识别
    4.1 开源学习框架Caffe
        4.1.1 Caffe的概述
        4.1.2 Caffe的模型框架
    4.2 改进的深度卷积网络模型:TSR9L-Net
        4.2.1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比
        4.2.2 TSR9L-Net的网络结构
        4.2.3 TSR9L-Net的权重层
        4.2.4 TSR9L-Net的池化层
        4.2.5 TSR9L-Net的损失层
        4.2.6 避免过拟合的方法
    4.3 样本图像数据库
        4.3.1 图像数据库的设计
        4.3.2 样本图像的采集
        4.3.3 国内的交通标识
        4.3.4 警告标识和禁令标识样本图像数据库
    4.4 实验与分析
        4.4.1 实验平台
        4.4.2 基于Le Net-5 的实验
        4.4.3 基于Alex Net的实验
        4.4.4 基于TSR9L-Net的实验
        4.4.5 实验结果对比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
        1.3.2 环境标识系统
    1.4 国内外研究成果
        1.4.1 国外关于标识系统的研究
        1.4.2 国内关于标识系统的研究
    1.5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论文框架
2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综述
    2.1 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演变
        2.1.1 古代城市的商业空间
        2.1.2 近现代欧美城市的商业空间及步行商业街区
        2.1.3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的商业空间及步行商业街区
    2.2 环境标识的演变
        2.2.1 广义标识及其初始形式
        2.2.2 近现代城市发展与环境标识的演进
        2.2.3 环境标识的系统化发展趋势
    2.3 当代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的产生背景
        2.3.1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空间的发展
        2.3.2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的“品牌化”发展趋势
    2.4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的功能与价值
        2.4.1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的功能
        2.4.2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的价值
    2.5 小结
3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系统案例研究
    3.1 案例选取依据
    3.2 标识分类方式
    3.3 案例分析
        3.3.1 北京大栅栏商业街区
        3.3.2 北京南锣鼓巷步行商业街区
        3.3.3 南京夫子庙商业街区
        3.3.4 南京老门东—箍桶巷步行街
        3.3.5 上海豫园-城隍庙商业街区
        3.3.6 上海新天地
        3.3.7 上海田子坊
        3.3.8 杭州南宋御街(中山中路南段)
        3.3.9 成都宽窄巷子文化商业街区
        3.3.10 西安大唐西市(九宫格板块)
    3.4 问题总结
4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的系统分析
    4.1 标识环境
        4.1.1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的属性
        4.1.2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的空间特征
    4.2 标识使用者
        4.2.1 标识使用者的感知途径及特征
        4.2.2 标识使用者的环境认知过程
    4.3 标识实体
        4.3.1 标识的内容
        4.3.2 标识的形式
        4.3.3 标识的载体
    4.4 小结
5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系统的规划布局
    5.1 环境标识系统规划布局的总体目标与原则
        5.1.1 总体目标
        5.1.2 总体原则
    5.2 环境标识系统的信息规划
        5.2.1 人在商业街区中的信息需求
        5.2.2 标识信息的类型
        5.2.3 标识信息的层级
    5.3 环境标识系统的点位规划
        5.3.1 标识的平面布点
        5.3.2 标识的空间定位
    5.4 小结
6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系统的视觉传达设计
    6.1 环境标识系统视觉传达的主体、客体与内容
        6.1.1 作为视觉传达主体的环境标识系统的功能
        6.1.2 作为视觉传达客体的人的视觉特征
        6.1.3 环境标识系统视觉传达的内容
    6.2 环境标识系统视觉传达的基本原则
        6.2.1 有效性原则
        6.2.2 系统性原则
        6.2.3 整体性原则
    6.3 环境标识系统视觉传达的要素
        6.3.1 形态
        6.3.2 材质
        6.3.3 色彩
        6.3.4 图形/符号
        6.3.5 文字
    6.4 小结
7 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系统的构建流程
    7.1 前期调研
    7.2 总体规划
    7.3 单体设计
    7.4 生产和安装
    7.5 评估和调整
    7.6 维护和管理
8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致谢

(6)企业安全标识及其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1.1 安全标识及其他类似名词
        1.1.2 安全标识的界定
    1.2 选题背景与动机
        1.2.1 安全生产的宏观背景
        1.2.2 安全标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意义
        1.2.3 安全标识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拟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基础
    2.1 基础理论及其文献综述
        2.1.1 安全标识的传统研究
        2.1.2 安全标识的效果研究
        2.1.3 安全标识的发展方向研究
    2.2 标识设计相关理论
    2.3 相关现场管理工具概述
        2.3.1 6S 管理及其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2.3.2 目视管理及其在安全中的应用
        2.3.3 定置管理及其在安全中的应用
    2.4 本文涉及的相关理论
        2.4.1 心理学相关理论
        2.4.2 行为科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
        2.4.3 安全标识的视觉传达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安全标识设置依据及其作用原理分析
    3.1 安全标识方法的行为安全理论基础
        3.1.1 现代事故致因链和行为安全“2-4 模型”
        3.1.2 危险源和事故
    3.2 安全标识的设计依据
        3.2.1 法律规定层面的依据分析
        3.2.2 理论-文献层面的依据分析
        3.2.3 现场实证层面的依据分析
    3.3 安全标识的作用原理
        3.3.1 理论分析
        3.3.2 安全标识的事故预防原理
        3.3.3 安全标识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原理
    3.4 安全标识作用的局限
第四章 安全标识作用和效果在理论和文献中的体现
    4.1 安全标识理论研究和应用历史的国内外对比
        4.1.1 国外安全标识相关研究和应用历史
        4.1.2 国内安全标识相关研究和应用历史
    4.2 国内安全标识科研状况分析
        4.2.1 基于中文文献的分析
        4.2.2 基于中国地区外文文献的分析
    4.3 国外安全标识科研状况分析
    4.4 安全标识的文献研究中外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场实际认识中的安全标识作用和效果
    5.1 访谈及问卷调查方法设计思路
        5.1.1 访谈设计概况
        5.1.2 问卷设计过程
    5.2 访谈过程及其结果分析
        5.2.1 访谈过程
        5.2.2 访谈结果分析
    5.3 问卷调查及其结果分析
        5.3.1 初始问卷
        5.3.2 问卷的确定、发放与数据收集情况
        5.3.3 问卷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
    5.4 安全标识实际案例分析
        5.4.1 各层面对企业的要求
        5.4.2 企业现场安全标识案例
    5.5 安全标识缺陷导致事故案例
        5.5.1 现场安全标识缺陷导致事故案例
        5.5.2 公共场所安全标识缺陷导致事故案例
        5.5.3 安全标识在企业事故诉讼及赔付中作用的展望
    5.6 本章总结
第六章 安全标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6.1 安全标识效果评价模型
    6.2 效果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研究框架的建立
        6.2.1 理论及文献回顾
        6.2.2 研究框架及研究假设
    6.3 调查问卷的设计
        6.3.1 定量研究思路
        6.3.2 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
        6.3.3 问卷的变量及初始测量量表
        6.3.4 预调研及最终问卷形成
    6.4 数据处理、分析与讨论
        6.4.1 数据质量分析
        6.4.2 安全标识效果评价的结果统计及分析
        6.4.3 背景变量对其他测量部分的影响分析
        6.4.4 研究假设的验证
        6.4.5 结果分析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安全标识设计及其应用办法
    7.1 理论分析
    7.2 安全标识的设计
        7.2.1 常规安全标识的设计
        7.2.2 非常规安全标识的设计
        7.2.3 本节小结
    7.3 安全标识的应用办法
        7.3.1 个体因素
        7.3.2 情景因素
        7.3.3 组织因素
        7.3.4 本节小结
    7.4 综合管理措施
第八章 实际案例应用
    8.1 安全标识常见问题分析
    8.2 C 煤矿制修厂及安全标识现状分析
        8.2.1 制修厂机加车间概况
        8.2.2 C 煤矿制修厂机加车间曾发事故及主要危险源分析
        8.2.3 C 煤矿机加车间安全标识及目视化管理现状分析
    8.3 安全标识设计优化方案
        8.3.1 单元划分
        8.3.2 设计依据
        8.3.3 安全标识的设计及优化
    8.4 安全标识效果提升对策措施
        8.4.1 员工因素
        8.4.2 情景因素
        8.4.3 组织安全氛围因素
        8.4.4 综合管理措施
    8.5 综合方案效果的理论预期和评价
第九章 结论及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1
附录2

(7)基于文脉的园林标识设计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理论研究法
        1.3.2 调查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与发展
        1.4.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与发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标识
        2.1.2 园林标识
        2.1.3 文脉
    2.2 园林标识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园林美学理论基础
        2.2.2 符号学理论基础
        2.2.3 人体工程学理论基础
        2.2.4 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
        2.2.5 景观形态学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园林标识的特征
    3.1 园林标识的发展历程
    3.2 园林标识作用及运用范围
        3.2.1 园林标识的作用
        3.2.2 园林标识运用的范围
    3.3 园林标识分类
        3.3.1 按园林标识功能分类
        3.3.2 按感知分类
        3.3.3 本文研究类别
    3.4 园林标识构成要素
        3.4.1 材料
        3.4.2 文字
        3.4.3 色彩
        3.4.4 图形
        3.4.5 造型
        3.4.6 尺度
    3.5 本章小结
4 林标识与文脉的关联
    4.1 园林标识有利于文脉传承
    4.2 文脉有利于彰显园林标识特性
    4.3 园林标识设计缺乏文脉设计
    4.4 园林标识中文脉元素的来源
        4.4.1 自然元素
        4.4.2 人文元素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文脉的园林标识设计方法
    5.1 设计原则
        5.1.1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5.1.2 “文脉”的设计原则
    5.2 基于文脉的园林标识设计
        5.2.1 基于文脉的园林标识设计方法
        5.2.2 基于文脉的园林标识构成要素设计
        5.2.3 人文关怀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南昌市园林标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6.1 调查样点选择
    6.2 园林标识现状分析
        6.2.1 赣江市民公园标识现状分析
        6.2.2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园林标识现状分析
        6.2.3 安义古村群园标识现状分析
        6.2.4 南昌八一公园园标识现状分析
        6.2.5 南昌市抚河公园园标识现状分析
    6.3 总体分析
        6.3.1 优点
        6.3.2 不足
    6.4 本章小结
7 南昌市园林标识文脉提升设计个案
    7.1 八大山人梅湖风景区园林标识文脉提升设计
        7.1.1 八大山人梅湖风景区总体介绍
        7.1.2 景区文化底蕴与内涵背景解读
        7.1.3 园林标识设计
    7.2 本章小结
8 总结
    8.1 不足之处
    8.2 南昌市园林标识设计建议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交通标识的法律性质及其救济(论文提纲范文)

一、交通标识的认定与类型化
    (一)由特殊人形成的标识
    (二)由特殊物形成的标识
        1. 指示性标识
        2. 警告性标识
        3. 禁令性标识
    (三)综合性标识
二、交通标识的法律性质认定
    (一)行政事实行为
    (二)具体行政行为
三、交通标识的争议及解决
    (一)指示性和警告性标识救济问题
    (二)禁令性标识救济的几个特殊问题

(9)公共标识语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共标识语的特征
    (一) 语言简明
    (二) 语气恰当
    (三) 句式简单
二、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一) 准确性原则
    (二) 规范性原则
    (三) 审美性原则
三、结束语

(10)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标识系统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
        1.3.1 相关理论研究
        1.3.2 本文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框架
2 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标识系统的概述
    2.1 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标识系统的概念
        2.1.1 城市标识的起源与发展
        2.1.2 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标识系统的概念
    2.2 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标识系统的功能
    2.3 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标识系统的分类
3 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标识系统影响要素分析
    3.1 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标识现状
    3.2 使用人群
    3.3 人行流线、流量及流向
    3.4 道路结构
    3.5 城市环境、地域性文化
4 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标识系统规划与设计
    4.1 目标与原则
        4.1.1 目标
        4.1.2 原则
    4.2 规划设计
        4.2.1 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导向标识系统
        4.2.2 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地图标识系统
        4.2.3 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提示信息系统
    4.3 单体设计
        4.3.1 尺度设计(度)
        4.3.2 色彩设计(色)
        4.3.3 造型设计(形)
        4.3.4 版面设计(面)
        4.3.5 材料设计(质)
5 郑东新区中央商务CBD步行环境标识系统规划与设计
    5.1 郑东新区概况
    5.2 前期调研
        5.2.1 现存标识
        5.2.2 使用人群
        5.2.3 人行流线、流量及流向
        5.2.4 道路结构
    5.3 规划设计
        5.3.1 郑东新区CBD步行环境导向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
    5.4 单体设计
        5.4.1 尺度
        5.4.2 色彩
        5.4.3 造型
        5.4.4 材质
6 总结与展望
    6.1 标识通用设计
        6.1.1 通用设计的概念
        6.1.2 通用设计在步行环境标识中的应用
    6.2 未来标识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交通标识中的命令和禁止(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态翻译学理论下的交通公示语翻译研究——以安徽合肥交通公示语为例[J]. 谈少杰. 保山学院学报, 2021(03)
  • [2]绘制类图像学习资源的分类体系构建与检索研究[D]. 王琪.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3]语言景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探究[D]. 秦曈.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4]基于特征融合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交通标识识别[D]. 刘志. 广东工业大学, 2017(02)
  • [5]城市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环境标识系统研究[D]. 杨清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1)
  • [6]企业安全标识及其效果研究[D]. 马池香.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05)
  • [7]基于文脉的园林标识设计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D]. 陶武杰. 江西农业大学, 2013(04)
  • [8]交通标识的法律性质及其救济[J]. 敖双红. 法学杂志, 2013(05)
  • [9]公共标识语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探析[J]. 余义兵. 滁州学院学报, 2012(04)
  • [10]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标识系统规划与设计[D]. 张茹. 郑州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交通标志的命令和禁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