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与实践调查报告_研究生论文

大学生认同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调查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报告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理想论文,同和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4)11-0045-06

       一、大学生认同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现状分析

       本课题在对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知和践行状况的调研过程中,课题组从党的执政信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中国梦的未来自信四个层面,调查了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他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一)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任

       课题组选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重大自然灾害、反腐倡廉等角度,调查了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应对社会风险和内部风险能力的认识。当问到Q7“在应对和处理国际金融危机及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中,中国共产党的表现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的表现相比,你感觉到如何”时,有65.8%的人认为共产党的表现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要好,17.5%认为差不多(见表一)。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共产党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是总体肯定的。调查还发现,从政治面貌比较上,认为“好得多”、“好一些”的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由此可见,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态度与思想政治觉悟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针对近期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和一系列重大举措,课题组设置Q8“近期,网络反腐掀起了一股旋风,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体现了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对于党解决腐败问题,你的态度是什么”。有一半多的人对党解决腐败问题比较有信心,1/4左右非常有信心(见表二)。从调查结果来看,在教育水平比较上,尽管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对解决党内腐败问题有信心的比例相近,但专科生对解决党内腐败问题“非常有信心”比例最高。

      

       从调查结果看来,无论是对于共产党应对社会风险、处理复杂执政局面的能力,还是应对内部风险、通过解决当前危及自身安全的腐败问题来提高自我完善能力,都有2/3左右的大学生从内心里是信赖的。这表明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主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信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相信中国共产党能通过自我批判解决党内腐败问题,对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抱有坚定信念。

       (二)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复兴起点上汇聚全民族意志和智慧的最佳选择。只有坚定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行,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才能在强大的道路自信中实现伟大复兴。为了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度,我们以“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为观测点进行调查,对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82.8%的被调查大学生持认同态度(见表三)。其中,持基本认同态度的人多于持高度认同态度的人。对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91.6%的被调查大学生持认同态度。其中,持高度认同态度的人多于基本认同的人。其中研究生“高度认同”的比例最高,“基本认同”中本科生比例最高,“不认同”中专科生比例最高,这反映对该问题的认同与学历高低有一定关联度。

      

       调研结果显示,回答“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和“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关。在高度认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被调查者中,有79.7%的人也高度认同“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在高度认同“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被调查者中,只有52.4%的人高度认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40.0%的人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持基本认同态度(见表四)。这说明大学生对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坚持改革开放国策两者的关系认识是恰当的。其中改革开放比社会主义获得的认同度更高,中共党员相较非党员对改革开放的认同度更高。

      

       关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正当性和现实合理性,大学生有着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他们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理性基础。对于改革开放,大学生不仅有理论上的学习,也有通过社会观察和实践得来的直接经验。因此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念不是无根基的,他们逐渐成长的认知水平和理论判断能力,使其回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进程、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时,能够比较理性地将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建立在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基础之上。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作为共同理想的政治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越来越深地植入到中国人民的生活世界与价值观念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改革开放为破题和解题的发展路径,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获得了国际性的广泛赞誉,更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真切拥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对青年大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正是由于有逐渐成熟的理性判断能力,大学生才能够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来考量自己国家的社会制度,从而建立起相应的制度认同。虽然个人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制度无法选择,但了解他们对于自己国家政治制度的赞成与拥护程度,对于把握当代大学生是否会将共同理想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有着重要的价值。课题组设置Q11“2012年美国、俄罗斯、法国都进行了大选,中国共产党也召开十八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于不同的民主方式,你的态度是”,从“政治民主运行方式”和“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两个侧面来调查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持的基本态度。对于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种不同的政治民主方式,有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我国的民主方式是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符合我国国情,也有39.2%的人认为西方国家的选举民主更彻底,其中,有1/3主张我国应该全面采用此种方式,但另外2/3认为虽然西方民主好但不适合我国国情。此外,还有7.2%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见表五)。其中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对我国的民主形式认同度高于民主党派和群众;从学历层次来看,认为我国的民主形式适合我国现在国情的,研究生比例最高。

      

       面对Q12“对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提法,你的态度是什么”的问题时,大学生的认识较为积极和正面,有88.6%的人高度认同或基本认同“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提法(见表六)。在这其中,从政治面貌上,群众“高度认同”的比例低于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而“不认同”和“不清楚”的比例则高于后者。

      

       一个国家的公民对于他们生存的社会制度持何种看法,取决于这种制度是否能够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也取决于制度运行过程中是否能最大程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实现民众利益。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对于社会制度的科学性标准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一部分人认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设计更为科学,这主要源于他们对社会制度的历史基础和国情基础的认知不够深刻,只是从抽象的理论合理性上来考虑问题。但是,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的认识又是普遍正确的,因为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正在充分体现这一点。

       (四)对中国梦的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功能和道路指向,已经在今天的社会讨论和改革实践中汇聚为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全国上下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征途上,大学生对追求中国梦的理解和实现中国梦的信念体现出一定的特点。

       调查显示,80.5%的对象认为,中国梦既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个人梦,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见表七)。在学历层次上,认同这一观点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比例要高于专科生;从政治面貌来看,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的比例高于群众。从结果来看,总体上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实践意义的认识较为深刻,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信心。当问到面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你会有怎样的选择时,47.6%的人表示会积极行动并为之作出贡献,46.2%的人认为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对中国梦的支持(见表八)。在学历层次上,认为“积极行动为之作出贡献”的专科生比例高于本科生、研究生;在“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对中国梦的支持”的选项上,则是后者的比例高于前者。

      

       理解中国梦、坚信中国梦、追求中国梦,应是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核心和实践主题。大学生正处于寻梦与追梦的年龄阶段,他们思考得比较多的实际问题应该是个人的发展与前途。随着生活经验和学识的积累,他们必然能够逐渐认识到个人梦不能脱离生活于其中的国家梦来构想,只有融入民族梦和国家梦,个人梦才有可能性和现实性。当中国梦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华大地孕育传播开来时,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寻梦的思考、追梦的努力与当代中国这一新的理论创新成果结合起来,并力求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应是调查结果中显示出他们对中国梦有高度认同的主要原因。

       二、大学生认同和践行共同理想的总体特征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梦的认识四个层面揭示出的思想信息可以看到,大学生在观念形态上,大部分已经形成了相应的关于执政党、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国家目标的价值标准,这样的价值标准正在每个人以及每个群体的思想和行动中发挥引领作用,并进一步内化和扩展成他们价值体系中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特色的重要一环。

       (一)大学生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总体稳定

       从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赖,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和对中国梦的认可情况看来,大学生总体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且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总体稳定。首先,他们能比较理性地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有科学应对执政风险的能力,能够突破制约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系列制度和体制性障碍、在自我批判中提升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可见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总体上是信赖的。其次,他们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有深刻的认识,对通过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充满信心。再次,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分歧,有一半的人能基于制度设计科学性与制度安排合理性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性,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制度自信;但还有部分学生仍从抽象合理性上来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劣。因此,还需要加强国情教育,以端正认识,帮助他们形成真正科学的社会制度观,并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整体自信度。最后,大学生对中国梦理论与实践的认识比较理性,能够将个人梦与民族梦、国家梦有机结合起来思考,在思想和行动上对中国梦有着广泛的认同。

       (二)大学生认同和践行共同理想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虽然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稳定,但在认同和践行共同理想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异。

       1.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未来中国梦自信高于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任度。上述观测点的调查结果显示,65.8%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应对金融危机能力比西方国家执政党高,有76.7%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能解决腐败问题,可见,有1/4到1/3的大学生还不是充分信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见表一、表二)。

       被调查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未来(中国梦)自信的程度较高,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任度要偏低一些。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缺乏信心,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能够真正解决腐败问题还持有怀疑。究其原因,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他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扩大建设成就而丰富与深刻起来的,因此,对现行的道路与制度有事实为基础的认同基础;另一方面,现实的腐败问题以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些不公正问题又被普遍地归因于执政党,使部分大学生无法历史地和客观地判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和现实难题。

       2.少数大学生的共同理想信念仍然迷茫。调查显示,在上述观测点中,每一个问题中,都有5%左右的人选择“不清楚”、“说不清”或“不认同”等含糊性与否认性答案。其中,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态度中,不认同占9.6%,不清楚占7.5%;对“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态度中,不认同占3.8%,不清楚占4.6%;对美、俄、法大选和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八大的不同民主方式中,其中说不清的占7.2%;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态度中,不认同和不清楚分别占5.9%和5.5%;其中,对中国梦说不清的占最少,占3.4%。这个结果表明,还有一小分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及本质属性等基础性的问题认识不清楚,思想中对党的执政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和理论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影响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少数大学生的共同理想信念迷茫,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市场经济社会大潮的影响和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首先,我国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社会发生了全方面和多层级的结构调整,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市场化和功利化冲淡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他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学生的“个人化”和“功利化”也普遍存在。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个人价值与财富资本联系在一起,成为了衡量一切的评价标准。另外,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一系列如分配不公、腐败滋生、贫富差距等现象,也是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心的重要因素。其次,在与国外执政党和制度优越性的参照比较中可以看出,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中西文化交流,对西方思潮及价值观的推崇态度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弱化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大学生自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制度缺乏深入的认识,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执政党缺乏信心。

       3.教育程度与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牢靠程度不是正相关关系。一般说来,教育程度越高,不仅代表其整体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更高,而且因接受了更长时间和更高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政治认同度肯定是递增的。但是,调查结果并没有证实这个常识性判断。

       第一种情况是没有差异。如对于金融危机中中国共产党与国外执政党的应对能力差异判断,对于“只有社会主义才以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认同,在结果上没有学历层次的差异。第二种情况是与预想相反。比如,对党解决腐败问题“非常有信心”的选择中,专科生的比例要高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第三种情况是学历越高认同度越高。如对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提法,研究生、本科生回答高度认同的比例高于专科生,回答不认同的比例相反;在“我国的民主方式是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符合目前我国国情”的选项上研究生回答认同的比例是最高的,在“西方国家的选举民主虽然更彻底,但不适合我国国情”的选项上本科生回答认同的比例最高,在“西方国家的选举民主更彻底,我国应该全面采用此种方式”的选项上专科生回答认同的比例最高;专科生认为中国梦是对整个国家、民族而言的,跟个人没实质关系”的比例较高,本科生和研究生则普遍认为两者是有机统一的。从上述情况看,接受高等教育的时间虽长,但并没有在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上有绝对的优势,未形成正相关关系。

       这种“教育程度”和“共同理想”认知不成正相关的反常识性结果,原因在于当前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方法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当前教育制度过于偏重知识的传递和学习,而忽视了在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共同理想的培养。应该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理想的培养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并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层次(如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形成具有差异性的共同理想教育。其次,作为大学生共同理想信念培养和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并未发挥充分的作用,而且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共同理想”教育与“校园生活”和“实践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三、树立和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对策思考

       (一)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知识和理性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共同思想基础,每一个中国人只有深刻地理解其科学性,才能自觉转化成思想的出发点和奋斗的动力源。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但这种认识还容易受到一些复杂因素的干扰,有些人还会在负面信息的影响下质疑理论的科学性。因此,只有促进他们准确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将他们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才能进一步夯实构筑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促使他们用科学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状、思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未来。

       (二)拓展党史与国情教育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和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有着正确的认识。但是,在思潮激荡、信息杂乱的今天,负面影响很难完全控制,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的杂音不容易消除。大学生置身于这个思想多元的时代,要不受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很困难。高等教育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教育、社会实践等环节,把有说服力的历史和现实,反复灌输和展示给大学生,让大学生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选择过程中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当性,在改革开放的实践成就中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自觉抵制负面信息的侵害,逐渐建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自信。

       (三)发挥大学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正效应

       近年来,建立大中小学有机衔接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探讨的重大课题,但在这一探讨不断取得新成就时,却忽略了同一级别教育的不同年级和阶段之间的有机衔接。特别是在大学教育中,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只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目上有区别,本专科生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线有区别,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还需要进一步建立递进式强化的教育体系,以抵制负效应释放正能量。首先,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专业精神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要把学生的专业追求放在民族复兴与人类解放的进程中来把握;其次,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情感上的认同,专科生只是延续了这种认同的深度,但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更多的是发展了理性认知的广度和深度,所以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将理性与共同理想认同紧密结合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理性的高度上建立更稳固的思想基础。最后,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具有更强的信息接收能力和多元化思潮的接触空间,因此应当在他们中开展更多的讨论活动,并让主流话语在其中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四)以正确的价值取向扶正人生方向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关注的莫过于将会面临一个怎样的人生舞台,他们用粗浅的人生经验和不太稳定的价值取向,在大学学习与社会实践中构思和设计着自己的未来。而对于未来人生舞台的认识和理解,关系着他们将会以何种态度来准备和安排。如果认识到这个舞台充满生机、未来的人生会得到足够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们的准备和安排定然是积极的。从历史方位和现实条件看,大学生的人生舞台当然是宽广的,关键是他们对这个舞台的理解要合乎共同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合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因此,只有扶正他们的价值取向,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国家价值取向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引领他们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将人生方位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景。

标签:;  ;  ;  ;  ;  ;  ;  ;  ;  ;  ;  ;  ;  ;  ;  ;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与实践调查报告_研究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