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和路径创新机制论文

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和路径创新机制论文

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和路径创新机制

屈 芳 邓京勉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 100081)

摘要: 以继续教育行业培训体系建设与未来创新路径等关键问题为导向,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培训组织策划、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多样化培训方式、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培训考核评价等创新性做法,提炼不同行业培训体系建设及机制创新的亮点经验,进而为气象继续教育培训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提供借鉴:一是明确岗位职责,集约培训体系,按需精准施训;二是拓展培训项目渠道,统筹优势培训资源;三是提质增效培训管理系统开发与平台应用,实践创新“教学—科研—咨询”一体化;四是线上线下互通共赢,发挥远程平台优势,创新高效培训方式;五是多策并用共进,持续优化完善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六是协同创新,多方参与共同构建的培训评价反馈机制。

关键词: 继续教育;行业培训;创新路径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为继续教育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前景[1]。2018年11月,《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也对新时代新形势下培训体系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具有先进培训理念、科学内容体系、健全组织架构、高效运行机制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完善”[2]。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机制和专业化支持体系,强化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3]。因此,亟待务实全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准精练关键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推进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和路径创新改革,为实现气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调研背景

坚持培训需求导向开展调研,通过交流经验,借鉴特色优势模式,践行按需精准施训,调研了解典型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创新性做法。

(一)国网技术学院

国网技术学院主要从事电力行业的岗位技能技术专业培训,已形成“三基地、两中心、一平台”的“学院+分院”集约化大培训体系模式,已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培训创新研发基地、团青干部培养基地、企业文化传播基地、公司系统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开发中心、新技术新技能推广示范中心、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为公司技术技能人才、青年人才培养和软实力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该学院实施“济南、泰山两地,三校区一体化”办学,统筹国网公司系统教育资源,下设成都、长春、西安、苏州、郑州等五家分院,与山西、天津、湖北、江西、吉林等五家合作基地,构建了以学院为主体、以分院为辅助、以合作基地为补充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明确、协调发展”的集约化大培训功能布局。

该学院首批入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培训教育基地”,连续八年荣获“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称号,先后荣获“中国最佳企业大学”排行榜第一名,以及“中国最具价值企业大学”“中国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在线教育博奥奖等称号,该学院还被推选为能源行业唯一代表获得“中国企业大学卓越成就奖”。

2.成立教学督导组,随堂听课、抽查、安全检查等方式把控培训质量。国网技术学院精心问卷设计,以百分制标准评分,分别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语言表达、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开展教学督导监控。以教学态度指标为例,细化设置了四个具体的观测点:态度认真、准备充分,教风严谨、精神饱满,为人师表、无不当言论,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该学院现有专职培训师213人,其中,正高级(教授)有34人,占比16%;副高级有103人,占比48.3%;同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双师型”人才达110人。

国网技术学院占地1 820亩,校舍建筑面积为48.8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先进,操作工位充足,固定资产总值10亿元,与设备生产厂家联合,推广新仪器设备的投入和使用。学院共有餐位7 700余个,各类床位1.2万余个,具备年培训新员工超过200万人/天的能力。以2015年至2017年培训情况为例,该学院年均实现教育培训收入6亿元,年均举办培训班267期,年均培训36 540人,年均培训量为173.9万人/天;国际化培训交流项目25期,已培训2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627人。

(二)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该学院现有槐荫和长清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 05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另有在建工程5万余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万余人,拥有机械制造、数控技术、3D打印、工业机器人、精密测量、电气技术、物流快递、苹果IOS等166个校内实训中心、实习场地和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校中厂”若干,各类实习、实训和生产设备7 000余台(套),教学实训设备总值近亿元,资产总值9.5亿元,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条件。

二、调研关键问题

从培训体系的建设模式来看,企业载体承建的特色培训和高校创立的“问诊式培训”都各有所长,均以培训需求为导向,培训机制灵活有效,注重教育培训规律的探索与践行。

5.组建“周期制兼职培训师”队伍,考核流程清晰规范。国家电网公司选派行业内一线人员担任兼职培训师,全职承担培训教学、实训指导、培训项目开发、培训资兼职培训师,工作周期3个月及以上;国网技术学院要求兼职培训师通过遴选才能上任,并依照《国网技术学院周期制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建立《周期制兼职培训师考核情况档案卡》,及时上报个人月度考核报告,评选兼职培训师总人数的30%为优秀培训师。

(一)培训组织与策划

国网技术学院遵循“两个转型、三个延伸”,与国家电网人力资源部之间建立明确归口管理机制。该学院年度培训任务由国家电网人力资源部统一下达,通过调研走访、专家评审等方式确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设计紧贴各类岗位职责,按照技能、技术和专业管理等划分为13个培训方向,主要承担国网公司新入职员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高端紧缺人才、团青干部、资格认证等六大类17项核心培训业务。目前,该学院正在由入职集中培训为主转型为职工职业全周期持续提升培训,由短期培训向“以评促培”的人才培养转型,由电力技术技能培训向服务公司全产业链延伸,由国内在职培训向国际化培训探索,由线下培训为主向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展。

1.主动延伸拓展社会行业的“订单式”培训契机。国网技术学院承办国家电网总公司海外业务中的技术培训,邀请国外技术人员来华或派专家赴海外实施定制培训。该类培训项目包含在总公司业务项目中,但具体细节由学院与被培训机构协商,洽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及培训价格,最终签订合同,有效地提升培训的经济效益。干部学院在做好气象部门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基础上,也逐步开展了面向行业(如民航、部队)和社会(如面向社会雷电防护技术人员开展的能力评价培训)培训。建议进一步面向行业、市场、社会和企业等不同领域的岗位能力和素质培训需求,探索不同行业领域气象人才建设缺口与培训的需求,尝试开展送培到需求单位,主动延伸并开展“订单式”气象教育培训,将气象继续教育培训做大、做强、做活。

(二)培训教学管理信息平台

1.全流程在线信息管理平台,集约可视化集成程度高,助益“一站式”培训综合决策支持。国网技术学院依托自身网络大学运营,搭建培训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同时面向管理者、培训者和受训者,有效地集中各项原始数据并进行分析支持,服务于国家电网集团人力资源建设发展大格局。该学院培训平台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基于J2EE架构的教育培训一体化思路。培训教学管理平台分为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培训调度监控系统、培训资助服务平台等三个子系统,实现了全景展示、全面监测、协调控制、运营分析等综合管理功能,可直观监测学院培训运营情况,实现对异常关键指标预警和深度挖掘分析,更具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的特点。其中,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培训计划、培训流程、培训标准、培训课程、考核评价,提升业务运转效率与业务运营质量。培训调度监控系统涵盖业务系统数据和指标数据汇总、整理、挖掘、分析、展示,该综合应用平台覆盖培训运营全过程管理16个业务核心关注点、278项业务监指标,可实时、全面、精确地掌握学院业务运营情况、管理成效与培训资源使用状况,发现、协调解决培训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风险与问题,有效地提升学院集约化管理运作水平。

2.培训资源模块化管理,高效集约,有效地满足“各级管理者”的多元化需求。该平台能满足各级管理者对培训管理信息化的不同需求:可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大量业绩指标与运营风险的决策信息,辅助单位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可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单位或部门各个运作层面的运作状况,通过监控、发现、分析、解决、反馈等,协助做到投入产出最优配比;可为基层管理人员提供便利的作业环境,以及易用的操作方式,有效地履行相应的工作岗位职责。

3.实时高效运营网络大学,构建在线培训知识管理和网络考试平台。国网技术学院负责国家电网公司网络大学的运营管理,建有14个专业学院和60个省直分院,已实现全部ERP在册职工推送学习、在线培训、网络考试等功能,能满足200万用户注册、10万用户同时在线、1万用户同时学习的设计要求;已建立公司网络课件和网络考核题库技术规范、学院培训课程评价标准,以及知识库、技能库建设标准;通过网络大学组织大规模网络学习资源平台开发,已初步实现企业知识的全时空共享。

(三)培训方式创新多样化

1.训中学+学中练,学训即时,讲授和实训紧密结合、合二为一,高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在线下实训课程中,国网技术学院和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均采用讲授与实训结合的方式培训,将授课教室和实训教室合二为一。以国网技术学院为例,已建成涵盖电网建设、运行、检修、营销、通信等主要专业和以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并网等新技术领域为主体的实训设施体系,与仪器设备生产商共同开发的仿真、模拟等培训环境“随处可见”,各类实训室(场)总数达到279个,操作训练工位超过8 340个。

2.将课堂放在车间,教室经特殊改造,课堂上随学随训、边学边训。以国网技术学院大型电力设备的实训为例,将课堂放在“车间”(教室经特殊改造),教师讲授10-20分钟理论性课程后,学生可使用实训设备进行实习操作,以巩固消化课堂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及时发现问题,提升培训效果的质感。仿真实训教室都配备了“双投影”实训教学,模拟教室讲台左侧是开展理论授课的黑板和投影,右侧是开展现场操作训练的模拟机柜;在课堂上,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听边操作,真正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国网技术学院教育培训的“标配”。此外,所有课堂均采用手机袋实现自主监控,高效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3.加大案例教学投入,集中开发+自主开发相结合,持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国网技术学院依托网络大学运营中心开发线上教学资源知识体系,已开发3 700多个案例、2万多个课件、1 600份教材、56万道试题库,覆盖了全部岗位、全体员工,下设课程中心、文库中心和考试中心。该学院主要采用“集中开发+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推进案例和课件开发,即“集中开发”是由网络大学起草开发计划,并上报国家电网人力资源部,经过审批后由人力资源部下发至其他分公司及直属单位进行执行;而“自主开发”是采取以评促建,即进行技能类岗位人才评价促进培训建设的方式和资源建设,调动用户积极性。为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培养,提高教学质量,该学院积极组织编制行动式教学校本教材,持续完善具有国网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已先后推出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开发基本素质、专业核心和专业拓展课程280余门。

4.“走出去”定制化培训,“问诊式”培训实现学员与教师双赢,有效地缓解工学矛盾。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将过去的“学员走出去学习”转变为现在的“教师走进来培训”,针对各类企业的个性需求和问题,量身定制培训内容。这种方式被称为“问诊式”培训,由过去的工人走出企业到学校培训,变成现在的培训项目和培训教师走进企业,把培训课堂设在车间,采取集中培训、企业实践、实操训练等形式,培养本领过硬的高技能人才;而参训员工不必专门腾时间,赶赴外地培训机构集中学习,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而且所有的学习都在车间和企业内完成,便捷高效、针对性强、受训面广。该学院探索的“金蓝领”培训模式已先后在“小鸭集团”“开泰集团”“润华集团”试点,自2005年以来,已为数十个企业培养了2 000余名金蓝领技师,效果凸显。其中,开泰集团通过和该学院共建“新型学徒制”联合培养,将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与公司实际需求有机结合,不再将以考查知识为主的“理论考试”作为评价技能人员技能水平的唯一手段,更注重对“工作业绩”“实操技能”的综合考查,从而真正保障技能鉴定工作的质量。

(四)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1.建立岗位常态交流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和梯队建设。国网技术学院根据专职培训师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已构建4个层次、12个等级的专职培训师(教师)岗位序列,在规范岗位层级结构和控制比例的基础上,动态设定了岗位的层级级差和岗级的浮动区间,畅通了“首席、高级、中级、初级”等多级职业发展通道。此外,积极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分类轮训,开展师资项目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思想引导能力、现场实践能力的“五力”评价,打造跨专业复合型培训业务团队;积极发挥博士群体作用,推出博士创新项目清单;建立国际化人才工作站,培育专业学科带头人,推进名师建设工程、青年人才建设计划,助力人才成长发展。

2.开展团队建设,构建高层次人才成长平台。创建国际先进企业大学需要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培训名师,一流师资团队的建设位居首位。国网技术学院成立了以优秀培训师命名的专家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团队在技术技能传承、创新研发、导师带徒、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首批成立继电保护、计量检验检测、应急培训等三个专业专家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以点带面、标杆示范”的作用,通过定期开展技能交流活动,带动成员间互相学习,借助团队优势与外界交流合作,实现“成果共享、共同提升”的双赢局面。设立电力技术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力系统专家程时杰院士科研团队;以科技项目和实训室建设为支撑,解决技术创新和战略发展的实际问题。加大专家人才的培养力度,制订实施各类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建立以专业领军人才、优秀专家人才、首席培训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现有公司级及以上专家人才7人,学院级专家人才21人,聘任首席培训师13人。发挥专家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适时“创机会、压担子、增动力”,在科研项目、实训建设、学习交流上优先予以支持。

1.强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一体化思维。建议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融合共建分解式培训和学员碎片化学习模式,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有效地破解工学矛盾。干部学院已自主开发远程教育云平台和教学管理平台,仍需进一步强化学习资源和课件开发的能力共建,实现在线自主学习、教学管理、培训档案管理、网络虚拟教室、网络教学直播、课件协同开发等一体化功能,不断深化“远程+面授”的混合式高效培训。

4.外派专职教师赴企业实习交流,打造“教师+工程师”双师型师资,强化其技能经验与行业敏感性。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瑞典斯凯孚、联想集团等知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以企业需求和行业现状为宗旨,外派学院教师至企业实习,提出明确工作方式及内容,力求在校师资通过短期实习工作对接最新行业知识和经验,实时动态更新课程内容,不断提升学员行业竞争力。

在建设现代林产业基地方面,我们依托绿水青山,向山要生态、要产业、要效益。坚持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林化为龙头,林浆纸纤、林板为两翼,非木质林产品采集、特色经济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观赏苗木和森林生态旅游为补充,构建林业生态、产业、文化体系和森林城镇体系,云投林纸6万吨生活用纸项目开工,云投林纸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木浆生产企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市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达511.6万亩,农民从林下经济获得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全市而言,4月7日的低温冻害对宝鸡市8个苹果基地县都造成了严重影响,4月16日低温冻害主要影响凤县等西部山区。当时判断全市苹果减产30%左右,但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实际减产应在40%左右。因为产量下降,苹果价格同比增长1~2元/kg。

《山西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晋水规计[2003]716号)、《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2002)、《水利工程概算补充定额》(2005)、《晋中市工程建设标准定额信息》(2015年2期),实地调查的材料价格及其它相关资料。

(五)培训考核与评估

1.将培训“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紧密结合,综合测评培训质量和效益。在继续教育培训中,考核和评估是把控培训效果与质量的关键量化指标。国网技术学院的培训考核评估由“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两个部分组成,以月为单位考核测评,包括关键技能项考核和综合素质考核;其中,关键技能项考核在每一个“关键技能项”实训结束后组织开展,而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则包括军训、纪律遵守情况、参与集体活动情况、参与管理工作情况等,由教师、班主任及学员自评及互评等方式综合评定;结业考核的题库将于考试前分别送至各培训教学点,在指定《考试工作方案》审批通过后,进行专家封闭命题、考试后组织阅卷和成绩统计,并将成绩录入学院“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之后,该学院将综合利用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大数据挖掘功能,结合参训学员来源、学历背景和考试成绩等综合分析,为下一轮培训策划与实施提供决策参考。此外,国网技术学院还将职工线上线下学习均纳入日常考核,要求“线下5天以上培训必须设置10%的线上培训”“每名职工每年在线学习必须达到40学时或200学分的培训”等。

农业推广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使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从而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推广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新技术的运用,能将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提升农业产量和质量。

三、思考与建议

国内典型行业继续教育的培训体系建设、管理机制和创新思路,可为完善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气象专业技能培训构架提供借鉴,从而推进气象教育培训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内分泌代谢内科的医生出诊时,总能遇到很多患者询问关于糖尿病的问题。除去一些基本性的常识问题外,很多患者及家属对于和糖尿病有关的一些问题的认识是模棱两可的。今天列举出5个非常有代表性且容易走进认识误区的问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明确岗位职责,集约培训体系,按需精准施训

1.以需定学,精准把握供需关系,深入思考“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好”。国网技术学院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重点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据企业实际,科学岗位设置和岗位分析,明晰岗位胜任标准,培训与岗位管理紧密结合,设立了五级岗位能力评价指标,制订了岗位培训规划,将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分层分类设计培训目标,以符合参训员工所在岗位技术能力的胜任要求。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干部学院”)一直秉持的业务技术培训,基于岗位职责要求,有效地弥补了学历教育和岗位需求之间的空白,已开设的气象预报预测、公共气象服务、综合气象观测和气象综合管理等培训,实现了以岗位职责为导向的气象教育培训分类教学。以预报员培训为例,天气预报员分为新任预报员、关键岗预报员和首席预报员,相应岗位职责不同,基于岗位的分层分类培训课程按照基础培训、上岗培训、岗位轮训和新技术新方法培训等四个层次,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统筹策划和针对性设置。建议定期考量教育培训供给和岗位学习需求间的动态平衡,推进气象部门干部和业务人员岗位设置,研究不同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根据岗位能力素质需求,制订并不断优化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方案和对象,强化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参训对象安排、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聚焦需求导向,构建灵活组合的模块化实训体系,优化凸显新时代教育培训的专业性。国网技术学院根据岗位需求对不同岗位人员采用不同模块组合,策划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提升模块、技术支持与科学研究专业、综合素质模块等各类培训方案;模块化实训体系以标准化的前沿技术设备为基础,联合生产厂家,设备研发阶段即考虑了实训需求,保证当前电力企业中的前沿实训技术设备定期布设和更换,确保实操培训与实际业务的紧密融合,充分满足各级各类专业操作培训需求;而对应专业小类或工种,分别建立相应的专业实训室。干部学院和8家分院近年来在实习实训环境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与现代化气象强国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建议进一步打造覆盖全岗位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提升教育培训服务与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建议加强实地调查和研究,搭建组合气象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多元实训模块,共商培训实训课程设计与开发;与仪器生产厂商和系统开发单位合作,将培训策划关口前移,以开发满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多层次和大规模培训需求的分层分类网格化培训体系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拓展培训项目渠道,统筹优势培训资源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以企业需求“问诊式培训”为主要特色,构建专业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共建双赢。该学院曾先后与瑞典斯凯孚、日本日立电梯、联想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育高端技能人才。2016年,该学院与全球最大的电气工程和电子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标准化实训中心建设、教师培训、创新型技能大赛、学生培训认证、教学资源库建设、新技术展示活动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有效地实现校企共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2.以问题为导向,自主答疑解惑。建议立足远程平台,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要内容,开发设计5—10分钟网络短课,使学员参加培训不再是“完成培训要求”,而是带着问题去找相应视频资料解惑,传承推广专业技术人员的优秀经验与典型做法。

(d)应用广谱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多个抗感染药物,以及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治疗时,应注意防治继发真菌感染[43](Ⅱ-3)。

(三)提质增效培训管理系统开发与平台应用,实践创新“教学—科研—咨询”一体化

1.以教学为核心、以科研为基础、以咨询为品牌,教研咨一体化,全面提升与融通学员与教师学习、研究、实践等能力。基于干部学院现有教学和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已储备的一手培训数据和资料,建议进一步构建大数据平台资源实时共享,建立全国统一、分级管理的气象教育培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大数据深度分析为引领,注重培训管理系统功能的多样化,有效地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

首先,对免耕播种技术概念认知不清。很多农民群众在具体农业生产过程中单一的将某一项看作是技术的全部,实际上,技术包含多种多样。由于对免耕播种技术认知上存在误区,导致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过于单一,存在多种不规范之处,长此进行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甚至会进一步降低农民群众的应用积极性,使农技推广工作受到巨大影响。

2.以教引研、教研化咨,实现教研互长,提炼升华教学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并服务于决策咨询。建议打造一站式孵化平台,尝试承担气象教育培训决策“咨询”服务的新角色;实现培训流程在线化、业务流程一体化,力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视化程度高、界面友好、图表实用美观、用户体验良好。

3.促进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成果转化落地,更好地服务培训、服务政府、服务社会。建议建立健全成果转化体系,完善成果转化奖励机制,鼓励教学和科研成果互化,培养教学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专业人才,搭建成果转化平台,研究促进成果转化条件的成熟度,精准成果转化需求承接条件,持续对接成果转化供需双方;科学设计转化项目实施路径,统筹协调转化项目所需的多元化资源,解决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with Offshore Wind Power:A Case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 Offshore Wind Farm PEI Aiguo,HE Dengfu(19)

(四)线上线下互通共赢,发挥远程平台优势,创新高效培训方式

3.拓展国际业务合作培训,提升国际化师资培训影响力。以国网技术学院为例,组建国际化培训团队,开展语言能力、专业英语、国际礼仪等业务培训,国际化培训团队达到143人,其中,管理团队62人,师资团队62人,服务团队19人。实施国际化人才“星火计划”,全力服务公司国际化战略,培养高端国际化人才,开拓国际培训业务,该学院制订并实施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星火计划”,组织17名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封闭集训;培训以强化语言为基础,重点提升学生的英语授课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设置军训拉练、语言学习、授课技巧、国际文化和综合素质等五个培训模块,并首次组织教师赴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现场实践锻炼。选派骨干赴境外实践锻炼。2018年10—12月,该学院选派骨干培训师,分别前往巴西、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赴国网巴西控股(巴控)、港灯公司进行实践锻炼,按照实践锻炼任务清单,深入一线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推介学院成果,取得较好效果。

2.走出培训做培训,提供“中国智慧”,积极拓展国际培训项目。干部学院充分借助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的角色定位职能,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国家重大战略和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需求,并结合WMO优先领域,积极对接海外援助事务部门,努力打造全球气象人才教育培训的顶尖平台;同时,有效地依托中国气象局多边、双边合作项目和契机等开展相关业务培训,积极对外合作开放、兼容共享,探索与国际气象公司联合气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全球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地提升气象教育培训的国内外影响力。

3.开启教育培训的“掌上新时代”。建议进一步积极探索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有效培训方式,通过雨课堂、翻转式课堂、微课、智慧校园、培训APP、培训资源共建共享等,不断迭代移动学习平台,有效地拆解培训目标,探索“错峰”调训和“分段式”培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借鉴“学习强国”平台的计分考核办法,鼓励气象专业技术人员随时学、随地参与课程开发,推广既有先进经验,将“专家”培养为“专业教师”。

(五)多策并用共进,持续优化完善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1.借势借智,积极统筹整合社会各行业培训资源和培训力量。鉴于各个领域和地域的教育资源和培训优势分布不平衡,建议积极整合各方资源,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教育培训基地,高效统筹优秀师资,以期打通体制内外培训资源和社会各行业培训资源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踝关节是人体的负重关节之一,易发生踝关节骨折脱位,外伤后应立即与积极的治疗,以重建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恢复关节功能,获得一个良好的无痛的踝关节[1] 。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手术的时机,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和定论[2] 。本研究即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踝关节骨折脱位实施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2.广泛培育、高效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师资队伍,探索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成长密码”。建议进一步加强学习、交流、挂职、考核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建议实施“名师工程”“师徒搭配组合”,共讲同一堂课,通过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促使年轻教师角色尽快转变;不断改进兼职教师的选聘和管理,建立健全灵活的兼职师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培训管理系统,建好用好各级师资库,不断推荐共享优秀的专兼职师资资源。

研究表明,以往对调速阀节流调速回路的建模及仿真过程中,多数没有考虑液压缸泄漏对活塞速度、刚度及稳定性的影响[1-3]。本文首先对液压缸泄漏的活塞速度表达式进行推导修正,得出液压缸泄漏的活塞速度表达式;随后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了液压缸泄漏的进油调速回路仿真模型,对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利用QCS003C教学实验台对所建立的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

3.集中培训和自选培训相结合的“多岗砺炼”,进一步强化对培训者的培训。建议训中学、学中悟,认真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关于“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积不少于1个月”的规定,让培训者先受培训;建立健全专职教师和培训者的知识更新机制和基层实践锻炼制度;建议定期安排参加各类学习培训、调查研究、上挂下派锻炼,提高专兼职师资对培训策划与设计的综合素养,持续提升教学和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4.梯队灵活储备各类人才,努力打造教育培训国家级创新团队。建议立足气象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整合现有专兼职师资、系统内外学者、政府部门领导等,建立服务于教研咨的国家级创新团队;探索大团队、核心团队,以及团队带头人的柔性组合攻关模式,实现学科交叉和专业优势互补,不断创新结构合理、长期稳定的“高+尖”人才建设组织模式。

(六)协同创新,多方参与共同构建的培训评价反馈机制

1.“谁来评”,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培训考核与评估是检验继续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能发挥杠杆和指挥棒的综合作用,建议评用结合、以评促建、群策群力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多方参与、系统评价,进一步引导和激励教育培训各方主体对培训质量发展的贡献,确保评价反馈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2.“评什么”,斟酌评价内容的适宜性。建议考虑评价内容对评价主体的有效度,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评价主体应聚焦评价的关键指标;依据不同评价主体所承担的职责及能力范围,细分和优化分工评价客体,充分发挥多方参与主体的价值导向,譬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过程的科学性、教学目标的确定等内容应由督导组、专家同行和教师共商评价反馈。

教师也可以自然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虚拟语气还可以用来表达与过去事实相反的后悔情绪等,并且学生也能顺利总结出主从句中的动词时态:

3.“怎么评”,探索评价反馈的层次性,践行“健全由学员、教师(或者专家)、跟班管理人员、教学管理部门等多方参与的评估机制”。建议根据评价目标,科学选择评价主体,分层次科学论证评价反馈结果;结合训前调研分析、训中效果评价、训后追踪评定,实现评价全流程的时间序列分析;科学分配设置各类主体指标对应的权重,汇集多方主体的评价,形成科学、完整、有效且实际可操作的评估体系。譬如,学员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院督导组听课和评课、教研室听课,以及教师授课自评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8.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Z].2019.

Exploration on Trai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Route Innovation Mechanism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Qu Fang Deng Jingmian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Training Centre, 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key issues of trai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futur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route in continuing education.By paying visit to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es as well as discussing with experts,we study the highlights and good experiences in different industrial trai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rganization and design,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multiple training methods,faculty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evaluation.This paper will be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o study futur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route for meteorological continuing education, which are specifying job responsibilities, making training more intensified and relevant; expanding channels of training projects and unifying higher quality resourses;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training administration platform and achieving “training-research-consulting”integration in an innovative way; increasing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by combining online and offline training resourses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long-distance training platform;continuously optimizing training faculty construction by multiple ways;blazing new trials on train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with multi-users engagement.

Key words: Continuing education; Industry training; Innovative development route

中图分类号: G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4156(2019)05-013-08

【基金项目: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2018年重点项目“气象教育培训课程评价三维模型构建研究”(编号:内2018-007)】

【屈 芳: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继续教育培训规律和课程评价研究。邓京勉: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工程师,主要从事国际培训和跨文化传播研究】

标签:;  ;  ;  ;  

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和路径创新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