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中对平衡与行走功能的提高效果研究论文_钟文祥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广东惠州 516000)

【摘要】目的:研究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中对平衡与行走功能的提高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与行走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平衡与行走功能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中对平衡及行走功能的提升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躯干核心肌群训练;脑卒中偏瘫急性期;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176-02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常见的症状,其主要表现为患者一侧肢体和身体组织出现运动障碍,严重时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能力[1]。本研究对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中对平衡及行走功能的提高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患者的年龄在42~78岁,平均年龄(57.64±4.92)岁。试验组男18例,女14例,患者的年龄在45~77岁,平均年龄(57.58±4.8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与对比研究的要求相符。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其中主要是给予患者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调脂药物和活血化瘀药物等进行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常规下肢训练等。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要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仰卧坐起及卧位到坐位的训练,并且要指导其进行体轴回旋训练和桥式运动训练等。同时,治疗师要指导患者将躯干向患侧和健侧旋转,保持中立位仰头训练。另外,治疗师还要指导患者将骨盆向前和向后倾斜,进行躯干的屈伸和重心转移训练等。

其中具体方法为使用平衡垫,平衡板,瑞士球,弹力带,功率自行车等进行训练。每次训练期间按照由小到大的负荷量进行训练。其中首先让患者仰卧位:双脚放在瑞士球上,做桥式的动作,让患者腰腹部均发力收紧,使头部、骨盆、脚踝在同一直线上,并进行骨盆旋转的控制训练;站立位:让患者健侧脚站在平衡垫上,然后做躯干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动作。同时,在治疗师的协助下让患者站立于平衡板上,分别进行半蹲躯体向前和单脚站立的训练,促使其平衡能力的恢复。之后使用弹力带对患者的肌力进行训练,其中主要是让患者用双手在套上弹力带的情况下进行拉伸,或是对双腿进行拉伸训练。另外,可使用功率自行车对患者的下肢运动进行监测,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训练进行合理调节。训练过程中根据器械的运转情况和仪表数据指导患者进行运动,每次训练的时间控制在20~30min,运动过程中均以患者的耐受程度为限,避免患者因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而出现各种不适。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量表评分,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走功能评分进行观察,其中主要是采用BBS量表和MWS量表完成对患者的评分,分值越高代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BS评分和MWS评分相比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得到一定改善,但治疗后试验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变化,脑卒中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根据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的观察,其在发病后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导致其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因此,在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必须要给予其有效的治疗,改善其偏瘫症状,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躯干核心肌群训练是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治疗中常见的训练措施,其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躯干及核心肌群的训练,让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其中核心肌群主要是有下肢部分肌肉群、腹肌群、背肌群等组成的一个整体,通过对其进行有效的屈伸和牵拉训练,一般能有效促使其功能的恢复,从而起到改善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作用[3]。

本研究对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平衡及行走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BBS评分及MW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躯干核心肌群训练能明显提升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平衡及行走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凌畅泉,车革方,黄汉辉,麦秋娟. 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平衡及行走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7,37(05):35-37.

[2]张亚玲. 不同训练负荷的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对核心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

[3]周晓辉,贾伟,邱永斌,郭亮亮,孟庆周,胡健康.早期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J].东南国防医药,2015,17(03):269-271+310.

论文作者:钟文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  ;  ;  ;  ;  ;  ;  ;  

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中对平衡与行走功能的提高效果研究论文_钟文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