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比较法提高学习效率--地理必修三种学习方法的指导_地理论文

巧用比较法,提高学习效率——地理必修3学法指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比较法论文,巧用论文,学法论文,学习效率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3内容庞杂,知识点比较琐碎,全面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同学们不妨采用比较法,即通过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相似性或差异性,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特征及相互关系,从而认识它们、掌握它们、运用它们。

1.类比法。将同类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其共性的基础上,突出个性,或在其个性的基础上突出共性。这种方法有利于加深同学们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如列表对比3S技术:

2.并列比较法,即把分别独立的几个比较对象并列起来进行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能够明确被比较对象的共性和个性。例如,对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比较:

3.联系比较法,即把两种地理对象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以揭示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的比较方法。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一致性或相似性来编排的,用联系法将前后不同事物和现象进行联系比较,能了解其共性和个性,掌握其变化规律,从而达到巩固旧知识、学会新知识的目的。如在学习“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即我国南北方差异)时,运用联系比较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零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零下,以南为零上。②它是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年均降水量为800mm以下,以南年均降水量为800mm以上。③它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暖温带,以南为亚热带。④它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南为湿润区。⑤植被方面: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常绿阔叶林,以北为落叶阔叶林。⑥农业方面: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田为主。⑦土壤方面:北方为黄土、黑土,南方为红壤、紫色土。通过比较,同学们完全可以自主探究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4.综合比较法。综合比较法是把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的地理综合体的各个要素全面进行比较,以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通过比较,同学们可以获得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的各个地理要素、各个生产部门及整体的概念。这是一种对比要素较多、比较复杂的比较方法。

如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省能源基地的综合比较: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省能源基地煤炭资源都很丰富,资源条件优越,在发展过程中都曾遇到过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鲁尔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综合整治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山西省能源基地正在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治理“三废”,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治理成效日益明显。在治理和发展过程中,山西省能源基地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成功的经验。二者对比如下:

5.图像比较法。将两幅以上的图像进行对照比较,可认识几个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类属关系及发展变化特征。借助图像能简化思维的语言过程、强化思维训练、发展思维能力。通过读图,对所得地理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它们的地理属性,总结其地理特征,可以帮助同学们实现由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变。如按照时间顺序对东北地区森林景观与湿地景观图像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东北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

6.专题比较法。通过列表比较等形式能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便于同学们记忆。如流域开发、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差异等,都可以用专题比较法加强记忆。通过比较,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专题化,并找出其联系,追究出其根源。还有,对一些地理数据、地理图表的比较等,都可使用专题比较法。下图比较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差异:

总之,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只有善于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才能辨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才能发现其共性和个性,才能总结出规律,达到掌握、牢记并运用知识的目的。如果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比较法,一定会受益匪浅。

标签:;  ;  ;  

巧妙运用比较法提高学习效率--地理必修三种学习方法的指导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