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用心理暗示与儿童沟通_心理暗示论文

善于用心理暗示与儿童沟通_心理暗示论文

与孩子沟通巧用心理暗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巧用论文,孩子论文,心理暗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不太擅长方法,所以,经常与孩子发生冲突,尤其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他们常常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此,家长们普遍感觉很头痛。前不久,有一位家长发来短信:“我对我的女儿真是束手无策,鼓励的话被认为是违心的话,批评的话则认为伤她自尊。我该怎么办?”

其实,这位母亲的问题有很强的代表性。那么,到底是母亲的问题还是孩子的毛病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母亲的表述。从她的话可以看出,这位母亲对孩子所说的话大多是修饰后的语言,不是她的本意,甚至是为了迎合孩子而改编出的语言。但孩子们真的很聪明,当我们言不由衷时,他们完全可以感受你的真心。所以,在与孩子沟通时,建议家长不要掩饰自己的真实心态,但要尊重孩子,要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举个例子,当女儿做了一些让你很生气的事情时,你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现在很生气,但是,我知道你一定有你的原因,我冷静一下,你也思考一下,等我们平静一点时再讨论吧。”或者说:“虽然我很生气,但是,我知道你一定有原因,能不能跟我说说?”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也有机会了解事情的真相,否则,极有可能会因为我们的片面看法“伤害”了孩子。

当然,也有家长给我留言,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如何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更主动地正向引导孩子。下面,我就和大家举例探讨一下,在平时生活中如何采用心理暗示来引导孩子。

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在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那么,从这个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要采用心理暗示来影响孩子的话,就要做到比较自然,同时,让孩子在无意中接受。

例一:我的一个学生几乎所有功课都不是很好,唯独历史非常棒。我在和她母亲的交流中就发现,她母亲总是说:“这个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就是对历史特别好奇,越是大部头的历史书,她越看得津津有味。”其实,这是典型的心理暗示,这个暗示分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于是,孩子对其他功课都不“感冒”;第二部分是“对历史特别好奇”,结果,孩子看到历史书就特别起劲。

例二:今年高考之前,我的一个学生非常紧张,父母很担心。我帮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暗示,让他们找一个孩子比较放松的时间,对她说一句话:“这几天我们都挺紧张,你倒是没事,挺轻松的啊。”结果,孩子自己也感觉不错,于是,她就真的放松了很多。

例三: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是一种心理暗示现象,是由于罗森塔尔对老师的暗示造成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及其同事,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们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自从罗森塔尔宣布大器晚成者的名单之后,罗森塔尔就再也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老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学生,开始崭露头角,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以上只是几个简单的例子,至于如何给自己的孩子设计心理暗示,则需要家长朋友根据孩子的一些经验、经历来具体结合。另外,一个有效的心理暗示往往要有取有舍,这样的暗示效果会更佳。其中取舍的安排就很重要了,不要像第一个例子,取了历史,舍了其他所有。另外,要让孩子在无意中接受,最好选择在孩子很轻松的状态下进行。

标签:;  ;  ;  ;  

善于用心理暗示与儿童沟通_心理暗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