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质量观念、意识的演进与提升路径研究论文

新时代下质量观念、意识的演进与提升路径研究

刘泽宇 LIU Ze-yu;王玉洁 WANG Yu-jie

(铜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铜陵244061)

摘要: 近年来公共基础领域、食品安全领域质量问题频发,对社会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全民、全员质量意识的培育和提升摆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基于新的时代背景,新的发展阶段,在对质量观念、意识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归纳基础上,剖析了质量观念与意识提升的现实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升级路径,以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质量观念、意识;演进;提升路径

0 引言

近年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出现的桥梁倒塌、道路断裂、房屋倒置、大坝倒塌等严重事故给国家、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食品行业产品质量不过关,农残超标,食物中毒、食品抽样检测不合格等问题屡见不鲜。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成为舆论和社会讨论的关键词,提升全员、全民质量意识与观念,形成全行业、全社会重质量、讲质量、抓质量的社会氛围和良好风气,小到关乎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大到关乎于国家质量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在对质量观念意识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归纳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质量观念与意识提升的现实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推广和指导意义。

1 质量观念的演进与发展路径

1.1 质量内涵的演进

质量的内涵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不断丰富、完善和深化。学者们对质量概念的界定和理解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主要代表性的观点有:

1.1.1 戴明的质量哲学

当我们看到“戴明说”时疑问随之产生,探寻其质量哲学可知,其核心内容是:第一,决心参与的高管;第二,高质量意识的培养和产生,对质量不断进行改进活动;第三,强有力的团队精神;第四,对于质量尺度的要求均衡;第五,分析质量成本的重要程度探寻。其中改进活动不仅需要领导的正确方针更加需要各层员工的参与。除此之外,戴明还是史上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的学家,且他的观点也充分展示了质量管理学的惊人魅力。

1.1.2 朱兰的质量定义

《标准化法》中第十九条有明文规定,任何企业都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发展状况来制定产品标准或与其他企业联合制定标准,前提是任何情况下,企业标准都不得低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然而,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某些企业制定的产品标准低于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最低标准,且有严重的质量缺陷,产品的属性、功能与特点与消费者期待的服务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更无从提及标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这显然与技术先进的事实背道而驰。因此,企业遵循先进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并生产与标准相符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产品标准、企业生产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

1.1.3 克劳斯比的质量定义

在社会层面,融合发展如何应对当地的社会分化,有效地推进社会融合仍有待于深入研究。以两岸为例,在大陆这个融合发展的“主场”,我们有望看到融合与认同的共生,有望看到两岸融合的新世代对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的助力,统一的声势将会得到融合发展的支撑。另一方面,在融合发展的台湾“客场”,我们也应注意留守台湾的多数新世代青年很可能成为台湾经济衰退、社会分化、福利萎缩的牺牲品,而且他们之中部分人很可能受到激进“台独”思想的诱惑[19]。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被称之为当代“世界质量先生”,他引发了全球生产制造业、工商业所有领域的质量活动,他将终身奉献于推动“质量管理”的发展和使用进程中。他从生产者的角度对质量进行了界定,认为质量是“与要求认同”。例如:“一辆豪华车符合豪华车的标准,就说明它的质量好,同样,经济型汽车达到经济型车的要求,也是高质量的”。

15.关于陈宝生部长“三进”工作落实的途径:四是在工作上确保进入,要把马工程重点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做到使命和责任相统一。

在企业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了解企业产品的国际、国内行业标准,把握产品质量供给和市场需求状况,了解消费者的基本需求、隐含需求和附加需求。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作为标准制定的出发点,将技术创新作为提升改进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动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产品质量标准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3.2.1 增强企业产品和服务意识,通过技术创新,革新产品标准与规范

各个国家制订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不同,给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带来了阻碍。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79年成立了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技术委员会,目的是为了负责定制质量的管理和保证标准,以避免国与国之间在质量标准上的差异。ISO 8402《质量术语》标准中将质量解读为质量是指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潜在需要能力的特性总量。在ISO 9000(2000版)系列标准中,质量又被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指出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还包括过程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等内容。在该标准中也提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即以顾客为中心,以人为本。组织必须依赖于顾客,通过聚焦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全面掌握顾客的各项要求,生产和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使顾客满意[1]

1.2 质量观念与意识的演变

纵观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每个时期人们对质量的观念都有其独特的理解。随着质量管理观念与意识的不断发展,质量观念经历了三个重要意义的发展阶段。其中含义最为丰富的便是竞争导向阶段,详见表1。

表1 不同发展阶段的质量观念与意识

2 提升质量观念与意识的现实意义

2.1 国际、行业标准的必然要求

3.1.2 加强“质量”教育培训

2.1.1 企业产品标准与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

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认为产品的适用性就是代表与产品使用相关的各个方面的质量。当使用品被充分利用时,满足客户的要求的程度就是对适用性的反馈。对于任意用户来说适用性就是产品最重要的“敲门砖”,细究其方面则包括使用要求和满足程度两个层面。

2.1.2 行业间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造成行业内部不公平、恶性竞争

行业内部缺乏统一的企业标准,直接影响行业内部公平竞争的氛围。某些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质量指标体系质量低于其他企业或者行业平均水平,造成大量产品质量相对低劣的产品流通入市场,影响行业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甚至出现价格与价值不符,扰乱市场正常运行规律的现象。因此,确立行业标准和规范也是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2.1.3 企业制定标准时,规避产品安全性指标

某些企业在制定企业标准时故意规避个人、财产安全指标。以水果储藏、运输塑料保鲜箱为例,水果塑料箱的用途在于装载直接食用产品,此类包装箱应当属于直接食用食品安全范围,按照食品卫生标准进行生产,但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却按照“食品EPS包装卫生标准”和其他相关的标准进行生产,没有践行相应的生产指标。或者,有些供应商在制定标准时是只是对其规定了基本的箱型、箱重、外观样式等基本属性指标,规避了产品的安全性指标。

2.2 企业取得长久、持续竞争力的源泉

20世纪质量观念发展的关键词是“合格”,只是针对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企业所规定的技术要求标准而做出的评价,即“按照此标准生产”,对产品流通、销售过程概不问津。这种质量观念的兴起是与当时相对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匮乏的社会商品供给现实基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推向市场的新产品只要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标准,产品经检验质量合格后投放市场,便会形成供不应求的竞争局面。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进入21世纪后,买方(消费者主导)的市场竞争局面逐步确立,消费者在商品销售过程中占据主导角色,在消费过程中不仅关注产品符合性技术标准,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性能及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符合原技术标准的产品,在买方市场下只能成为进入市场的“敲门砖”,却不能让它成为畅销品,也就意味着买方市场提高了自由选择的门槛,让原本流通的商品成为了无人问津的合格的“废品”。正如某质量检测组织的高级官员劳伦斯?魏因巴赫所言:“顾客在决定质量标准方面有最后的发言权,他们决定质量标准[2]。”因此,转变革新传统质量观念,是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提升其竞争力的必然要义,新时代下的企业只有重视客户需求,重视质量观念,才能使企业长久、持续竞争力。

2.3 实现“质量强国”发展目标,获得国际话语权的根基

质量观念和意识的提升与改进不仅是对一国形象、民族素质的重要指标解释,也是推动我国实现“质量强国”发展目标,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和根基。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每个国家在各个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和白热化,“机械式绩效”作为产品质量的技术功能表达,直接影响了产品服务质量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因此,世界各国都将产品、服务质量提到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高度,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方面提高要求,以求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相反,国内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生产和工程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这些问题的根本诱因在于某些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和观念,无视基本的产品质量标准,漠视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个性化诉求,无疑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种行为终将会被国际、国内消费者所抵制,影响我国的国家形象和地位。

我国用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原料大部分是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林业生物质资源等。其中,秸秆是固体成型燃料原料的主要来源。我国农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为达到生物质成型燃料成为普遍使用的优质燃料的目标,我国将加大力度开发,并高效、合理地利用生物质能。

21世纪质量新时代背景下,丰富质量管理的内涵,提升质量标准,构建基于高质量运行标准的市场竞争环境,是我国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推动企业、社会各类参与者由传统质量意识向新时代质量转变的重要环节,也是践行新的国际市场质量标准,实现“质量强国”发展目标的根本要义。

3 提升全民质量观念与意识的基本路径

3.1 国家层面

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专门的质量管理法律制度,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从制度供给、环境优化等方面让那些随意设置企业标准,不遵守行业规则的企业无法生存,倒逼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1.1 规范企业产品标准的审批工作

企业标准取得法律效力需在合理审批之后,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审批不能仅仅局限于标准文本内容的标准化,更重要的是对标准的实际工作内容的审批,重点查验违反国家或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企业产品标准的审批是全民质量观念提升的基础环节,在审核过程中始终应根据相关法律如《标准化法》等进行正常审核程序,对于某些重要查验点不能进行降标处理,应当始终如一采取全部性能指标。

中国的婚配模式中,对于新家庭的成立,一般是男方支付给女方一定的婚姻彩礼,在农村家庭尤其如此。对于孤寡老年人来说,再婚以情感、精神依靠、生活照料互助为主要目的[4]。老年人再婚也是延续年轻人的婚配模式,一般是从夫居,为了能再婚成功,一般丧偶老年男性要给婚姻对象一些经济补偿。从河北省衡水地区的几个村庄调查来看,丧偶老年再婚不但要支付给对方一定的经济补偿,而且在婚后,男方要表现出更多对女性的让步。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下,国家取消了部分强制性标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性进步增强,但同时也带来安全生产的隐患,如存在产品标准制定不合理,产品质检也不符合规定的问题,由此引发消费者对企业所供给产品与服务的质疑,在企业、社会层面推广提升质量观念与意识是国际、行业标准的必然要求:

2017年国务院的李克强总理在质量发展会议上提出“要将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新时代”,是时候将中国“速度”转变为“质量”的观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转变的方法重要来源是来自于著名的日本质量管理学家石川馨,他曾说:“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3]”。因此,在国家战略层面要加强对全社会质量素质教育的投资,重视质量教育和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全民质量意识。

3.1.3 完善相关制度,强化政府质量观念与意识

法律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之一,政府相关部门应逐步完善质量管理、产品标准相关的法律体系与制度规范,进一步加强对质量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打击的力度和深度,通过严格的制度惩戒,保障公民基本权益,抑制质量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质量运行环境。

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的质量意识和观念,一直以来国家在宏观层面上都十分重视质量意识和质量观念的培育,早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便提出了“注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4]”的宏观经济发展质量观,同时,进一步增强制度供给,引导全民质量意识和观念的提升,尤其是强化质量意识和观念,形成质量意识、观念提升良好的顶层制度设计体系。

3.2 企业层面

工作面来压时6个重点支架循环末阻力超过p、p、p1和p2的超限比例见表3。按2种统计口径,一种是超限值占来压持续过程统计循环数n比例称作A1,另一种是超限值占循环总循环数N比例,称作A2。

1.1.4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质量的定义

3.2.2 产品标准要能全面揭示产品质量特点,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产品标准要符合规范性、先进性特征。具体而言,企业在制定同类产品标准时,不能随意删除主要性能指标,并对显示产品质量特性的关键指标重点标注。产品生产许可管理的企业产品标准制定要符合企业产品标准中规定的与安全和特性有关的各项指标,制定详细的生产许可证审查规则,并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选择通用指标。为了突出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在技术标准制定时进一步突出产品设计的先进性、进步性指标,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

3.3 社会公众、消费者层面

3.3.1 全员重视质量,关注质量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而这个难点的解决,必得逐层地借助于多方的、深刻的思维来达到推波助澜的功效。

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关注的匮乏,且与全社会质量水平与全民质量意识的高低密不可分,对于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而言,可通过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学习和培训,提升与企业生产运营密切相关群体的质量意识和服务观念。例如:“3N、4M、5S”等质量观点的宣讲。“3N”原则的灌输与传达有助于帮助供应商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4M”的精髓有助于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5S”原则是侧重于培育生产一线的员工过程管理,帮助一线员工树立全员质量意识与观念,遵纪守法,按时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形成全社会重视质量、关注质量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概一个多星期,我的症状再次加重了。但这次没有雾霾。也没有雪。老婆再次提及去省城,我依旧拒绝。老婆不悦,说我太固执,早晚会在这方面吃亏的。我说:你少给我扯,这和我固执没关系,是因为这个冬天一直没有下雪。

3.3.2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

经济发展新态势下,企业的发展必须关注经济环境,不能忽视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关注不同区域之间技术、管理理念及经验等的学习和创新。除此之外,“互联网+”更是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发展空间和创新的可能性,“互联网+”时代,既需要结合当前的网络信息技术对当前的财务工作方式进行更高效的改变,也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使得管理模式能够与数字化、自动化财务管理相辅相成,全面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了金融对外开放作为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合理安排开放顺序是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至今学界仍然对资本账户开放的推进存在广泛争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对金融开放影响经济增长是正面还是负面,以及其综合影响通过何种机制产生作用尚未厘清。因此,本文试图从金融部门发展的视角,考察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金融开放政策到底如何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水平?金融发展到什么阶段才能享受金融开放政策带来的好处?金融开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又如何?

质量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力量,在任何时候都要将“质量第一”摆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以社区质量案例讲解、质量专家进大中小学校园、质量科普讲座等形式向社会大众宣讲、灌输“质量第一”的观点。通过全民参与提升全民的质量意识与观念。坚持质量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无论是一线作业员工还是管理者在生产与管理过程中都要始终贯彻执行“质量第一”的理念。

3.3.3 培育质量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质量终将在其发展中塑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并通过文化的植入让员工、社会大众形成践行质量文化的良好氛围[5]。优秀的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形成此类优秀文化情操,并影响人的举止行为。社会各个参与者要注重内涵式、集约式内涵式质量发展文化的灌输和学习,形成人人关注质量、人人推广质量的健康良性互动的质量文化观,并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苏州吉恒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是上市控股公司控股,主要从事表面PVD涂层,公司拥有一批十几年涂层经验的专业团队,引进欧洲先进的PVD涂层设备,致力于成为国内高端涂层加工服务厂商,丰富的生产经验,完善的质量管控,严谨工艺开发,齐全的检测设备。在确保质量稳定的前提下,提供了客户最快的涂层交期与完善及时的售后服务。保证了在同行业中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她立即瞥了两个黑斗篷一眼,还好,不像有人注意到。她赔出筹码,拿起茶杯来喝了一口,忽道:“该死我这记性!约了三点钟谈生意,会忘得干干净净。怎么办,易先生先替我打两圈,马上回来。”

参考文献:

[1]张倩倩,刘兰凯.我国质量意识薄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6(4):69-72.

[2]董东铭,陈运焘.质量概念的演变与新世纪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0(2):143-144.

[3]陈国华,贝金兰.质量管理[EB/OL].http://www.docin.com,2012-4-10.

[4]王明益,刘国荣.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机制建设的思考[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7(4):89-91.

[5]李俐,王敏.制定企业产品标准的要领[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29):25-28.

[6]黄帅.将质量意识植根于心[J].进出口经理人,2014(3):80-81.

[7]李时椿.质量意识—企业名牌之路的基石[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2):83-84.

[8]章伟.消费者产品质量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8(06):3-4.

[9]蒋辉.企业质量管理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14):12-13.

[10]管坤明.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商业,2018(34):8-9.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and Promotion Paths of Quality Concept and Consciousness in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

(Business School,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 244061,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quality problems in 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food safety have frequently occurred,which has had a relatively bad impact on society.The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quality consciousness of the whole people and staff are of great importance.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and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and summariz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quality concept and consciousness,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quality concept and consciousness,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upgrading path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consciousness of the whole staff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upgrading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Key words: new era;quality concept;consciousness;evolution;promotion paths

中图分类号: F2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311(2019)31-0109-03

基金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国质造:质量管理资源共享APP设计与推广”(201710383019);铜陵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2017tlxydxs04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刘泽宇(1999-),男,安徽阜阳人,铜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在读本科生;王玉洁(1998-),男,安徽亳州人,铜陵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本科在读。

标签:;  ;  ;  ;  ;  ;  

新时代下质量观念、意识的演进与提升路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